地铁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地铁建设对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拓展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带来了显著作用,但同时地铁建设又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等带来较大的压力。
文章从适应城市长远规划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地铁建设应超前规划、综合利用、创新服务和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有益思路。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在英国伦敦建成运行,此后一百多年的发展,验证了地铁对城市巨大的改变能力,地铁因为快速、安全、准时等特点,成为城市中最具优势的交通方式,地铁的经济指向作用日益凸显,几乎每个国际化大都市,都有繁荣的地铁经济。
中国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于1969年在北京市建成通车。
此后天津市在1984年、上海市在1993年、广州市在1996年相继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大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城市的财力越来越雄厚,建设地铁的意愿越来愈强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截至2017年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增长到5 021.7公里,全年客运量达到185亿人次(不含港澳台区域),2017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完成建设投资约4 700亿元,在建线路约6 200公里,可研批复投资额累积约38 700亿元。
应该说,经过50年左右的发展,我国地铁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高出行品质、优化城市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从起步到腾飞,地铁建设一直伴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地铁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思考□ 陈文达/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52 |
2018.4
轨道交通
一、地铁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
1.提升城市运行效率
地铁因其安全、准时、便捷的特点,其市区线运行
速度一般可以达到35公里/小时,相对于常规地面交通的拥堵和行车速度(大城市拥堵区域的平均车速一般在20—25公里/小时),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因此,吸引了大量乘客的出行,同时地铁具有远超常规地面公交的输送能力,其单向最大输送能力往往可以达到3—5万人/小时。
地铁还为乘客降低出行费用,提供相对舒适的乘车环境,减少乘客的出行疲劳,地铁的最小行车间隔甚至小于2分钟,大大减少乘客的候车时间。
而且,随着大城市线网密度的不断提高,乘客越来越容易在出行和到达的地点附近找到车站,享受地铁的便利。
在东京街头沿任意方向行走,约500米左右即可找到地铁站口。
因此,很多东京人因地铁的便捷放弃驾车出行。
乘客出行时间的节省和出行效率的提高,将会提升工作效率,并最终体现在城市运转效率的提高,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2.促进城市沿线区域发展
在香港,地铁和商业的结合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
度,利用地铁创造财富已是香港人公认的最佳途径之一。
纽约24小时运营的地铁,也让纽约成为真正的不夜城。
地铁的便利运行吸引着人口向其车站周边聚集,大量乘客的经过使车站及出入口周边地区的商业价值不断提升,促进了整个地区的商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商业活力又进一步加大了对消费客流的吸引。
对一个大中型城市来说,地铁沿线往往也是城市的黄金经济线。
地铁的运营减少了地面交通的拥堵,同时运送了大量的人流,也带来很多的消费需求,地铁沿线各车站形成许多新的经济增长区域。
大量的人流催生了商业繁荣的同时,也将会进一步提高沿线物业的市场价
值,加强郊区地区与城市核心区的联系,进而提升郊区的商业价值,城市郊区新建的地铁车站,往往成为未来若干年的区域聚集发展地区,代表着城市未来发展的热点区域。
3.拓展城市空间结构
地铁是永久性的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地铁的建设大
大增加了城市地区交通的便捷,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增加了区域的通达性。
同时,地铁对城市中心、副中心的发展也会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地铁的建设拉近了空间距离,可以非常有效的促进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换。
因此,前瞻性的城市地铁线网规划,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城市的布局、人口和岗位的分布,进而优化城市发展框架,引导城市功能布局更好的发展。
4.优化环境节约能源
地铁运营主要使用的是电能这一清洁能源,是绿色
环保的公共交通方式。
地铁与其他公共交通和汽车等地面交通方式相比,单位运送乘客的能源消费量是前者的约3/5,是后者的约1/6。
所以,在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当下,地铁这种快速、大容量的公共交通方式,可以为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作出非常大的贡献。
地铁运营与传统地面交通方式相比,也可以大大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减少空气污染程度,能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地铁运输承载了大量乘客的出行,可以减少大城市地面道路的建设压力,进而节约土地资源,这对目前土地越来越稀少的城市显得更为重要。
5.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地铁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系统建设工程,地铁
在建设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等建筑工程物资,而且可以带动规划、咨询、设计、监理、冶金、机械制造、建筑施工等相关行业发展。
同时,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和投资可以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提升就业率。
地铁的建设、运营还会带来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收入的增加,进而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能力,并通过消费促进各行业收入增长,实现国民经济增长进入良性循环。
二、地铁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1. 地铁建设、运营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影响
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地铁车站的建设,将
会影响地面道路交通的通行,地铁线路通过的地方多是商业、单位、居住区集中的高密度人流区域,地铁建设的施工场地需要封闭,使得部分公司、商场等不得不封闭或绕道通行,影响城市居民出行的便捷性,城市居民
的出行意愿也会随之减弱。
同时,地铁施工时带来的扬
2018.4
| 53
轨道交通
尘、噪音等的增加,也使得出行环境变差,影响周边的城市生态。
地铁运营期间对其区间、车站附近的房屋有一定振动和噪音影响,在保护措施不到位等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造成房屋变形、沉降和开裂。
另外,地铁运行还有可能对周边进行精密加工、科学实验、手术医疗等一些些对震动敏感的生产生活设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 地铁投资对城市资金的压力
地铁建设投资巨大、建设周期往往长达5-6年,而且其建成后通常经济效益较差,运营期间仍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其票务等收入往往不能弥补运营费用,使地
铁运营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
因此,地铁在建成后,往往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长期的补贴,再加上建设项目的大量资金投入及贷款偿还压力,使得城市财力背负较大压力,这对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可能带来一定影响。
三、对地铁建设发展的思考
1. 科学规划服务城市长远发展
地铁规划对所在城市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引导、带动作用,发展地铁的城市应该按照“以人为本、适度超前、统筹协调、因地制宜”的原则研究线网规划,依据城市发展规划和交通需求,研究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目标,明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总体规模。
线网规划的规模可适度超前,以有效控制现有和未来潜在的交通走廊,为城市的长远发展预留空间。
大城市的线网规划,可以采用多层次、多制式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区域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作用,在线路布设和站点设置方面,应该避免地铁线路过大的曲折绕行和过多的设站,这些都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地铁的运营效率。
地铁线网的布局应处理好地上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的关系,与其他开发利用形式协调、衔接。
处理好与综合交通枢纽的关系,方便城市轨道交通与公共汽(电)车等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
建议在规划阶段要充分重视地铁物业的规划,地铁物业是城市地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类型,比如香港的“地铁上盖物业”,具有开发密度高、实用性强、交通出行能力强等突出特点,并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地铁物业的开发强度可以考虑按距离阶梯递减的方式规划,最大程度的发挥地铁对沿线的发展促进作用。
2.积极创新提升地铁服务功能
在地铁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不断研究探索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提升地铁运行速度、采用方便的换乘形式减少乘客步行距离,缩短地铁的运营列车间隔,减少乘客的等候时间,不断提升地铁运行效率,为乘客出行,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
应该积极研究创新施工工艺,避免或减少地铁施工的开挖影响范围和施工时间,控制地铁施工对周边环境、交通带来的负面影响。
研究采用性能更加优异的减震降噪设施设备,避免或减小长期运营振动对周边居民生活与企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
3.不断探索促进地铁可持续发展
地铁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对城市财力形成一定的压力,应积极研究拓宽投融资渠道,探索吸引社会资金和利用土地开发保障城市轨道交通持续发展的途径。
如香港地铁公司“地铁+物业综合发展经营”模式,在建设地铁时,将发展地铁与发展房地产业结合起来,其模式为政府将车站相关开发空间的开发权交给地铁公司,地铁公司寻找合适的物业开发公司,并由物业开发公司支付相关土地费用,并建造大型居住、办公楼和商场等物业。
出售或出租物业所获得的利润,由地铁公司与物业开发公司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分配。
同时,地铁公司出售相关物业所获得的收益,可以继续投入新的地铁项目的建设,使地铁建设走上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4 |
2018.4
轨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