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观与文化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观与文化
1 我的童年经历
1.1 家庭
我在一个非常宽松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父母从小就对我非常疼爱,他们不希望我受到一点伤害。因此,他们习惯性地为我铲除所有障碍,使我能够几乎在不受挫折的情况下成长。这种看似疼爱的做法,实际上给我带来很多性格方面的缺陷。首先,这使得我思想比较单纯,像是被养在温里的花朵,对外面的世界全然不知,很多时候不敢于、不愿意去接受一些社会阴暗面的东西,这就造就了我性格中不坚强的一面。当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时候缺少独立面对与解决的能力。另一方面,自由的环境使我的性格里又多了宽容的一面,对很多人和事不会苛求。
我想可能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在升小学,升初中的时候,实际上择校的工作基本上都是由父母来为我们完成的。即便我们获得了自主权,很多时候我们也倾向让父母来做决定,因为我们缺乏独立做决定的能力。我想这正是中国家庭教育的弊端,从小父母包办代替式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从而缺乏自主能力。
1.2 学校
我认为,童年时期的教育应该是在初中以前,在这期间,可能是因为搬家的缘故,我转了3次学。在我所在的城市里,这几所学校都是课外活动、素质教育发展的比较好的模范学校,但是仍然避免
不了“唯分是从”的状况。即便是小学,也会把全年级所有同学的期末考试成绩按总分排名,然后公布。在童年时期,孩子的价值观,判断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学校的这一做法潜意识里给孩子心里“学习中,什么最重要?”这一问题带来了答案。
在我上学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区分好学生和坏学生,并将我们区别开来看待。“好”学生犯了错误是可以原谅的,而“坏”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则将被严厉批评。如果时间来不及,有的老师只会批改前30名的学生的作业或者试卷。我认为,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公平的,所有的同学来到学校里受教育,理应享受到相同的教学资源,不应有差别。而老师的“有色眼镜”会造成恶性循环,更加导致两极分化。并且对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等产生消极的影响。
2 从我的童年经历透视中国人的儿童观与文化
2.1 关注多于尊重
在儿童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儿童的地位逐渐提高,人们逐步意识到儿童是弱势群体,是一类需要保护的对象。科林特恩布尔曾提出五个他认为是普遍的人生阶段。其中孩童时期的标志是依靠他人,并迅速把握文化的各个范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一直被奉为圭臬,当代社会,儿童更是家庭的中心、社会的中心。但是我认为,关注不等于尊重。虽然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儿童,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民主与平等。家庭生活中,很多中国父母习惯性地溺爱孩子,主观上愿意为孩子包办一切。这首先造成了中国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差,独立思考能力差,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的能力差,习惯性地以自我为中心等等。父母主观臆断性地为孩子选择未来的道路,实际上也是缺少对孩子的尊重。学校里,“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在很多地区依然存在,教师不能够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获取知识。一个具有经济支付能力的儿童走进百货,也很难得到售货员的注意。家庭、学校、社会很难平等地对待儿童,交给他们真正的自主权。他们虽然希望保护儿童不受伤害,但却又以某种方式在伤害着他们幼小的自尊心。从这种儿童观透视出的是中国文化中的不强硬,不独立,不自主,创造意识弱,民族意识、民族凝聚力弱等方面。
2.2 儿童教育观的刻板教条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才能逐渐地认识世界。因此,教育观在儿童成长、成熟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国的教育在很多方面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我们的教育重结果而非过程,重理论而非实践,重共同性而非个体性。我们的儿童教育观是刻板教条的,是不够科学不够正确的。在这样一种儿童教育观的引导下,儿童的思维智力不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开发,儿童的潜力禀赋不能得到正确恰当的发展。我们教育模式下的学生,思维趋向僵化,缺乏敏锐的判断力,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的科学探究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国家思想的进步,文化的发展。
3 结语
在这项自传式的研究中,我从家庭和学校两个角度对我的童年经
历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早期的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性格具有多方面的影响,过分宠爱或过分冷漠都会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中国学校的教育虽然在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中有改善与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弊端与问题。以分数为导向的教育必然不能最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慧,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从以上童年经历中,我总结出中国儿童观的三个问题方面:1对儿童的关注多于尊重。2对儿童仍然存在控制欲望。3对儿童的教育观刻板教条。通过引用的著作,我们足以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客观存在,并且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整个民族创新意识的缺乏使得我们的文化很难发展。不够独立自主的软弱性使得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意识较弱,而这也会阻碍我们的进步。
儿童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婴儿在长大并为人父母的过程中具有了独特性,为文化注入新的力量。而儿童观影响着儿童获得这种独特性,对于儿童观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以对我们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做出引导。
参考文献
[1][挪威]托马斯许兰德埃里克森《小地方,大论题——社会文化人类学导论》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