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病及实验室诊断

合集下载

鸽念珠菌病诊治

鸽念珠菌病诊治

疾病疫苗研发
传统疫苗研究
开展基于传统疫苗技术的鸽念珠菌病疫 苗研究,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等 ,评估其免疫保护效果和安全性。
VS
新型疫苗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重组蛋白、DNA疫苗等 新型疫苗技术,开发具有高效、安全、长 效的鸽念珠菌病疫苗,以满足实际防控需 求。
THANKS
感谢观看
能力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诊断
02
通过观察比赛鸽的临床表现和剖检病变,可以初步诊断为鸽念
珠菌病。
治疗
03
可以采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比赛
鸽的抵抗力。
案例三:种鸽感染鸽念珠菌病
症状
种鸽感染鸽念珠菌病后,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体重减轻 、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会影响繁殖性能。
03
鸽念珠菌病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真菌药物
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 唑、酮康唑等,对鸽念珠 菌病进行有效的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可联合使 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预 防继发感染。
支持疗法
对于严重病鸽,可采用支 持疗法,如补充维生素、 矿物质等,以增强机体的 抵抗力。
手术治疗
病灶清除术
对于念珠菌感染形成的病灶,可采用病灶清除术进行治疗,以清除感染灶。
致病基因和毒力因子
鉴定与鸽念珠菌致病性相关的关键基因和毒力因子,揭示其在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开发新的防控策略提供 科学依据。
疾病流行病学研究
疾病传播途径和流行规律
研究鸽念珠菌病的传播途径、流行规律和季节性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宿主免疫应答和抗病机制
探究鸽念珠菌感染后宿主免疫应答的机制,以及抗病机制的分子基础,为疫苗研发和免疫保护提供理 论支持。

肉鸽念珠菌病的诊疗及病因分析

肉鸽念珠菌病的诊疗及病因分析

肉鸽念珠菌病的诊疗及病因分析王晓艳1,蔡莹玲2,刘国辉21.吉林市辽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辽源 136200;2.吉林省辽源市畜牧总站,吉林辽源 136200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鸽肉产品因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和矿物质,加之美味的口感,逐渐被人们所青睐,肉鸽养殖业也随之在我省大量推广。

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各种鸽类疾病也不断翻新呈现,其中,肉鸽念珠菌病作为常见性鸽类疾病,广泛发生于养殖的肉鸽群当中。

该病多呈慢性经过,长期、频繁、反复发病,既有群体性发病,也有个别发病,通过常规治疗方法很难根治。

笔者曾于近期接触多家肉鸽养殖企业,并对多例肉鸽念珠菌病进行了系统诊治,通过认真分析病因,综合治疗,疗效较为明显。

1 病例情况吉林省辽源市白泉镇王某经营的肉鸽养殖场饲养了2 000只商品肉鸽,鸽群于2020年9月中旬,整体出现逐渐消瘦、甩食、脱水、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排浅绿色粪便等消耗性疾病症状。

发病初期未见死亡,发病一周后,出现零星死亡,虽然死亡量不高,但鸽群整体状态不佳、精神不振,羽毛灰暗,采食量严重下降,嗉囊肿胀呈气球样,用手挤压个体嗉囊,可见从肉鸽嘴角处流出酸臭味液体。

2 诊断经过2.1 临床症状取病死肉鸽解剖发现,嗉囊内留有未消化充分的、掺杂大量水分的谷物和饲料,并带有浓重的腐败酸味。

嗉囊黏膜不均匀增厚,表面突出多个大小不等的白色溃疡,剥离白色溃疡面后发现嗉囊黏膜上呈现火山口样溃疡灶;发病肉鸽口腔温度增高,内部黏膜增厚;食道及腺胃黏膜都有不同程度增厚和溃疡现象,腺胃肌胃内无食物只有少量水分,肠管空虚无内容物;心、肺、肝、脾等实质性脏器无明显变化,个别死亡肉鸽,肾脏轻微肿大。

2.2 实验室诊断无菌采取病死鸽的心、肝、脾等器官做细菌培养,用普通肉汤培养基培养18~24 h后观察,未见有细菌生长。

同时口腔黏膜及嗉囊溃疡物革兰氏染色涂片镜检,可见着色不均的真菌菌体及孢子,个别涂片可见菌丝,革兰氏涂片为阳性。

鸡念珠菌病

鸡念珠菌病

鸡念珠菌病(candidiasis)一、病原学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念珠菌属的假丝酵母菌所引起的一种真菌病,主要侵害消化道,引起霉菌性口炎和嗉囊炎,形成白色假膜或溃疡,近几年,随着我国肉鸡养殖的快速发展,白色念珠菌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对肉鸡养殖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白色念珠菌。

二、流行病学本病以幼龄禽多发,成年禽亦有发生。

病禽和带菌禽是主要传染来源。

病原通过分泌物,排泄物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

1、雏禽易感性最强,感染后易出现死亡,2、育雏感染后,呼吸道症状突出,同时水样便也明显。

3、育成期阶段,呼吸道症状明显,但水样粪便不甚明显。

4、性成熟前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如与其他疾病并发,症状明显。

5、性成熟后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但是会造成产蛋下降和产蛋高峰期产蛋率低。

6、产蛋鸡可造成高达70%的鸡掉毛和发生浅表性皮炎;三、症状:雏鸡、成年鸡均可发生。

病鸡精神不振,食量减少或停食,消瘦,羽毛松乱。

有的鸡在眼睑、口角出现痂皮样病变,开始为基底潮红,散在大小不一的灰白色丘疹样,继而扩大蔓延融合成片,高出皮肤表面凹凸不平。

病鸡嗉囊胀满,但明显松软,挤压时有痛感,并有酸臭气体自口中排出。

有的病鸡下痢,粪便呈灰白色。

四、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上消化道,可见喙喙结痂,口腔和食道有干酪样假膜和溃疡。

嗉囊内容物有酸臭味,嗉囊皱褶变粗,粘膜明显增厚,被覆一层灰白色斑块状假膜呈典型“毛巾样”,易刮落。

假膜下可见坏死和溃疡。

少数病禽病变可波及到腺胃,引起胃粘膜肿胀、出血和溃疡。

有的报道在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形成一条出血带,肌胃角质膜下有数量不等的小出血斑。

其实上述病症中:该病鸡的有诊断价值部位为嗉囔,内壁有白色菌落,积液腥臭严重时可形成树皮状溃疡。

鉴别诊断1、顽固性拉稀:针对顽固性拉稀,原因多种多样,在排除其他药物和饲料中毒的情况下,应仔细观察粪便,往往是由于真菌(多为白色念珠菌)、梭菌和大肠杆菌等情况造成的2、有呼吸道症状,肾脏肿胀,有少许的尿酸盐的沉积易误诊为肾转支。

念珠菌病汇总

念珠菌病汇总
从痰培养或粪便标本中分离出念珠菌不能作为确诊 依据。 若标本是在无菌条件下获得的,如来自血液、脑脊 液、腹水、胸水、中段清洁尿液或活检组织,可作 为诊断深部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可靠依据。
白色念珠菌在SDA上的菌落特征
菌落呈奶油色,光泽或有时呈蜡样外 观,质软,表面常光滑
传染病学(第9版)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
传染病学(第9版)
(二)预后
局部念珠菌病感染预后好。如果是存在严重的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高危因素, 则极有可能发生全身性播散,其病死率成人为15%~25%,最高达47%,新生儿及儿童为 10%~15%。

预防
5
传染病学(第9版)
1. 减少各种导管留置及监护设施的使用次数及时间,加强留置导管的护 理及定期更换,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黏膜完整及生理屏障完善。ICU 患者每日氯己定沐浴。
业等;也可从医院环境中获得感染,还可通过饮水、食物等方式传播。
传染病学(第9版)
(三)人群易感性 好发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应用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 生素以及长期导管留置的患者。导管留置是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主要入侵途径 之一。 (四)流行特征
遍及全球,全年均可发病,无性别差异。 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以皮肤黏膜感染为主,各年龄段均可发生,
第五章
深部真菌病
第二节
念珠菌病
作者:吴亚云、邓开盛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 五、临床表现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八、治疗与预后 九、预防

概述
传染病学(第9版)
一、概述
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各种致病性念珠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 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犬猫的传染病(念珠菌病)-宠物医生课件

犬猫的传染病(念珠菌病)-宠物医生课件

念珠菌属于半知菌亚门、隐球酵母科真菌,已发现有81种,其属 的特征为:在培养基上呈白色或乳白色酵母样菌落;镜检菌体呈 圆形或椭圆形,营芽生方式繁殖,形成假菌丝,而后可为真菌丝。 在动物最重要的是白色假丝酵母。即念珠菌病的主要病原菌。
白色假丝酵母(菌)又称白色念珠菌。在经氢氧化钾溶液处理的 标本中,镜检可见圆形、卵圆形芽生孢子。卵圆形芽生孢子的芽 管延长形成假菌丝。新分离的菌株假菌丝上带有成团的球状芽生 孢子,菌丝内有梨形细胞。老龄菌株假菌丝上有少量芽生孢子, 但真菌丝较多。
(4)动物接种。取1%培养菌悬液hnl,耳静脉注射家兔,在4~5日发 病死亡,剖检可见到肾脏高度肿胀,肾皮质有播散状粟粒大小脓 肿,由此而确定菌的致病性。
(5)血清学检查。取血清做乳胶凝集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和间接 免疫荧光试验,对全身性念珠菌感染诊断有一定价值。
【治疗】
总的来说,除非是优良种犬、猫,否则,无治疗价值。通常根据 发病部位不同可以釆取局部治疗和全身性治疗,局部治疗时常用 两性霉素B软膏和龙胆紫涂搽,连用1~2周可治愈;若为消化道疾 病,则可用克霉唑,每日口服0.5~lg,连用2~3周,或每日用制霉菌 素40万~100万u。连用1周,疗效也较好。
革兰氏染色,菌丝和芽生孢子阳性(图3-4-4)。本菌在葡萄糖 蛋白豚琼脂上,于室温25乞培养3~50,出现表面乳白色(偶呈淡黄 色)、圆形、奶酪样隆起的菌落。本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 产酸产气,发酵蔗糖产酸,不分解乳糖。
图3-4-4白色假丝酵母菌
1.假菌丝2.厚壁孢子3.芽生孢子
【流行病学】
本菌是动物和人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常在菌,也是一种条件性 致病菌,当饲养管理不良、维生素缺乏、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 免疫抑制剂,招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常引起内源性感染而发病。 有时也可由患病动物直接或间接传染给健康动物,幼龄动物和体 弱动物的易感性和发病率更高。本病为世的上部消化道,在口腔、食道黏膜形成一个或 多个隆起的软斑,并覆有黄白色伪膜,故俗称为“鹅口疮”。严 重的整个食道被黄白色伪膜所覆盖,剥离伪膜则露出溃疡面,表 现疼痛不安,流口涎。有的发展到胃肠黏膜,同样出现溃疡,引 发呕吐和腹泻等病状。也有的扩展或侵害到呼吸道、肺脏、肾脏 和心脏,则出现全身性病状,转归多不良。

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导语:白色念珠菌感染,是比较严重的一种感染,这种感染会对身体构成严重的伤害,所以对于很多得了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为了不让自己的身体构成
白色念珠菌感染,是比较严重的一种感染,这种感染会对身体构成严重的伤害,所以对于很多得了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为了不让自己的身体构成严重的伤害,想全面了解一下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为了你们全面了解,就来一起看看下面介绍。

诊断
白色念珠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目前认为最可靠的是在玉米培养基上形成厚壁孢子,而最简单的方法是标本直接镜检。

口腔科医生常采取口腔粘膜的假膜、脱落上皮、痂壳等标本,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0%氢氧化钾液数滴,覆以盖玻片,用微火加热以溶解角质,然后立即进行镜检,如发现假菌丝或芽胞,就可确认为真菌感染,但还必须通过培养,才能确诊为白色念珠菌。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应与急性球菌性口炎(膜性口炎)鉴别。

膜性口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球菌感染引起,儿童和老年人易罹患,可发生于口腔粘膜任何部位,患区充血水肿明显,大量纤维蛋白原从血管内渗出,凝结成灰白色或灰黄色假膜,表面光滑致密,略高出于粘膜面。

假膜易被拭去,遗留糜烂面而有渗血。

区域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全身反应。

涂片检查或细菌培养可确定主要的病原菌。

局部药物治疗
(1)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本药系治疗婴幼儿鹅口疮的常用药物。

用于哺乳前后洗涤口腔,以消除能分解产酸的残留凝乳或糖类,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可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

轻症患儿不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念珠菌病及实验室诊断

念珠菌病及实验室诊断

显微镜
真菌丝和假菌丝 芽生孢子 假菌丝连接处:簇状、葡萄状小
分生孢子 顶端或侧枝:厚壁孢子
显色培养基:蓝绿色、翠绿色
培养鉴定
2. 热带念珠菌
菌落
SDA 25℃中等速度生长 光滑、乳白色奶油样菌落 陈旧菌落有皱褶
显微镜
假菌丝 孢子稍长 假菌丝连接处:小分生孢子
在念珠菌中,白念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近平滑、热带、 光滑和克柔的感染率在较快上升
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
浅部念珠菌病
皮肤念珠菌病 粘膜念珠菌病 甲念珠菌病 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 特殊宿主浅部念珠菌病
深部念珠菌病
内脏念珠菌病 中枢念珠菌病 播散性念珠菌病
概述
Lodder于1970年把念珠菌分成81种及7个变种,此后又陆续发现许多新 种,目前至少已达270余种
临床上常见的致病念珠菌有10余种,其中以白念珠菌最为多见,致病 力也最强,但其他念珠菌引起深部感染的比例在上升
该属能引起从皮肤黏膜甲板到系统内脏血液的广谱病变,是迄今最重要 的人类病原真菌
病原菌和分离率:
过去20年间大量文献报道引起医院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 菌为念珠菌属、曲霉属、毛霉属和酵母属
在美国,由念珠菌引起的院内血行感染的发病率19801992上升了500%
美国CDC发现医院里最具威胁性的病菌是念珠菌,占医 院真菌感染的80% ;国内报告为74.5%,亦有报道为 96.09%
临床上有时表现多系统病变,但血培养阴性(阳性期已 过),尿阳性,可借以诊断为播散性念珠菌病
念珠菌菌血症和其他
由于长时间静脉补液,尤其是超过20天者易 引起念珠菌菌血症,血培养可以阳性,但24 小时后转阴,症状较轻,可自愈,亦可恶化, 视机体抵抗力而定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摘要】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特点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可通过培养分离白色念珠菌进行诊断。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真菌药物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和提高免疫力。

并发症可能包括败血症、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的及时诊治对于患者康复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重视十分必要。

【关键词】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白色念珠菌病、诊治、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并发症、重要性。

1. 引言1.1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概述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疾病,主要发生在鸭类中。

该疾病的病原体为念珠菌,易引起炎症和溃疡,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由于其临床表现独特,往往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因此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真菌药物治疗、局部治疗以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

加强对家禽的防疫工作,定期检查和消毒都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

由于该疾病容易引发并发症,如病情恶化、感染蔓延等,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必须谨慎。

对于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治,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遏制疾病的发展,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

对于该病的诊治工作需要高度重视,加强科研和临床经验积累,不断提高诊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2. 正文2.1 临床表现特点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主要包括:1. 发热: 患者常出现高烧、寒战等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不易退烧。

2. 消瘦乏力: 患者常表现出消瘦、体重下降、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3. 皮肤病变: 患者皮肤可出现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特征,如白色斑块、疹痒等,常见于口腔、阴道、皮肤等部位。

4. 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意识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

219326016_肉鸡白色念珠菌病诊断与诊治

219326016_肉鸡白色念珠菌病诊断与诊治

兽医临床科学 |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672022.22·0 引言梧州市万秀区一肉鸡养殖场养殖肉鸡5 000多羽,其中30日龄雏鸡2 000多羽、120日龄中大鸡3 000多羽,2群鸡在同一活动山地不同栏舍饲养。

场主发现两群鸡都出现采食量下降、病鸡不愿采食的情况,伴发羽毛松乱、下蹲、腹泻、排泄带水样状青绿粪便,场主立即到兽药店购买平时常用的肠炎抗菌药物及鸡感冒抗病毒类药物投喂,用药1 d ,病症没有消除,反而越来越严重,并出现呼吸道症状,每天还有30~50只鸡死亡,其中雏鸡占死亡鸡的60%~70%。

1 临床症状现场观察发现,整个养殖场的鸡放养于山坡地带,属林下养鸡类型,鸡活动场所依靠山塘,低矮近山塘活动面鸡粪堆积较厚,呈潮湿状,地面坑洼处有霉变样,饲料房周边潮湿,饲料有轻微霉变。

整个鸡整体显现精神差、羽毛蓬松凌乱、活动量少的状态,其中发病鸡在全群鸡中呈现出不愿采食、生长迟滞、精神状态表现差、手抓鸡倒提口腔流出酸败液体、嗉囊积食、呼吸困难、腹泻青绿便等症状。

病鸡剖检:口腔内部黏膜及舌下有白色斑状病灶点;气管、支气管及气囊带有透明状分泌物,黏膜表面有灰白色株状小点;嗉囊剖检前呈装水状膨大,捻触囊腔带水,剖检呈散发酸臭气味、黏膜增厚且黏膜上带有白色不透明圆形的小菌落,个别重症病鸡该部位可以看到凸起的溃疡病灶,腺胃充血肿胀、出血、黏膜表面有坏死性渗出物;肠道胰腺轻微充血,切开余留水样带腐败味粪污物。

2 实验室检查为进一步确诊,采集了病鸡口腔、气管、气囊、嗉作者简介:林灿文(1967-),男,汉族,广西梧州人,大专,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通信作者:林泳杰(1991-),男,汉族,广西梧州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肉鸡白色念珠菌病诊断与诊治林灿文1,林泳杰2(1. 广西梧州市万秀区夏郢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广西 梧州 543005;2. 广西苍梧县畜牧管理站,广西 苍梧 543100)摘要:肉鸡白色念珠菌病是一种在肉鸡养殖行业中高发的疾病,本质为肉鸡内环境念珠菌数量变化引发的消化系统真菌病,又称作念珠菌病、消化道真菌病、霉菌性口炎或鹅口疮。

家畜念珠菌病和球孢子菌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家畜念珠菌病和球孢子菌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疾病防控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家畜念珠菌病和球抱子菌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于翔(义县畜牧兽医发展服务中心,辽宁锦州121100)中图分类号:S858.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0084(2019)12-0073-011念珠菌病念珠菌病是由酵母样真菌念珠菌引起的局部黏膜和皮肤疾病。

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各种不同动物。

白色念珠菌是许多动物鼻咽、胃肠道和外生殖器的正常定居菌,也是引发疾病的条件性致病菌。

造成念珠菌感染的因素有黏膜完整性破坏,留置导管、静脉留置管或导尿管,使用抗生素,造成免疫抑制的药物或疾病。

念珠菌最常感染鸟类,主要包括口腔黏膜、食管和嗦囊。

也曾有猪和马驹发生浅表念珠菌感染的报道,但仅限于肠道黏膜。

也有报道称,在长期使用杭生素或糖皮质类激素治疗后,牛、犊牛、绵羊和马驹可发生全身性念珠菌病。

马和犬鲜有感染,但一般认为念珠菌属真菌可引起马发生关节炎、牛发生乳房炎和流产。

1.1症状与病变该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且无特异性症状,而且临床症状的表现与原发性因素或诱发性因素的关系更大,而与念珠菌病自身无关。

发生前胃念珠菌病的犊牛,可表现有水样腹泻、厌食和脱水,并逐渐发展为虚脱和死亡。

发病雏鸡可表现有倦怠、采食量下降和生长速度降低。

猪的念珠菌病可累及口腔、食道和胃黏膜,并始终会出现腹泻和消瘦。

皮肤和黏膜的大体病变呈单个或多发性白斑,呈圆形,表面隆起且覆盖有结痂。

念珠菌可侵入角化上皮,引起舌头、食管和瘤胃出现明显的尾质化增厚。

鸟类岀现的嗦囊和食道病变呈白色、圆形溃疡状、表面凸起结痂,导致黏膜增厚;伪膜一般很容易剥落。

1.2诊断增生的上皮组织中存在有大量真菌,通过对皮肤病变部位的刮屑或活检样品进行检验,可以进行确诊。

白色念珠菌是呈卵形的芽殖酵母真菌(直径2~4»m),细胞壁较薄;芽殖分裂后,如果芽生抱子仍然连接着,则该真菌呈可形成假菌丝的链状。

也可见有细丝状、整齐排列的真菌丝。

念珠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

念珠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

二 、 珠菌病 的实验 室检 测 念
( ) 接 涂 片 检 查 直 接 涂 片 检 查 一 般 采 用 一 直
1 氢氧 化钾溶 液或 革 兰染 色 , 微 镜 下观 察 到念 0 显
珠 菌 特 有 的 假 菌 丝 和 芽 孢 , 为 阳性 。 直 接 涂 片 检 即 查是 浅部 念珠菌 病重 要 的 实验 室 检测 方 法 , 阳性 结
果 , 8 8 从 血 液 中 分 离 到 的 念 珠 菌 中 白 念 珠 菌 在 4 株 最 多 , 3 . , 次 为 热 带 念 珠 菌 和 光 滑 念 珠 菌 , 占 82 其 占 1 ~ 1 , 平 滑 念 珠 菌 和 克 柔 念 珠 菌 占 1 0 5 近 0 以下 。 在 与 静 脉 插 管 相 关 的 念 珠 菌 血 症 中 , 离 到 分 白念 珠 菌 和 近 平 滑 念 珠 菌 较 多 。 尽 管 我 国念 珠 菌 血
症 中白念珠 菌仍然 是 主 要病 原 真菌 , 是 非 白念 珠 但
菌 的 总 体 比率 已经 超 过 白 念 珠 菌 。
v riy Fis H opi l est rt s t ,Bej n 0 0 4 Ch n ) a iig 1 0 3 , ia


各 种 念 珠 菌 病 的 病 原 菌 构 成
珠 菌 构 成 比无 显 著 差 别 。
有关 念珠 菌病病原 菌流行 病学 和体外 药物敏 感 性 研究很 多 , 代表 性 的研 究包 括 ART MI 有 E S研 究
余 进 李 若 瑜 朱德 妹 章 强 强 , , ,
关 键 词 : 念 珠 菌病 ; 流 行 病 学 ; 病原 检测
中图 分类 号 : 3 9 4 R 7 .

临床分离类细菌样变异念珠菌的实验室诊断

临床分离类细菌样变异念珠菌的实验室诊断
图123 。 , , )

菌 体酷 似 细 菌但 用 传统 的方 法无 法 进行 鉴 定 的念 珠 菌 变异 株 。 过大 量 的 实验 室 和 临床 研 究 , 行 通 进 病 例调 研 发 现 , 些 类 细 菌样 菌 体经 实验 室分 离 、 这
传代 返祖 或动 物体 内返祖 , 大多数 能恢复 到典 型 绝 的念 珠菌 , 对少 数难恢 复 菌可进 行真 菌基 因检测 进
探 索 临床 分 离类 细 菌样 变 异 念珠 茵 的 实验 室诊 断 方 法 。 法 对 类 细 菌样 变异 念 珠 茵感 染 的 可疑 病人 标 本 方
绝 大 多数 能在 合 适 条 件 下 恢 复 成 典 型 的 念 珠 茵 。 少数 难 恢 复 的 变 异 株 , 通过 真 菌 基 因检 测进 行 鉴 定 。 论 可 结
关键 词 : 细菌 样变 异念珠 菌 ; 代恢 复 ; 祖 ; 类 传 返 真菌基 因
中图分类 号 : 4 . 文 献标 志码 : 文章 编号 :6 17 1 ( 0 9 0 —5 — 3 R4 6 5 A 1 7 — 4 4 2 0 ) 10 90
d i1 . 9 9 jis . 6 17 1 . 0 9 0 . 2 o :0 3 6 / .sn 1 7 —4 4 2 0 . 1 0 0
茵 变异 株 , 并对 其 返 祖 后 进 行 鉴 定 。 而 避 免 或 减 少 念珠 茵 因 形 态 变并 造成 的 漏诊 或 误 诊 。 从
珠 菌感 染 、 不合 理 抗 真 菌 治疗 病 人 临床 标 本 分 离 出的 茵体 形 态酷 似 细 菌 但 用 传 统 方 法 无 法进 行 鉴 定 的 菌株 , 考 虑 为 念 珠 应
目前 , 珠菌 已成 为临 床分离 的 主要 致病 菌 之 念 对 于一些 慢性 念珠 菌感染 或不 规则抗 真 菌治疗 病人 的临床标 本 , 用合 适培 养基 可分离 出 菌落及 选

鸽念珠菌病诊治

鸽念珠菌病诊治

鸽念珠菌病诊治2023-11-23汇报人:•鸽念珠菌病概述•鸽念珠菌病的临床症状与诊断•鸽念珠菌病的治疗•鸽念珠菌病的预防与控制目•鸽念珠菌病的研究进展•总结与展望录CHAPTER鸽念珠菌病概述01疾病定义病原体鸽念珠菌病的定义感染途径幼鸽、体弱多病的鸽子以及免疫系统受损的鸽子更容易感染念珠菌病。

易感群体传播特点鸽念珠菌病的流行病学鸽念珠菌病的影响02鸽念珠菌病的临床症状与诊断CHAPTER口腔病变呼吸困难消化不良体重下降临床症状口腔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真菌培养030201诊断方法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缺乏可能导致鸽子口腔出现病变,但病变多为红肿、溃疡,而非白色斑块。

通过检查饲料成分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进行鉴别。

毛滴虫感染毛滴虫感染也可能导致鸽子口腔出现白色斑块,但毛滴虫感染的斑块较干燥,且病鸽常出现甩头症状。

通过真菌培养可以进行鉴别。

其他真菌感染除了念珠菌感染外,还有其他真菌可能导致鸽子口腔病变。

通过真菌培养和鉴定,可以区分不同真菌感染。

鉴别诊断CHAPTER鸽念珠菌病的治疗03消炎药物修复受损组织或器官。

具体的手术方式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清除感染源:手术可以清除感染灶,减少念珠菌在体内的数量,从而控制病情。

进愈合。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辅助治疗也是鸽念珠菌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营养支持:念珠菌感染可能导致患者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因此,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对治疗非常重要。

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调整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

增强免疫力:免疫力低下是念珠菌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减少精神压力等方式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鸽念珠菌病。

辅助治疗04鸽念珠菌病的预防与控制CHAPTER环境卫生饲料管理饮水卫生预防措施隔离病鸽消毒措施增强免疫力控制策略接种时机接种方法疫苗选择疫苗接种CHAPTER鸽念珠菌病的研究进展05鸽念珠菌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伤口侵入鸽体内,引起感染。

四种检验方法检验阴道念珠菌病的效果比较

四种检验方法检验阴道念珠菌病的效果比较

四种检验方法检验阴道念珠菌病的效果比较目的:分析比较四种检验方法检验阴道念珠菌病的效果。

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就诊的阴道炎患者130例,通过棉拭子法收集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为检验样本。

分别应用手工法、凝集法、显色法以及妇科白带涂片多项检查快速染色技术(CTB染色法)进行检验,并比较四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

结果:CTB染色法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检验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B染色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细菌的检出率高等优点,可以为临床诊断阴道念珠菌病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阴道念珠菌病;CTB染色法;凝集法阴道念珠菌病是妇产科的常见病。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约有75%的育龄期的妇女曾经患过阴道念珠菌病[1]。

由于部分妇女的卫生意识差,患病后未能彻底治疗以及目前临床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导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及时准确的诊断阴道念珠菌病对于该病是否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报道CTB染色法(妇科白带涂片多项检查快速染色技术)能够较为快速报告结果,念珠菌的检出率较高,且该方法较为简便实用[2]。

笔者通过应用四种检验方法对阴道念珠菌病进行检验,并比较四种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就诊的阴道炎患者130例,年龄16~49岁,平均(31.25±2.59)岁。

采用棉拭子法收集上述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为样本。

标准菌株分别是:光滑念珠菌(ATCC66032)、白色念珠菌(ATCC62376)、热带念珠菌(ATCC66029)、近平滑念珠菌(ATCC22019)。

1.2检验方法所收集的阴道分泌物样本分别采用手工法、凝集法、显色法以及CTB染色法进行检验。

1.2.1手工法对沙堡基上生长出来的菌落进行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确定为酵母样细菌。

浅谈禽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浅谈禽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7年第9期(总第248期)疾病防治浅谈禽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断与治疗陈国荣(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潘黄街道兽医站 224055)中图分类号:S885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7)09-0031-02禽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种禽类上消化道真菌性传染病,特征是在口腔、咽喉、食道、嗦囊和腺胃等消化道黏膜上形成乳白色斑片(假膜)并导致黏膜发炎,引起溃疡或鳞屑状病变。

白色念珠菌可以感染人,引起皮肤、黏膜、内脏及中枢神经念珠菌病。

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无效。

1 临床症状禽白色念珠菌病多发生于6周龄以内的幼禽,死亡率、淘汰率比较高,多无明显的特征症状,常见生长缓慢,羽毛松乱,嗉囊逐渐增大并下垂,触诊嗉囊柔软,压迫有疼痛感(鸣叫和挣扎)。

将病禽倒提常有大量带酸败气味的液体从口鼻腔流出。

病禽采食量减少或停食,饮水量增加,精神不振或下痢有的在眼睑、口角部位出现痂皮。

一旦全身感染,食欲废绝后约经2d死亡。

产蛋鸡患病则采食量、产蛋率明显下降。

2 剖检变化(1)病变多位于上消化道,可见喙喙结痂,口腔、咽和食道有干酪样假膜、溃疡斑或坏死。

特别是嗉囊的病变最为明显而常见。

急性病例嗦囊黏膜明显增厚,黏膜表面有白色、圆形隆起的斑块,呈豆腐渣样外观,实为松软、白色或黄白色至灰色不规则伪膜,易剥离。

慢性病例嗉囊壁厚,黏膜面覆盖厚层皱纹状黄白色坏死物,形如手巾的皱纹,黏膜表面的坏死组织极易剥落。

剥去此坏死物,假膜下可见坏死和溃疡,甚至穿孔。

严重时波及腺胃,腺胃肿大如球状,浆膜外观有光泽,黏膜肿胀、出血、溃疡和黄白色坏死灶。

肌胃角质层下见出血斑,肠黏膜炎性出血。

肾脏轻度肿大,有尿酸盐沉积。

机体全身性的代谢障碍、出血、免疫中枢萎缩。

(2)组织学变化表现为嗉囊复层上皮出现广泛性破坏,深达生发层,并常出现分隔的溃疡或固膜样至固膜性伪膜,病变的特征是没有炎性反应。

在上皮细胞碎屑内可见到许多酵母样菌体,而丰角化层的下部则可发现假菌丝,但后者却很少穿透到生发层。

如何自查生殖器念珠菌病?

如何自查生殖器念珠菌病?

如何自查生殖器念珠菌病?*导读:生殖器念珠菌病包括女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和男性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

念珠菌是条件致病性真菌,一般健康妇女阴道可带有念珠菌而无临床症状,孕妇带菌者更多。

某些因素,如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念珠菌大量繁殖而致病。

可通过性交传染给性伴侣,但也可以通过物体而间接传染。

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

……生殖器念珠菌病包括女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和男性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

念珠菌是条件致病性真菌,一般健康妇女阴道可带有念珠菌而无临床症状,孕妇带菌者更多。

某些因素,如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念珠菌大量繁殖而致病。

可通过性交传染给性伴侣,但也可以通过物体而间接传染。

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

临床表现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多见于包皮过长,有不洁性交史,阴茎包皮、龟头轻度潮红,包皮内板及龟头冠状沟处可有白色奶酪样斑片,龟头可有针头大小淡红色丘疹,若侵犯包皮外面及阴囊,则可见鳞屑性红斑。

如舟状窝累及则可有尿频、尿痛等。

局部可有烧灼感及瘙痒等,对于念珠菌过敏症者,于不洁性交后数小时可发生阴茎刺痒及烧灼感,并可有包皮龟头潮红。

偶尔可发生暴发性水肿性包皮龟头炎。

主要表现为阴茎包皮明显水肿、剧痒,有浅在溃疡。

念珠菌外阴阴道炎;阴道瘙痒和白带增多是本病的突出表现。

局部瘙痒,由于搔抓,小阴唇可出现肿胀,表皮剥蚀、抓痕及脓疱等。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粘稠、奶酪样或豆渣样,味道臭。

并可有阴道疼痛,刺激感及性交困难等。

检查可见阴道壁粘膜上有白色假膜,脱落后可有红斑或糜烂面,阴道壁充血水肿。

部分无症状健康妇女阴道内可分离出念珠菌。

但不一定引起阴道炎,妊娠、口服避孕药或抗生素、糖尿病或穿紧身不透气内裤时可作为阴道炎的诱发因素。

生殖器念珠菌病的实验室检查一、直接镜检:女性用较长的消毒棉拭子取阴道、宫颈分泌物或阴道壁上乳白色薄膜,男性刮取阴茎龟头、冠状沟或包皮处皮损表面鳞屑作为待检标本。

将待检标本用10%氢氧化钾或生理盐水制片,镜下可见成群的卵园形孢子和假菌丝,如找到较多的假菌丝时,说明念珠菌处于致病阶段,对诊断更有意义。

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念珠菌病的早期诊断常很困难,导致延误抗真菌治 疗,并影响患者预后。念珠菌属是人体内最大的真 菌正常菌群,在与外界相通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 生殖道等器官中广泛存在,采自这些部位的标本极 易检出念珠菌,而临床上往往将痰液、尿液、粪便等 临床标本中仅培养出念珠菌属作为诊断念珠菌病的 依据,导致抗真菌药不合理的过度应用,因此早期正 确诊断念珠菌病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议题。念珠菌病 的病原治疗、经验治疗、预防性治疗的规范化则是目 前面临的又一重要议题。近年来国内血液病科、重
致病真菌中最常见者,其所致疾病在侵袭性真菌病
(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中占首位…。念珠菌
病可累及人体皮肤、黏膜及各内脏器官。侵袭性念 珠菌病更可危及生命,其中念珠菌血流感染(BSI) 占医院获得BSI中的第4位,其粗病死率可高达
39.2%(ICU 47.1%)[2]。念珠菌病,尤其是侵袭性
间延长、人住ICU、烧伤、早产、中性粒细胞减少、全 身应用糖皮质激素、HIV感染、糖尿病¨]。 在念珠菌病中以白念珠菌所致者为主,近年来 在临床分离的念珠菌中,白念珠菌所占比率呈下降 趋势。自41个国家共142个中心参加的 ARTEMIS全球念珠菌属耐药监测研究结果显示在 1997--2007年10.5年期间白念珠菌在念珠菌属中 所占比率自70.9%降至62.9%"--65.0%,而近平滑 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等非白念珠菌略 呈上升口]。在该系列报道中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仍保 持敏感,耐药率为0.9%~1.4%。参与ARTEMIS 的中国5所医院2001--2005年间念珠菌耐药监测 结果显示其菌种变迁与全球资料相仿,白念珠菌占 念珠菌属分离菌的61.5%,光滑、热带、近平滑和克 柔念珠菌分别占16.oH、14.0%、1.6%和I.9%。 对氟康唑的耐药率白念珠菌为2.2%,光滑、热带、 近平滑和克柔念珠菌分别为17%、5.6%、6.8%和 82%,亦与全球ARTEMIS报道相仿[8]。然而在某 些科室和人群中白念珠菌所占比率下降明显。如来 自ICU和某些免疫缺陷人群中的资料显示非白念 珠菌检出率上升明显。在ICU念珠菌血症患者中, 白念珠菌仅占40%,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 热带念珠菌各占23%、15%和9%[9]。另一来自免 疫缺陷者念珠菌血流感染的报道中非白念珠菌占 54%【l…。非白念珠菌检出比率上升可能与氟康唑 等唑类药物应用、经历手术和年龄>65岁有关[1川。 三、念珠菌病的诊断 念珠菌病累及人体各组织器官,临床表现各异, 对其诊断标准的建议分为:①深部器官念珠菌病,其 中包括与外界相通器官的念珠菌病;②皮肤黏膜念 珠菌病。 (一)深部器官念珠菌病 包括以下各系统的

肺念珠菌病诊断金标准

肺念珠菌病诊断金标准

肺念珠菌病诊断金标准
肺念珠菌病的诊断金标准是通过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组织等标本的真菌培养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念珠菌的存在。

具体来说,医生会采集患者的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肺组织等标本,进行真菌培养或组织病理学检查。

如果在这些标本中发现了念珠菌的存在,就可以确诊为肺念珠菌病。

需要注意的是,肺念珠菌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同时,肺念珠菌病的治疗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菌和分离率:




过去20年间大量文献报道引起医院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 菌为念珠菌属、曲霉属、毛霉属和酵母属 在美国,由念珠菌引起的院内血行感染的发病率19801992上升了500% 美国CDC发现医院里最具威胁性的病菌是念珠菌,占医 院真菌感染的80% ;国内报告为74.5%,亦有报道为 96.09% 在念珠菌中,白念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近平滑、热带、 光滑和克柔的感染率在较快上升

单独一次沉淀试验阳性结果并不能建立诊断,因为用表面抗原和菌 体抗原不能区分是深部感染产生的抗体还是黏膜寄生或感染产生的 抗体; 一次沉淀试验阴性结果并不能除外免疫低下患者念珠菌感染的诊断, 因为这种患者常不能产生可检出的免疫学应答


因此,血清学检测在定期、间隔、连续进行时最有价值
免疫学技术
——β- (1-3 )-D-葡聚糖检测(G试验 )
参考:

王端礼. 《医学真菌学——实验室检验指南》 [M](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刘维达. 念珠菌感染及其诊断.ppt(中国医学 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白逢彦.深部念珠菌病实验诊断.ppt(中国科 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易感因素:



医源性: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 制剂的普遍应用,放疗、化疗、透析技术的广泛 开展,器官移植、导管插管、高营养支持、大型 手术等新方法推广普及 恶性病:恶性肿瘤、恶性血液病、艾滋病、烧伤、 吸毒、糖尿病等 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
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免疫学技术
——β- (1-3 )-D-葡聚糖检测(G试验 )
G试验的假阳性问题 以下情况可出现假阳性:


使用纤维素膜进行血透,标本或患者暴露于纱布或其他 含有葡聚糖的材料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凝血因子或血液制品 链球菌血症 操作者处理标本时存在污染 另外,使用多糖类抗癌药物、放化疗造成的粘膜损伤导 致食物中的葡聚糖或定植的念珠菌经胃肠道进入血液等 也可能造成假阳性


从国际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DDBJ/EMBL)中搜索 (BLAST)和下裁 同源序列 多序列比对(align)

常用软件 Clustal W或Clustal X (免费软件) igbmc.u-strasbg.fr/BioInfo/ClustalX/Top.html)
(http://www-
免疫学技术 ——半乳甘露聚糖(GM )检测




GM试验检测的是半乳甘露聚糖,主要适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 断,也可用于念珠菌等感染的辅助诊断 GM释放量与菌量成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程度。连续检测GM可作为治疗 疗效的监测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高 以下情况可出现假阳性:使用使用半合成青霉素尤其是哌拉西林/他唑 巴坦;新生儿和儿童;血液透析;自身免疫性肝炎等;食用可能含有 GM的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和污染的大米等 以下情况可出现假阴性:释放入血循环中的曲霉GM(包括甘露聚糖) 并不持续存在而是会很快清除;以前使用了抗真菌药物;病情不严重; 非粒细胞缺乏的患者 连续2次>0.5或单次>0.7判为阳性
患者可并发内眼炎,两眼疼痛,视力模糊,眼底显示棉球 状改变。致病菌多为白念珠菌,少数 (25%)为热带念珠 菌 临床上有时表现多系统病变,但血培养阴性(阳性期已 过),尿阳性,可借以诊断为播散性念珠菌病


念珠菌菌血症和其他


由于长时间静脉补液,尤其是超过20天者易 引起念珠菌菌血症,血培养可以阳性,但24 小时后转阴,症状较轻,可自愈,亦可恶化, 视机体抵抗力而定 其他:如局灶性肝念珠菌病、骨和关节念珠 菌病、念珠菌甲状腺炎、腹膜炎、前列腺炎 等都有报告
播散性念珠菌病的皮肤表现
播散性念珠菌病内眼炎
念珠菌病的实验室诊断

直接镜检
培养鉴定 免疫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
直接镜检
培养鉴定

培养基:沙氏培养基
温度:25-30℃
24-48小时
显色培养基:
CHROMagar
培养鉴定
1. 白念珠菌

菌落

SDA 25℃中等速度生长 酵母样菌落 奶油样、光滑、闪光,老后有皱 褶 真菌丝和假菌丝 芽生孢子 假菌丝连接处:簇状、葡萄状小 分生孢子 顶端或侧枝:厚壁孢子




真菌细胞壁成分,占50%以上;具真菌特异性 只能用于检测有无真菌成分而不能确定是哪种真菌 除隐球菌和某些接合菌外大多数真菌共有成分,主要用于 念珠菌和曲霉感染的诊断 敏感性及特异性在78~100%之间,阳性预测值较低,阴性 预测值高 与GM试验联合应用可提高阳性率 连续2次阳性才能作为诊断依据,具体的判定界值尚不统一 (50pg/ml?) 尚需要进一步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无关节孢子、子囊孢子、冬孢子或掷孢子
概述

Lodder于1970年把念珠菌分成81种及7个变种,此后又陆续发现许多新
种,目前至少已达270余种

临床上常见的致病念珠菌有10余种,其中以白念珠菌最为多见,致病 力也最强,但其他念珠菌引起深部感染的比例在上升

该属能引起从皮肤黏膜甲板到系统内脏血液的广谱病变,是迄今最重要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
DNA序列数据处理

序列片段联接和正反链校正

常用软件

Lasergene (DNAStar) (/) DNASIS (/uk/dnasis.html) Sequencher (/) BioEdit (免费软件, /BioEdit/bioedit.html)

有人认为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毛状白斑可作为艾滋病的预测
性指标
内脏念珠菌病

念珠菌性肠炎
念珠菌性支气管炎 念珠菌性肺炎 念珠菌性泌尿道炎 其他

食道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败血症等 亦可侵犯肝、脾等其它内脏
中枢念珠菌病——念珠菌脑膜炎

儿童比较多见,常继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经血循环 或通过静脉插管引起

显微镜



显色培养基:蓝绿色、翠绿色
培养鉴定
2. 热带念珠菌

菌落

SDA 25℃中等速度生长 光滑、乳白色奶油样菌落

陈旧菌落有皱褶
假菌丝 孢子稍长 假菌丝连接处:小分生孢子

显微镜பைடு நூலகம்


显色培养基:蓝灰色、暗蓝色
培养鉴定
3. 近平滑念珠菌

菌落

SDA 25℃中等速度生长 光滑、柔软
念珠菌病及实验室诊断
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科 王盛华
概述

念珠菌属(Candida)属于子囊菌亚门-子囊菌纲-酵母菌目-酵母菌
科-念珠菌属

共同特征为细胞呈球形、椭圆形、圆桶形、长条形,有时为不规则形 芽殖,除光滑念珠菌外,所有菌种及变种的全部或多数可形成假菌丝, 少数可形成厚膜孢子及真菌丝

陈旧菌落奶油样、白色、闪光、 有时黄色、平滑或有皱褶
假菌丝 孢子卵圆形或长倒卵形 假菌丝连接处:小分生孢子

显微镜


显色培养基:淡粉色、白色
培养鉴定
4. 克柔念珠菌

菌落

SDA 25℃中等速度生长 扁平、柔软、光滑

陈旧菌落污黄色,可有皱褶
假菌丝 孢子卵圆形,有的较长 假菌丝连接处:小分生孢子
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

浅部念珠菌病


深部念珠菌病

皮肤念珠菌病 粘膜念珠菌病 甲念珠菌病 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 特殊宿主浅部念珠菌病
内脏念珠菌病

中枢念珠菌病
播散性念珠菌病

皮肤念珠菌病
皮肤念珠菌病
粘膜念珠菌病
甲念珠菌病
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
特殊宿主的浅部念珠菌病
的人类病原真菌
念珠菌病-广谱病变

最多见的深部真菌感染
从皮肤粘膜到内脏血液的广谱病变 口腔念珠菌病常是HIV感染的首发症状


念珠菌病-来龙去脉
外源性感染:

寄生于水果、奶制品等 性伴传染,母婴传染 院内爆发性传染
内源性感染: 消化道30-50% 阴道20% 咽部1-4% 皮肤2%

显微镜


显色培养基:淡粉色、紫色
培养鉴定
5. 光滑念珠菌

菌落

SDA 25℃中等速度生长 光滑、柔软、闪光、奶油样菌落

显微镜

CMA 25 ℃无假菌丝 孢子卵圆形

显色培养基:白色、粉紫色
快速鉴定工具
免疫学技术

念珠菌抗体的检测对诊断深部念珠菌病有一定作用
所有怀疑念珠菌深部感染的病例均应做血清学检查,但对 结果要有合理解释



特殊宿主的浅部念珠菌病

据国际研究和临床经验,在艾滋病发病前1—4年内,大多
数艾滋病患者都会单独出现口腔症状 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口腔病变有以下几种:



发生于上腭及舌背,在红色区域上有时可见白色斑点或斑块
或者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表现为白色或黄色斑点或斑块,斑块 可以擦去,留下红色区域并伴有出血

80%以上HIV阳性的患者在整个疾病过程中的某个阶段会出 现口腔念珠菌病,念珠菌感染是机会真菌病中最常见的一 种
在AIDS中显得优为突出,除了合并皮肤、口腔浅部念珠菌 感染外,还可引起食道念珠菌病 可出现体重减少,倦怠感,非特异的消化系统症状主要有 咽下困难,胸骨后疼痛 诊断可进行白念珠菌分离。AIDS早期诊断依据中,本症占 很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