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概念设计及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10KV箱式变电站智能化设计及应用研究

10KV箱式变电站智能化设计及应用研究

10KV箱式变电站智能化设计及应用研究智能化设计是现代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0KV箱式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能化设计和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10KV箱式变电站智能化设计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首先,10KV箱式变电站智能化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包括安全性、可靠性、效益性、可扩展性和可控性。

在安全性方面,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对变电站进行实时监测和故障检测,提前发现变电站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可靠性方面,可以通过自动化系统对变电站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减少因人为原因引起的故障发生率。

在效益性方面,智能化设计可以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

可扩展性方面,智能化设计需要考虑变电站的可扩展性,能够根据需求进行灵活的扩展和升级。

可控性方面,智能化设计需要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在变电站的日常管理和运维过程中提供更加方便、高效的操作方式。

其次,10KV箱式变电站智能化应用的关键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变电站的设备、仪器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实现对变电站装置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大数据技术可以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为变电站的运维决策提供支持。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模型建立、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对变电站的智能化管理和故障诊断。

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存储和共享,提供基于云的变电站管理平台,方便运维人员进行远程管理和控制。

此外,10KV箱式变电站智能化应用的具体场景包括智能巡检、智能故障处理、智能运维和智能能源管理等。

通过智能巡检技术,可以利用机器视觉和传感技术对变电站设备进行自动巡检和状态监测,实时获取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隐患并进行预警。

智能故障处理技术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变电站的故障进行智能诊断和处理,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新一代110kV智能变电站总平面及各级配电装置布置优化设计

新一代110kV智能变电站总平面及各级配电装置布置优化设计
想 如 表 2所 示 。
表 2 构 架挂 线 点 和 设 备 布 置 尺 寸
证 设备 和导 线 的相 间距 离 及对 地尺 寸满 足绝缘 配合
要 求 的最小 电气 距 离 , 避 免 造成 威 胁 系 统 安 全运 行
的隐患 ; 另 一方 面要考 虑 为安装 和检 修提 供方 便 , 满 足相邻 间 隔电气设 备 检修 安全距 离要 求 。通过 安全
[ Ab s t r a c t ]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n e w t y p e o f s ma r t h i g h v o l t a g e e q u i p me n t i n t h e n e w
净 距计 算 , 分 析 间隔 内部横 向和纵 向尺寸 配合 , 优化 检修道 路 , 满足 运行 维护要 求 。
主要 包括 主变 压器进
线 构架 、 母线 构架 、 出线 构 架 , 构 架 占地 是 约 束 纵 向 尺寸 的重要 因素 之 一 , 对 构 架 的优 化 能 较 大 程 度地
1 工 程 概 况
东扩 1 2号 ( 未 来城 ) l l 0 k V 变 电 站 位 于 湖 北 省
武 汉 市东 湖 高 新 区 泉 井 村 , 地势西 高东低 , 起 伏 较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 3 0 [ 作者简介] 王 小波 ( 1 9 8 2 一) , 男, 湖北钟祥人 , 工程师 。
4 3 0 0 4 0 ) ( 湖 北省 电力勘 测设 计 院 ,湖 北 武 汉
[ 摘 要 ] 结合 新型 智能 高压设 备 在 新 一 代 智 能 变 电站 中的应 用 , 文章 提 出 了新 一代 1 1 O k V 智

智能变电站的设计与实施

智能变电站的设计与实施

智能变电站的设计与实施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成为了重要的发展趋势。

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设计与实施对于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智能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智能化监测、控制和保护的新型变电站。

与传统变电站相比,它具有更高的自动化水平、更强的故障诊断和处理能力,以及更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在设计智能变电站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整体架构的规划。

这包括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以及通信网络的布局。

一次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等需要具备智能化的监测和控制功能,能够实时反馈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

二次设备则包括继电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它们需要具备高度的集成化和智能化,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各种数据和信号。

通信网络是连接各个设备的“神经中枢”,需要具备高带宽、低延迟和高可靠性,以确保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变电站。

例如,通过在变压器上安装油温、油位、绕组温度等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变压器的运行状态,提前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

在断路器上安装行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可以准确掌握断路器的分合闸状态和操作性能。

智能控制技术也是智能变电站的核心之一。

通过智能控制算法,可以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自动控制和优化运行。

例如,根据负荷变化自动调整变压器的分接头,实现无功功率的自动补偿,提高电能质量和电网的运行效率。

在通信方面,IEC 61850 标准成为了智能变电站通信的重要规范。

它定义了统一的数据模型和通信协议,使得不同厂家的设备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和互操作。

基于以太网的通信网络架构,为大量数据的高速传输提供了保障。

在实施智能变电站的过程中,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控制至关重要。

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查和设计方案优化,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保证设备的安装质量和接线的准确性。

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电力系统不断发展,智能电网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智能变电站也成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智能变电站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提升电力系统响应能力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的背景是在220kV电压等级下,对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研究,以期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

二、研究内容及步骤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现有智能变电站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和分析,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目前智能变电站的研究进展情况;2.对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进行系统性分析和研究,包括变电站的物理结构、主要设备、电力联络等,确定设计要求和优化目标;3.根据研究和分析结果提出优化方案,采用Matlab等软件模拟仿真验证,并进行经济性和可行性的分析;4.综合优化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评估方案的性能指标,如电流负载能力、安全可靠性、经济性等;5.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三、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本次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文献调研和分析(1个月);2.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研究和优化目标确定(2个月);3.优化方案的提出和仿真验证(3个月);4.综合优化方案的实验验证和性能评估(2个月);5.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1个月)。

四、预期成果本次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智能变电站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和分析,确定了220kV智能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电力联络等;2.提出了针对220kV智能变电站的优化方案,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和实验评估;3.该研究成果可为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安全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推动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模块化设计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模块化设计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模块化设计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以系统高度集成、设计集成优化为目标,推动智能变电站创新发展。

本文详细介绍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对二次设备的技术要求,通过从发展需求和设备整合两个角度分析了二次设备集成化思路及关键技术,论述了智能变电站新设备集成优化方案,提出了几种模块化设计方案,体现了二次设备高度集成模块化的设计原则。

标签: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集成方案;模块化0 引言随着经济和电力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在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国变电站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和目前的新一代智能变电站。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智能化特征鲜明,按照新技术要求,制定了新一代信息流方案,研制了通用一体化业务平台,提高了系统可扩展性,研制站域保护、集成式就地化二次设备等。

采用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实现最大化工厂加工,最小化现场施工。

还采用预制电缆、预制光缆,实现设备之间标准化连接和一、二次设备连接的“即插即用”。

1 二次设备的发展历程在中国50年代之前,早期的变电站,二次设备采用模拟仪器仪表,就地监控和人工操作,不具备自动化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前,传统变电站采用机械电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二次设备应用,二次设备均按照传统方式布置,各部分独立运行。

20世纪90年代,综合自动化变电站,通过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建成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RTU、微机自动装置、计算机监控系统等二次设备和系统获得大面积推广应用,满足站内现场总线及以太网应用;2013年,在总结智能变电站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应运而生,提出了集成化二次设备和一体化业务平台应用,实现分散独立系统向一体化系统转变,强化了高级功能应用,全面提升了运行可靠性[1]。

2 二次设备集成化思路及关键技术2.1 需求分析二次设备整合和集成是实现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最终目标的首要任务及重要途径。

智能变电站设计中一体化配置的运用研究

智能变电站设计中一体化配置的运用研究

智能变电站设计中一体化配置的运用研究摘要:现阶段,传统的变电站逐渐被智能变电站所取代,但是,智能变电站在设计方面却严重忽视了设计和配置之间存在的联系,最终使得一、二次当中的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

相比较于传统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在设计的过程中,虚端子配置和通信组网的工作量相对较大,所以,一定程度上对设计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本文对智能变电站的设计配置一体化进行了全面并且详细地分析,特别是工作的原理与设计的方案,旨在更好地为研究工作人员提供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配置一体化技术;设计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工作也逐渐发生了变革。

在信息技术逐渐成熟的情况下,智能变电站逐渐替代了常规的变电站,进而成为变电站当中的主力军。

基于此,智能变电站设计和管理工作也成为了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因为网络分析装置与故障录波装置是互相独立的,因此,需要尽可能地降低两者碰撞次数,因为一旦出现碰撞,必然会对变电站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

由此可见,智能变电站设计配置一体化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1、智能变电站设计配置一体化技术原理智能变电站设计配置一体化的实现需要首先将相关蓝图设计出来,然后在相关设备中进行操作测试,其配置是通过智能装置模型通过工程实例进行研发的,最后通过相关映射,创建出各装置之间的联系,完成具体工作。

图模一体化是智能变电站设计配置一体化的基础,而图纸的设计是由图模布局、图模输入、输出连接线等组成的,通过装置图模布局实现装置的实例化。

标准的图模库要求输入和输出的变量定义符合相关标准化设计规定。

1.1图模一体化技术同传统变电站设计相比,不同的是,智能变电站设计过程中,装置图元不仅仅具备模型文件骨架支撑,同时和ICD文件能够相互对应。

在智能变电站当中,各种装置输入与输出端口定义及命名需要始终根据国家公布文件进行规定。

而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工作人员不仅会受到明确定义的部分限制,同时,应该尽量避免装置碰撞情况的出现。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及应用研究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及应用研究

175电力技术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电力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变电站就是给发电和用户提供联系场所,并且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结构越来越复杂。

而此时,许多电力企业都要面临相同的问题,就是要考虑如何确保电力系统电能分配和传输的稳定、可靠性,并延长增长系统运行的期限,进而提升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如今我国特高压建设已经迈进了实用化阶段,系统也逐渐开始利用新型能源电力。

而现在社会对电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其运行时的安全稳定性以及对智能电网支撑节点的变电站,要进一步实现智能设备间的互联互通,给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2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设计方法2.1 常规变电站二次设计的特点 大多数常规变电站二次系统施工图设计的步骤如下:厂家按照技术协议的标准提供相关的设计资料图纸给设计院,设计院会严格遵循相关设计制度和设备机理来设计二次系统的端子排图以及原理图等施工图,完成设计工作后就会将图纸交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再将设计图进行接线,再完成相关的查线验证后,才能开始设备调试工作。

在许多的常规变电站中,不仅会有少量的设备原理图,而且还会有大量屏柜的端子排图。

现在我国的设计院大多数是都利用软件进行设计图的制作,也是利用绘图软件将不同厂家的不同装置间进行端子排的联系,但是这样操作很容易会出现失误。

2.2 基于IEC61850规约的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计特征 如今基于IEC61850规约的变电站的二次系统基本都是利用光缆、屏蔽双绞线来保持联系,而传统、落后的电缆硬接线联系就大幅度减少,导致电缆硬接线往光纤网络化虚端子的方向发展,其整体模式由实回路转化为虚拟信息流。

智能变电站的二次接线不仅有直流电源电缆、交流动力电缆,而且还有尾缆和光缆,并且大多数连接都是用到尾缆和光缆。

一定要分配好设计院与设备供应商以及系统集成商各项所要负责的任务、工作。

在设计二次施工图的过程中,设计院与二次设备厂家相当于是一个整体,二次设备厂家需要提供能力描述文件给设计院,设计院再按照相关规格文件将系统规格文件以及文件生成全站系统配置文件转化为智能设备实例配置文件,下载安装到设备,才结束了整个智能变电站的配置。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平面布置优化设计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平面布置优化设计

Power Technology︱222︱2017年7期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平面布置优化设计时 勇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有限公司,重庆 401121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变电站也在逐步的发展起来,它的建设目标主要是:构建高集成、布局合理、经济环保的变电站体系。

在其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不仅要进行合理的布局,还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减少经济成本,维护单位的经济效益。

变电站的平面优化主要与间隔尺寸、主线路、设备等有关。

智能变电站在优化设计的同时,不仅需要加大对主线路、设备等的控制力度,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不断加以改进,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

本文主要从智能变电站建设相关概述分析、平面布置优化、主接线和设备三个方面加以展开。

关键词: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平面;布置;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7-0222-01随着经济的发展,变电站建设的力度也越来越强,相关部门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变电站智能化建设,期望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居民。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建设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

如今,我国政府和人们对于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变电站在新形势背景下,更应该改进技术设备,完善自身发展,提高其质量水平,为电网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另外,相关部门要对变电站平面布置进行一定的优化设计,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居民,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平面优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设备、主接线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各个系统的优化升级。

1 智能变电站建设相关概述分析 1.1 建设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变电站逐步发展起来,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电网的发展也非常有利的。

我国对变电站也加大了投入力度,目前,变电站发展前景越来越广泛。

智能变电站的目标主要是:高集成、经济环保等。

它可以实现系统的高度集成,为实现电网的发展奠定基础,另外,它还具有经济环保功能,能够减少电力资源损耗,为电力资源节约式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智能变电站是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测、控制、保护和管理的高级电力系统设施。

随着智能电网和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在传统电力系统中,二次系统是智能变电站的核心部分,负责电力系统的监测、控制和保护。

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力负荷的增加,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而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有效解决电网运行中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方法、流程、关键技术、案例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智能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并对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出建议。

【研究背景】部分即在于此。

1.2 研究意义智能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次系统是智能变电站中的关键部分。

二次系统的设计优化直接关系到智能变电站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

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减少能源浪费,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通过合理设计二次系统,可以更好地监测和控制电网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性。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电网的响应速度和自适应能力,增强电力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抗灾能力。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电网负荷波动时,优化设计的二次系统可以更快地作出调整和响应,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正文2.1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方法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是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和提高供电质量的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系统的最佳化配置。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
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扩大,智能变电站越来越成为电力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变电站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数字化转型,其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是指变电站中用于监测、保护、控制、测量等功能的电气设备和系统。

其作用是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和监测,使电力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和可靠。

优化设计的目标是提高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灵活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性能指标,同时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和运行成本。

首先,优化设计需要考虑变电站的安全性。

要加强监测和保护设备的功能,确保各个设备之间能够协同工作,发生故障时能及时进行故障定位和处理,防止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

其次,灵活性也是优化设计的重要目标。

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变电站需要应对各种变化,如新的传感器、新的通讯协议等。

因此,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能够很容易地进行系统配置、升级和改造。

另外,稳定性也是优化设计考虑的要素之一。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需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能够稳定运行,延长设备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因此,应该对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优化。

最后,优化设计还需要考虑成本问题。

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营需要相当的投资,而运维成本也相对较高。

因此,只有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前提下,才能控制投资和运维成本,提高变电站的经济效益。

总之,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研究是一个全面的、长期的过程。

需要在安全性、灵活性、稳定性、成本等方面多角度考虑,确保系统的性能和经济效益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提升,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成为了电力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对于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现状、优化设计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现状目前,大多数变电站的二次系统还处于传统的人工控制模式,存在着人工操作复杂、反应速度慢、易受外部干扰等问题。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现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数字化、通信和控制技术,实现了对变电站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智能化控制和远程管理,具有了较强的自愈能力和智能化运行特性。

在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现状中,智能化装备广泛应用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也逐渐成为了变电站的核心部分。

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对装备状态和环境条件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实现了对整个变电站的智能化调度和运行管理,为提高电网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数据驱动的优化设计数据驱动的优化设计方法是目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的主要方向之一。

通过采集和分析大量的装备运行数据和环境参数数据,利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装备状态和性能的精准预测和评估。

在此基础上,通过智能化调度和控制算法优化,实现了变电站的设备运行、维护和修复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运行可靠性。

2. 智能控制策略的优化设计智能控制策略的优化设计是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的另一主要方向。

通过引入先进的控制算法和策略,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等,实现了对变电站设备的精细化控制和优化调度。

智能控制策略能够在实时监测到设备状态变化的情况下,迅速调整设备运行参数,保障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未来,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将朝着更加智能、便捷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计过程中常态问题与优化建议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计过程中常态问题与优化建议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计过程中常态问题与优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智能变电站是应用先进科技进行改造和升级的现代化电力设施,其采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朧,具有高效、节能、可靠等特点,是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网络复杂性的增加,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行对二次设计流程进行了全面升级和优化。

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计是整个变电站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涉及到保护、控制、测量和通信等方面,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二次设计过程中常常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探讨技术创新推动和风险防范措施,旨在为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与运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智能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二次设计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常态问题需要解决。

研究智能变电站二次设计过程中的常态问题与优化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智能变电站二次设计流程中的问题,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现有设计方案的局限性,从而提出更加合理的优化建议。

技术创新是推动智能变电站发展的关键,研究二次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可以激发工程师们的创新意识,促进技术的不断进步。

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一旦出现设计上的失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风险,因此探讨风险防范措施也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智能变电站二次设计过程中的常态问题与优化建议对于推动智能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计流程智能变电站二次设计流程是指在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对变电站的二次设备进行设计与配置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由专业的电力设计团队负责,包括电气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通信工程师等。

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计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系统需求分析:首先根据项目需求和技术要求,进行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确定和计划制定。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的研究与设计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的研究与设计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的研究与设计智能变电站(Intelligent Substation)是指通过先进的感知、通信、控制和保护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测、运行和维护的智能化、自动化的电站。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是指在智能变电站中进行合并的电子单元,用于将不同功能的设备集成在一起,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灵活性和通信能力。

首先,研究合并单元中的感知技术。

感知技术是智能变电站的基础,包括使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电力系统的各种参数进行监测和采集。

合并单元中需要研究如何将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集成在一起,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测,并且能够实时传输监测数据。

其次,研究合并单元中的通信技术。

合并单元需要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并且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

研究合并单元中的通信技术,包括网络通信协议、通信接口设计、数据传输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合并单元与其他设备之间的可靠通信。

第三,研究合并单元中的控制技术。

合并单元中需要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包括对电力设备的开关控制、保护控制和调度控制等。

研究合并单元中的控制技术,包括控制算法的设计、控制策略的制定等方面的内容,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确控制。

最后,研究合并单元中的保护技术。

合并单元需要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保护,包括对电力设备的过电压、过电流等异常情况的保护。

研究合并单元中的保护技术,包括保护装置的设计、故障判断算法的制定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除了上述内容外,还需要进行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的模拟验证和实际应用的研究。

通过模拟验证可以测试合并单元的性能和可靠性,并进行改进和优化;而实际应用的研究则可以验证合并单元在实际工程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总之,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的研究与设计需要综合运用感知、通信、控制和保护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可靠性。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变电站: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概念及建设目标阐述

智慧变电站: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概念及建设目标阐述

智慧变电站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概念及建设目标阐述导读智能变电站是建设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是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重要区别,研究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智能变电站是建设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是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重要区别,研究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出了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的相关建议。

智能电网是构建全球互联、高度智能、清洁环保、高效利用、友好互动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支撑,是承载和推动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基础平台。

发展智能电网有利于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资源的最优配置、雾霾的治理以及电动汽车等新型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发展智能电网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目标。

未来的智能电网将采用先进的材料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超导技术、储能技术、先进控制理论,使得能源开发更清洁,利用更高效,配置更优化,碳排放量更低。

未来的智能电网将实现微电网与特高压骨干电网协同发展,电网与用户友好互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绿色供电、智慧用电”是智能电网内涵的深刻体现。

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基石和重要支撑,而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是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关键环节。

1.智能变电站概念及其建设目标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环保、集成、可靠、低碳的智能设备,能够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计量、保护、在线监测、自诊断等基本功能,支持电网实时智能调节、自动控制、协同互动、在线分析决策等功能[1-4]。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是在传统变电站技术基础上的不断创新和变革,其不断融合先进、前瞻的新技术,运行经济环保,设备先进适用可靠,使电网运行更安全稳定。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为集自我保护、控制和管理功能于一体的高度智能体,具备智能化、协同互动、即插即用和集成化等技术特征。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建设的目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站内的高压一次设备高度集成、二次设备高度集成、设备与建筑物高度集成,高度集成设备的设计、制造、调试均在工厂内一体化完成,设备技术先进可靠;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功能齐全、智能化程度高、调试及维护灵活方便、运行稳定可靠;装配式建设、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是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设备模块化的主要体现;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内部之间及其与站外的通信准确可靠,结构布局合理,尽可能地节约土地、能源、水、材料等资源,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具有效率最大化、维护量最小化、资源节约化、环境友好化、信息资源最优化的优势;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支持与多级调控中心的信息传输。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 1康赫然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 1康赫然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 1康赫然摘要:在我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现在的社会在持续的进步,因此需要迎合有关的工业化的需求,所以要高度重视对于智能变电站的使用。

智能变电站的使用,可以让人们更好的认识到有关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变化,通过有关的研究分析,将所得信息数字化,进而使得内部结构更加紧凑,所以智能变电站跟一般的变电站相比,是比较先进的,可以弥补之前的一些不足,还有就是,在对于有关信息的接收上,它的接收能力跟之前相比也大幅度提升,进而促进了电网系统的智能化发展。

这篇文章对于智能变电站的二次系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引言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电力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且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无论是工业发展还是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电力。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人们意识到了可以将电能和信息化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

在电能的传输过程中,变电站的建设是其发展的核心要素。

变电站的主要作用是连接电力用户和发电网,常见的核心技术是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实现数字化控制。

如今在极大程度上起到了维持电网安全运行的作用。

由此可见,变电站的建设对于国家电网发展来说极其重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我国的智能电网。

在建设智能变电站的过程中,二次变电系统是工作人员极为重视的部分,也是实现变电站智能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本文针对智能电网的定义以及该如何实现我国智能变电站的优化做出探讨。

1智能变电站的实质1.1什么是智能电网电力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生活需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如今,电力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为了保证我国电力运输网络的稳定运行,保证居民的安全,保证电力消费的稳定。

为了完善变电站的建设,变电站发挥网络与互联网和空间连接的作用,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实现优化配置,保证电网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现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电力,这就要求相关研究人员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传输稳定性,同时尝试延长我国电力网络的使用寿命,提高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电网自动化水平。

新型智能电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新型智能电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新型智能电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也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升级。

新型智能电力系统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更高效、更节能、更环保的用电体验。

本文主要讨论新型智能电力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一、智能电网的概念与特点智能电网是指以先进的电力通信技术、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为基础,实现电力系统生产、调度、输送、配送和使用等方面的智能化变革。

智能电网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 高度智能化:智能电网采用智能传感器、智能计量和控制设备等,实现对电网运行的智能感知、智能决策和智能控制。

2. 能源互联互通:智能电网根据用户和设备需求实行能源的可调度性和可交互性,实现智慧能源的互联互通。

3. 高效节能:智能电网从源头到终端实现能源的全局优化配置,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

二、新型智能电力系统的设计新型智能电力系统是基于智能电网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是一种高标准、高质量、高可靠的电力系统。

其主要特点是全面数字化、高度智能化、去中心化、强安全性、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新型智能电力系统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全面数字化:新型智能电力系统需要将电力生产、调度、输送、配送和使用等各个环节都数字化,实现电力系统的全面数字化。

2. 高度智能化:新型智能电力系统需要利用智能传感器、智能计量和控制设备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感知、智能决策和智能控制。

3. 去中心化:新型智能电力系统需要实现电力系统的去中心化,将电力生产、调度、输送、配送和使用等各个环节分布式地管理。

4. 强安全性:新型智能电力系统需要实现强安全性,利用密码学、身份认证、流量控制、安全检测和安全保护等技术手段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

5. 高可靠性:新型智能电力系统需要实现高可靠性,采用冗余设计、备份机制、自适应控制和数据监测等技术手段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6. 可扩展性:新型智能电力系统需要实现可扩展性,使得电力系统能够适应未来的需求变化,实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实施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实施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实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施,承担着将高压输电线路的电能通过变压器升降压后送入配电网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节点,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传统的变电站存在着管理不便、信息获取困难、安全隐患多等问题,为了适应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和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被提出并逐渐成为了电力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成为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减少运行成本、优化设备运行、提高故障检修效率等方面的重要途径。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实时监测、远程控制和智能化决策,从而提高变电站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确保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已成为电力系统改造升级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2 研究意义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是当前电力行业的重要趋势之一。

由于传统变电站存在着结构复杂、运行效率低、安全隐患等问题,智能化改造将为提高变电站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降低运维成本、实现远程监控等方面带来显著的优势。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型设备的快速发展,变电站对接入这些新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智能化改造将为变电站提供更好的适应性和扩展性,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

通过对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研究,不仅可以提升变电站的整体效能和可靠性,同时也能为推动电力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在这一背景下,进行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是电力行业的发展需要,也是实现电网智能化管理的关键一步。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更深入地探讨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关键技术,为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提供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对现有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方法的研究,结合关键技术的深入分析,我们的目的是找到最适合不同类型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方案,并为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10KV箱式变电站的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10KV箱式变电站的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10KV箱式变电站的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智能化控制系统是现代变电站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设备维护成本,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10KV箱式变电站的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进行探讨。

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KV箱式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配电设备,其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新能源、微电网等领域的应用中,对于变电站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箱式变电站的自动监测、远程控制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维护,可以高效地响应故障和异常,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智能化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数据采集模块、远程监视与控制系统、本地控制系统等组成要素。

传感器负责变电站的数据采集,如温度、湿度、电流等实时参数;执行器负责对变电站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如断路器的开关;数据采集模块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远程监视与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视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并可以进行远程控制;本地控制系统位于变电站现场,用于手动操作和监视变电站设备。

3. 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1) 数据通信技术:如何实现变电站与远程监控中心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是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可以采用现有的通信技术,如以太网、无线通信等,确保数据的及时准确传输。

(2)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智能化控制系统需要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包括实时监测数据、历史数据等。

可以采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进一步优化变电站运行。

(3) 远程监控与控制技术: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变电站的实时监视与远程操作,包括告警,故障检测与定位,设备维护等。

这需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确保远程监控与控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安全技术: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安全性是设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

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研究
一、智能变电站数据采集与传输
智能变电站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是建立系统必备的重要基础。

其核心技
术是获取变电站各个部件的实时状态信息,及时传输至系统进行管理。


先要架构一个通信网络,由变电站现场设备各自采集的现场数据,通过变
电站网络传输给上位机,最终将所有的现场数据处理与分析集中存储,便
于管理控制使用。

二、智能变电站信息管理
智能变电站的信息管理是支撑变电站系统运作的核心内容。

它强调为
系统提供一个方便、高效的信息管理环境,充分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能力。

首先要配置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搭建一个合理的数据库服务器网络,将现
场采集的信息以对象形式存储在中央数据库中,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管
理和动态调整,作为变电站不同级别的控制操作以及决策的基础。

三、智能变电站设备控制
控制是智能变电站系统关键的一环,是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的重要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概念设计及集成优化设计研究发表时间:2018-09-18T20:13:26.1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赖伟民[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电气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也使得社会对于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大,对于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佛山市顺德五沙热电有限公司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电气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也使得社会对于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大,对于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电力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智能电网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而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相关电力工作人员的充分重视,切实做好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整体设计方案工作。

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整体设计;设计方案引言: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电网运行数据的采集源头和命令执行单元,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在技术、设备、功能等水平方面实现了较大提升,总体造价与常规变电站相比基本相当,但与外部运行管理转变要求和内部自身技术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差距,建设理念需要突破,关键技术需要创新,专业管理有待提升,需要开展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研究和建设。

1、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特点1.1 一次设备智能化与以往的数字化变电站相比,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在一次设备智能化的基础上,提升了其信息化水平,可以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监测,自动化程度更高,功能也更加丰富,可以通过与相关设备的信息交换,实现分布协同操作。

1.2 信息建模统一化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主要是基于IEC61850的相关标准进行信息建模,不仅能够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还可以对设备以及网络模型进行自动辨识,为电网控制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1.3 控制操作自动化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具备相应的程序化操作功能,可以实时接收和执行监控调度中心等发出的操作指令,自动实现设备操作,从而满足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发展要求。

2、功能需求2.1 满足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波动性、间歇性清洁能源的接人,要求变电站更加灵活可控多元化服务需求,要求变电站更加友好互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变电站更安全、更可靠、更优质资源与环境约束,要求变电站更高效、更节约、更环保。

2.2 满足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建设调控一体模式,实现变电站设备监控的统一管理,要求变电站的信息流优化整合,与调度全景数据共享,提升决策控制能力与运行效率。

同时建设专业检修模式,要求变电站支撑专业化运检方式,通过在线监测与设备状态可视化技术,为检修管理提供优化和决策依据,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3、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建设目标3.1 结构布局合理以合理的电气主接线设计为原则,以电网结构和变电站功能为基础,实现电网网架与主接线形式的协调设计;优化电气总平面布置方案,采用集成化设备,节约占地面积与建筑面积。

3.2 系统高度集成推进优化集成,以信息数字化功能互动化为基础,通过设备集成与功能集成,提升智能设备的功能一体化水平,有效提高设备的集成度和可靠性通过系统集成,提升变电站与调度、检修中心之间的信息互动化水平,实现全景数据共享,提升电网运行调控决策能力,提高设备利用效率,优化检修模式。

3.3 技术装备先进加快关键设备娇制与应用,通过传感器、嵌人式处理器和数字化通信技术对变电站高压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变电站设备的可观测、可控制和自动化水平。

通过信息流多源信息分层与交互技术,构建高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实现站内、站间、站与用户、电源和调度之间的协同互动。

3.4 经济节能环保采用低碳、环保、节能型新材料,开展建筑、暖通空调和消防系统节能设计;强化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实现基于状态监测的设备全寿命周期优化管理。

4、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一次设计集成优化4.1 主接线优化依据相关规程规定,各电压等级的主接线形式可根据出线规模、变电站在电网中的地位及负荷性质确定,当满足运行要求时,宜选择简单接钱。

根据该变电站实际接线情况,本站遵循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设计原则,取消220kV、110kV主变进线侧隔离开关,取消220kV出线侧隔离开关,取消110kV无T接线路的出线侧隔离开关。

隔离开关的取消,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减设备尺寸,实现变电站紧凑化布置。

4.2 一次设备高度集成电气设备选择在遵循通用设计应用目录的基础上,使用高度集成的一、二次设备,能够最大程度实现工厂内规模生产、集成调试、模块化配送,减少现场安装、接线、调试工作,一次设备本体与智能控制柜之问二次控制电缆采用预制电缆连接,提高建设质量、效率。

4.2.1 智能高压开关设备通过GIS厂家完成智能控制柜内部各智能组建的组装,实现厂内接线,厂内调试,智能控制柜与本体一体化运输和吊装,可减少现场接线和联调,缩短工期,提高效率。

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监测IED应按工程本期规模按间隔配置。

4.2.2 高压开关柜35kV/10kV开关柜二次设备与开关柜一体化集成优化设计,便于后期布置的美观和运维检修的便利性。

4.3 无功补偿优化结合通用设计方案,本工程每台主变补偿4组10Mvar并联电容器组,共计12组。

考虑优化变电站平面布置方案的需求,本站对无功补偿模块进行优化,在满足电压波动及运行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实际负荷计算,合理选择无功分组容量。

最终本站每台主变配置3组(即2×10+20)Mvar电容器组,本期每台主变配置2组(即10+20)Mvar电容器组。

通用设计方案中,采用并联电容器组带千式空心并联电抗器,每台 10Mvar电容器占地为(13m)长×(8.5)宽,不考虑两侧通道时至少需要整个变电楼设备长度为8.5×9=76.5m,且需要考虑剩余3组的布置问题;优化分组方案后,加之改用占地面积更少的带铁芯电抗器的电容器组,优化后每组10Mvar电容器组占地为(13m)长×(7)宽,每组20Mvar电容器组占地为(13m)长X(7.5)宽;不考虑两侧通道时至少需要整个变电楼设备长度为7×6+7.5×3=64.5m,且已经全部考虑9组电容器的布置问题,不再需要额外空间。

电容器组合理分组的优化,满足变电站无功补偿及投运要求的同时,实现了变电站紧凑化布置。

4.4 平面布置优化该站电气总平面布置本着减少变电站占地面积,以最少土地资源达到变电站建设要求的原则进行合理设计。

合理利用站区环境和站外道路,优化站内道路,缩减变电站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从而减少围墙内占地面积。

4.4.1 应用模块化集成设计理念本工程应用了变电站模块化集成设计新理念,实现平面布局优化。

严格按照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理念设计,一次设备本体加智能组件的方式实现一次设备智能化,智能组件统一由一次设备厂家场内集成,体现模块化设计的高效;电气装置的布置方式采用“单元”布置方式,一台主变所带设备成“单元”分区就近布置,并满足二次接线的要求。

开关设备同无功补偿设备分区明确,充分体现电气布置模块化。

一二次设备高度集成,现场只需完成合并单元及保测装置至二次设备室的相关交直流电源电缆及光缆的敷设,全站电缆大幅减少,电缆敷设、电缆施工接线的工作量相应减轻,缩短电缆施工安装周期,节约工程造价。

4.4.2 优选小型化设备设备是影响变电站占地指标的关键因素。

本工程优选小型化、紧凑型设备,并对全站布局进行优化,以实现变电站紧凑化布置。

本站220kVGIS电缆出线间隔宽度为2.8m,其他间隔为1.8m,整个220GIS 室布局紧凑合理,放置于220配电装置楼二层,优化后的9组电容器放置于220配电装置楼一层;本站110kVgis间隔宽度为1m,35kV 采用金属铠装SF6充气柜,出线柜宽0.6m,受总及分段柜宽0.8m,相对与常规1.2m(1m)的空气绝缘柜大大节省占地面积。

优化后全站综合楼为55m(长)×10.2m(宽)。

优化后全站总建筑面积(3633.24m2)较通用设计(5327.5 lm)优化了39.3%,优化后全站围墙内占地面积(5829m 2)较通用设计(7740mz)优化了24.7%。

4.4.3 整合全站功能用房该变电站设计融入变电站紧凑化布局设计思想,按照无人值守变电站标准将变电站房间数量和项目标准化。

全站仅设置安全工具间,资料间,卫生间,泵房。

减少附属房间配置,优化全站布局。

4.5 光、电缆敷设优化本站电缆的敷设采用成品电缆槽盒,方便土建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电缆沟采用成品复合沟盖板和装配式缆沟,减少现场浇筑施工量和时间。

通过使用隐藏式电缆沟系统在安全、方便的浅谈下,站内无明露沟、盖板,全站外观简洁,突出工业化。

4.6 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本站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融入绿色建筑理念,以绿建三星标准进行变电站辅助电气设施相关的设计。

首选低能耗、低噪音的电气设备,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条件,实现变电站能够接入清洁能源的条件。

实现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更节能”、“更低碳”、“更环保”。

5、结论智能电网建设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智能变电站是衔接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的关键,是智能电网中实现能源转换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成装置是智能变电站实现装置配置简化、接线优化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1]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整体设计方案[J].宋璇坤,李敬如,肖智宏,林弘宇,李震宇,邹国辉,黄宝莹,李勇. 电力建设.2012(11)[2]智能变电站保护功能自动校验研究[J].王冬青,李刚,曹楠. 电网技术.2012(01)[3]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研究[J].李仲青,周泽昕,黄毅,周春霞,詹荣荣,李明,杜丁香. 电网技术.2011(05)[4]智能电力变压器信息流方案的设计[J].刘有为. 电网技术.2011(01)[5]智能变电站功能架构及设计原则[J].李瑞生,李燕斌,周逢权.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