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4)全面版
2023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大纲
2023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大纲前言历史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023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大纲在继承以往历史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 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杰出人物。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4.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1. 中国古代史概述2. 夏、商、西周3. 春秋战国4. 秦、汉5. 三国两晋南北朝6. 隋、唐、五代十国7. 宋、辽、西夏、金8. 元、明、清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1. 中国近现代史概述2.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3.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4.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5. 北洋政府与国民革命6.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8.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第三部分:世界古代史1. 世界古代史概述2.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罗马3. 、教、的产生与传播4. 亚非古代文明与国家第四部分:世界近现代史1.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2. 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3. 英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4. 殖民扩张与亚非拉的抗争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7. 当今世界格局的形成与发展第五部分:世界当代史1. 世界当代史概述2. 战后欧洲的重建与发展3. 日本的崛起与泡沫经济4.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问题5. 全球化与人类面临的挑战6. 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教学建议1. 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引导学生建立历史时间线索。
2. 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地图、视频等,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第四单元“冷战”时期的东西方世界第16课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名师获奖课件
1946年2月
拉科西
1946年9月 季米特洛夫
1947年12月 乔治乌-德治
1949年10月16日 与中国建交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共和国(The Czechoslovakia People's Republic)
1948年5月 哥特瓦尔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美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2)1955年5月14日签署了《华沙条约》 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3)两大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 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 成,同时也把“冷战”推向了高潮。
标志着“冷战”正式爆发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冷战”演说
波兰人民共和国(The Polish People's Republic)
1944年7月
贝鲁特
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The Federal People's Republic of Yugoslavia) 1945年11月
铁托
欧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Albania)
苏 相对较弱 联
拥有最强大的陆军
在1945年五月时苏联武装 力量总人数为1136.5万人
安理会常任理 事国
控制了东欧地 区
温
··· ··
“铁幕”实际上是指苏联对东欧各国实行的所斯谓“高压控
顿
制”。所以丘吉尔号召西方国家联哈合起来,依靠美伦国实力,反
对苏联和东欧各国,对抗世界共产里S主义运动。
纳 德
演讲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
“全世界都在注视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 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1947年4月5日杜鲁门的一次演讲 1.“自由国家”是什么性质的国家? 指资本主义国家
模块六 世界现代史 模块综合复习-2023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模块六:世界现代史
易错易混
主题四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1、电子计算机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 及。 2、准确掌握下列组织的英文缩写: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合组织 (APEC),欧洲联盟(EU),联合国(UN). 3、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两级对峙, 1946年-1991 美苏“冷战” 建立霸权 年
二战后,成为军事、经济最强大的国家,与苏 联形成两极格局
霸主地位动 1991年 摇
多极化趋势
两级格局瓦解,随着一些国家的强大,霸主地 位动摇,世界多极化方向发展
模块六:世界现代史
罗斯福新政“新”的表现
考点纵横
新的理论和政策 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人物)三位改革家都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具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等; 他们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国国情,走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爆发标志 时间 作战双方 主战役 新式武器 战争性质 战争结束 战后国际组织
考点纵横
项目
背景
不
同 点
人物
内容
不 性质 同 点 作用
相同点
苏俄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
国内战争结束后, 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 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政 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 矛盾尖锐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 神枷锁,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
段
治。对外:①侵略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占领中国150万平方公里领土);②20世纪初,
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
2023年中考历史核心考点5(世界现代史)汇总必背知识点梳理
中考历史核心考点必背5(世界现代史)一、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殖民地。
2.形成: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同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3.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原因: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他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
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导火线: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3.主要战役:1916年,德、法两国在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4.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一战给交战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二、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一)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经过:(1)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
(2)11月7日,起义者攻占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2.结果:苏维埃政府成立,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3.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三、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一)巴黎和会1.概况: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
【精编】部编版中考历史必背知识:世界现代史(两次工业革命,“一战”“二战”“冷战”)
世界现代史:两次工业革命、“一战”“二战”“冷战”★两次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纺织技术的革新1.背景: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业革命于是兴起。
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2.涌现出的发明成果:(1)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2)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
最初的珍妮机一次能纺出8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3.作用:其他生产部门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4.什么是工业革命?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被称为“工业革命”。
【特点:大机器生产替代手工业生产】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1.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1)背景: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
(2)蒸汽机的改进和使用:18世纪中期,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
1785年,瓦特改造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不久,瓦特蒸汽机开始应用到化工、冶金、采矿等更多的行业。
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3)影响: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2.工厂制度的建立(1)早期工厂的动力及地点:基本上都是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
(2)工厂制度建立的前提: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3)确立: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火车与铁路1.火车产生的背景: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
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
2.火车的产生:(1)时间:1825年(2)发明者:斯蒂芬森设计蒸汽火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3.铁路建设的发展:(1)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2)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4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04美苏争霸
四美苏争霸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8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美苏争霸的主要特点及美苏外交的基本战略,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一套对外基本战略,在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的美苏争霸中,既有缓和又有剑拔弩张的时刻。
第二,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的时期。
第三,在8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2.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对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对外政策方面逐渐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导致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
这是美苏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
(2)通过讲述“美苏争霸的形成”,使学生明确: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全球对峙,即所谓“冷战”格局,被50年代后期开始的美苏争霸格局所取代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3)通过学生对美苏争霸过程及其所造成的世界影响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4)通过美苏争夺世界霸权使两国背上沉重包袱的历史教训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是既害人又不利己的,是愚蠢之举。
(5)通过美苏两国争夺霸权过程中两国对外政策调整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在国际政治斗争和国际竞争中,经济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3.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分析美苏争霸斗争的三个阶段中,苏联对美国态度和政策的变化与苏联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美苏争霸的后果和影响,美苏两国国家综合国力与其国际地位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自学教材及有关资料,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的能力。
世界现代史(1917~1945)
——马、恩设计新制度:马克思主义诞生
2、1857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表明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1929—1933年爆发资本主义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危机导致资本主义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危机还导致德日法西斯上台,并引发世界大战。
⑵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⑶1945~20世纪80年代: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与 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走向多极化的世界)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 (1917——1945)
课本内容 必修一 专题八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必修二
选修三
专题六
如何防范
大危机的历史启示?
如何应对
(1)要居安思危,及时防范经济运行中风险; (2)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3)要关注民生,把经济发展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4)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把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 结合;
(5)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通史复习
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 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 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世界 现代史的开端。
世界现代史分期
整体时间:1917年十月革命 ~至今 具体阶段:
⑴1917~1939年: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
目的
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生产过剩 企业破产 农产品价格猛跌 失业人数剧增,矛 盾重重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世界现代史 第四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和产业部门。这反映了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B )
B.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C.各国经济矛盾已消除
D.各国领土边界已消失
4.(2022·自贡)据新华社报道,历时近10年的中美贸易争端案,经世
界贸易组织仲裁庭裁定中国胜诉。这不仅维护了中国的合法利益,而且
捍卫了多边贸易体制。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
(C )
A.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A) A.不结盟运动出现 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苏联的发展和改革
9.(2022·十堰)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标志着
人类开始进入
(C)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铁路时代
11.(2022·天水)2022年3月,印度气温飙升至1901年有记录以来最高
的一个月,导致印度小麦作物在关键的生长期枯萎,这不仅使得该国小
麦产量下降,也破坏了其出口预期。近年来,此类问题频发。这表明人
类在发展中面临着
(D )
A.恐怖主义问题 B.贫富分化问题
C.毒品泛滥问题 D.环境恶化问题
12.【跨学科·道法】(2022·广东)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
(1)王老师让小明探究:哥伦布航行的目的地是东方,为何偏偏向西航 行。你能帮小明用地理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吗?依据探究一中的航行 图,说说新航路开辟导致世界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
原因:认为地球是圆的或“地圆说”。变化: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其他如加强了欧洲和亚、非、美洲之间的直接联系;世界由分散走向 联合;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开始出现等也可)
B.带有明显大国强权色彩
世界近现代史重大事件一览表
1991
,苏联分裂加快,年底苏联解体
57
1993
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欧盟
58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特征:信息化、全球化)
51
1968
苏联镇压捷克斯洛伐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革
52
1974——1975
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53
20世纪
80年代
美国经济处于调整阶段(先后遇到通货膨胀和债务加重)
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54
1985——1991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先经济后政治),结果是加速了苏联解体
55
1989
东欧剧变,社会制度发生变化(一分多,二合一)
世界近现代史重大事件一览表
序
时间(时段)
事件名称(重要人物、国籍、机构、文献、影响)
1
14——16世纪
文艺复兴
但丁(意)达芬奇(意)莎士比亚(英)
2
1492年
新航路开辟
哥伦布(意),西王室支持,经过大西洋,到。。
16世纪——19世纪
三角贸易
葡、西——英;积极、消极影响。。。
3
1640——1688 1688
13
1836—1848
英国宪章运动
工人要求:获得普选权,以便参加国家管理
14
1848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哪三个组成部分?)诞生
15
1857—1859
印度民族大起义
章西女王,失败但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16
1859
《进化论》发表
达尔文(英国)打击了神权根基
17
1861
俄国1861年改革
初中历史各单元时间轴超全梳理,速背!(二)2024
初中历史各单元时间轴超全梳理,速背!(二)引言概述:在初中历史学习中,时间轴对于我们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脉络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初中历史各单元的时间轴,帮助大家快速背诵和掌握历史知识。
正文:1. 第一大点:中国古代史- 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结束,进入新石器时代。
-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对峙,社会发展的变革。
-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和后来的汉朝的统治时期。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
- 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较为稳定和繁荣的历史阶段。
2. 第二大点:世界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的发展和衰落。
- 古希腊罗马文明:希腊和罗马两个古代文明的辉煌时代。
- 古印度文明:印度次大陆的古代文明和佛教的发展。
- 古巴比伦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古代文明的兴盛。
- 古中国周边文明: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等)的古代文明的发展。
3. 第三大点:中国近现代史- 清朝的衰落:清朝的内外问题导致其统治的衰退。
- 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引发的思想变革。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探索。
- 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历程。
- 当代中国: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和发展。
4. 第四大点:世界近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导致世界格局的变化。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和冷战的开始。
-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和冷战的影响。
- 各国独立与解放:欧洲殖民地和亚非国家的独立运动。
- 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的新形势。
5. 第五大点:科技与人类文明- 农业革命:人类从采集社会过渡到农耕社会。
- 工业革命:机械工业的兴起和社会经济的变革。
- 科技革命:信息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 空间探索: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和科技应用。
- 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专题复习___两次世界大战
1945年9月2日 日本投降 二战结束
二战基本史实
你
知
道
吗
?
二战中人们能够 取得胜利的原因 有那些
1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各国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2 反法西斯国家人力物力都大大超过法西斯国家
3 这场战争是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人民广泛的支持 4 反法西斯人民的英勇抗战。 5 法西斯国家国内人民反战意识增强。
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国际恐怖主义: 全球化过程中贫富差距拉大:
和平因素:
战争给人造成了伤害,人们渴望和平 政治多极化趋势:
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 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
经济全球化趋势: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其重要表现。
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侧重于怎么 做未来)
6
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 (转折点)
一战基本史实
7 8
战场:欧洲(法国)
亚洲(青岛)
结果:1918年德国投降 一战结束
9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一 战 影响
1 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2 造成了欧洲的衰退和美国、日本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3 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4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5 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 正义战争 摆脱经济危机,称霸 世界 莫斯科战役、斯大林 格勒战役、柏林战役、 诺曼底战役等。 轴心国:德、日、意 同盟国:英、法、苏、 美、中等 原子弹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胜 利,法西斯国家失败
发动战争目的 主要战役
参战国
新式武器 结果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版)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历史观,为未来的研究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知识与能力2.1 知识要求学生应熟悉以下内容:- 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等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世界古代历史,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包括清朝灭亡、辛亥革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重大事件和人物;- 世界近现代史,包括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世界两次大战等重要事件和世界格局的变化。
2.2 能力培养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形成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把握;- 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文献阅读、调查研究等方法,获取、整理和评估历史资料;- 培养历史思维方式,提高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课程内容3.1 模块一:中国古代史本模块主要涵盖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内容,包括夏、商、周等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3.2 模块二:世界古代史本模块主要介绍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
3.3 模块三:中国近现代史本模块重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包括清朝灭亡、辛亥革命、民主革命等。
3.4 模块四:世界近现代史本模块介绍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包括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和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述、讨论、小组合作、文献阅读、实地考察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五、评价方法为了全面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将采用考试、作业、课堂表现、小组合作等多种评价方式,以期准确反映学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发展。
世界近现代史简答论述题简编(含答案)
世界近现代史简答论述题汇编(含答案)1.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相同点:(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而建立的;(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基本原则,建立了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国际体系;(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形成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4)都随着主要国家主导力量的消失而走向瓦解。
不同点:(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多个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2)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是帝国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3)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4)前者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的崛起而瓦解;而后者则是战胜国之间的妥协,必然随着一方的解体而瓦解;(5)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而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6)维系前者的国际组织是国联;维系后者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
2.关于第二次科技革命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比较共同点:第一,都大大促进了所有国家和地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
对发达国家来说,两次革命都成倍地提高了它们的生产力,改变了各自的产业结构和社会关系;发达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落后国家或地区自觉地(如19世纪70年代的日本;20世纪后半期的发展中国家)或被迫地(如独立前的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接受两次革命的影响,也都程度不同地加快了自身的社会发展进程。
第二,都有作为次要方面的消极影响,而且这些消极影响的扼制和克服在一定程度上又都依赖于科技革命的深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发生。
第三,都促进了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结合和统一。
不同点:第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程度不同。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在1893年-1913年间增长31.44倍,年平均增长率为4.6%;而在1913-1938年间仅增长52%,年均增长率不到1.7%。
[资料]新编中国现代史及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
2.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一)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建国后的头三年,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级的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企业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统一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稳定了物价,完成了新解放区土地制度的改革,镇压了反革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开展了打退资产阶级进攻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对旧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进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
在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同时,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1952年底已经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政治:1.追歼残敌,剿匪作战,和平解放西藏,使全国领土基本解放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镇压反革命运动4."三反""五反"运动经济: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3.合理调整工商业4.政府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5.土地改革(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政治:1.中共八大2.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反右倾"斗争经济:1."大跃进"2.人民公社(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导火线走向结束:四五运动奠定群众基础文革期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损失达5000亿元,但社会还是有缓慢发展“徘徊”: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继续犯“左”的错误,指导思想没有改变,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前进”:教科文事业面貌一新,国民经济较快恢复,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中国与世界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1839-1999)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1861年总理衙门建立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7—1895.4年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1898年(6.11—9.21)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2月12日清帝退位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新文化运动开始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护法运动开始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孙中山北上、国民会议运动、逝世5月黄埔军校成立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1925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28日李大钊就义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8月1日南昌起义8月7日八七会议9月三湾改编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12月广州起义1928年4月朱毛井冈山会师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改订新约运动1930年工农武装割据形成1931年粉碎三次“围剿”春制定土地革命路线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抗战3月9日长春伪满州国成立1933年春粉碎第四次“围剿”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11月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华北事变1月遵义会议6月何梅协定8月1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11月华北五省自治运动12月一二九运动9日瓦窑堡会议1936年1月东北抗联成立10月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到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8日中共发表抗日通电8月13日八一三事变凇沪会战11月洛川会议:全民族抗战9月国共合作实现25日平型关大捷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1938年台儿庄战役:李宗仁5月毛泽东《论持久战》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战进入防御阶段1940年3月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下半年百团大战1941年1月皖南事变1942年中共开始整风、大生产运动1943年敌后根据地局部反攻1945年豫湘桂战役4—6月中共七大召开8月8日苏联出兵东北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8-10月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谈判开始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1946年1月政协会议召开6月26日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春国民党重点进攻解放区6月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反攻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1948年辽沈战役开始淮海战役开始平津战役开始1949年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开始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抗美援朝战争结束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三大改造完成1957年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1958年“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反右倾”斗争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1976年四五运动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世界近现代史大事年表(14世纪到20世纪末)14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称为扩张时代、发现时代、勘察时代。
世界近代现代史(三)(附答案)
第十单元世界近代现代史(三)一、选择题1.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A.战胜国重新划分世界版图B.处置法西斯战败国C.确立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D.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2.雅尔塔体系同凡尔赛体系的不同点是( )A.大战后国际关系的重大调整B.按照大国意志对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C.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大国之间的利益、矛盾,创设了战后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D.原则上倡导了和平、民主,有一定的进步性3.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下列叙述正确的( )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B.《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C.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4.二战后初期美国操纵联合国,为其侵略扩张打掩护是在( )A.“柏林危机”期间B.朝鲜战争期间C.侵越战争期间D.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5.20世纪40、50年代亚洲购价通过不同方式获得独立。
这些方式是( )①依据宗主国制定的方案②通过长期战争③依照亚非会议决议④按照联合国大会有关决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 )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③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④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A.①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④7.下列分裂对峙局面与联合国的决议有关的是( )A.南北朝鲜的出现B.巴勒斯坦地区“分治”C.印巴分治与独立D.越南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8.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②两大集团势均力敌相互制约,避免了新的大战爆发③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④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A.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③④9.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思想称“凯恩斯主义”.在这一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各国()A.积极推进新科技革命的开展B.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竭力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D.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凋整10.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与19世纪晚期相比较,其显著特点是()A.通过对外掠夺获得发展的资本B.借助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C.利用科技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D.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原因是()A.进行了社会民主改革B.以传统产业带动经济发展C.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D.坚持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12.战后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起飞的相同因素是( )①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方针②大力发展科学技术③重视发展教育和培养人才④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扶植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3.1967年,西欧一些国家组成了欧洲共同体。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四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 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向中国走私鸦片,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政策,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3) 扶蒋控制中国。1927年后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控制 中国。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 卷人战争,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抗日。
四、主要大国间的关系
1、英法关系 2、法德关系 3、英德关系 4、英美关系 5、美日关系 6、美苏关系
1、英法关系
⑴18世纪 —19世纪中期,英法间为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 发生多次战争。 ⑵1853—1856年英法联合同俄进行克里米亚战争,结果打 败俄国。 ⑶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组织包括俄国在内的“三国 协约”对付共同敌人德国 。 ⑷战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想削弱德国,英国则奉行 欧洲“均势”,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英法产生矛盾。 ⑸战后初期,英法共同操纵国联,都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 务。
(三)、二战后至今: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演变
阶段特征: 1.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级格 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2.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民族解放运动的 高涨,使各国在国际上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雅尔 塔体系受到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雅尔 塔体系最终解体。 3.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从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发展的 过渡时期;
(一)中美关系
(5)扶蒋反共,控制中国。二战结束后,美国为达到控制 中国的目的,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援助蒋介石发动内战。 (6)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1949年新中国成 立,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并 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少失业认输
秩序
3.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及其影响
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自我调整 理论来源:凯恩斯主义
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恢复
缓和了社会矛盾,遏止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世界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推动了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经济危机的爆发
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如果和以前学过的历次 经济危机相比较,具有哪些明显特征?
过程
首先发生于美 德国
英日Βιβλιοθήκη 法国原因(美 国对其他 资本主义 国家经济 和世界市 场有极其 重要影响)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激增——农产品下跌
3.经济危机的特点
第一,范围特别广。由于美国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头号 经济大国,又是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经济同其他资本主 义国家和世界市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危机很快从美 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了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转嫁危机,又使 危机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所涉及的 地域范围空前广阔。另外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 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迸发、相互交织。 第二,持续时间特别长。从1929~1933年,持续四久。 第三,破坏性特别大。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 产下降l/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失业人数更是 高达3000万以上。甚至在危机过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此一蹶不振。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项目
内容
目的与作用
整顿财政 金融体系
银行休业整顿 实行美圆贬值
恢复银行信用 刺激出口
对工业加强 通 过 国 家 工 业 复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计划指导 兴法
调整农业 政策
奖 励 农 民 压 缩 产 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
量
生产环境
积极推行 以工代赈
兴 办 公 共 工 程 , 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
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
①新的理论和政策。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都是从19世纪 延续下来的放任自由的传统经济政策。它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 易,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主要依靠市场进行调节。但在各国相 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 化大生产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配 合。自由主义只能导致无序的、盲目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凯 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凯恩斯是英国经济学家,他倡导政府要干预 经济事务,把经济发展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中,从而减少或避免经 济危机的发生。罗斯福新政就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②新的特点。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 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 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③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 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 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 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上层建筑对经 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二战后被西方国 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 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第二,德国战败后,协约国强加给德国的制裁性 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
②经济危机的打击是现实原因。
③纳粹党的兴风作浪是直接原因。
②1847年蔓延于欧洲的工商业危机。 ③1857年发生于美国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这几次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可以发 现什么共性?这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什 么原因?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
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第一,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 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 直接原因 —— 市场供需出现矛盾。的主要原因。 第二,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 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第三,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加 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4.经济危机的影响 局部:对资本主义各国的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 整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的背景
“如果我当选总统,保证让每家工人锅里 有只鸡,每间车库里有辆汽车。”
——胡佛
美国在这次危机的打击下损失最为严重。但当时的胡佛政府对此一 筹莫展,只是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等待经济形势的好转, 致使危机更加严重。到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银行倒闭,13万家 以上企业破产,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1700万。人民的不满情 绪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力的 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在这种形势下,罗斯福以主张加强政府 对经济干预的竞选宣言,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当 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阅读并思考
• 1.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有哪些? • 2.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标志和影响。 • 3.德国法西斯专政实行了哪些内外政策? • 4.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 5.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内外政策和
由此产生的影响。
1.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
①历史原因
第一,缺乏民主传统。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请同学们先来回顾 一下,20年代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 济发展状况各有什 么特征?其共同特 征是什么?这种状 况能一直保持下去
吗?
英国发展缓慢; 法国恢复较快; 美国“柯立芝繁 荣”;日本喜忧 参半;德国重新 崛起
相对稳定,都有发展。
阅读并思考
• 1.我们在世界近代史中学习过哪几次经济危机? •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是什么? • 3.这次危机从哪个国家开始?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 4.这次危机具有哪些明显的特征?产生什么深远影响? • 5.罗斯福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当选美国总统? • 6.罗斯福新政的概念是什么?其内容有几个方面? • 7.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和世界产生哪些重要影响?
①1825年发生于英国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