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讨临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内科收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凝集、降颅内压与对症支持等基础治疗,并将实施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将实施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者纳入观察组,参照改良Barthel指数(MBI)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1],对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生活自主能力进行评估,同时对比两组的临床总疗效与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NIHSS、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出现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不适症状发生率 3.6%,较对照组的10.7%略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疗效更显著,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自主能力效果更好,且安全性可靠,值得普及应用。

标签: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即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内科一种相对常见且多发的急症,通常是因脑部动脉血流受阻,给脑组织造成局部缺血或坏死等影响,由此引起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问题所导致,临床有很高的患病率、致残与病死率。据资料介绍,在临床所有脑卒中类型中,本病的患病率为60%~80%,且目前已成为我国脑血管病患者病死的首要危险因素[2]。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对保障患者生命、延长其生存期尤其重要。因此,本研究拟定不同用药方案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救治与分析,取得了较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内科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38~71岁,平均(54.3±4.2)岁;所选患者均通过相关临床检查、颅脑CT扫描或MRI诊断后确诊,纳入与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协会会议发布的相关疾病判断指南相符合[2],且已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者,排除有脑出血等出血性疾病、心内科严重合并症、意识障碍、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及属于药物过敏体质和不配合研究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发病72 h内到院接受常规基础治疗,主要措施包括抗血小板

聚集、降颅内压、降血糖、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及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0.75 g等。并基于此基础,依照用药方案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

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次,以静脉滴注方式用药,滴注前将其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混合,1次/d,疗程共2周。

观察组: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500 mg/次,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滴注前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相混合,1次/d,疗程与对照组相同。

1.3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改良Barthel指数(MBI)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1],依次对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生活自主能力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好相关数据。

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MBI分值在治疗后减少≥91%,病残评级0级;显效:MBI分值减少46%~90%,病残评级Ⅰ~Ⅲ级;有效:MBI分值减少18%~45%;无效:MBI分值减少≤17%,甚至增加≥18%。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2.2 两组MBI、NIHS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NIHSS、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MBI评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 <0.05),详见表2。

2.3 两组用药安全性评价

治疗期间,观察组仅1例存在轻度输液反应症状,总发生率3.6%。对照组3例出现不适,轻度输液反应2例,轻微食欲不振1例,总发生率10.7%。观察组用药安全性要较对照组略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危险系数较高的脑部疾病,同时也是我国中老年群体致残、致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以及饮食、生活结构的变化,本病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增加和年轻化的倾向。一旦发病,往往会对患者造成程度较重的神经功能损伤,并与偏瘫、眩晕及言语障碍等诸症合并出现,危害性极大。现代医学证实,脑梗死急性发作期的发病部位主要在中心坏死区和邻近的缺血半暗带[4]。一般来说,在发生急性脑梗死时,缺血半暗带内部仍有为数不少的神经元存活,若此时能够尽早恢复血流,并对上述神经元进行保护,则有可能起到有效治愈损伤部位的效果。目前临床针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卒中单元、抗血小板聚集、溶栓和抗凝等几种疗法对治愈本病相对有效。但循证医学指出,卒中单元要求较高,难以在国内各大医院实现普及;溶栓治疗时,极易因时间窗、合并颅内血肿等诸多因素干扰,而导致疗效不符合预期;而抗血小板聚集与抗凝治疗则疗效较有限,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解除偏瘫、言语障碍等症状[5]。因此,寻求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且安全的疗法,成为了医学界与学术界迫切想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研究逐步深入,有研究表明,应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对治愈本病很有疗效。血栓通是经三七主根提取而成的,其药物成分主要是三七总皂苷,能够通过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纤溶活性,避免血栓形成,对心律失常、血压异常升高等心脑血管状况加以改善,而且还可通过控制心肌耗氧量、抑制大脑自由基等方式,对受损的大脑神经细胞进行修复与保护,对于治愈本病疗效肯定。这在近几年的多项研究中均已得到证实。曹林芝[5]应用该药物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发现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很大的改善作用,且经治疗后,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均较治疗前与常规用药组改善明显,临床疗效达88.0%。观察组总有效率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NIHSS、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出现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不适症状发生率 3.6%,较对照组的10.7%略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疗效更显著,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自主能力效果更好,且安全性可靠,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扬,陈为安,毕涌,等.早期康复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8):125-127.

[2]王冬青.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20.

[3]丁训艳.血栓通冻干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