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 空间和政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空间与政权

1《周礼》载:“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体国经野”与“设官分职”就是划分行政区与建立地方政府。政区的设置与地方管理涉及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是保证国家稳定与地方发展的大问题。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与地方管理主要经历分封制与郡县制两个阶段。

分封制——分土而治

1。封建不等于封建社会。“西学东渐”带来的历史五分法(传入日本),日本将西方的封建社会以中国的这个词汇来代表

2分封制:分土而治。封建制是地缘关系,宗法制是血缘关系,合二而一就是以地缘关系维持血缘关系(分封制)。历史上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时期:秦以前、西汉前期、西晋时期、明初。

3西周分封:完全性权利转移——实质上是“共主”政治。

分封制实质:用土地或人民“买忠诚”,诸侯有自己的国土,完全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天子和诸侯是松散的关系。但诸侯<--->大夫关系紧密。

西周诸侯构成:(稳定天下数百年)1手足。晋鲁:贵族,姬姓。2边缘方国,并入周天子门下。楚:向周天子称臣的地方方国3追随周成王打天下的功臣。齐:(姜子牙)有功之人

公元前三世纪秦统一中国后,周的分封制才结束

4西汉前期:封国地方财权,政权已与朝廷相近

刘邦:封异姓王——杀异姓王

文帝:贾谊“重封诸侯”——建议削弱诸侯

景帝:晁错“削藩”——吴楚七国之乱——被“清君侧”——叛乱被周亚夫XX

5西晋时期:司马炎的父辈打下天地,分封了宗室王。为抗衡,封自己的儿子和外侄一辈为亲王。结果武帝一去世,惠帝年幼,发生“八王之乱”

中原之乱导致蛮夷入侵,进入十六国时期

破坏力巨大——东汉末人口5000万->十六国3000万

6明朝初期:(明朝再次实行分封制,北方首先封王,以守卫北方,防止蒙古人入侵————“靖难之变“关键词建文帝朱允炆燕王朱棣)

(清朝虽有封号,但除初期封三藩外,亲王门已无封地。)

郡县制——分民而治

1定义:中央政府将全国领土分为不同层次的行政管理区域,在各个区域内设置地方政府,并授予地方政府一定行政、军事、财政、司法等权利。秦以前郡、县设置出现在各诸侯国的边界地带。郡县制萌生在分封制中(即局部的郡县设置,早就有了。如晋设置了七个郡)

2郡县制的核心是集权政治,各级地方政权只是中央王朝的一个环节,不具备地方权力(只有“管理权“无”所有权“)。郡县制实行以来可分为三大阶段,即郡政、州政、省政阶段。

①郡政阶段自秦至西汉,郡守集行政、经济、民政、司法权力为一身。

②州政时期东汉末年开始(以州为中心管理天下)

③省政阶段:元明清,省级事权分属于不同官员,地方大吏督抚分设,互相牵制;军队独立于民政之外。

3秦始皇采用李斯建议,罢侯置守,废封建,立郡县,实行郡县两级政区制。统县政区:36郡→48郡+内史=49郡共1000余县

4西汉时期(西汉时期汉武帝“推恩令”(贾谊之前也有过建议所言))①汉初中央直辖15郡,武帝时增至110郡国。前106年将全国分为13个区域,每个区域称部,派一刺史执行监察职能。各州借用《禹贡》九州之名,外加两个《周礼•职方》州名,以及两个不在《禹贡》、《周礼• 职方》范围内,合在一起共13个刺史部:冀(ji)、兖(yan)、青、徐、扬、荆、豫、凉、益、幽(非古九州)、并(非古九州)、朔方(同前)、交趾(同前)。后来又增加一个司隶校尉部。共14个监察区。

(汉代不同时期建制)

刺史考察主要内容:1土地开垦+人口增长2是否与中央保持一致3是否廉洁,还是任人唯亲。

but十三州是监察州而非政治区划,but东汉末期为应对黄巾起义,将州地位提高,由检察官转向地方官。名称也由刺史又扩展为州牧,真正有了民权[牧:管理者]两者不是替代关系。——由此两级行政建制变成3级州的官位凌驾于太守之上。

②汉武帝的广汉关:

汉武帝迁移函谷关,是对汉朝地域政策与大关中布防方略的大调整,所做调整,并不仅限于函谷关一处,时人称之为“广关”,其本质用意是增益拓广关中的范围。在汉武帝元鼎三年“广关”之后,大关中区域北部的东界,由以临晋关为标志的黄河一线,向东推进至太行山一线;中部区域的东界,由旧函谷关,向东推进至新函谷关;南部区域的东界,由四川盆地东南缘,向东南推进至柱蒲关、进桑关一线的滇桂、黔桂间

山地。通过增大关中区域的范围,特别是函谷关的东移和太行山以东地区划入关中,大大增强了朝廷依托关中以控制关东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效力。

②三国时期的遥领与虚封(已经与汉初不同)

司隶:雒阳(洛阳)豫州:谯(安徽毫县)冀州:高邑(河北柏乡东)兖州:昌邑(山东金乡西)徐州:郯(山东郯城)青州:临淄(山东临淄东)并州:晋阳(太原市西南)幽州:蓟(北京西南)凉州:陇(甘肃张家川西)雍州:京兆(西安)扬州:历阳(安徽和县)荆州:汉寿(湖南常德东北)交州:龙编(越南河内)益州:雒luo(四川广汉)

5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州政时期

州、郡、县三级制。从东汉末年“州“成为实际的一级政区。三国以降三级政区成为正式制度。

各级政区数额急剧增加,《宋书》:“一郡分为四五,一县割成两三。”南北朝后期三级政区比例:1:2:6。并出现双头州郡。

两州同一刺史,两州同治一地;两郡同一太守,两郡同治一地。

6唐朝

(1)唐前期,州、县两级制。并在其上设置监察区“道“。贞观元年分天下为十道,

开元二十一年改为十五道。每道设置监察使,只管官员,不管百姓

京畿道关内道都畿道陇右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淮南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剑南道岭南道

只管官员,不管百姓

睿宗时期更巡察使为按察使,差遣制变为常置制。开元年间分十道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检察非法,如汉刺史之职”。采访使兼各道要州刺史,形成正式监察区制度。天宝末年采访使兼任黜陟使,掌握对地方官的黜陟权。

(2)唐朝前中期还设置军区,称节度:节度使

最初三个体系分工分明:各不干涉

州(300多个):行政单位,州长管“民“

监察区:监察单位,道一级官员管理,管官

节度使:军事单位

唐中期设置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军、陇右、剑南节度使. 但唐朝中后期,管理职能开始混乱,各种官职可能由一人担当。如安禄山“安史之乱“三个节度使,河北采访使等……安禄山后,中央仓促应战,将3-4个州,合为一个节度使,节度使有政权,军权。8年后安史之乱平息后,节度使和中央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

总评:唐玄宗时期在边境地带设置了10个节度使辖区。安史之乱后全国设置40多个方镇。形成道——方镇——州的体制,相应的官职为采访使——节度使——刺史。肃宗时期改采访使为观察使,并以观察使兼任节度使。观察使的监察范围与节度使的军管区域合而为一,一级新的政区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