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的价值分析

合集下载

心脏磁共振成像在心肌病中的临床应用

心脏磁共振成像在心肌病中的临床应用

间 隔 为 甚 ,可 呈 向 心 性 肥 厚 ,左 心 室 腔 容 积 正 常 或 减 小 。 根 据 全消 失 ,甚至有 囊袋 样改 变形 成 ;调节 束结 构改变 ,肌小梁排
左心 室流 出道 梗阻 与否可 将其分 为梗 阻性和非 梗阻性 。其超 列紊乱 ,右室流人道 或流 出道局 限扩张 。但是在 2010年 4月 , 声心动 图表现 :① 心肌肥 厚 ,病变 部位运 动幅度 降低 ;②二 尖 国际专家组在 《欧洲 心脏杂志 》发表 了修订的致心律失 常型右
本病 的特征是原发 性心肌及 (或 )心 内膜纤维化 ,或是心肌 的浸润性 病变 ,引起 心脏 充盈受 阻 ,超声 心动 图可以见 到心房 扩 大 ,舒 张 功能 障碍 ,而左室 收缩功 能正 常或下 降。限制 型心 肌 病分为 原发 性和继发 性 ,根据美 国心 脏病协 会最新 分类 ,原 发性 限制性 属 于混和 型 ,大部 分为 非遗传 所致 ,少部 分为家族 遗传性 n。限制型心 肌病 MR1诊断要点主要是 :①双心房扩大 , 上下腔 静脉及 门静脉扩 张 ;②单室或 双室舒 张功能受 限,表现 为舒张 早期 的狭 窄的喷射影 ,心室舒 张期 血流峰值 /心房舒 张 期血流峰 值> 2;③心室腔正 常或略缩小 ,心室壁厚 度正常 ,心 室 收缩 功 能正 常或轻度 减低 [4]。心房 高度扩 大和 心室腔 不大 是原发性 限制性心肌病 的特点 ,心尖部闭塞伴 心内膜条带状强 化可能是 心 内膜下 心肌纤维 化 的重 要特征 。心脏 MRI检 查 的 目的除 了显示心 室舒 张受 限外 ,主要 是鉴别限制 型心 肌病 与缩 窄性心包 炎。缩 窄性心 包炎 的心包厚 度在 横断 面上测定 大于 4mm,另 外 由于 异 常舒 张 期 室 间 隔 运 动 是 缩 窄 性 心 包 炎 常见 的 表 现 ,所 以应 用 电 影 MRI观 察 室 间 隔 运 动 有 助 于两 者 的鉴 别诊 断 [8],但 MRI不 能 很 好 显 示 心 包 钙 化 。 1.4 致 心律 失 常 型右 室发 育不 全

心肌疾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心肌疾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心肌疾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心肌疾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2012-07-16 来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心肌疾病主要包括心肌病、心肌炎和系统性疾病等引起的心肌异常等。

心肌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心肌疾病,有明显的形态、功能和电生理特征,既往按照临床表现、形态学和组织学基础等,分为扩张型心肌病(DCM)、肥厚型心肌病(HCM)、限制型心肌病(RCM)和致右心室心律失常型心肌病(AVRC)。

2006年美国心脏学会将心肌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心肌病又按照基因性、混合性和获得性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类。

磁共振成像具有无创伤、无电离辐射、软组织对比度好,特征性地显示心腔和大血管的血液流动,成像不受骨骼和气体的影响等优点,是心肌疾病的诊断和随访的重要影像学工具。

本文简要介绍心肌疾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一、心肌疾病MRI的基本检查方法心脏MRI能对心脏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评价,基本的成像方法是:(1)做常规定位像,包括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

(2)使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采集胸部横断面图像(层厚8~10 mm)。

(3)对左心室长轴位、四腔心位和短轴位图像进行定位:①垂直于室间隔的长轴位图像为通过心尖和二尖瓣中点与横断面定位像垂直的图像。

②四腔心位图像为与垂直于室间隔长轴位图像垂直并通过心尖和二、三尖瓣中点的长轴位图像。

③短轴位图像通过垂直于室间隔层面采集获得,应从二尖瓣水平向心尖方向扫描。

短轴位图像的最基底部层面应该位于之前所获得的长轴位电影图像上、紧贴舒张末期房室交界的心肌侧。

应用以上定位进行系列相应层面的心脏电影MRI成像。

必要时进行进一步的增强MRI检查,观察心肌灌注和心肌活力情况。

在MRI扫描结束后,使用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包对心脏功能参数进行测量与分析。

二、心肌疾病的心血管MRI评价1. DCM:DCM以进行性心脏扩大和收缩功能减低为特征,其病因复杂,病原体感染、中毒、遗传和免疫异常等均为重要的致病因素,有半数患者病因不清。

心脏磁共振与核医学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探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对比研究

心脏磁共振与核医学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探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对比研究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第 6 卷第 70 期2019 Vol.6 No.70131心脏磁共振与核医学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探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对比研究霍建源(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摘要】目的 比较心脏磁共振与核医学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探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

方法 纳入观察对象为近期就诊于我院的冠心病患者,并根据不同诊断手段分为两组。

比较两组的灵敏度、特异性等诊断效能指标。

结果 研究组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等较高,相较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相比之下,CMR 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较高,且对人体的伤害较小,说明CMR 的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较高于SPECT ,值得临床重视及推广。

【关键词】心脏磁共振成像;核医学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冠心病;心肌缺血【中图分类号】R5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70.131.01冠心病是一种病情较为隐匿的慢性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随着冠心病发病例数的不断增多,人们开始重视到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并对患者的病变冠状动脉及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情况进行深入检查及分析[1]。

本文为了深入比较心脏磁共振与核医学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探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纳入观察对象就诊于我院的冠心病患者70例进行相关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观察对象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冠心病患者70例进行相关研究,并根据不同诊断手段分为两组。

对比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8~81岁,平均(58.52±2.14)岁;研究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5~83岁,平均(59.08±2.25)岁。

ET-1、EMP和hs-cTnT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价值

ET-1、EMP和hs-cTnT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价值

文章编号:1673-8640(2021)01-0030-04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006 ET-1、EMP和hs-cTnT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价值张申伟1,郭 静1,张 铮2,陈江红3,赵 魁1(1.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郑州 450016;2.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088;3.唐都医院心内科,陕西西安 710038)摘要: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内皮微粒(EMP)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意义。

方法 检测98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缺血性心脏病组)、10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清ET-1、EMP和hs-cTnT水平。

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98例患者分为NYHAⅠ级27例、NYHAⅡ级34例、NYHAⅢ级25例、NYHAⅣ级12例。

根据Gensini评分将98例患者分为轻度狭窄32例、中度狭窄45例和重度狭窄21例。

结果 缺血性心脏病组血清ET-1、EMP和hs-cTn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NYHAⅣ级、NYHAⅢ级患者血清ET-1、EMP和hs-cTnT水平明显高于NYHAⅠ级、NYHAⅡ级(P<0.05),且NYHAⅣ级高于NYHAⅢ级患者(P<0.05)。

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患者血清ET-1、EMP和hs-cTnT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T-1、EMP和hs-cTnT水平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分级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内皮素-1;内皮微粒;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缺血性心脏病Roles of ET-1,EMP and hs-cTnT in ischemic heart disease ZHANG Shenwei1,GUO Jing1,ZHANG Zheng2,CHEN Jianghong3,ZHAO Kui1.(1. Internal Medicine-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Zhengzhou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Zhengzhou 450016,Henan,China;2. Internal Medicine-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Beijing 100088,China;3. Internal Medicine-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Tangdu Hospital,Xi'an 710038,Shaanxi,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of endothelin-1(ET-1),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EMP)and 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cTnT)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 Methods Serum levels of ET-1,EMP and hs-cTnT were determined in 98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ischemic heart disease group)and 100 healthy subjects(healthy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cardiac function classification,there were 27 patients with NYHA class Ⅰ,34 patients with class Ⅱ,25 patients with class Ⅲ and 12 patients with class Ⅳ. According to Gensini score,98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mild stenosis (32 cases),moderate stenosis(45 cases) and severe stenosis(21 cases). Results The levels of ET-1,EMP and hs-cTnT in ischemic heart diseas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control group(P<0.05).The levels of ET-1,EMP and hs-cTnT in patients with NYHA class Ⅳ and Ⅲ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 NYHA class Ⅰ and Ⅱ(P<0.05). Moreover,patients with NYHA class Ⅳ had higher levels of ET-1,EMP and hs-cTnT than those with NYHA class Ⅲ(P<0.05). The levels of ET-1,EMP and hs-cTnT in patients with mild,moderate and severe stenosis increased in turn(P<0.05). Conclusion The levels of ET-1,EMP and hs-cTnT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grade of cardiac function and the degree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Key words:Endothelin-1;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Ischemic heart disease作者简介:张申伟,男,1979年生,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工作。

心肌病的磁共振诊断方法

心肌病的磁共振诊断方法

心肌病的磁共振诊断方法心肌病是因不同病因造成的电活动、心脏机械异常,其作为质性心肌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室不适当扩张或肥厚,通常情况下,心肌病可划分成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病症严重时将造成进展性心力衰竭、心血管性死亡等的出现。

而心脏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技术,主要指借助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大血管、心脏疾病,适用于每一个年龄阶段人群。

另外,此种技术的扫描视野大,存在较佳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能够获得不同角度、各方位斜断面图像,发展为评价心脏功能和结构的金标准。

因此,有效、及时的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检测,成为诊断心肌病的关键对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免加重疾病,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下述将对心肌病的磁共振诊断方法做简要分析说明。

一、心脏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心肌病知多少?当前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水平的提升,心肌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通常疾病进展缓慢,发病时较为隐匿,初期时无太多症状,因此在就诊是很多人发现已经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当疾病发展为晚期时,患者会突发心绞痛,伴随寒颤、恶心、胸闷气短等症状,一旦不及时处理,将可能造成猝死的严重后果。

所以,在早期时诊断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就显得分外关键。

在近些年,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迅速,对心脏形态、功能、结构,心肌病等是一种优先选择的方式。

医学界在近些年不断改进磁共振扫描序列,以便其能够适应心脏跳动周期,在临床诊断中,促使心脏核磁共振检查获得正式应用。

二、心肌病诊断方式及病症分型?第一,是心电图,这是最常用的检测项目,具有简便、无创、费用低廉的优点。

但是心电图检查的特异性相对比较低,而且只能是进行定性的判断,不能够进行定量诊断。

第二,是化验检测,常用心肌酶与心房钠尿肽等相关项目,可以对心肌的具体病变进行定量检查。

第三,是心脏彩超,可以比较直观的观察心脏的动态泵血功能变化。

第四,是造影检查,可以具体明确心肌病变的损伤部位与血管的狭窄程度。

心脏磁共振成像延迟增强与冠脉造影在冠脉疾病中的应用比较

心脏磁共振成像延迟增强与冠脉造影在冠脉疾病中的应用比较

心脏磁共振成像延迟增强与冠脉造影在冠脉疾病中的应用比较王溯源;许化致;闻彩云;周晓军;温新东【摘要】目的比较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LGE-CMR)和冠脉造影(CA)对冠状动脉疾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4例具有完整CA及LGE-CMR资料的CAD病例,比较LGE-CMR和CA诊断CAD的差异.结果 CA法诊断CAD 21例,其中6例仅见冠脉硬化,15例病人发现21段固定狭窄段.LGE-CMR诊断CAD 20例.LGE-CMR方法及CA法诊断CAD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P>0.05).结论 LGE-CMR可用于CAD的诊断,可作为CA法有益的补充.【期刊名称】《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年(卷),期】2019(017)005【总页数】3页(P422-424)【关键词】心血管磁共振;钆剂延迟增强;冠脉造影;冠状动脉疾病【作者】王溯源;许化致;闻彩云;周晓军;温新东【作者单位】325000 浙江温州,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磁共振科;325000 浙江温州,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磁共振科;325000 浙江温州,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磁共振科;325000 浙江温州,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磁共振科;325000 浙江温州,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磁共振科【正文语种】中文目前,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位居前列[1]。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是目前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金标准。

近年来,心血管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成像快速发展,坏死的心肌组织可以在钆剂延迟增强(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成像中得到清晰的显示[2]。

本次研究旨在比较CA和LGE-CMR对CAD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具有完整CA及LGECMR资料的CAD病例共2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58.33±13.81)岁;高血压1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糖尿病4例、高脂/高胆固醇血症8例、脂肪肝2例。

CT冠状动脉定量在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T冠状动脉定量在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03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MAY. 2024, Vol.22, No.5 Total No.175【通讯作者】盛玉杰Va l u e o f C o r o n a r y CT104·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5月 第22卷 第5期 总第175期行自动扫描,扫描从主动脉弓上(1cm)到心脏的隔面下(1cm)结束,设置扫描参数,管电压:70~120kV;层厚:0.75mm;准直器:192×0.6mm;旋转时间:每圈0.25s。

图像分析:请2位高年资影像医师(具有5年工作经验)分析图像,使用半自动冠状动脉斑块分析软件(荷兰PHILIPS),对斑块进行定量分析,指标包括:斑块形态特征相关指标(餐巾环征、点状钙化、低密度斑块)和其它斑块定量指标病变长度(plaque length,PL)、狭窄程度(degree of stenosis,DS)、斑块负荷(plaque burden,PB)、斑块体积(Patch volume,PV)、钙化积分(Calcification score,CS)、重建指数(Reconstruction index,RI)。

低密度斑块:斑块CT值<30Hu;餐巾环征:低密度斑块周围由高密度强化环环绕;点状钙化:钙化斑块内径<3mm。

CS:1分:钙化灶CT值峰值在130~199Hu范围内;2分:钙化灶CT值峰值在200-229Hu范围内;3分:钙化灶CT值峰值在300~399Hu范围内;4分:钙化灶CT值峰值超过400Hu。

PB:斑块体积占血管体积的百分比。

RI:管腔的横截面积(斑块处)占邻近无斑块管腔的横截面积的百分比。

DS分类:轻度狭窄:狹窄率小于50%;中度狭窄:狹窄率55%与75%之间;重度狭窄:狭窄率超过75%。

1.3 观察指标(1)对比CHD患者CCTA检查冠脉不同狭窄程度的影像学表现。

(2)对比两组斑块形态特征指标(点状钙化、餐巾环征、低密度斑块)和斑块定量指标PL、DS、PB、PV、CS、RI。

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对比分析

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对比分析

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对比分析李玲玲; 王庆义【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9(017)002【总页数】4页(P18-20,37)【关键词】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作者】李玲玲; 王庆义【作者单位】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功能检查科河南平顶山 467000;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功能科河南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 R73冠心病也叫做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严重危害生命和安全。

冠心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然而,临床上许多患者在心肌缺血开始时没有任何症状,这被称为无症状心肌缺血(SMI)[1-2]。

由于SMI患者发病隐匿,因此他们可以同时出现在所有类型的冠心病患者中,很容易引起各种心血管事件,因此对患者具有严重潜在危害[3]。

早期发现和检测SMI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了我院126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探究动态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医生进一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26例内科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SMI动态心电图患者63例和SMI常规心电图患者60例。

SMI动态心电图组患者中有男性36人,女性27人,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7.4±5.8)岁;病程1~7d,平均(4.4±2.4)天。

SMI常规心电图患者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5.3±4.5)岁;病程1~7d,平均病程(4.7±1.8)。

两组患者在身高、体重、年龄,平均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匹配满足均衡性要求。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的医学影像检查和临床表现均符合《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3)》诊断标准[4]:心功能分级均有IV级;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肺活量降低至最低肺活量1/3;心动过速(>120次/min)。

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量化参数S、SP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价值

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量化参数S、SP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价值
4 参考文献
1 Sensky PR,Norah M. Interpreting regional myocardi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ata: a new method for collation with angiographic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Clin Radiol,2002; 57: 498-501.
2 Wilke N,Simm C,Zhang J,et al. Contrast-enhanced first-pass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correlation between myocardial blood flow in dogs at
rest and during hyperemia〔J〕. Magn Ragn Med,1993; 29: 485-97. 3 Uren NG,Melin JA,Debruyne B,et al. Relation between myocardial
〔2011-07-10 收稿 2011-10-15 修回〕
( 编辑 徐 杰)
内皮衍生基因-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
孙亚东 张景斌 王海英 马 彦 姜春浩 邸 军 ( 吉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吉林 长春 130021)
〔摘 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内皮衍生基因-1( EG-1) 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吉林省人民医院 2006 年 2 月至 2008 年 9 月普外科收治的 38 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另取 15 例良性甲状腺疾病病例作为对照组,应用 RT-PCR 方法检测 EG-1 基因水平。结果 38 例甲状 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有 23 例检测出 EG-1 mRNA 的表达,阳性表达率为 61% ( 23 /38) ; 15 例甲状腺瘤组织中有 5 例检测出 EG-1 mRNA 表达,阳性表达 率为 20% ( 3 /15) ,组间比较 EG-1 mRNA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甲状腺瘤组织( P < 0. 05) 。EG-1 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 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 P < 0. 05) ,与性别、年龄无关( P > 0. 05) 。结论 EG-1 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甲状腺癌的 发生和发展。

心脏CT和心脏磁共振成像有何优势和局限性

心脏CT和心脏磁共振成像有何优势和局限性

心脏CT和心脏磁共振成像有何优势和局限性611130心脏CT和心脏磁共振成像都是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以及诊断各种心脏疾病。

它们各有优势和局限性,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这两种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

一、心脏CT和心脏磁共振成像的优势心脏CT在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以下优势:高密度分辨率:心脏CT能够清晰地显示人体各组织的密度,特别是钙化的显示,这使得它对识别和评估钙化病变有很好的效果。

钙化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变化,可以发生在许多组织和器官中,包括心脏。

心脏CT可以通过高密度分辨率准确地检测和评估钙化病变的大小、形态和分布,帮助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测疾病的进展。

此外,心脏CT还可以显示心肌病变、心包病变等其他心脏疾病,以及心包积液、心肌水肿等早期心功能异常,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心脏病。

检查时间短:心脏CT的检查时间相对较短,适用于急诊检查,没有特殊的禁忌症。

另外,心脏CT的检查没有特殊的禁忌症,只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禁忌症,如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不能平卧的患者等。

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心脏CT 可以作为一种常规的检查方法,用于筛查和诊断各种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提供断层图像:常规CT只有横断位的图像,但心脏CT可以提供多方位的图像,包括冠状位、矢状位等,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心脏结构和病变。

在心脏CT 检查中,通过多方位成像可以获得心脏的各个切面图像,包括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等。

这些不同角度的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的各个结构和病变,如心房、心室、瓣膜、血管等,以及这些结构内部的钙化、狭窄、扩张等异常。

通过多方位成像,心脏CT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同时,多方位成像还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以及制定更精确的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

能够进行功能评估:心脏CT不仅可以显示心脏的结构,还可以进行功能评估,如心肌灌注成像、心肌首过动态CT等,可以半定量评估MBF和MPR等参数。

CT血管造影及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心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优势比较

CT血管造影及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心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优势比较

CT血管造影及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心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优势比较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准确的诊断方法。

本文对比了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两种影像学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优势。

CT血管造影能够提供立体的血管图像,适用于急性血管病变的诊断;磁共振血管成像无辐射,对软组织有较好的分辨能力,适用于慢性血管病变的评估。

通过比较,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技术,并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从而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关键词: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心脑血管疾病一、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原理和方法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两种常用的影像学技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它们的原理和方法如下。

CT血管造影基于X射线的成像原理,通过快速而连续的螺旋扫描,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立体血管图像。

在扫描前,对于心率较高的患者,口服美托洛尔片可以用于控制心率,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扫描参数包括管电压、有效管电流、层厚准直和螺距等。

增强扫描时使用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通过注射速度控制,以获得更好的血管对比效果。

以使用Siemens SOMATOMSensation64层螺旋CT扫描为例,扫描范围通常从气管分叉下1cm到心脏隔面下1cm。

最后,利用图像重建和后处理技术,如曲面重组法、最大密度投影法和容积再现法,可以进一步改善图像质量和可视化效果。

磁共振血管成像则利用磁共振的原理进行成像,不涉及辐射。

它对软组织有很好的分辨能力,适用于慢性血管病变的评估。

扫描时使用强磁场和脉冲序列,通过控制磁场和脉冲参数,可以获得不同血管结构的信号。

与CT血管造影相比,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信息,如血流速度和血管壁的特征。

综上所述,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两种常用的心脑血管疾病诊断技术。

CT血管造影适用于急性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高分辨率和立体图像的优势;而磁共振血管成像则适用于慢性血管病变的评估,具有无辐射和对软组织的良好分辨能力等优势。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钆剂延迟增强在心肌病变中的应用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钆剂延迟增强在心肌病变中的应用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钆剂延迟增强在心肌病变中的应用许化致;李建策;王美豪;王溯源;陈勇春;闻彩云;陈伟建;黄伟剑【摘要】目的:评估钆剂延迟增强(LGE)对心肌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2010-01-2013-01具有完整心血管磁共振(CMR)图像病例51例,其中男32例,女19例,年龄17~79(49.8±16.0)岁。

由2位影像诊断医师独立盲法评估CMR图像中LGE有无、LGE部位(心内膜下、透壁、壁间、心外膜下)及形态(斑点/斑片样、线条样、片状/片状),并行Kappa一致性检验,同时评价LGE与心肌病变的关系。

结果临床确诊有心肌病变39例,2位影像诊断医师对LGE征象有无、部位、形态的判定一致性较好(Kappa=0.876、0.678、0.686,均P<0.01或0.05)。

CMR- LGE可以显示心肌病变(χ²=13.226,P<0.05),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5%、83.3%、93.9%、55.6%。

其中缺血性心肌病LGE主要为心内膜下或透壁型,占81.8%(9/11),以片状强化多见72.7%(8/11)。

炎性心肌病变主要位于心肌壁间75.0%(6/8),强化形态多样,斑点/斑片样、线条样、片状均可见。

而非缺血性心肌病中,LGE征象可出现于心内膜下、透壁、壁间,形态以斑点、斑片样多见。

结论 LGE是CMR检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检测心肌病变的有无及范围,有助于临床医师识别与心脏有关的症状和病因。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late gadolinium- enhanced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LGE- CMR) images in diagnosis of myocardiopathy. Methods Fifty one patients, including 32 males and 19 females aged 17~79y received LGE- CMR examination during January 2010 and January 2013. The LGE- CMR images were evaluated by two radiologists independently, in terms of LGE locations (subendocardial, transmural, mid- wal , subepicardial) and LGEpatterns (spot/spots, linear, patchy). Kappa test for consistency and χ²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GE and cardiomyopathy were per-formed. Results Myocardial lesions were found in 39 cases by clinical fol ow- up or pathology. There was a good consistency in diagnosis, LGE location and pattern between 2 radiologists (Kappa= 0.876, 0.678, 0.686, P<0.05 or 0.01). LGE- CMR wel demonstrated myocardial lesions (χ²=13.226, P<0.05) with a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79.5%, 83.3%, 93.9%and 55.6%, respectively. The LGE in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was mostly located in suben-docardial or transmural (81.8%) sites, and patchy enhancement was common(72.7%).The LGE in inflammatory cardiomyopathy was mainly situated in mid- wal (75.0%), and spot/spots (3/8), linear (3/8), patchy (2/8) enhancements were al visible. In the non-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LGE signs were in subendocardial, transmural or mid- wal sites, and inclined to be spot/spots- like enhancement. Conclusion LGE- CMR is helpful in evaluation of cardiac lesions and its features in patients with cardiomyopathy.【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5页(P463-466,478)【关键词】心血管磁共振;钆剂延迟增强;心肌病变【作者】许化致;李建策;王美豪;王溯源;陈勇春;闻彩云;陈伟建;黄伟剑【作者单位】3250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3250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3250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3250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3250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3250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3250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3250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对比增强检查是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MR)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临床常用的CMR对比剂主要是钆螯合物。

核素心肌显像、心肌磁共振显像及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功能的对比研究

核素心肌显像、心肌磁共振显像及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功能的对比研究

核素心肌显像、心肌磁共振显像及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功能的对比研究古志明【摘要】目的比较心肌磁共振成像(MRI)、核素心肌灌注显像(SPECT)及超声心动图(UCG)测定左心室功能的差异.方法选取海南省农垦总医院心内科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住院的分别行SPECT、MRI及UCG等三项检查的84例冠状动状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三种方法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以MRI检测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价SPECT及UCG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SPECT、MRI及UCG三种影像学方法检测所获得的LVEDV、LVES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8、8.76,P<0.05),LVEF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 =6.78,P>0.05)结论MRI与SPECT检测心功能相对准确、一致性好,具有等价性,UCG检测方法有明显偏倚,需与临床及其他检查结果相结合诊断.【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08【总页数】3页(P1523-1525)【关键词】心肌磁共振成像;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功能【作者】古志明【作者单位】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核医学科,海口 5703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是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对于指导临床治疗、观察药物与术后疗效、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1]。

美国心脏病协会在心力衰竭的评价及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准确判断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对临床针对性地选择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2]。

目前临床上测量LVEF的方法包括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心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phy,UCG)、CT血管造影术(CT angiography,CTA)及心导管左心室造影等,这些方法或具有创伤性,或使用放射性标志物,或使用笨重、昂贵的设备。

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非缺血性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

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非缺血性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

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非缺血性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于榛;田立;刘刚【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5页(P1227-1231)【关键词】心脏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心肌病;综述文献【作者】于榛;田立;刘刚【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河北石家庄 050031;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河北石家庄 050031;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河北石家庄 0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1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作为一种高效、无创、无辐射损伤的检查手段,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和较高的分辨率,正逐渐应用于临床。

目前,关于CMR检查对非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价值研究较少,现对钆对比剂延迟强化磁共振成像(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LGEMRI)技术的原理及机制、一站式CMR检查方法的进展和诊断意义,以及CMR对非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和价值进行系统分析与综述。

LGE-MRI原理是静脉注射对比剂钆-二乙烯三胺五乙钆双葡甲胺(gadolinium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DTPA)后,通过非选择反转恢复预脉冲抑制心肌正常信号,达到最优反转时间之后,以分段 K空间梯度场采集T1的加权回波信号,获得相应图像。

由于此对比剂能够将组织的T1弛豫时间缩短,因此,局部组织中对比剂浓度越高,相应 T1加权回波信号越短,在T1WI的信号强度便越强。

此项技术能够全面评价心脏的形态结构、心肌灌注、心功能状况及心肌的活性[1]。

正常心肌细胞的排列规律紧密,使得细胞外对比剂Gd-DTPA不能通过正常细胞膜,在正常心肌中分布较少。

当存在心肌损伤时,心肌细胞膜破裂、通透性增加,Gd-DTPA可通过受损的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同时心肌细胞间质可出现水肿,使得细胞外间隙增大,引起局部 Gd-DTPA浓度升高[1]。

分析缺血性心肌病的心脏磁共振(cmr)特征性表现及诊断价值

分析缺血性心肌病的心脏磁共振(cmr)特征性表现及诊断价值

81育存在异常,由此可见,内耳结构的异常属于先天性耳聋一个重要病因。

CT 对于骨质结构显示能力较好,螺旋CT 的薄层高分辨扫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出外耳道、前庭导水管、面神经管、内听道以及骨迷路等,经三维重建能在不同角度和方位显示出耳部的骨性结构,同时能更加清晰直观显示出内听道、听小骨等微小结构。

本次研究CT 共检出10例内听道狭窄,2例听骨链发育异常,5例外耳道异常。

但CT 无法清晰显示出软组织结构,例如内淋巴囊以及内耳神经的发育状况,也无法显示出迷路结构,对其存在的异常不能做出准确直接判断。

部分患儿的脑白质病变、听神经发育异常和半规管狭窄在CT 检查中未能被检出。

MR 有着无创、多平面成像以及软组织分辨力较高等优点,熟练采取MR 多序列、多平面和多参数成像,能更好显示出内耳的软组织结构,充分显示出内耳膜迷路结构、听神经以及前庭导水管,同时还能显示出血管和附近结构之间的关系,然而MRI 在骨质结构的显示方面不佳,无法判断骨质结构是否存在异常[4]。

本组8例脑白质异常者均被MRI 检出,说明MRI 在脑白质成像这一方面有一定优势。

两种检查方式能优势互补,以减少漏诊误诊出现。

总之,CT 及MRI 在先天性耳聋儿童的诊断中均有一定优势,能优势互补,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王建新,马海鸿,买买提明·马木提,等.CT 联合MRI 检查在儿童先天性耳聋原因筛查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9):84-86.[2]宋彪,余永强,王海宝,等.磁共振成像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中的价值[J].安徽医学,2014,9(6):730-733.[3]海录,孟海霞,张小羽,等.CT 和MRI 诊断儿童先天性耳聋的对比[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8,34(8):1178-1181.[4]海录,潘自兵,宫亚琳,等.CT 联合MRI 检查在儿童先天性耳聋原因筛查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6,38(2):170-172.缺血性心肌病是临床心脏病诊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该种病症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分型,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症状[1]。

磁共振成像扫描评价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成像扫描评价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应用

仪, 心脏 5通道 相 控 阵表 面 线 圈 。取 仰 卧位 , 手 上举 过 双
头, 采用胸前导联 心电门控技术 与呼吸 门控技术 。平扫采用 T 一T EB 1a S — B和 T 一S I —B序 列 , 2a TR B 常规 作横 断 面 、 冠状 面和
轻微运 动减弱 ; 分 : 重运动减 弱 ; : 2 严 3分 无运动 ; : 4分 运动
i a s s me t o s h mi n se s n f ic e c my c r il d s a e o ad a ie s .M e h d Tw l e c s s wi s h mi to s e v a e t ic e c h my c r il ie s n ewe t o a d a d s a e u d r n
eautd R sl T t f 0 emet o 2css eeaaye ,nw i 3 3 . ) h w dan r l a o o . v la . eut e s o o 4 sg ns f ae r nlzd i hc 6 ( 0 % so e b o lm t n l a 2 1 w h 9 ma w l i
Jun l f rcia Me ia T cnq e , rh2 1 , o. 9 o 3 o ra at l dcl eh iu s Mac 0 2 V 11 ,N . oP c
2 结

轻 微运 动减 弱 ,3段 (6 %) 2 3 . 严重 运 动减 弱 ,6段 (54 ) 5 1 2. % 无 运动 , 6段( .%) 动紊乱 。异常 运动 节段 中 , 95 运 首过灌 注
( D) ~ 0 ,A 5 。 T 0 5 0msF 0 ,采 集次数 7 9次 。注入 钆喷酸葡胺 ( dD P G — T A)( . m l g体质 量 , 01 mo k , 速度 3m /)1 L后 即 Ls 0m 刻开 始扫描。团注完成后再次注入造影剂 5 7m ,N 5m n ~ L 5 1 i 后作延迟扫描 , 用 S DI —F — H 2 s序列。 采 3 — T EB 一0l R 1 图像评估 :由 2位放射科医师行盲法共同观察分析 , . 3 以 意见一致为评判指标。左室心肌分段采取美 国心脏学会左 室

CT血管造影与MRI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CT血管造影与MRI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收稿日期:2019-03-19
13 观察指标
以 DSA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 CTA和 MRI对冠状动脉疾
病的诊断价值。冠状动脉狭窄分级:轻度为管腔狭窄 <50%;
中度为管腔狭窄≥50%, <75%;重度为管腔狭窄≥75%;血
管闭塞为管腔狭窄 100%。灵敏度 =真阳性 /(真阳性 +假阴
性) ×100%;特 异 度 =真 阴 性 /(假 阳 性 +真 阴 性) ×
医疗装备 2019年 9月第 32卷第 18期 MedicalEquipment,September2019,Vol32,No18
CT血管造影与 MRI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医学工程·
陈盠泉,吴少杰,陈淑贞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放射科 (福建厦门 361022)
〔摘 要〕 目的 比较 CT血管造影 (CTA)与 MRI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10 月医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 CTA检查、MRI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检 查,以 DSA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 CTA和 MRI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 MRI检查与 CTA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的诊 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 MRI,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TA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较高,且具有无创伤、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点。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冠心病;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2376(2019)18-0023-02
阳性
阴性
50


37
52
38

心肌核素显像和心脏核磁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心肌核素显像和心脏核磁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心肌核素显像和心脏核磁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分析发布时间:2021-02-03T07:23:16.519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0期作者:冯小妍薛及弟卫宁坤[导读] 分析心机核素显像(MPI)与心脏磁共振(CMR)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

(太原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山西太原 030009)【摘要】目的:分析心机核素显像(MPI)与心脏磁共振(CMR)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从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89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一周时间内完成MPI诊断与CMR诊断,并在1个月之内完成冠脉造影(CAG)诊断。

诊断的金标准为CAG结果,对比单独应用CMR诊断、MPI诊断以及联合应用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结果:经过CAG诊断后发现100例患者中,有一支及一支以上冠脉管腔狭窄≥50%的患者有56例,其中三支病变9例,双支病变27例,单支病变20例,管腔狭窄率≥50%的冠脉累计91支。

MPI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14%、66.67%、80.90%;CMR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5.93%、93.33%、68.54%;二者联合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22%、70.00%、85.39%。

结论:MPI与CMR都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诊断的重要诊断方法,但MPI诊断的灵敏度高于CMR;特异度低于CMR;准确率高于CMR,联合应用这两种诊断方法较好,其灵敏度较高,虽然可能出现假阳性,但漏诊率会降低。

【关键词】心肌核素显像;心脏核磁;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0-0024-02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随着人们对冠心病的深入研究,对冠脉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的价值分析
作者:刘小新平学军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4期
【摘; 要】目的: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的价值。

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心肌病患者68例,其中缺血性心肌病患者3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4例,两组心肌病患者均应用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扫描诊断与CTA血管造影诊断,对比两组心肌病患者的诊断结果。

结果: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检出率为100%,CTA血管造影检出61例,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显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存在延迟强化率、延迟强化部位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缺血性心肌病具有显著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延迟强化
【中图分类号】R445.2;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029-01
缺血性心肌病属于冠心病中的特殊类型,指机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诱发心肌长期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从而引发的原发性心肌病综合征。

有统计数据[1]显示,发生心源性猝死的80%的患者与缺血性心肌病有一定关联。

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能够清楚有效的反应患者的心脏形态,心脏结构、心脏关注情况以及心脏的瘢痕状态,这种影像学技术是现今在心肌受累疾病中主要应用的影像学诊断技术[2]。

本研究探头分析了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应用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