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
2017年1月
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
编委会
主编王成斌
副主编袁靖宇经贵宝李畅
编委温贻芳刘海明朱祎王国庆
陈志祥王云凤赵浴宇刘洋
刘任熊刘登辉吉国庆薛鹏飞
王霞王梅陈海艳陈菲
蒋才锋张娟
撰写说明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编制和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121号)文件要求,以2015.9.1~2016.8.31期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V2.16版》和《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分析系统》89所江苏省高职院校数据为主要依据,结合江苏省教育厅教育统计年报,参考2017年全省各高职院校年度质量报告、指标以及相关的第三方评价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形成《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

报告围绕“质量”和“创新”两大主题,从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质量、教育教学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贡献、国际影响力、挑战与展望等七个方面,对江苏省高职教育总体情况与院校特色进行总结。

目录
2016年江苏高职十大亮点 (I)
一、基本情况 (1)
二、学生发展质量 (3)
2.1 就业质量 (3)
2.2 职业素养 (5)
2.3 素质拓展 (6)
2.4 创新创业 (8)
三、教育教学质量 (11)
3.1 办学条件 (11)
3.2 专业建设 (11)
3.3 师资建设 (17)
3.4 信息技术 (22)
四、环境质量 (26)
4.1 顶层设计 (26)
4.2 政府统筹 (26)
4.3 院校治理 (28)
4.4 科研引领 (30)
五、服务贡献 (33)
5.1 服务贡献表 (33)
5.2 产教深度融合 (33)
5.3 支撑地方经济 (35)
5.4 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37)
5.5 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38)
5.6 提升高职教育获得感 (39)
六、国际影响力 (41)
6.1 国际影响表 (41)
6.2 合作交流 (42)
6.3 留学江苏 (43)
6.4 服务“走出去”战略 (44)
七、挑战与展望 (46)
7.1 问题导向 (46)
7.2 创新发展 (46)
后记 (48)
I
2016年江苏高职十大亮点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

江苏高职教育战线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紧紧抓住江苏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机遇,努力克服生源下降的不利因素,聚焦质量提升,聚力改革创新,江苏高职教育发展呈现出“高开高走”的良好态势。

1.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转变发展思路。

高职院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规划引领创新发展,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由重视数量指标向重视质量和品质指标转变,二是由关注增长性指标向关注发展性指标转变,三是由强调教育能力建设向强调服务社会贡献能力建设转变。

2.创新实践《行动计划》,研制江苏方案。

全面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围绕高职教育体制与机制、结构与形态、管理与服务、教育与教学、技术与技能等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科研引领,理论联系实际,谋划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卓越计划。

聚焦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

3.优化高职院校布局,弥补结构性短缺。

主动适应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需求,调整存量,做优增量。

增设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4所高职院校。

4.推进品牌专业建设,建立专业生态的自进化机制。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一期工程进入第二年度,51所高职院校的70个高职教育品牌专业获得省财政1.27亿元专项资金资助。

省教育厅先后举办高校品牌专业校长论坛和领军者论坛,促进高职院校结合“十三五”规划完善,科学确定学校专业类规模,合理确立优先发展类专业、优势发展类专业、市场竞争发展类专业和不同类型专业建设标杆,不断完善专业结构自我调整和优化机制。

5.强化协同育人,启动首批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

省教育厅、省财政厅遴选立项,重点打造61所高职院校的100个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

第一期专项建设资金投入6975万元。

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实行动态绩效考核与管理,努力实现政府关注点、学校利益点和企业兴奋点的同频共振,互利共赢。

6.竞赛牵引教学改革,全国大赛再创佳绩。

江苏代表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双获金牌数第一。

江苏承办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11个。

全省高职院校获技能大赛一等奖54个,列全国第一。

全省高职院校参加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一等奖13个,列全国第一,项目获奖率为100%。

7.推进“诊改”试点,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2016年,教育部成立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被确立为秘书长单位。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被列为教育部全国高职教育首批“诊改”试点院校。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全国“诊改”培训班26期,参与培训院校1689所、6061人次。

I
8.以国际化拉动高职教育现代化。

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加强教育能力建设。

江苏高职院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199个,占全国总量的25%。

38所高职院校招收留学生2655人,同比增加174.84%,其中学历生占53%。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和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境外设立办学机构。

主动对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发起成立“《悉尼协议》应用研究高职院校联盟”,26个省、市、自治区135所高职院校参加联盟。

9.以信息化推进高职教育现代化。

51所高职院校获立项建设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60门。

9所高职院新获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项目8个,15所高职院的13个项目入选国家资源库备选项目。

2010年以来全省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总数占全国总量的20%以上。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持续推进,大部分院校网络出口带宽达到1000M 以上;校园主干网达到千兆以上,部分院校主干网建成万兆网。

10.探索高职本科培养模式,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全省27所本科院校与46所省示范及以上高职院校开展试点,举办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3+2”)项目105个、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4+0”)项目25个,招生规模近6000人,其中联合培养项目1215人。

2012年、2013年招生的“3+2”分段培养项目顺利完成转段升学工作。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和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0”联合培养项目有了首届高职本科毕业生。

II
一、基本情况
2016年,江苏省有经教育部备案的独立设置高职高专院校89所,其中国家示范(骨干)院校15所,省级示范高职院校28所(包括2015年立项建设尚未经过验收的8所院校)。

2016年,高职院校数量排名前五的是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和徐州市(南通市与徐州市并列第五)。

苏南地区各市的平均高职院校数11所,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各市的平均高职院校数4所,江苏高职院校布局较好地适应了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需求。

图1-1 2016年江苏省高职院校地区分布图(单位:所)
89所高职院校中,公办院校66所(其中省教育厅属24所,其他省厅属17所,市县属25所),民办院校共有23所(含中外合作办学的苏州百年职业学院)。

图1-2 2016年江苏省高职院校属性分布图(单位:所)
1
2016年,全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数24.5万人,比2015年减少0.1万人。

全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现有18个专业大类的451个专业、2711个专业布点数,其中2016年新增了一批与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相对接的专业,如:飞机制造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等,全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布局总体和江苏产业结构与分布相适应。

江苏省目前有省级示范高职园区1个,已建成20个有特色、成规模、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其中5个为江苏省高职院校牵头成立的全国性、跨区域职教集团(联盟)。

15所高职院校入围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2
3
二、学生发展质量
2.1 就业质量
计分卡。

2016年与2015年“计分卡”数据对比显示,江苏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稳定,月收入、专业大类月收入增长显著,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可。

见表2-1
表2-1 江苏省高职院校2015年和2016年的计分卡
就业率。

江苏高职2015届和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均稳定在95%以上,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较2014届略有增长,见表2-1。

面向第一产业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9.04%,高出面向第三产业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近5个百分点。

见图2-1
图2-1 江苏省高职院校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
4
月收入。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江苏高职毕业生月收入连续三年增长。

2015届毕业生月收入3228.94元,较2014届增长4.76%;2015届毕业生专业大类月收入3206.54元,较2014届增长5.2%。

见表2-1、图
2-2
图2-2 江苏省高职院校2013、2014和2015届毕业生月收入
雇主满意度。

江苏高职2015届和2014届毕业生雇主满意度均超过94%,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和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雇主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高职院校。

见表2-1、图
2-3
图2-3 江苏省高职院校2015届毕业生雇主满意度
母校满意度。

江苏高职2015届毕业生的母校满意度为95.4%,较上届提高2.08个百分点,见表2-1。

省属、市属高职院校在省级财政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校园环境、文化设施、实训条件等方面改善明显,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学生认可,毕业生母校满意度高于民办高职院校。

见图2-4
图2-4 江苏省高职院校2015届毕业生母校满意度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五年贯通培养,人才有特色,就业质量高】该院成立十多年来,逐渐打造成江苏高等职业教育的名片。

2016年,学院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升。

在“就业率”、“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理工农医专业相关度”、“母校满意度”、“雇主满意度”等主要指标中,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其中,南通卫生分院、常州卫生分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无锡汽车工程分院、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办学点等学校,“雇主满意度”、“月收入”等指标升幅度较为突出,人才培养质量在稳步提升。

2.2 职业素养
江苏高职以服务学生发展为宗旨,搭建政行企校联合培养平台,注重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强化实践,技能大赛再获佳绩。

紧贴岗位实际和需求,强化对专业核心技能的考核,完善面向全员的多级技能竞赛体系,在选拔培养技术技能精英的同时,确保全体学生“人人出彩”。

江苏省教育厅于2016年1月举办了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赛共设13个专业大类、30个竞赛项目,比2015年增加10个项目,新增项目与新兴产业和信息技术紧密相关,全省80所高职院校参加比赛,参赛学生达2444人,比去年增长35%。

遴选获奖选手291人参加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高职组一等奖54项。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形成“技能菜单”育人模式】校企共同设计技能菜单;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对“技能菜单”进行选择学习; 学校构建“技能菜单”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全面培养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企业在实践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检验学生技术技能获得和职业素养养成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馈。

技以载道,培育工匠精神。

各高职院校将职业精神元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文化基础课程在职业精神培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强化校内生
5
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企业文化氛围,领悟职业精神的真谛。

坚持文化传承和技术技能传承相结合,构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互动平台,将地区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有机融入校园,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落实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打造具有丰富行业经历的专兼师资队伍,创新运用现代学徒制,通过言传身教,将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极致的职业精神引入课堂。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构建“工匠精神”培育课程体系】通过举办全国动物防疫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营造“工匠精神”培育环境;通过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改革,政行企校共建“现代农牧业开放性公共技能实训基地”,加强“工匠精神”实践;通过校企融合,建立“名师工作室”,打造“教练型”师资队伍,构建“工匠精神”人才智库。

2.3 素质拓展
江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高职院校构建综合素质拓展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校体验丰富。

各高职院校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融知识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继承与创新并重,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素质培养平台。

全省高职院校建有社团4880个,校均56.09个,涵盖志愿服务、体育运动、科技创新、环保公益、时尚艺术、传统文化等领域。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发展兴趣、发挥特长、提高能力”的作用,实行“学生社团学生管”,助力学生多样化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特色文化有成效,高职登上新闻联播】该院瞄准休闲经济发展方向,开展特色体育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凝练校园体育文化特色。

根据财经类院校女教师多、女大学生多的特点,学校大力发展适合女性参与的竞技体育项目,加强对体育竞赛和运动队训练的组织工作,女子龙舟队、啦啦操队等多支运动队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016年中华龙舟大赛(昆明·滇池站)比赛中,江苏经贸女子龙舟队展示“洪荒之力”,获得青少年女子组总成绩第3名(100米直道第2名、200米直道第3名、500米直道第3名)的好成绩。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对比赛进行了报道。

6
图2-5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女子龙舟队获得2016年中华龙舟大赛(昆明·滇池站)
青少年女子组总成绩第3名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三位一体”阳光体育模式】该院构建舞龙课程教学、舞龙社团和运动训练“三位一体”的阳光体育模式,在对外交流和比赛中捷报频传,舞龙项目稳居省内一流行列。

应邀参加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展演活动,充分展示了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精湛的龙狮技艺。

图2-6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阳光体育活动
素质拓展体系。

以“理想与信念”为主题,江苏省开展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展演活动全过程。

通过开展美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要求,出台《江苏省大学生体能考核指导标准(试行)》,健全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激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320咱爱您”心理健康周和“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月活动,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协调发展。

7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多元智力理念,形成“П”型育人理念】将学生素质构成归并为专业素质和拓展素质两个方面。

明确由党委学工部牵头组织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组成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协作联席会议制度。

探索形成了“一个主题教育活动为统领,10个专题教育为支撑,两大系列活动为两翼,两大讲堂为补充,四类20项素质拓展项目为主体,鼓励和支持‘一系一品’特色创新”的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总体框架。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思想引领,增强文化自信】关注学生思想发展,做好青年之声、“1+100”工作平台,让共青团成为青年学子的伙伴,助力学生成长。

借助“五四”等重要节日、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要历史事件,加强学生爱国教育和思想引领。

以“三力”打造“三走”,充分发挥了团支部的凝聚力、团干部的魅力、团员的活力,开展“向英雄致敬”主题活动,让青年学子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4 创新创业
建设双创实践平台。

江苏高职集聚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建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搭建具有人才交流、技术分享、市场拓展、项目对接等一站式服务的社交空间,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优质资源和锻炼机会。

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62家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名单中,21家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其中高职院校6家。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服务学生】该院积极争取社会资源,由泰州市慈善总会、泰州市人社局、兴业银行泰州分行和泰州歌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投资40多万元,建成1400多平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和电商创业体验馆,一次可满足50个创业项目同时入园孵化,为贫困学生提供无息贷款。

自2013年开园以来,先后有276个项目入园孵化,1380名学生参与。

构建双创教育体系。

江苏高职创新“教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与专业培养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构建“教学、培训、实践、孵化、研究”五位一体的创业生态教育链。

教育部公布了首批50所“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是6所高职高专院校之一①。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赛、导、孵、转”创业孵化体系】该院通过创业计划大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发掘“种子”项目。

就业创业指导站委派专业老师及创业导师针对项目和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

经过前期指导后的优质项目入驻校内孵化基地,开展为期1~2年的孵化实践,通过校内的小市场来进行项目的初步检验。

“将孵化成熟项目推向市场,注册公司并转出校外市场独立经营。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思学做创四位一体,实践创新屡获佳绩】该院致力于实施“思学做创、四位一体”的理念及模式,近年来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近300人次;发明专利30余项;3项学生创新专利成功获得校企科技成果转化签约。

2016年11月,《公共交通遇险紧急破窗逃
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的通知(教学厅函[2016]43号)
8
生系统》和《公共交通易燃物检测自动报警系统》入围第68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荣获一金一银,实现了瑞士日内瓦、美国匹兹堡、德国纽伦堡三大国际发明展大满贯。

【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科技引领创新班”】该院选取专业能力强、能承担项目研发的老师担任导师,师生边教边学边做,实施“科技项目训练”教学模式,开放专业实验室,鼓励优秀学生进行项目研发。

经过一个周期的培养,参与到学校科研助理团队中,在产业教授和骨干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研发。

参与科研助理团队的毕业生大多被无锡高新区“530”高科技企业直接录用,得到企业的好评。

双创精英展现风采。

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提高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各类大赛涌现出一批高职双创精英。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生获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三项作品获2016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赛铜奖①。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获2016“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特等奖(全国高职院校共评选特等奖29名)②。

6个高职项目获江苏省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2016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共遴选5451项,其中高职高专院校1442项,占26.5%。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业促就业】该院国贸专业学生于2015年创立了常州壹明唐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壹明唐”现拥有直营门店27家,加盟店322家,主要分布在上海、浙江、苏州、无锡、常州、深圳等地,带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约800人。

“壹明堂”创业项目在2016年先后获得“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选拔赛”一等奖,“第四届江苏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常州公益创业一等奖。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业结硕果】该院2015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主持并完成2项“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

曾多次受访于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频道、光明日报等媒体。

该生名下两家公司曾分别被授权为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特许纪念品制造商以及2015年、2016年两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赞助商及特许纪念品制造商。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创业树典型】该院园艺技术专业学生拜通派盆景非遗传承人袁华为师,学习盆景蟠扎技术,成为了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

2014年与南通恒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投资,成立占地113亩的苗木基地。

2016年注册创办了如皋市花时间园林景观有限公司,年收益达30万元。

先后荣获省大学生“校园青春榜样”、省三好学生等省市级奖项,创业事迹被中国青年报、江苏教育网、《南通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坚持专业发展,创业之路初见成效】该院室内设计专业2013级学生坚持从事室内设计专业发展,2015年6月在家乡连云港灌南县成立了灌南云藤装潢设计有限公司,定位为中高端普通装潢设计和智能化装潢设计公司,已经成功设计连云港灌南县经济开发区翠湖一品别墅等多家项目。

目前总资产约150万,员工人数21人,总营业额达
①《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名单的通知》(教高函[2016]9号)
②2016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获奖作品公示
(/d72/article/291/)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