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画框与构图
影视视听语言 ——构图、光线
![影视视听语言 ——构图、光线](https://img.taocdn.com/s3/m/16643c364a7302768e9939cb.png)
构图、光线
第五节 构图
一、画格 二、构图的意义 三、画面构图的基本形式 四、构图方法
一、画格
画格:电影胶片的基本单位,指每一格的电影胶片。画格每格时间长度为1/24秒。
标准银幕 1.3:1 标准美国宽银幕 1.85:1 潘那维申宽银幕 2.2:1 西格玛斯科普宽银幕 2.55:1
标准银幕 1.3:1 其中标准银幕 1.3:1在长镜头中运用较多,推拉摇移表现人物更有层次感、压迫
(3).镜头运动中保持主体地位
2、解决形式感问题
三、画面构图的基本形式
1.几何中心
2、视觉中心 位于黄金分割点
四、构图方法三
1.对比的优势引导 色彩对比、线条对比、运动方向 对比、动静对比、框中框的优势对比、集中等。
构图是塑造人物和叙事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图工作, 画面建立起优势对比,暗示主次和事件发展方向。
感
准银幕 1.3:1
二、构图的意义
1、解决主次问题——突出主体形象 (1).在画面中放置主体的位置
被摄主体位于画面的几何中心——画面中央和黄金分割点、或者情节所引导的画面兴趣 中心的位置,通过场面调度和前后镜头调度加以突出。
(2)和陪体的对比关系 画幅面积对比、布光影调对比、人物动静对比~~
一、光的类型与画面造型的特点
1.按光效的反差性质分类 硬光和软光
硬光:画面明暗反差大,为硬调,能造成视觉心理紧张,适合表现恐怖残酷 的场面,或者塑造有力量感的人物形象。
软光:画面调子柔和,反差小,常用来表现温暖平和、没有尖锐矛盾的生活 场景,或者用于塑造较为温柔善良的人物形象。
2.按光源的位置分类 (1).水平方向光位 ① 正面光 ② 侧面光 ③ 逆光 ④ 侧逆光 ⑤ 侧顺光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4d15b09771fe910ef12df896.png)
画框以内的空间便成为一种封闭的、自足的世 界,这种构图理念称之为封闭式构图。 2、把画外空间与画内空间联系起来,让观众认 识到画框以内的空间只是真实世界的一个部分, 并产生对于画外空间的想象,这种构图理念称 之为开放式构图。
场面调度
摄像机调度:同一个运动形式拍摄,会给人流畅的感
十三角关系
我从来都很羡慕你,不用询问公交车到哪儿 从起点到终点,顺利到达终点。
而我辗转反侧地上车、下车
战战兢兢地不敢询问司机,终点在哪儿
场面调度:
演员调度:从左到右、从正到背、斜角做正或
背向运动、环形调度
垂直线构图
从底下仰视顶上,从顶上俯视底下
S型构图
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
觉,用忽而仰,用忽而俯的角度拍摄 如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 属于摄像机的运动
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
人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者动作
(手指方向、眼神交流、面对镜头说话、把东 西传递给某人等等) 《十七岁的单车》、《克洛伊》
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
3、画外的物体和影子投射在画内的影子
(逆光或侧逆光拍摄、俗称“剪影”) 4、利用镜子等反射功能的物体和平面
画框与构图
画框
它就是指用木条或者线条包围的一个封闭的四
边框,用来把绘画的空间与绘画以外的空间分 割开,并且相互区别。
Hale Waihona Puke “入画” 闯入镜头 “出画” 跑出镜头
画框与构图 (取景器)
门框、窗户、镜子、柱子。。。。。。
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
1、拍摄对象出、入画
电影的屏幕是有限的,意味着我们的眼睛 只能存储着有限的空间,如何让观众的视 角能够有很长的延伸感呢?
广播电视编导视听语言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广播电视编导视听语言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4ec9d53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8.png)
标准镜头:
又称中焦镜头,能还原人对空间的透视感 受,空间既不延伸,也不压缩。
正常变焦: 不带有感情色彩。(情绪符合正 常人认识事物的过程)(举例《三峡好人 》
快速变焦: 比正常速度相对快的速度进行焦 距变化。(造成震惊的效果,尤其由短焦 到长焦的转化,可以猛然引起观众对某个 细节人物的注意。)
慢速变焦:比正常速度相对缓慢的速度进行 焦距变化。(用于表达较舒缓的情绪起伏 与变化)
同一色彩有不同的亮度等级,是物理上光线强度 的现象,与照明强度、大气透视、表面结构关系 等有关。
色值是画面中亮与暗的比例关系,为了方便,我 们可以把它区分为: 高光、低光、中性、极暗、暗、 低暗,以暗度为主创作的画面会呈现低调(《黄 土地》),以高亮度为主创作的画面会呈现高调 (《我的父亲母亲》)。
提问同学, 随后讲解 (出现的所有电影都有讲解)
第二节 景深与焦距
景深: 指距离摄影机最近的清晰影像,到距 离摄像机最远的距离。
焦距: 指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简言之 就是从镜头的中心点到光线能够清晰聚焦 的那一点距离。
摄影镜头的类型 根据光学镜头的可调和不可调, 分为变焦镜头和定
焦镜头。定焦镜头中, 根据镜头焦距的长短, 分为 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短焦距镜头。 得到同样景别的画面, 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拍摄, 和 被摄主体的距离不同。同样的中景画面, 长焦镜头 离被摄物最远, 其次是标准镜头, 最近的是短焦 (广角)镜头。 焦距越长, 视角范围越小, 画面清晰的范围越小, 背 景越虚;而焦距越短, 视角范围越大, 画面背景越 实。(配合举例讲解)
由色彩传达影片内在主旨的总倾向 《黄土 地》
色彩在镜头里体现的绘画特性 《呼喊与细 语》
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象征作用 《蓝》 延伸和拓展主题 《辛德勒的名单》《贫民
画面造型之【构图】
![画面造型之【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818007638e9951e79a89270d.png)
影视视听语言之画面造型
构图
本节要点
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 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影的各种造型元素有机组合,分布在画面中。 一 二 三 四 五 关于画框 构图的形式
王家卫 /《阿飞正传》
构图的形式
1、几何中心&视觉中心
(1)几何中心:画面对边中线交叉点,或画面两条对 角线交叉点。 (2)视觉中心:按黄金分割的分法,构成画面四个交 点,吸引观众视觉注意。
构图的形式
2、封闭式构图&开放式构图:
(1)封闭式:把主体处理在几何中心
或趣味中心,构图均衡,讲究基本要素
主体:主要表现对象处于中心地位 陪体:和主体构成一定关系 环境:围绕着主体和陪体的环境,包括前景、后景(背 景)两部分。
乔纳森· 戴顿,维莱莉· 法瑞斯 /《阳光小美女》
彼得· 威尔 /《楚门的世界》
构图的目的
1、叙事性:突出主体位置 2、造型性:使画面构图传达出形象特征,形成形式感和美感 3、象征性:制造画面的隐喻效果 a、位置原则: (1)中央:具有稳定感,表现严肃、庄严,主体具有支配感、权威 感。 (2)顶部:可表现权力威望和雄心壮志。 (3)边缘:受到挤压、排斥,显得渺小,无力量。远离银幕中央而 显得不重要。 (4)下方:具有从属、脆弱和无力的特征性。 b、面积原则:画面左和上方视觉重量重,画面内视线关注的内容视 觉重量重,占有更大面积的部分视觉重量重。
构图的基本要素
构图的目的 影像构图审美原则(影视评论科目讲解)
关于画框
概念:
视听语言:02基本概念 画框与构图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02基本概念 画框与构图 视听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fd856ccd6edb6f1afe001f93.png)
(二)构图的重要原则 1、平衡原则: 2、变化原则: 3、动态构图的原则 剪辑意识的培养
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形象 元素的联结关系、组合结构。画框的存 在是构图的基础,正如画家面对白纸。
分析构图的几个角度: 1、线条。观察画面中是否出现线条与轮廓。
如地平线,建筑物的垂直线,整齐划一的对列 线条等等。
笔直的线条集聚到远方一点,有利于塑造空间 的透视关系。
表达力量冲突对比。多见于蒙太奇学派的影片
开放式构图——把画外空间与画内空间 联系起来,让观众认识到画框以内的空 间只不过是真实世界的一个部分,并产 生对于画外空间的想象。
强调画框内外空间的有机联系,着重画 框外的冲击力。以不完整、不均衡的框 内结构,达到框内外空间的统一与完整, 又称不完整构图。
画外空间的主要构成方法:
光学透镜组
2、拍摄时谈到的“镜头”:一次开机 到一次关机之间所摄取的一段画面。
即未经剪辑的基本素材。
3、剪辑后的“镜头”:两个剪切点之 间的一段画面。
对于观众而言,通常意义上的镜头所指。 我们在分析影片时的镜头所指。
二、摄影对于形成影像的重要意义 1、取景框的存在 构图 2、距离被摄物的远近 景别 3、位置、角度 视角 4、光圈、物距、焦距的变化 景深 5、运动路线与轨迹 各种丰富的运动
一、画框
(二)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
画内空间
封闭式构图
画框以内能直观看到的
画外空间
开放式构图
留给我们去想象的
封闭式构图——隔绝画外空间与画内空 间的联系,把摄影机的取景框完全等同 于戏剧舞台的台口,画框以内的空间便 成为一种封闭的、自足的世界。
强调画框内的统一、完整、和谐、均衡。 结构严谨、合乎规范、平稳祥和、宁静 和谐。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4b2c23b0284ac850ad0242f9.png)
视听语言一、画面(一)构图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
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电影每秒24 格)。
下面我们要学习的构图其实就是画格的构图。
1、九宫格构图(如右图)九宫格构图,是最为常见、最基本的构图方法,如果把画面当作一个有边框的面积,把左、右、上、下四个边都分成三等分,然后用直线把这些对应的点连起来,画面中就构成一个井字,画面面积分成相等的九个方格,这就是我国古人所称“九宫格”,井字的四条线是趣味线,而它的四个交叉点就是趣味中心。
在拍摄人物时占据一条趣味线的同时让他的头部处于趣味点上,在拍摄近景或特写的时候让眼睛处于趣味点上,这样他的眼睛才能得到生动的表现。
九宫格构图最简单的排列方法就是按照黄金分割率排列。
2、中央位置构图中央位置构图,顾名思义就是所要拍摄的对象要处于画面的中央位置。
中央位置构图会给人一种稳定、庄重、严肃的视觉感受。
突出人物的一种权威感或人物的重要性以及一种强大的支配力量。
中央位置构图法一般是用于领导人讲话时的画面,如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的中心位置突出了人物的重要性。
3、边缘位置构图边缘位置构图,所要表现的对象一般都处于画面的一个小角落里,表现人物受屈辱、被排斥、无能为力软弱可欺的视觉感受。
边缘位置常用来表现卑微渺小的人物,或者处于逆境、受到打击所感到的痛苦、困惑和悲伤的情绪。
例如影片《黄土地》父亲与女儿对话的画面中,翠巧始终处于这种边缘位置上,她没有说一句话,但是这样的特殊的位置却带上了一种明显的悲剧色彩。
4、上下方位置构图在上下方位置构图中,当一个人处于上方位置时,带有一种压迫的视觉感受;而处于下方位置时带有一种受压迫、受屈辱的视觉感受。
在影视艺术中上方和下方构成了一种压迫与被压迫的视觉感受。
上下方位置构图一般都用于战争剧中大量人的长途迁徙。
5、“S”型构图富有美感、表现一种流动、柔和、舒适。
表现曲折、坎坷、漫长。
视听语言4画框
![视听语言4画框](https://img.taocdn.com/s3/m/39a08410c281e53a5802fffa.png)
画框一般相当于镜头的视野范围,而这个视 野范围要比同一视点发出的人眼的视野范围 更小一些,所以在实际拍摄时,就存在着一 个对于真实世界的“取”与“舍”的过程。 画框的取舍具有表意、隐喻的功能④。 关于画框约定俗成的潜规则——“重力感”。 画框是构图的基础,构图是在画框以内的构 图。
画外空间与画内空间
西方绘画自巴洛克艺术以后,画风发生了巨 大的转变,重要的转变之一,就是画框所包 围的空间,由封闭转向开放。
画框未必包围所有的故事情境与人物,原本 画框以内空间展现的故事,也可能会延伸到 画框以外。
画外空间的主要构成方法
拍摄对象入画。 人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者动作。 画外的人物或者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子。 利用镜子等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面。 画外人物有局部出现在画内。 对画面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引人联想画外空间。 摄影机的运动。 打破画面内的一些空间隔断。 画外音
5、空镜头 空镜头,指没有人的镜头,也称景物镜头。“戏剧不能 容忍自然景物,电影则必须要自然景物,所以戏剧是表 演,电影则是生活。”(苏联 K•法马林) 交代性空镜头《全民情敌》 抒情性空镜头《大鱼》蒂姆 伯顿《剪刀手爱德华》 (约翰尼 德普)《僵尸新娘》《爱丽丝漫游》 隐喻性空镜头 想象性空镜头
二、摄影对于形成影像的重要意义
摄影机取景框的存在,决定了摄影机的构图。 摄影机距离被摄物体的远近,决定了影像的 景别。 摄影机的位置、角度,决定了影像的视角。 摄影机的光圈、物距、焦距的变化,决定了 影像的景深③。 摄影机的运动路线与轨迹,决定了影像的各 种丰富的运动。
③不同焦距镜头的造型特征
像
视听语言的三个方面: 影像 声音 剪辑
视听各个元素只是用来叙事的字和词,那么 场面调度①与剪辑就是把字和词组合成句段 篇章的过程。,它构成了视听语言的叙事与 表意。
画框与构图
![画框与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afeb360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70.png)
画框与构图1、画框的存在,使艺术创造与欣赏的空间与外在的真实世界相区别,所以,学习视听语言,画框的概念是前提。
2、从事影视创作,首先必须树立画框的意识。
3、画框的存在又是构图的前提,而构图就是对话框内各元素的安排。
巧妙的安排和布局,可以表达特定的内涵。
一.画框(一)画框的概念画框,也叫景框,原是美术创作中使用的一个名词。
简单来说,它是指用木条或者线条包围的一个封闭的四边框,用来把描绘的空间与绘画作品以外的空间分割开,并且相互区别。
影视作品的影像也是在这样一个四边框中呈现,它大致相当于镜头的取景框。
一.画框拍摄对象进入画框,也就是俗话所说的“闯入镜头”,叫“入画”;相反,出画框就叫“出画”。
通常,画框的左边框叫“画左”右边框叫“画右”。
因为画框的包围,才使镜头拍摄到的影像与真实世界相区别。
在实际拍摄时,就存在着一个对于真实世界的“取”与“舍”的过程。
取什么样的景、舍什么样的景,至关重要。
优秀的摄影师和导演创作时,眼中会有一个无形的“画框”能够以画框捕捉真实空间中最富有审美表现力的那一部分影像。
画框的取舍具有表意的功能。
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图)辛德勒听到犹太人史丹被德军拘捕,押进开往奥斯维辛的火车站,急忙赶往车站营救。
在站台上,辛德勒吓唬住了负责押运的警卫,当他把史丹从已经启动的火车上解救下来。
辛德勒一边沿着站台走出车站,一边严厉训斥史丹。
在摄影机正面跟移的拍摄过程中,辛德勒位于画面的中央,昂首阔步,由于仰角拍摄,辛德勒形象更高大,而史丹则紧贴在辛德勒的侧后,一边迈着快步,一边惊魂未定、左顾右盼,由于拍摄角度和人物前后位臵不同,本来身材就比辛德勒的身材矮小的史丹,在视觉效果上显得更加矮小。
摄影师在拍摄时有意识地把史丹“挤压”在画框的左下角,并且,随着人物的行动移动,史丹甚至偶尔被排除在画框外。
这都微妙地表达了两人此时此刻的地位、力量的对比:辛德勒是一个挽救了史丹性命的拯救者,而史丹则是一个捡回了一条性命的可怜虫。
视听语言知识点框架图
![视听语言知识点框架图](https://img.taocdn.com/s3/m/1b2cb7a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12.png)
形式系统
视觉:景别、镜头运动、镜头角度、构图、蒙太奇、光线、色彩、 长镜头 场面调度、服装、布景、道具、表演
视听系统
声音元素 听觉:
人声人:声对白、旁白、独白 音乐:抒情、写意 音响音:响自然音响、动作音响、机械音响、特殊音响
声画关系:声画合一、声画分离叙事风格、
人物: 扁平人物、圆型人物 内容系统:情情节节模模式式、:人大物情、节主、题小、情矛节盾、冲反突情节
主题: 乐观主义、悲观主义 矛盾冲突:内心冲突、个人冲突、社会冲突、环境冲突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f3dc6eb951e79b89680226ce.png)
运动
蒙太奇:蒙太奇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剪辑:由许 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画面合成:制作这 种组合方式的艺术或过程。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 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长镜头:它相对于蒙太奇拍摄方法。 这里的“长镜头”,指的不是实体 镜头外观的长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摄影镜头距离拍摄物的远近,而是拍 摄之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长短。长镜头并没 有绝对的标准,是相对而言较长的单一镜头。通常用来表达导演的特定 构想和审美情趣
四、摄影运动
指在拍摄一个பைடு நூலகம்头时,摄影机的持续性运动。 既在一个镜头中通
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者改变镜头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 的拍摄。通过这种拍摄方式所拍到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如:由 推、拉、摇、移、跟、静止和综合运动摄像形成的推镜头、拉镜头、 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静止镜头和综合运动镜头等
1.特写:特写一般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通 过特写,可以细致描写人的头部、眼睛、手部、身体上或服饰上的特殊标志、 手持的特殊物件及细微的动作变化,以表现人物瞬间的表情、情绪,展现人 物的生活背景和经历。 特写画面内容单一,可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会给观 众带来一种预期和探索用意的意味。
静态镜头 由于静态镜头的画面构图是静止的,拍摄对象也是相对静止的,它所表现的是 封闭的画面空间和相对静止的时间概念。
五、机位运动
“机位”是电影的创作者对摄影机拍摄位置的称呼,也是影片分析中对摄影 机拍摄点的表述。机位是影片导演风格中最为重要的语言形式。机位就是视 点。是决定我们从一个什么样的角度看到影片叙事的发展。 机位就是构图。每一个机位拍摄的画面,由于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画 面效果和构图效果。 机位就是调度。每一个机位反映了导演在空间上,在调度上是如何完成电影 的叙事的。 我们知道,戏剧场面调度的核心是人物在舞台中的位置。他反映了戏剧导演 对人物在舞台上每一个点和位置的处理关系。因为,戏剧的表现是没有景别 的划分的,是从一个点上看到的环境关系和人物的关系。
视听语言1 画框与构图
![视听语言1 画框与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a2c835de3186bceb19e8bb13.png)
(4)不平衡、不稳定
5、各元素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对比。 各元素在画框内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差异,也会 造成力量的对比,有时候,也会用以表达特定的内 涵。
6、光影、颜色的变化。由于照明、色彩的不同, 会在画框中形成区域不同的光斑、色块,不同的光 线强弱、色彩对比,也是构图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之一。
构图的重要原则 1、平衡原则 2、变化原则
3、动态构图原则
1、线条。 观察画面中是否存在明显的线条与轮廓。
空笔 间直 的的 透线 视条 关集 系聚 。到 远 方 一 点 , 有 利 于 塑 造
线条也可以用来表达力量冲突、对比。
2、几何形状
观察画面中是否存在明显的或潜在的几何图形。
构图中的几何图形或者具有审美的意义,或 者承担叙事的功能。
3、水平与垂直的关系。 观察画面中的地平线有没有倾斜。
特殊情况下,也会利用倾斜的构图,制造特殊的审美效 果,表达特定的含义。
4、位置、重心、平衡。 各元素在画框内的布局、位置不同,也 会造成构图的重心差异。
(1)、 平衡式构图 平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整,安排巧妙, 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二)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
画框把空间分隔为“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
以下,我们来看画外空间的主要构成方法, 这些方法也属于场面调度的范畴: 1、拍摄对象出入画
(可以让观众产生对画外空间的 想象)
2、人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者动作。
3、画外的人物或者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子。
4、利用镜子等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面。
(2)对称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缺 点: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视听语言 画框与构图
![视听语言 画框与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2ba81370a26925c52cc5bf20.png)
画
框
构图
• 二、构图——影视画面的语法规则 • 1、概念 • 在画框中,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 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 影的各种造型元素(线条、光线、影调、 色调)有机的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 一定的画面形式。
补充)
• 一般把画面的结构分为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环境等几个要素 • 1. 主体。主体即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 • 2、陪体。在画面中与主体构成特定关系,或辅助主体表现主题思想 的对象。 • 3. 前景。在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或是靠近镜头位置的人物、景 物,统称为前景。 • 4、后景与前景相对应,是指那些位于主体之后的人物或景物。 • 5、环境。指画面主体对象周围的人物、景物和空间。环境包括前景、 后景。
• (四)构图方式 • 1.平衡式构图 • 通过正确处理画面 中疏密、轻重、大小、 虚实之间的关系,使 整个画面统一又有变 化,取得视觉心理的 均衡与稳定。
• 2.对角线构图 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 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 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 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 • 富于动感,显得活泼, 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 人的视线,突出主体
• 2、视觉中心 • 把取景框按横向和 纵向进行三等分, 两条垂直等分线和 水平等分线就是趣 味线。趣味线的交 叉点,就是视觉中 心(趣味点) • (图):面部特写 的—眼睛在趣味线;
• 趣味中心:以被摄 对象动作、表情、 形态或者事件的情 节点为中心吸引观 众的注意力。
3、边缘位置 :靠近两边边缘线的位置
• C、对比 • 1、线条对比(线条对比可以用来表达力量 的冲突和对比) • 2、色彩对比 • 3、光线明暗) • 4、运动方向对比 • 5、动静对比
• • • • •
干货篇电影视听语言——构图
![干货篇电影视听语言——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543468f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4.png)
⼲货篇电影视听语⾔——构图前⾔:九宫格构图把画⾯平均分成九块,在中⼼块上四个⾓的点,⽤任意⼀点的位置来安排主体位置。
能呈现变化与动感,画⾯富有活⼒。
平衡构图给⼈以满⾜的感觉,画⾯结构完整,安排巧妙,对应⽽平衡。
常⽤于⽉夜、⽔⾯、夜景、新闻等题材。
对⾓线构图将视觉引导线沿画⾯对⾓线⽅向展布。
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
缺点:呆板、缺少变化。
常⽤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S型构图“S”型构图是指物体以“S“的形状从前景向中景和后景延伸,画⾯构成纵深⽅向的空间关系的视觉感,⼀般以河流、道路、铁轨等物体为常见。
这种构图特点是画⾯⽐较⽣动,富有空间感。
X型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烈,有利于把视线由四周引向中⼼,或者景物具有从中⼼向四周逐渐放⼤的特点,常⽤于建筑、⼤桥、公路、⽥野等题材。
放射式构图放射式构图以主体为核⼼,景物呈现向四周扩散放射的构图形式,可使⼈的注意⼒集中到被摄主体,⽽后⼜有开阔、舒展、扩散的作⽤。
常⽤于需要突出主体⽽场⾯⼜复杂的场合,也⽤于使⼈物或景物在较复杂的情况下产⽣特殊的效果等表现⼿法。
平⾏线构图由于⽔平线⾃⾝带来的平稳感,使得画⾯看起来也更为宽⼴,能够表现出平静与稳定感的构图通常是⽔平线构图,这种构图⽅式根据线条的摆放位置⽽影响画⾯的总体感觉。
⼀般横向构成拍出的照⽚⽐纵向构成拍出的照⽚更具静态美。
框架式构图选择框架式前景能把观众的视线引向框架内的景物,突出主体。
将主体影像包围起来,形成⼀种框架可营造⼀种神秘⽓氛,就好像⼀个⼈从藏匿处偷偷窥视某个地⽅。
框架式构图有助于将主体影像与风景融为⼀体,赋予照⽚更⼤的视觉冲击。
以上就是本期的⼲货内容,如果您还有更多关于构图的创意想法或是其他疑问,欢迎您的留⾔!素材来源 | 《摄影构图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下方位置: 特点:当物体处在下方位置时,它会受到两种作用力: 一、下边缘线条的张力有种把物体从下面拉出的倾向; 二、上方空间产生的压迫感,特别是面积较大时。 应用:受屈辱、被压迫、力量弱小 影片:《黄土地》祈祷下雨——下方位置国统区人民:受压迫
23
• B、面积法则:画面上物体的 成像面积。
• 1、面积和重量感成正比关系, 面积越大重量感就越大,面积 越小重量越小。
• 重量感和力量感也是正比例关 系,重量感越大力量越大,反 之亦然。
• 面积大的视觉重量加大,意味 着被关注内容的重要性和权威 性,面积小意味着渺小被忽略 的地位。
24
• C、对比 • 1、线条对比(线条对比可以用来表达力量
一般用来表现一个人在处于某种逆境、收到某种打击时所感 到的痛苦、困惑和悲伤的情绪。 视频例子:《黄土地》——翠巧的画面位置的安排(图)
21
4、上方位置: 特点: 把画框分为上下两个区域,当一个物体处于上方位置,根据自身面 积的大小产生两种倾向:面积小,物体有种被上边缘线拉出去的倾 向;面积大面积产生的重量感又会使他具有一种向下轻压的感觉。 应用:表现力量的两极:弱小或巨大 构图观片:《黄土地》腰鼓阵中——解放区人民翻身做主人的豪情。
中疏密、轻重、大小、 虚实之间的关系,使 整个画面统一又有变 化,取得视觉心理的 均衡与稳定。
30
• 2.对角线构图 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 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 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 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
• 富于动感,显得活泼, 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 人的视线,突出主体
31
• 3.九宫格构图 (井字构图)
9
画框
十六世纪意大利,拉斐尔,《圣殿辩论》
10
画框
巴洛克艺术: 16世纪新流行的一种 艺术风格:绘画构图 风格由封闭走向开放。
右图: 夏尔丹《市场归来》
11
画框
3、画外空间的构成方法 (1)拍摄对象出、入画; (2)人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者动作; (3)画外的人物或者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子; (4)利用镜子等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面; (5)画外人物有局部出现在画内; (6)画面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引人联想画外空间; (7)摄影机的运动; (8)打破画面内的一些空间隔断; (9)画外音。
造型性 • 2、突出主体形象——叙事性
16
• 3、制造画面的隐喻效果——象征性
17
(三)、构图的法则
• A;位置法则: • 1、几何中心:是画面对边
中线交叉点或对角线交叉 点。 • 视觉上更强调,更集中, 呆滞感。 • 严肃、庄重的气氛,主体 具有支配感和权威性。
18
19
• 2、视觉中心 • 把取景框按横向和
1
目录
画框 构图
2
画框
1、画框的概念 • 绘画中,叫做景框。 • 影视作品中相当于取景框。 • 拍摄对象进画框叫“入画”,出画框叫“出画”。 • 画框的左边框叫“画左”,右边框叫“画右”。 • 画框的视野范围比人眼范围要小,拍摄要“取舍”
3
画框
4
画框
画面的各部分
• A画面右上角 由于上、右边
• 将被摄主体 放在四个视觉中 心上。
• 一般认为,右上 方的交叉点最为 理想,其次为右 下方的交叉点。。
32
• 4、水平线构图 能够表现出平静与稳定感。
33
• 5、垂直线构图 • 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于表现
界的引力,显得上升、轻盈。
A
B
• D画面左上角 由于下、左边 界的重力和引力,显得下坠、 沉重。
C
D
5
画框
画面左右视觉感受不一样
6
画框
更重视画面的右侧
7
画框
质量
《孔雀》镜头1 《孔雀》镜头2
8
画框
2、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
• 画内空间是直观可见的,画外空间则是留给观众进行想 象的。 • 有的人倾向于隔绝内外,西方古典绘画。 • 有的人倾向与内外联系,巴洛克艺术以后的西方绘画。
26
• 1、画面各元素视觉力量的均衡 • 画左和画面上方重量大(地平线一般处于画面中
心偏下的位置) • 视线关注的内容重量重 •
27
• 2、特殊的处理:不均衡的构图
2化,画面的表现对象和主题也在不断变 化。
29
• (四)构图方式 • 1.平衡式构图 • 通过正确处理画面
12
画框
13
构图
• 二、构图——影视画面的语法规则 • 1、概念 • 在画框中,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
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 影的各种造型元素(线条、光线、影调、 色调)有机的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 一定的画面形式。
14
补充)
• 一般把画面的结构分为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环境等几个要素 • 1. 主体。主体即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 • 2、陪体。在画面中与主体构成特定关系,或辅助主体表现主题思想
的对象。 • 3. 前景。在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或是靠近镜头位置的人物、景
物,统称为前景。 • 4、后景与前景相对应,是指那些位于主体之后的人物或景物。 • 5、环境。指画面主体对象周围的人物、景物和空间。环境包括前景、
后景。
15
• (二)、构图的作用 • 1、准确传达形象特征、形式感和美感——
的冲突和对比) • 2、色彩对比 • 3、光线明暗) • 4、运动方向对比 • 5、动静对比
25
• D、均衡 • 均衡是画面构图的基本要求 • 均衡区别于对称 • 对称是左右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 • 均衡是相等或相近形状、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
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均衡,是利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深 重浅轻等透视规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均衡。当然均衡中也包括对称式 的均衡。 • 1、对称:秩序美、稳重感、庄重感、压抑感 • 呆板 • (大红灯笼高高挂)
纵向进行三等分, 两条垂直等分线和 水平等分线就是趣 味线。趣味线的交 叉点,就是视觉中 心(趣味点) • (图):面部特写 的—眼睛在趣味线; • 趣味中心:以被摄 对象动作、表情、 形态或者事件的情 节点为中心吸引观 众的注意力。
20
3、边缘位置 :靠近两边边缘线的位置 特点: 有被推出画框的倾向。 应用: 使人物有明显的受屈辱、被排斥、无能为力、软弱可欺的感 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