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英汉句法现象的对比
(完整word版)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
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
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
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
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 汉英主语对比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
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
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
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
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
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
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
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 无灵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
英汉句子对比

• That region was the most identifiable trouble spot.
• 2.The station chief would have to be close to the director, a member of the inner circle.
A. 英语简单句可转换成汉语复合句
B. 英语并列句、复合句可转换成汉语简单句
A. 英语简单句可转换成汉语复合句
例1:His superior grades at high school enabled him to enroll at the tuition-free Beijing University.
B. 英语并列句、复合句可转换成汉语简单句 例1:He doesn’t know what life means to him.
【译文】他不知道人生的意义。
例2:What troubles me is that I don’t have much experience in this kind of work.
按照逻辑顺序译译文如果一位读者读过18世纪作家的作品体会到其刻意追求典雅的语言风格又读过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人在演讲大厅上所作的庄严的发言他定能更深刻地理解很多现代散文作品那种结构松散口语色彩浓好用俚语不拘形式的语言风格
• 句法的理解与翻译
• Syntactic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译文】遗传和行为的继承一直是支配环境的惟一方 式, 当这种继承第一次被有意识的选择打破时, 人类历史便开始了。
英汉语言句法特征对比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2019年精选文档

英汉语言句法特征对比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一、引言对比分析理论的最基本观点强调外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克服母语与所学语言这两种系统之间的干扰和差异。
对比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观察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从而为外语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对比分析为基本方法,通过深入比较、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及其表现方法上的区别性特征,对解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中国初级阶段英语教学中遇到的汉语式英语(Chinglish)表达方式问题,提出新的思路。
二、英汉两种语言句子的概念对比严格说来,英语中的sentence和汉语中的“句子”是有很大差异的两个概念,它们并非完全对等。
关于句子的定义,语法学家们历来多有讨论,而且分歧很大。
我们这里用来和汉语进行对比的是简单句(或单句)和复合句(或复句)。
一般来说,一个英语的简单句就是一个主谓结构,而复合句就是由连词连接起来的单句串。
汉语中的句子概念则更为复杂一些,但是综合诸家讨论,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汉语的句子有两个构成要素:一是一个前后有停顿的语言片断。
这种停顿口头上表现为较长语气停顿,书面上表现为以句号、问号或感叹号为结束。
二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
有可能是一个字,也有可能是一个字串。
三、英汉句法理念对比语法是一种语言组词造句的规则。
不同语言的语法规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主要是由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的特点决定的。
“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汉语只有一个,这就是字,而印欧语有两个,这就是词(word)和句(sentence)。
” (徐通锵,2001)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所以英语的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
这种语法体系又称“双轨制语法”。
其中一轨是以主谓结构为框架的句法,一轨是和句子结构成分有对应关系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此类划分。
这两条轨相互支撑、密切依存。
这种“双轨制”特征是英语语法核心理念。
句法和词法搭成这个龙骨框架支撑着英语语法体系的全面展开,任何纷繁复杂的语法现象均可找到自己的归属、坐标。
《英汉句法对比》课件

汉语特殊句型
连谓句
在汉语中,有时多个谓词可以连 用,共同修饰一个主语,形成连 谓句。例如:“他吃饭看电影。 ”(他吃了饭看了电影。)
无主语句
在汉语中,有时句子没有明确的 主语,但意思仍然清晰。例如: “下雨了。”(天开始下雨了。 )
03
英汉复合句对比
英语复合句
01
02
03
04
英语复合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独立句子通过连词、关系 代词或关系副词等连接起来的
句子。
英语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都 有完整的谓语结构和主语,可
以独立成句。
英语复合句通常用于表达复杂 的概念或描述详细的情境,使
语言更加丰富和灵活。
英语复合句的从句类型包括名 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
。
学习目标
01
掌握英汉句法的基本概 念和特点;
02
理解英汉句法的主要差 异;
0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 英汉句子的翻译和写作 ;
04
提高对语言差异的敏感 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02
英汉基本句型对比
英语基本句型
主语+谓语
主语+谓语+宾语
这种句型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是英语中最 简单的句型。
这种句型有一个谓语动词和宾语,是英语 中常见的句型。
英汉句法对比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对比分析法、语言实例分析法、语言转换法等是常用的研究方法。同时,需要掌握语言学 、语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以便更好地进行对比研究。
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探究英汉句法差异的根源和演化过程
英汉句法现象的比较研究与翻译

英汉句法现象的比较研究与翻译摘要:翻译技巧和方法建立在文化的对比上,对比也是指导翻译的核心。
只有很好地掌握英汉语形式之间的对应转换规律,才能获得好的翻译。
英汉句法的根本差异即:“形合与意合”、“复合与简单”、“主语与主题”、“物称与人称”等。
本文认为英汉句法差异只不过是参数的设置不同,找到这些参数就能很好地处理英汉互译及跨文化交际的难题,同时讨论了翻译策略之直译和意译在具体翻译中的互动作用。
关键词:英汉句法;对比;翻译一、英汉句法现象的比较(一)形合与意合英语属于形合语言,与汉语相比英语是一种更为综合化的语言。
句中语法关系主要靠词汇的曲折变化来实现。
句中各意群、成分、各分句的联系,主要通过词汇纽带(如介词、连词)直接显示出来。
如: Don’t come in until I call you.动词come 和 call 之间用连词 until 明确表示出来。
因此英语被看作是形合的语言。
汉语“不叫你,不要进来”不用任何表示关系的连接词(connectives)。
汉语各句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逻辑纽带和语序排列间接表现出来的。
因此汉语被认为是“意合语言”。
重意形契合而不大注意形态和形式。
英汉语的这种差别,我们概括为前者重形合,后者重意合。
英语是明示连贯,汉语是暗示连贯。
所以在英译汉(意合代形合时)应省略不必要的连词。
按汉语表达方式改组,有时要按时间和逻辑顺序重新安排。
1.He declined to amplify on the President’s statement, since he had not read the text.他没有看到总统讲话的文本,不愿加以发挥。
2.Change of information, if any, concerning the contents of this section, will be found in the appendix at the end of the book.本节内容如有更改,均见书末附录。
lesson 4 句子结构对比与翻译(一)

Lesson 4 句子结构对比与翻译第一节聚集与流散(一)单元导读:本单元主要从英汉语句子结构特点的对比角度出发,即英语句子结构偏重聚集、繁复,而汉语句子偏重流散、简短,旨在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在英汉语翻译时充分考虑句子结构的相异性,从而使翻译达到两种语言的最佳转化,使目的语更自然、顺畅。
一、英汉句子结构特点对比英语与汉语分属两个共性较少的语系,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都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给英汉互译带来了很多问题,在句子结构层面,这些问题是每个译者经常遇到的,因为一般来讲,文章都是积句而成。
因此对英汉两种语言句子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这些差异的总体特点,寻求在翻译中所引发问题的一般解决办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 英语句子结构一般类型及总体特点1.英语句子结构基本类型英语句子的主干由主语和谓语构成。
主语通常由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由动词性短语构成.在这两个成分中,谓语不仅是句子结构的信息中心,而且还决定着句子的句型和其他变化。
因此从谓语的角度,英语句子有以下5种基本句型。
A.SV句型谓语动词为完全不及物动词,单独作谓语。
谓语动词可以接动词补语作补足成分。
例如:1) No rules always hold good.没有永远有效的办法。
2) Friends must part.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3) The tide rises and ebbs.潮起潮落。
4) Knowledge and talent come only from practice.知识和才能只能从实践中来。
5) Storm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天有不测风云。
请翻译以下句子:1)洪水已退。
The flood has receded.2)他心里微微一颤。
His heart quivered a bit.3)拜伦英年早逝了。
Byron died young ./ at a young age.4)在量上有所得,在质上必有所失。
汉英语法对比ppt课件

21
ppt课件
复句分类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从关系出发,用标志控制
从关系出发,在没有形式标志时从语义关系出发(意合)
在语义关系隐含无形式标志时,汉语复句在理解上具有 灵活性、多样性
22
ppt课件
汉语复句中的形式标志
避免由于无标志隐含而造成语义关系的模糊起见 (在现代汉语中,特别是科技文、政论文)
汉语的复句就有了两大类: 一类是形合的复句
语
简
这七种句型,实际上还可以简化为三个类型: 英语句子中的谓语是动词性 谓语,它承载着全句的重要
单
C
信息,而且还决定着整句的
句型与变化。
句
对 两个成分:SV
A
C
比
O
A
SV
三个成 分
O
5
四 个 成 分ppt课件
句子的次要成分
定语
主语、宾语(名词)
状语、 补语、 宾语
动词
主谓一致
主语与定式动词谓语在人称 和数上的一致
“这把刀我切肉”:“这把刀”是不是主语? With this knife I cut meat.
“这个问题我不懂,你也不懂”:“这个问题”是宾语前置还是主语?
As for this problem, I don’t understand it. Neither do you.
10
ppt课件
汉语语法不能仿照西方语法体系,应该自立体系; 汉语的句子也决不是可用主谓两分来概括的。
c)助词“的话”放在假设分句的末尾,标明分句间有假设结果关系。
d)超词形式
(1)带”说”带“话”的超词形式来自如果说、与其说、否则的话、不然的话等。
(2)以“是”为基础的超词形式 不是、就是、而是、要不是、若不是等。
《英汉语法对比》PPT课件

5.3 汉语音韵律:汉语声调在构词中的作用,音节 和节奏在造句中的作用。
汉语的声调对词和短语的语序起重要作用。
调序说:汉语并列双音词的组成十之八九按“阴 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 入”这四声八调的次序排列:
构词:大小 宽窄 粗细 胖瘦 远近 高 低 上下 长短 深浅 厚薄 明暗 房屋 床铺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师范 学院英语系2011级一班
心理上的重轻律:尊卑词序不容颠倒 构词:天地 日月 左右 父母 中外 内外
贵贱 重要的先说,次要后说,造成话题句
(语义重点)。 怎么了,你? 把字句:将要强调的部分提到动词前 “把”字后。 我把书还了。 并列性修饰语的次序:高大的汉子/大 高个的汉子,现代中国文学/中国现代 文学
如果她知道他有这样的母亲,他出生在这样 的地方,他出生在这样的人中间,他知道该 有多么丢人。
5.2 英语的形态律
英语也讲逻辑,其逻辑性也很强,但其逻 辑性是通过形态(包括虚词)来实现的。
构词:据词缀判断词类,从而确定语法作 用;英语合成词中,整个词词类与后一部 分词类基本一致,便于词尾形态变化,如 safeguard, on-look, English-speaking。
英语句子的扩展或复杂化是在主干上进行,不改变主干。
英语句子的分析顺序:先切分主谓,再切分谓语部分, 然后切分附加成分。
二、汉语的竹式结构
汉语不存在一个主干结构,也没有主干和树杈之分。
汉语句子的构造方式就像竹子一节一节地,这样的竹节可 多可少,是开放性的。构成句子的竹节可能是词、词组、 分句。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句法对比 汉英基本句型

Escape也可以是不及物的,但是那时跟随的地 点状语如电影:逃离索比堡 (1987) Escape from Sobibor 地点状语
1944年,二战临近结束时,纳粹军队在波兰东部 建立了三个关押死囚犯的集中营,其中一个就叫索比 堡。另外有一个集中营发生了集体逃亡事件,因而看 管索比堡集中营的官员发誓决不让这种事情发生在索 比堡集中营。在这个充满酷刑的集中营里,逃跑却是 唯一的出路。而更为严峻的是,如果有一伙囚犯逃跑, 德国人将屠杀掉相应数量的囚犯。任何一次较大规模 的逃亡将意味着负责的门卫和德方的政府官员性命不 保。一个死囚犯却在这种看守异常严密的集中营里, 率领600人集体越狱,其中300人成功,成为历史上的 奇迹。 同学看的是《越狱》Prison Break
My hometown是地点状语
正: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y hometown. 说明:take place 意为“发生”,是不 及物动词,不能跟宾语。 Great changes have already taken place in China recently. 北京欢迎您。 奥运会 志愿者
这种句型中的谓语动词是不及物动词,没有 直接宾语;但常带有状语。例如: The water is boiling .水开了。 They have been waiting there for hours. 他们一 直在那儿等了数小时。 The train will leave soon.火车就要开了。 The flags are waving in the wind. 旗帜在风中飘 动。
4.deal 处理 我现在就要处理这个问题。 误: I will deal the problem now. 正: I will deal with the problem now. 说明:deal 是不及物动词,后面 用with,才能跟宾语。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表达方式
由于英汉语序的不同,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读者的语言习 惯来调整语序,以使文章更加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注意语序的变化可以增强文章 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
文化表达
语序的不同也反映了不同文化对表达方式的偏好。在写作中,通过合理安排语序,可以更 好地传达文化信息,增强文章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文化传递
语序的不同有时也反映了文化差 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关 注语序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尽可能在译文中保留这些文化元 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的文化背景。
对写作的影响
逻辑性
英语和汉语的语序在写作中具有不同的逻辑性。英语倾向于使用主-谓-宾的结构,而汉语 则更注重意合,强调语义的自然流动。在写作时,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特点来组织语序, 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在汉语中,虽然主语、谓语和宾语的 语序也是主语-谓语-宾语,但在实际 运用中,常常会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 调整,使得句子的表达更加丰富和灵 活。
修饰语的位置
在英语中,修饰语通常紧跟在谓语之后,放在名词之前。这种语序使得句子结构更加紧凑,信息传递 更加高效。
而在汉语中,修饰语的位置则更加灵活,可以放在名词之前或之后,甚至可以重复出现以强调某个信 息点。这种语序使得汉语的表达更加丰富和细腻。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序
目 录
• 英汉语序的总体差异 • 英汉语序在句子层面的差异 • 英汉语序在词汇层面的差异 • 英汉语序在段落和篇章层面的差异 • 英汉语序的影响与启示
01 英汉语序的总体差异
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
英语中,主语、谓语和宾语的语序通 常是固定的,即主语-谓语-宾语。这 种语序有助于句子结构的清晰和逻辑 的严密。
英汉比较(句)

The two countries – with all the talk of warmer relations – are spying on each other as avidly as at the height of the cold war. 尽管两国高唱关系热化,但双方在相互侦 察方面的急切程度,不减于冷战高潮时期。 英语简单句——汉语偏正复句的让步句
在表示条件(假设)与结果的关系的英语复合句中,条 件(假设)与结果的顺序也不固定,条件(假设)从句 的位置可以在表示结果的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 汉语中多数情况则是条件(假设)在前,结果在后。 Suppose we can’t get the necessary equipment, what shall we do? 假定我们弄不到必要的设备,那怎么办? He would be a rash man if he should venture to forecast the results of this event. 如果有人敢于预言此事的结果,那他一定是个鲁莽之 徒。 He who would eat the nut must first crack the shell. 要吃核果,必先敲壳。
(二)英语句子汉译时,根据汉语表达习 惯可以作些省略
Now we have solved the problem and have arrived at the same conclusion as they arrived at. 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并且得出了 和他们相同的结论。 He realized the “subtlety” of China’s messages, the gap between her hot rhetoric and her cool action. 他领会了中国信息的“微妙之处”:言辞激 烈,但行动沉着。
考研英语2018-翻译-中英文句法对比

5. If you give him an inch, he will take a mile. 得寸进尺。
Conversion
1. Mary was English and French teacher for two years at the Jewish school. 玛丽在那所犹太学校里教过两年英文和法 文。 (changing the part of speech)
5. 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 下苦功不可。 The mastery of language is not easy and requires painstaking effort. 6. 少说空话,多做工作。 There must be less empty talk and more hard work.
8. Our men had gone quite a distance off before the enemy’s reinforcement troops came up. 我们的队伍已经走得很远了,敌人的增援 部队才赶上来。 英语主从复合句-汉语联合复句)
9. This place is really beautiful, and many people bring their wives and families out here to live. 这地方实在漂亮,所以许多人都把他们的 家小搬来居住。 (英语并列句-汉语偏正复合句)
4. Reading maketh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 准确。 (amplication) 5. Theory is something but practice is everything. 理论固然重要,实践尤其重要。
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词序

替换主语以符合英语表达
一.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Lu Hsun was a man of unyielding integrity, free from all sycophancy-拍马屁,奉承 or obsequiousness-谄 媚; this quality is invaluable among colonial and semi-colonial people.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胎又瘪了。 We’ve got another flat tire. 找出译文中合适的主语 世纪之交,中国外交空前活跃。
○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finds China most active on the diplomatic arena.
○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China is most active in its diplomatic activities.
汉语:按时间顺序和逻辑发展关系由先到后、由因到果、由假 设到推论、由事实到论证,习惯于问题解决型模式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
例如:
It was keen disappointment that I had to cancel the visit I had intended to pay to Hong Kong On July 1St. 我原先打算七 月一日去香港旅游,后来不得不取消,这使我很扫兴。
第四讲.英汉对比理论

第四讲英汉对比理论❖综合语与分析语(Synthetic vs. Analytic)❖聚集与流散(Compact vs. Diffusive)❖形合与意合(Hypotactic vs. Paratactic)❖物称与人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被动与主动(Passive vs. Active)❖静态与动态(Stative vs. Dynamic)❖抽象与具体(Abstract vs. Concrete)I综合语与分析语An analytical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latively frequent use of function words, auxiliary verbs, and changes in word order to expression synthetic.His being neglected by the host added to his uneasiness.主人对他的冷淡让他更加不舒服。
I could have laughed to hear him talk like this. 听到他这样讲话,我差点笑了出来。
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
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给综合语定义为:A synthe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frequent and systematic use of inflected forms to expres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拉丁语、德语及古英语等都属于这类语言。
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The 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给分析语定义为:An analy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frequent use of function words. Auxiliary verbs. And changes in word order to express syntactic relations rather than of inflected forms”。
汉英句法对比PPT课件

2021/4/14
这就是那只猫。
这就是那只捉住了 老鼠的猫。
---老鼠偷吃了蛋 糕。
---老鼠偷吃了放 在屋里的蛋糕。
2021他/4/14是一个脱离了低
28
英语adj/adv译成汉语动词
The rocketing price of housing has tremendously dampened the enthusiasm of potential house buyer.
房价飙升,严重挫伤了潜在购房者的积
8
2021/4/14
当代汉语句子的定义:
口头上有较长停顿的, 书面上以句号、问号或感叹号结束的语言片断。(汉语句
子的界限是不明确的,因人而异的)
在事理上,英语的词序比较灵活,但通常开门见山,直奔 主题,然后再作解释。
– He has a delicate taste in wines. – 他对酒类有敏锐的鉴赏力。
27
英语介词译成汉语动词
He walked
around the
A man from other planets
house with a gun.
他拿着枪,绕着屋 A machine for
子走。
cutting paper
He is a man
above vulgar
interests.
Went out through the rain
潘有国把英语句子的构造说成是树形结 构,汉语概括为竹式结构。
第四讲 英汉词法对比(二)

↑ ↑ ↓ ↓ 动态 动词←--→副词 ( 《朗文英语语法大全》p98) 就英汉两种语言而言,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静态(stative) ;汉语倾 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动态(dynamic)”。 (连淑能,p104;邵志洪,p24)就其表 现而言,主要在如下几方面: 1, 英语的名词化(nominalization)倾向 英语是综合-分析语,具有词缀丰富的特点。这些丰富的词缀使一些动词和形容词很 容易派生为名词,从而名词化成为英语常见的现象。 (邵志洪,p24)在许多情况下,用 名词代替动词可以使行文和表意都更为简洁, 这也符合现代英语发展的趋势。 可以比较 下列句子: a. When I became a college student, the whole family felt proud of me and even the whole village talked about me. b. As a college student, I became the pride of the family and even the talk of the village. 动词或形容词派生为名词,的确可以起到简洁为文的效果,但是,如果过度使用, 就会适得其反,显得抽象、晦涩,甚至引起歧义。比如: The very richness and complexity of the meaningful relationships that kept presenting and rearranging themselves on all levels, from abstract intelligence to profound dreamy feelings, made it difficult for Proust to set them out coherently. 各种有意义的联系在所有的层次上, 自抽象的理性至深刻的梦幻般的情感, 层出不穷并 不断重新组合排列; 正是这些有意义的联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致使普鲁斯特难于将它 们错落有致地安排好。 这句话出自一篇研究法国作家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文章,其中由动词或形 容词派生而来的名词很多,使得整句显得抽象玄奥,稍有不慎就会如坠五里云中。 a small car factory ( a factory of small cars/ a small factory of cars) a British history teacher 2, 英语中名词表示施事(agentive noun) ,代替动词 英语常用含有行为和动作意义的普通名词代替动词。很多由动词派生(如以-er 或 -or 结尾)的名词既表示施事者,又保留原来动词的意义。而汉语由动词加后缀构成的 名词用来指人,不再表示行为或动作。因此英语这类名词往往要转换为汉语动词。 The computer is a far more careful and industrious inspector than human beings. 计算机比人检查得更细心、更勤快。 He‟s a chain smoker. 他抽烟一根接一根的。 He was a clever man; a pleasant companion; a careless student; with a great propensity for running into debt, and a partiality for the tavern. (Vanity Fair) 他是个聪明人,很好相处,可是学习不肯用功;他老是东挪西借,又喜欢上酒店喝酒。 3, 英语的名词优势带来介词优势 介词前置于名词或名词词组。由于英语多用名词,必然也要多用介词,因而产生了 介词优势。介词优势与名词优势相结合,使英语的静态倾向更明显。所以在英译汉的过 程中,可以把英语的介词处理成相应的动词,来体现汉语译文的动态优势。 There is an element of anger behind their eyes. 他们的眼光中流露出一种愤怒的神情。 With these words she went away.
lecture4 英汉句法对比

Complex vs. Simplex
◦ 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流水记事法”,行文短促, 不用一大串修饰成分,像节节拔起的”竹子“, 呈简短性(simpleness)。
e.g. 他这时已是将近六旬的人,一表人才,高个 儿,眉清目秀,头发又多又黑,略带花白,恰好 衬出他那堂堂的仪表。
◦ 英译汉时,破句重组,化繁为简,即分译法。 e.g. 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 of all sizes and colours. 原:门口放着至少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雨伞。 改:门口放着一堆雨伞,少说也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 小不一。
◦ 英语重形合,呈现显性衔接(overt\explicit), 借助于语言形式(包括关系词、连接词、介词、词 尾的变化、词的形态变化等)来实现词或句子的连 接。 ◦ 汉语重意合,呈现隐性衔接(covert\implicit), 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 逻辑联系来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语序、排比、 对偶、反复、对照、紧缩句等)。
Complex vs. Simplex
复杂 vs. 简单
Complex vs. Simplex
◦ 英语句子有各种表示关系和连接的手段,及长短 不一的短语和从句,像枝叶横生的“参天大树”, 呈繁复性(complexity)。
e.g. Can you answer a question which I want to ask and which is puzzling me?
English
Chinese
English
Chinese
Example ◦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义者也。” ◦ Mencius said, “ I like fish and I also like bear’s paws. If I cannot have the two together, I will let the fish go and take the bear’s paws. In a similar way, I like life, and I also like righteousness. If I cannot have the two together, I will give up my life to preserve righteousnes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t was an old woman, tall and shapely still, though withered by time, on which his eyes fell when he stopped and turned.
• 他站住,转过身来,定睛一看,原来是个年迈的妇女。她身材 修长,虽受岁月折磨而显得憔悴,但风韵犹存。
例
• He had cleared up those confusions which arose from different medicines that had the same name and from various names that had been given to the same substance. • 药名很混乱,有的是由于不同的药物具有同一名称 所引起,有的是由于同一药物却有不同名称所造成。 他对此一一作了澄清。
例
•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away? •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 It was so cold that the river froze.
• 天气寒冷,河水都结冰了。
例
• If you confer a benefit, never remember it; if you receive one, remember it always. • 施恩勿记,受恩勿忘。 • Everything is good when new, but friends when old. • 物不如新,人不如旧。
―葡萄型”பைடு நூலகம்“竹竿型”之小结
• 英语不同于汉语,它的基本句的扩展性相当 可观,因此句子长度大于汉语,这是其一。 • 其二是英语句子在扩展时除了并列式外,更 多的是层级环扣式,一层包孕一层。 • 英语作者将众多信息仅用一句话就表达出来, 而译为汉语时往往需要化成几个句子,分别 将层层含义和盘托出,逐点交代,然后按逻 辑次序和意译轻重妥当组合,这才符合汉语 的表达法。
练习
• • • • • • March 2010 found me studying in Tianhe College. 2010年3月,我在天河学院学习。 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我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 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footsteps. 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都没有。
Key to Homework
• 1. Modern aircraft are so heavy that the wings must develop a very large lift force in order to sustain the aircraft. • 1. 现代的飞机体积很重,机翼必须产生很 大的升力才能保持飞机在空中飞行。
Key to Homework
• 2. Inspired by these ideas, in 1752, Franklin developed a practical lightning rod. • 2. 受到这些思想的启发,富兰克林于1752 年发明了实用的避雷针。
Key to Homework
• 4. On the wings of hope, of love, of joy, Miss Meadows sped back to the music hall, up to the aisle, up to the steps, over to the piano. • 4. 美多斯小姐仿佛插上了希望的翅膀,爱情的翅 膀,欢乐的翅膀,一路飞奔回音乐厅,她穿过通 道,跃上台阶,三步并作两步走到钢琴前。
译作对比与欣赏1
• 原文:Einstein confessed, ―To make a goal of comfort or happiness has never appealed to me.‖
• 译文一:爱因斯坦承认:‚把安逸或快乐作为人生 目标,从未吸引过我。‛ • 译文二:爱因斯坦承认:‚我素来不喜欢把安逸或 快乐当作人生目标。‛
译作对比与欣赏2
• 原文:I love my love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ticing; I hate her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gaged; I took her to the sign of the exquisite, and treated her with an elopement; her name‘s Emily, and she lives in the east. (狄更斯《大卫•科 波菲尔》)
汉语意合
汉语则重意合。一些句子或分句有时不分主 从关系,而只是并列在一起,通过意义连接 起来,功能词或连接短语用得较少。
例
• As water can float a ship, so can it swallow the ship.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While the prospects are bright, the road has twists and turns. •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例
• Memories of that historic and happy occasion still linger. • 人们对那次历史性的盛会记忆犹新。 • From the moment we stepped in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re and kindness surrounded us on every side. • 一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我们就随时随地受到 关怀与照顾。
练习
• The cook turned pale, and asked the housemaid to shut the door, who asked Brittle, who asked the tinker, who pretended not to hear.
• 厨子的脸发起白来,要使唤丫头把门关上,丫头叫 布立特尔去,布立特尔叫补锅匠去,补锅匠却装着 没有听见。
物称与人称
• 英语物称(impersonal):英语在选择主语时,往往采 用不能主动发出动作或无生命事物的词语,这一特 点在书面语,尤其是在新闻、科技、学术文献以及 某些散文作品中较为显著。 • 汉语人称(personal): 汉语则更习惯于人称化的说法, 即采用主动发出动作或有生命的物体(包括人类组 织形式)充任主语。 •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更加自然,我们宜将原 文的物称说法变通为人称说法。
例
• We all have a stake (利益关系) in building peace and prosperity, and in confronting threats that respects no borders – terrorism and drug trafficking, disease and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 缔造和平与繁荣,抵御不分国界的诸多威胁——恐怖 主义、贩毒、疾病和环境破坏,这些与我们大家都 有着利益关系。
―葡萄型”与“竹竿型”
• 一个英语句子往往以一个 主、谓、宾结构作为核心 框架,然后以此为结构向 外延伸与扩展,附上各种 次要结构,构成一种‚枝 干型‛或称‚葡萄型‛的 句式,在短短的主干上挂 接着丰硕的葡萄。
―葡萄型”与“竹节型”
• 汉语无形态变化,因而只有靠 语序和虚词来表示各种语法关 系。动作的先后顺序与语序对 称,即先发生的事先说,后发 生的事后说,构成了一种线性 横向排列式的结构,某一意义 或意群往往靠一系列的线性句 法单位逐步加以展开叙述,这 就如竹竿子一样,可称为‚竹 节型‛句式(或‚流水型‛)。
例
• It was really a mystery to the neighbors that Mary, the ugly woman, could succeed in ordering about her husband, the strong-armed blacksmith, well-known far and wide, and having him where she wanted him. • 玛丽这个丑女人竟然能够把她那远近闻名、身强力壮 的铁匠丈夫支使得滴溜溜转,让他往东他不敢往西! 对于邻居们来说,这简直不可思议。
第四讲 – 英汉句法现象对比
A Contrast of Syntactical Structur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英汉句法现象总论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脊梁.英 汉两民族思维习惯的不同,造就了英汉两种语 言句法上的根本差异.充分认识这些差异,并在 翻译过程中进行相应转换和调整,才能使译文 自如圆润.
练习
• Something has been said here tonight that ought not to have been spoken. • 今晚有人在此讲了些不该讲的话。 • Such an explanation won‘t go down with anyone. • 对于这种解释,谁都不会接受。 • Alarm began to take possession of him. • 他开始变得惊恐万分。
形合与意合之小结
• 汉语言简义丰、概括灵活,追求语句各意群、成分 的内在关系的联结与对应,不滞于形以意统形,这 些特点互相融合,体现在汉语的各个层次; • 英语重形态,在句法上,从句套嵌从句,修饰语接 修饰语,句子虽长,文意仍可丝毫不乱,而在翻译 中,这样的长句是很难从形式上完全照搬成汉语而 不乱套的。
英汉句法现象总论
• 形合与意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