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分析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历史似乎有意为凯恩斯创造了弗里德曼这位与他有许多明显相似之处的对手:丰富的学术著作,广泛的兴趣爱好,对货币理论的关注,对既成体系的挑战才能,出众的口才,敏锐的头脑,令人瞩目的个人魅力和国际地位。这一切都为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长达30年之久的论战增添了许多戏剧性的色彩。无论如何,凯恩斯的“凯恩斯革命”与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反革命”都将成为交相辉映的千古绝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位天才和他们的思想,感悟他们的睿智。

一.思想碰撞:

不同点:

1.从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来看:凯恩斯所处的时代是30年代经济危机的大萧条时期。当

时的经济背景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发展缺乏动力,而且需求的上升不会导致价格的上升。而弗里德曼的理论所处的时代背景是70年代的经济“滞涨”时期。当时的情况是生产停滞,经济没有增长,但价格却在不断上涨。两种理论所提出的时代背景完全相反。

2.从理论的前提假设来看:首先,凯恩斯假定他所做的是短期分析,这就意味着价格不变。

短期内只要有效需求上升,经济就能上升。而弗里德曼的分析是长期分析,人们的价格预期对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其次,凯恩斯理论对货币的定义是在M1层次上无收益的货币,注重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媒介功能和储藏手段功能。相比之下,弗里德曼以严格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测定出货币的定义应该是在M2层次上的,这样货币的定义更加广泛。

3.政策含义与结论运用不同: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必然具有一定的政策目的或主张。凯恩斯

的货币需求理论可以简单概括为在“流动性陷阱”中,即需求并不足,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回复有很好的效果,而货币政策则基本无用,他认为,如果中央银行通过增加货币的供应量,降低利息率,使利息率低于资本边际效率,就会刺激投资增加,并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提高有效需求,使就业量与国民收入成倍增长,但是当利率低到一定水平,即流动性陷阱水平时,如果投资还不旺盛,此时如果中央银行再通过扩大货币的供给量来刺激投资的话是没有用的,此时就应该用财政政策,即由政府扩大财政支出,直接进行投资,以促进有效需求的增长,从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都增加。弗里德曼的主张是,在经济高涨时期,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控制更加有效。可见,前者强调使用财政政策,后者主张运用货币政策,他认为不能像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那样,把限定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因为这种政策的短期作用与长期作用正好相反。限定利率在短期内会获得成功,但在长期却会遭到失败。例如中央银行为了降低利率而增加了货币供给,结果利率下降刺激了投资的增加,然后使国民收入增长。但是国民收入的增长又会导致货币的需求的增加,这样由会使利率上升。所以货币供给量过度增加最终会导致利率的上升,这反而碍于刺激消费和投资,达不到消除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的目的。当然,前者针对的是萧条问题,后者要解决的是滞胀问题。

4.货币需求函数的构建不同: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只与两个变量有关,即收入(Y)和利

率(i)。具体分析来说,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的动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交易动机,指个人或企业需要货币是为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按照凯恩斯的说法,出于交易动机的需求量主要决定与收入Y,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从而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大。所以货币的交易需求量是收入的增函数;第二,预防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这一货币需求大体上也与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第三,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由于有价证券的价格和利率是成反比的,有价证券的价格上升意味着利率的下降,反之则反是。所以当利率上升的时候人们会想要更多的货币来购买有价证券,此时对货币的需求就会上升,

所以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渐函数。综上所述,凯恩斯得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Md =f (Y, i )

其中,M=M1+M2=L1(Y)+L2(r)

其中Y为收入,和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化,i 为利率,与货币需求反方向变化,M1是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有的现金额,M2是为满足投机动机而持有的现金额。

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需求量除了受收入和利率的影响以外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第一,持有货币的成本,该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直接成本分为预期损失和贮藏费用。间接成本就是机会成本。第二,持有货币的收益,也包括两个方面: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直接收益包括利息收益以及价格下降时货币的实际价值上升等。间接收益即持有货币带来的交易便利和享受的优惠。根据以上理论,弗里德曼得出了他得需求函数:

M d/P=f (Yr, w, Rm, Rb, Re, gP, u)

其中;M d/P――实际货币需求,即持有得货币所能支配的实物量;

Yr――实际恒久收入,与货币需求量呈正相关。

W――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例,与货币需求量的关系也不确定。

Rm――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可以理解为定期存款的预期收益率,它与货币需求之间是正相关的。

Rb――债券的名义预期收益率,与货币需求量负相关。

Re――股票的名义预期收益率,与货币需求量负相关。

gP――预期价格变动率,与货币需求量负相关。

u――影响货币持有效用的其他随机因素,与货币需求量的关系不定。

由此说明,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收入和利率的函数,而是上述全部因素的函数。

弗里德曼同样认为货币需求函数与利率有关,但是与凯恩斯不同的是,弗里德曼i 不只限于债券利息率,而是包括各种金融资产以及实物资产的收益率。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都提到了收入,但是不同的是弗里德曼德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强调的是比较稳定的“恒久性收入”。所谓“恒久性收入”

指的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收入的平均,即长期收入的平均数。

5.理论研究偏好不同:凯恩斯理论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胆的假设。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

假说虽然在现实中还没有实际发生过,但是他的这一大胆假设对经济学的分析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弗里德曼则注重实证分析,强调以实证方法作分析,得出实际的结论。

相同点:由于弗里德曼的理论是建立在对凯恩斯思想扬弃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二者思想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1. 弗里德曼采纳了凯恩斯视货币为一种资产的思想,两者都肯定,持有货币的成本是一种间接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但是由于人们对货币的不同功能的需要,所以持有一定货币是必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