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教案)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案2
生物教案:了解人类的演化过程

生物教案:了解人类的演化过程了解人类的演化过程一、人类的起源:从灵长类到人类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6000万年前,当时地球上出现了一类称为灵长类的物种。
灵长类动物具有直立行走的能力、高度的灵活性和智力。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灵长类不断地适应环境的改变,并发展出了一些基本的特征,这些特征奠定了我们作为人类的基础。
二、人类的早期祖先:从古猿到直立人在演化的过程中,人类的早期祖先经历了一系列的进化变化。
最早的古猿出现在约5000万年前,它们具有一些像人类的特征,例如直立行走和拇指的灵活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猿逐渐分化成不同的种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奥斯特拉利皮特克斯和非洲大猩猩。
奥斯特拉利皮特克斯是一种古老的古猿,生活在约4000万年前,它具有一些像人类的特征,如非常强大的咬合力和更加突出的下颌。
三、人类的直立步行:从古人类到现代人在人类的演化过程中,直立步行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约300万年前,古人类开始直立行走,并逐渐丧失了爬行和攀爬的能力。
这一特征使得人类可以更好地利用工具和武器,同时也为大脑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直立步行的出现是人类进化的关键一步。
四、智力的发展:从大脑容量到文化进化人类进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智力的发展。
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容量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增大。
大脑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进行更复杂、更高级的思维活动,并逐渐形成了文化进化。
通过语言、道德观念和技术创新,人类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生存竞争力。
五、现代人的进化:从旧石器时代到现代社会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人类逐渐掌握了农业、手工业和科学技术,并建立了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
现代社会的到来带来了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人类变得更加依赖科技和机械化的生产方式。
六、人类的未来:挑战与希望尽管人类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面临着许多挑战。
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1课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历程。
2.理解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3.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历程。
难点: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地球生物进化树,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的起源。
(2)提问:你们知道人类的起源吗?人类是如何进化而来的?2.课堂讲解(1)讲解人类起源的基本观点:人类起源于古猿。
(2)介绍进化历程: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
(3)分析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达96%,说明人类与黑猩猩有共同的祖先。
3.案例分析(1)展示北京猿人化石,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2)提问:北京猿人化石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有什么意义?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人类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查找资料,了解我国古人类化石的发现。
第2课时人类的生物特征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生物特征。
2.理解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区别。
3.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人类的生物特征。
难点: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你们知道人类有哪些生物特征吗?(2)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的生物特征。
2.课堂讲解(1)讲解人类的生物特征:直立行走、发达的大脑、语言能力等。
(2)分析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区别:人类能制造工具、有社会性等。
3.案例分析(1)展示人类与黑猩猩的比较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
(2)提问:人类与黑猩猩的区别在哪里?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人类如何通过生物特征与其他生物区分开来?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观察周围生物,找出它们与人类的区别。
第3课时人类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理解人类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3.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人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难点:人类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案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一个涵盖生物学、古生物学和考古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主题。
在设计关于这个话题的教学教案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以及他们的知识背景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份简化教案:课程名称: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概述人类起源于古猿的基本概念。
学生能够描述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及其关键阶段。
学生能够比较现代类人猿与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包括化石记录、基因证据等。
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并珍视生命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人类的起源古猿与人类的关系早期灵长类动物的特点与环境地质时间尺度和年代测定方法第二部分:人类的进化历程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最早的直立行走者少年阶段的人属(Homo habilis):工具制造者的出现直立人(Homo erectus):火的使用和走出非洲露西(Lucy)和其他重要化石发现的意义智人(Homo sapiens)的起源与扩散现代人类的遗传多样性和文化发展第三部分: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对比类人猿的分类和分布身体结构和行为的相似之处与差异大脑的演化和智力的发展社会结构和交流方式的异同教学活动建议: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化石照片、复原模型和动画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复杂的生物演变过程。
组织小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围绕特定的话题进行研究和准备,如“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的关系”或“最早使用火的人类祖先是谁?”分析真实的科学案例或实验数据,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或文章,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人类起源和进化的意义。
评估与评价:定期进行小测验或作业,检查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设计项目任务,例如制作家族树或撰写研究报告,让学生深入探究某一具体问题。
通过课堂表现和参与度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基本框架,具体的教案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课程要求以及可用的教学资源进行调整和细化。
人类起源教案:初中生物人的由来

【人类起源教案】第一部分人类起源的概述人类起源的研究始于人类自我意识的诞生,伴随着每一次发现化石、研究遗传变异的进展,我们对人类起源的认知也在发生着变化。
以下是人类起源的概括:1.人类是哺乳动物之一,属于灵长目,智人的祖先为直立人。
2.人类起源树是复杂的分支系统,智人和直立人是其中两个分支。
3.人类进化是长期的过程,涉及到头脑、行动、力量、社交和生育行为等多个层面。
第二部分直立人和智人的起源1.直立人的起源直立人是人类的祖先,最早出现在约700万年前的撒哈拉非洲,经历了几次分支、灭绝和合并的过程,直到新热带草原的出现,人类才逐渐从树上下到地上,实现了直立行走。
最有名的直立人为奥斯特拉利皮特库斯,它很可能是智人的共同祖先。
2.智人的起源智人起源于约20万年前的非洲,这时候人类的外貌已经基本与现代人相似,进入了智人时代。
智人的发展包括灭绝许多其他人种和迁徙至不同的区域,最后成功发展成为现代人类。
第三部分人类起源的驱动因素1.环境因素:生命的起源是因为适应环境的需求,如气候变化和资源分配等。
2.基因突变:人类的智慧和语言本能是因为在基因突变过程中出现了优势基因的变异。
3.文化进化:人类的思维、行为、道德、价值观等都被文化进化影响,这种进化是人类智慧的标志。
第四部分人类起源的争议1.人类起源的起点:无法确定原始生命形式具有哪些特征、性质,因此无法准确地确认其起点。
2.进化过程中的关键点:从直立人到智人的进化过程中仍存在这样的争议,如何确定历史上最终触发智人进化的因素,也是人类学上久远的争议。
3.多个人种交配的结论:近年来的新技术让人们重新评估人类演化史,它表明不同人种之间有过交配和杂交,这在过去是没有得到承认的。
总体来说,人类起源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仍在继续发展,我们可以像一个科学家一样理性、客观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利用现代科技来推动人类对未知的深入探索。
人类的起源教案

第二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第一节人类的起源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知道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
2、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
3、说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
【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1、生物是进化的,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
2、生物进化的总的趋势是由到,到,到。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比一比,谁的知识面最广(小组讨论后交流)关于人类的起源,你们小组知道哪些观点或知识?1、2、3、4、三、小组交流积极参与1、观察长尾巴的小孩彩色图片及“毛人”的图片,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类人猿有:、、、。
3、类人猿生活和栖息在什么环境中?以什么为食?4、类人猿与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5、为什么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却在日益减少呢?请谈一下你们的观点。
四、自主学习阅读课本27—28材料,并回答:1、在理论方面,有哪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人类与类人猿之间的相似性?2、从化石方面有哪些证据证明人类和类人猿由古猿进化而来的?3、分子生物学方面有哪些证据证明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五、分析思考学会分析,更会思考1、古猿最初的生活在环境中,过着为主的生活。
2、古猿到人的演变中最重要的外因是它们所处的发生了变化。
演化过程可表示为:大部分森林古猿一部分生活在古猿进化为现代类人猿发生变化一部分生活在古猿进化为人类3、古猿从树上到空矿的地面生活后身体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有哪些?你认为最重要的变化是哪项?4、人类学家认为在分类学上将人和猿分界的重要标准是什么?六、收获总结:七、复习巩固巩固本节学习的两个知识点。
要求:组内互查,小组长统一把握过关自我检测要求独立完成,小组交换批阅。
一、选择题1、人类起源于()A、类人猿B、黑猩猩C、森林古猿D长臂猿2、人类分类学家,在分类学上将人和猿分界的重要标准式()A、能制造工具B、是否直立行走C、使用工具D、脑的发展3、下列动物中,你认为不是类人猿的是()A、黑猩猩B、长臂猿C、猴D、大猩猩4、下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哺乳动物是()A、猕猴B、猩猩C、恒河猴D、叶猴5、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的祖先是()A、南方古猿B、北京猿人C、森林古猿D、类人猿6、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是()A、化石证据B、解剖学证据C、分子生物学证据D、行为证据7、从古猿到人的过渡过程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A、古猿从树栖生活到地面上生活B、学会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C、产生了语言D、由四肢行走转变成直立行走8、古猿从树上到空旷的地面上生活后,他们的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最根本的变化是()A、身体重心的下移B、下肢骨增长C、脑容量增大D、直立行走9、下列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能使用工具而动物不会使用工具B、人类起源于类人猿C、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D、人与动物有着共同的部分特征,没有本质区别10、下列哪一项跟人类的起源没有关系()A、森林古猿B、环境的改变C、森林古猿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D、现在类人猿二、能力提高:分析资料回答问题:达尔文在《人与动物的情感》中记载了人与类人猿情感方面的类似之处,如:类人猿在笑时,口角稍向后缩,下方眼睑稍起皱纹,这与人类非常相似;它们高兴时,眼睛光彩焕发,有时也会发现“吱吱”的笑声,在盛怒时也会像人一样脸突然变红等。
2023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生物教案5篇

2023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生物教案5篇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生物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教学方法:讲解、查资料、分析、问答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生:(阅读、分组讨论)东非大裂谷两侧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部分热带雨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
师: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等。
想一想,为什么在这里会有这么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呢?生:可以说明人类的.始祖在非洲。
师:化石是最好的证据。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几幅古生物学家挖掘出的不同时期古人类化石的图片。
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生:(观察、思索)师:我们来分析一下:(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像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2)"东非人" 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在使用工具方面已经具有什么能力?生:从"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具有粗长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阔,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东非人" 所用的石器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当作工具来砍砸和削刮物体,由此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已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案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案教案标题: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案目标:1. 了解人类起源的理论和证据。
2. 掌握人类进化的关键概念和过程。
3. 理解人类进化与环境适应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人类起源的理论和证据。
2. 掌握人类进化的关键概念和过程。
3. 探讨人类进化与环境适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复杂的进化理论和证据。
2. 掌握人类进化的关键概念和过程。
3. 运用科学思维分析人类进化与环境适应的关系。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人类起源与进化相关的图表、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纸。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一张关于人类起源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知道人类是如何起源的吗?请简单谈谈你的想法。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人类起源的理论:创造论、进化论、智人起源论等。
2. 解释人类起源的证据:化石、遗传学、考古学等。
3. 讲解人类进化的关键概念:进化、自然选择、突变等。
4. 分析人类进化的过程:从古猿到早期人类的演化。
讨论与实践(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人类起源的理论和证据,以及人类进化的关键概念和过程。
2.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3. 实践活动:分发练习册和作业纸,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和问题。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人类起源与进化的重要概念和过程。
2. 提问:为什么人类能够在地球上生存并繁衍后代?3. 学生评价:让学生自评他们对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理解程度,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拓展活动:1.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座谈会,进一步深入探讨人类起源与进化的话题。
2. 组织参观考古遗址或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实物证据。
3. 布置研究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与人类起源与进化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报告或展示成果。
教学延伸:1. 将人类起源与进化与其他科学领域(如地理、生物、历史等)进行跨学科的整合教学。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2)掌握人类发展的主要阶段;(3)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生活的态度;(3)培养学生珍惜人类文明成果,关注人类未来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2)人类发展的主要阶段;(3)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2. 教学难点:(1)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的关键事件;(2)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的原因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相关知识;(2)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的知识内容;(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起源和发展;(2)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共同探讨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发展的主要阶段,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重点讲解关键事件;(2)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知识;(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观察和分析人类的发展过程。
4.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学生通过讨论,共同探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的原因和意义;(3)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人类发展的过程;(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分享各组的活动成果;(3)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探索人类的起源:初中生物人的发展过程教案

人类是地球上最智慧的物种之一,我们拥有思考、创造、发明、改变环境的能力。
但是,我们对人类的起源仍知之甚少。
所以,本文将带您探索人类的起源,了解人的发展过程。
一、人类诞生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类的祖先起源于非洲。
早在3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出现了。
当时,它们还是一种类人猿的物种,与今天的猩猩、黑猩猩等是亲戚关系。
这些古代人类不像现代人类那样能够使用工具、谈论语言,它们的灵活程度也比较低。
它们靠摘取果实、吃昆虫等方式获取食物,生活方式比较原始。
这一时期的人类比较少,数量稀少。
互相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流和合作。
二、早期人类的进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人类逐渐进化,发展出了智力、语言、工具制造、社交等特点。
他们创造了更多的工具和各种技术,逐渐改变着生存环境。
同时,人类的食性也逐渐发生了转变,从植物摄食转变为肉食摄食,这使得人类进一步发展了灵活度和狩猎能力。
三、中期人类的进化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3000年)的出现,使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人类也逐渐发展出各自不同的文化,使得人类种群更加复杂化。
人们开始沿着河流定居,发展农业和畜牧业。
四、人类的进化和繁荣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经历了数千年的进化和发展。
我们从原始狩猎的时代,逐步进入了农业文明,直至现代文明时代。
人类社会的改变,经济、文化、政治、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的文明得以不断繁荣。
总结起来,人类的进化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起源到现代,人类创造了许多伟大的成就,包括语言、工具制造、农业、建筑、数学、哲学、科学等等。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和学习的过程。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为人类更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人类起源和进化初中历史教案

人类起源和进化初中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基本原理和历史过程。
2.通过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保护人类文化和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1.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2.人类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三、教学难点:1.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科学原理和证据的理解。
2.人类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一、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基本原理和历史过程1.人类的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大地,时间跨度约为2000-3000万年。
研究表明,人类的祖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动物——灵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是人类的近亲,人类和灵长类动物都是脊椎动物,都有发达的大脑和进化的智慧。
(2)灵长类动物——人科人科是非洲一种早期的灵长类动物,有一些人类特征,例如,两条腿行动、手可以抓握物品等。
(3)人科——人属人属是人类的祖先,有许多人类的特征,例如,大脑容积增大、脑壳凸起等。
(4)人属——现代人类现代人类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种类之一,有精细的智力发展和文化创造能力。
2.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进化是从最早的猿类到现代人类,经受了数百万到数百年的历史长河。
人类进化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直立行走人类先进的直立行走,是人类生物进化以及文明发展的基础。
(2)大脑发育人类智力和文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大脑的发育。
(3)语言和社会化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出语言和社会化特征,这些能力是建立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基础。
3.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目前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化石、遗传基因和语言等多方面的证据,可以得到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基本证据。
例如:(1)化石证据目前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人类化石来进行的。
化石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人类的进化历程以及人类所生活的环境等。
(2)遗传证据人类进化过程中遗传基因的变化和演化,也是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的重要证据之一。
二、人类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未来发展1.人类文化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人类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行为、习惯、思想和艺术等的积累和传承。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案教案标题: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案目标:1.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掌握人类进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3.探讨人类起源和进化与现代人类的相关性和意义。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a.提问:你知道人类从哪里来吗?我们是如何进化而来的?b.引入话题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向学生介绍人类起源和进化的重要性。
二、人类起源的理论(15分钟)a.介绍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和它对人类起源的贡献。
b.简要介绍其他几种相互补充的人类起源理论,例如:多地区起源理论、混合起源理论等。
c.让学生讨论和比较这些理论,以及支持这些理论的证据。
三、人类起源和进化的重要里程碑事件(30分钟)a.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人类进化时间轴,标记出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例如:古猿时代、非洲起源、直立人类出现、智人扩散等。
b.引导学生理解并描述每个重要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c.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以确保学生对这些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四、与现代人类的相关性和意义(20分钟)a.引导学生思考人类起源和进化与我们现代人类的联系和意义。
b.讨论人类进化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大脑发展、工具使用能力的提高等。
c.引导学生思考人类进化对我们的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例如:语言的演变、社会结构的发展等。
五、巩固与评估(15分钟)a.设计小组活动或讨论,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以检验他们对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理解和记忆。
b.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六、总结(10分钟)a.回顾课堂内容,强调人类起源和进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b.提交思考题或作业,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括人类起源和进化的重要事件和理论。
2.时间轴制作材料,包括纸板、颜色纸、标记笔等。
3.教学参考书籍和网站,例如《人类进化简史》和《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人类起源和进化展览》等。
教学评估:1.学生小组制作的时间轴和展示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案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案教学目标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
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人类的起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
请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这方面材料。
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唯心观点的斗争。
你们知道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祖先是什么呢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交流:1、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2、科学家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兰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辩论3、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补充。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方式、捕食等方面大胆进行想像,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观察几种现代类人猿图片和录像,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历程;2.了解人类进化的证据及其意义;3.了解人类的分类地位及其特征。
二、教学重点1.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历程;2.人类进化的证据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了解人类的分类地位及其特征。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课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历程(2学时)1.1 人类的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东部的一些早期灵长类动物,经历了长期的进化过程,最终演化成了现代人类。
1.2 人类的进化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从猿猴到直立人、智人的演化过程。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从四肢爬行的类人猿,逐渐演化成双脚行走的直立人,最终成为了我们现在的样子。
第二课时:人类进化的证据及其意义(2学时)2.1 人类进化的证据人类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遗传信息和文化信息等。
其中,化石是证明人类进化历程的主要证据,通过对化石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它们的特征、年代、地理分布等信息,从而推断出人类进化的历程。
2.2 人类进化的意义了解人类进化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有助于我们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时,通过对人类进化历程的了解,也可以推断出未来人类进化的趋势,有助于人类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三课时:人类的分类地位及其特征(2学时)3.1 人类的分类地位人类的分类地位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动物亚门,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3.2 人类的特征人类具有直立行走和双足支撑的特征,同时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和复杂的社交行为等特征。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历程、人类进化的证据及其意义、人类的分类地位及其特征进行讲授,让学生了解人类进化的基本概念;2.研讨法: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加深对人类进化的认识和理解;3.实验法:通过一些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某些环节,从而深入了解人类进化的历程。
六、教学评估1.口头问答:在课堂中,通过口头问答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回答,检验学生对人类进化的掌握情况;2.书面作业:通过布置一些书面作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
人类的演变过程讲解教案

人类的演变过程讲解教案一、引言。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主要物种之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从最早的古猿到现代人类,人类的演变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本教案将从人类的起源开始,讲解人类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演变历史。
二、人类的起源。
1. 古猿时期。
在约6000万年前,古猿出现在地球上,它们是人类和现代猩猩的共同祖先。
古猿主要生活在非洲和亚洲地区,它们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以采集植物和捕猎小动物为主。
2. 原始人类时期。
约200万年前,原始人类出现在非洲地区。
他们的外貌和现代人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头骨更大,身材更矮小。
原始人类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生活在山洞或者简单的遮蔽物下。
3. 尼安德特人时期。
约40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出现在欧洲和西亚地区。
尼安德特人的智力和体型都比原始人类更加发达,他们已经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武器,生活方式也更加先进。
4. 智人时期。
约20万年前,智人出现在非洲地区。
智人的外貌和现代人类非常相似,他们的智力和体型都比尼安德特人更加发达。
智人开始使用更加复杂的工具和武器,他们还学会了使用火种和制作简单的陶器。
三、人类的演变过程。
1. 智力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智力不断发展,他们学会了使用更加复杂的工具和武器,掌握了火种和农业技术。
智人的社会结构也开始发展,出现了更加复杂的社会组织和文化活动。
2. 种群的迁徙。
随着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人类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迁徙。
他们从非洲向其他大陆迁徙,逐渐扩大了自己的生存领域。
随着迁徙的进行,不同地区的人类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种群和文化。
3. 文明的兴起。
约1万年前,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他们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和驯养动物,建立了定居点和城市。
人类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活动也变得更加复杂,出现了更加发达的文明和社会制度。
四、总结。
人类的演变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从古猿到现代人类,人类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初中生物人类起源学习教案:充分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初中生物人类起源学习教案:充分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起源和进化的重要意义;2.认识人类的物种特征和演化历程;3.探究人类智能和语言能力的演化和发展。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通过展示一些早期人类的骨骼、工具和艺术品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知道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已经经历了很长一段演化历程。
2)让学生分组分享各自所了解的人类起源和进化信息,这样可以让学生先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做一些脑力激荡,为之后的课程内容打下扎实基础。
2.知识讲解环节:1)介绍人类演化的一个完整的故事,包含人类的起源、进化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的信息让学生了解每个历史时期,人类的体态特征、生活习惯、语言交流和社会文明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2)特别强调人类的语言能力在演化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分别讲解语言的功能、起源和发展,对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教学。
3.实践环节:1)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直观感受人类演化的不同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例如,对于人类的智商、语言和文化方面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人类的心智能力和社会文化的演变历程。
2)带领学生在课堂上模拟早期人类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体验早期人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所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和文化素养,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验能力和创意思维。
4.总结环节: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一些重要概念和故事做一下概括和解释,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
2)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进一步深挖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评价:1.以小组工作或个人报告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理解和认识。
2.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研究报告和思维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重点衡量学生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方面的整体表现和提升。
3.鼓励学生通过成果展示和参观考察等方式来拓宽和增强自己的人文、历史、文化等素养和视野。
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历史是科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的本质和命运。
306.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1章 4节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002)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人类起源于古猿;2、说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能力目标:通过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探究,培养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认同人类进化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依据新课程标准分析动物的特征,在动物与人的关系调查中,使学生认识到它们的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认识到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环保意识制定教学重点为:知道人猿同祖,并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说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难点:依据学情通过教科书中的相关活动,比较人、猿同祖德证据;外部形态的证据从而有利于理解尊重教材,延伸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难点为: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交流法学情分析:用视频从感性到理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分析人类起源于古猿,分析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相关课件学生准备:图片、视频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很久以前,人们对自己起源于哪一种动物,又怎样进化成现有的模样很感兴趣你是否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生:回答师:目前人类对起源与进化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对古猿化石的研究以及与现代猿猴的比较。
分类等级示意图观察分类等级示意图,找出人的分类等级顺序 交流师:瑞典分类学家林奈首先把人归入哺乳纲灵长目,并认为人是灵长目中最高等的动物 生:人种—人属—人科—灵长目……)(黑猩猩) 回答(猩猩、大猩猩、长臂猿、黑猩猩)师:在图中哪种动物和人最相似,亲缘关系最近?师:黑猩猩属于类人猿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动物也属于类人猿?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人猿同祖师生互动师:1963年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法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资料]人与几种猿某些特征的比较,黑猩猩的表情,取食香蕉、吃白蚁师:从以上资料你能找出人与类人猿相似特征? 讨论(1)外部形态(牙齿)(2)生理结构(牙齿32枚)(3)分子生物学(染色体数目相似)(4)表情(5)思维(使用工具)(6)胚胎学(孕期相近)(7)共同疾病生:回答小结:生:人与类人猿的相似之处说明:人与人猿亲缘关系最近,它们有共同祖先师:现在人们挖掘的化石可以证有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师:埃及发现的古猿头骨化石被认为是人和猿的共同祖先的证据之一生思考:阅读80页第一段,找出埃及古猿头骨化石中牙齿的特征?门齿小—似人 类似猿大臼齿前臼齿犬齿,⎪⎭⎪⎬⎫师:这说明人猿同祖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师:古人类学家认为距今七八百万年前,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变化开始向不同方向进化师:在新生代第三纪、第四纪,地球上的地形、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先一些连绵不断的森林逐渐变得稀疏,空地越来越多,迫使一些古猿由树上生活转到地面上生活−−进化−→现代人类。
生物教案人类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教案人类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掌握人类起源与进化的重要事件和证据;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命的起源:1.1天地初始状态和无机物合成有机物;1.2原核生物的起源;1.3真核生物的出现。
2.生命的进化:2.1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2进化的证据:2.2.1古生物化石的发现;2.2.2同源器官的比较;2.2.3生物的分子遗传证据。
3.人类的起源与进化:3.1人类的起源:3.1.1人类的起源地;3.1.2人类的最近共同祖先;3.1.3人类与灵长类动物的关系。
3.2人类的进化:3.2.1人类的智力发展;3.2.2人类的体形特征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1.生命的起源(30分钟)1.1介绍天地初始状态和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理论和实验;1.2讲解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起源。
1.3给学生布置作业,完成关于生命起源的实验报告。
2.生命的进化(40分钟)2.1介绍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2解释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其在进化研究中的意义;2.3演示同源器官的比较,说明其对进化的证据;2.4归纳生物的分子遗传证据,并进行案例分析。
3.人类的起源与进化(50分钟)3.1讲解人类的起源地、最近共同祖先和人类与灵长类动物的关系;3.2分析人类智力发展与体形特征、生活方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3.3展示相关文献和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重要事件,让学生了解人类生命起源与进化的基本知识。
2.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生命起源的实验,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古生物化石、同源器官和分子遗传证据,让学生掌握进化的证据和方法。
4.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图片、文献和视频资料的展示,加深学生对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开展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人类生命起源与进化的理解和记忆。
人类起源初中生物教案

人类起源初中生物教案
学年:初中
教案主题:人类起源
教材:《初中生物教材》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起源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 掌握人类起源的主要理论;
3. 理解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人类起源的主要理论;
2. 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掌握不同人类起源理论的内容和特点;
2. 理解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遗传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生物教材;
3. 实验器材:骨骼标本、化石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人类演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人类起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学习(25分钟)
1. 介绍人类起源的主要理论:达尔文进化论、智人替代论等;
2. 分组讨论:探讨各种人类起源理论的特点和优缺点;
3. 展示化石模型和骨骼标本,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相似之处。
三、总结(10分钟)
总结不同人类起源理论的内容和特点,强调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遗传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起源对于认识自我和环境的重要性。
四、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查阅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写一篇关于人类起源的短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人类起源的理论和历史背景,增强对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认识,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促使他们发展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提高综合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2)

第四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思维导航自古以来,人类起源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人们. 神话传说和宗教理论使人们一直认为是神造了人.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断探索人类的起源. 直到18世纪,人类才开始对人和动物的关系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现在认为人类是森林古猿进化而来,人、猿同祖. 随着大量古人类骨骼化石的发现,古猿进化成人的过程,已经隐约显现出来,但是还不是很清晰,有许多中间环节尚未解决.其实,“我从哪里来?”的亘古命题,至今仍在求答.人类总是在不断的发现中不断接近自我的本来真相. 相信,人类起源的谜团,定能解开. 知识点梳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人类祖先——森林古猿(黑猩猩是与人最相似的动物)著名博物学家林奈首先把人归入哺乳纲灵长目,认为人是灵长目中最高等的动物;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等方法,第一次提出了人、猿同组的观点;通过埃及头骨化石发现,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人: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猿.2.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脑容量变化最显著):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关键阶段,具有语言,会用火、狩猎、制造工具)→智人随堂反馈1.著名的瑞典分类学家林奈首先把人归入纲目,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第一次提出、同祖.2.根据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人类的进化发展大约分为阶段、阶段、阶段和阶段.3.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发生最显著变化的是的增加.博士网站周口店猿人遗址各洞穴经过几十年发掘,挖出大量文物,其中包括6个头盖骨,15个下颌骨,153颗牙齿等. 这些古人类分为距今约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距今约10万年前的新洞人和距今约69万年的北京人. 周口店猿人遗址第一块头盖骨是1929年发掘出的,北京人头盖骨以及石器、用火遗迹被发现以后,直立人的存在才得到确认,从而基本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 而1933年发掘命名的山顶洞人不仅掌握了熟练的狩猎、捕鱼技术,还学会了应用骨针缝制兽皮衣服,学会了打孔技术,用贝壳、兽牙等做成项链来美化自己,还有相当进步的制造装饰品的工艺技术,并产生了原始宗教萌芽. 新洞人是1973年发掘出土的.1963年发现的蓝田人属早期直立人,学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 蓝田人遗址包括陈家窝地点和公王岭地点两处. 除蓝田人骨骼化石外,这两处地点还出土了200余件石器,以及蓝田剑齿虎、李氏野猪、三门马、葛氏梅花鹿等中更新世动物化石. 在公王岭地点,与人类化石同一地层出土的以三棱大尖状器为特色的石器,被认为是蓝田人文化的特征之一,此外还发现了用火的遗迹. 公王岭化石是亚洲北部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1965年5月1日,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在距元谋县大那乌村东200米的冲沟处,发现两颗猿人牙齿化石,为一左一右的上中侧门齿. 同属一个男性成年人个体,经古地磁测定:距今约170万年,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 考古学家定为直立人元谋新亚种,简称元谋人. 元谋猿人的发现,说明云南高原是人类早期活动的地区之一.参考答案随堂反馈:1.哺乳灵长人猿2.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3.脑容量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二、预习导学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2、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①水母、乌贼可靠伞部做漂浮运动或运动.②草履虫(细胞动物【填单或多】):靠纤毛在水中做运动.③蛙、鹅、鸭等趾间有发达的 . 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④鱼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的,身上还长有各种鳍,人们模仿了鱼的制造了浆和橹.3、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蜗牛鸵鸟袋鼠蛇大象蝗虫捕食的猎豹4、知识点三: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①在空中飞行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②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5、思考:一种动物是否只有一种运动方式,举例说明.6、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 . 通过运动可以出击获取,可以逃避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可以完成和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有利于和种族.7、小结:(1)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2)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3)空中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8、拓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 在生活中有许多仿生例子,小组结合课文举例. 如:浆模仿鱼鳍,天线模仿昆虫的触角,锯子模仿锯齿草,电子蛙眼模仿青蛙, .三、课堂检测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A.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A.飞行B.蠕动C.奔跑D. 行走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A.飞行爬行B.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D.飞行游泳5.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进行类比.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B.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雷达6.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A.增大浮力B.减少阻力C.减少浮力D.增大阻力7、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表有大量纤毛,该特征有利于它在水中A、爬行B、飞行C、游泳D、奔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案2
八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
1、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能力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远古人类的资料,了解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情感目标
1、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2、了解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难点: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教学方法启发教学自主学习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唯心观点的斗争。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补充。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方式、捕食等方面大胆进行想像,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资料,小组交流。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同点。
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况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环境的变化(地壳的运动导致)分析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讨论,达成共识:地壳的剧烈运动,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迫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指导学生观察图中要点(骨骼的长短、粗细,骨盆的形态等)并进行分析,引导答疑,树立进化的观点。
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应很好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
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书上的
提示,分析露西”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进化的地位。
小组讨论、分析交流: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劳动、使用工具、语言等方面的变化。
分组游戏。
(肢体表达一句话的意思,体会语言的重要性)
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渗透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情感教小组讨论: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
我们有责任保护好珍稀、濒危的现代类人猿。
板书设计
第四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人类的起源
森林古猿
人类的进化作业布置实验册练习
教学后记参考资料
人类的进化
在欧洲和亚洲都发现了同一祖先的人类,证明欧亚人类有着亲缘关系。
从
时间上看,欧洲直立人早于亚洲直立人,是非洲直立人的后代。
在距今120万年到80万年前,来自非洲的直立人遍布在非欧亚。
有专家认为,在80万年前,直立人成为最早来到欧洲进入伊比利亚半岛的人类。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