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21F B A E G C H D 5.3.2 命题、定理、证明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定理;

2、会根据“题设”和“结论”把命题改果……,那么……”的形式,并能正确判定命题的真假。

【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确定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并会改写成“如果……, 那么……”的形式

2.难点:判断命题的真假

【课前检测】

1.如图,(1)如果∠1=________,那么DE ∥ AC ;

(2) 如果∠1=________,那么EF ∥ BC ;

(3)如果∠FED+ ∠________=180°,那么AC ∥ED ;

(4) 如果∠2+ ∠________=180°,那么AB ∥DF.

2.如图,∠1=120°,∠1=120°,∠3=110°。求∠4

【课堂活动】

活动一、认识命题的构成

大家一起读一读下列语句: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3)对顶角相等;

(4)等式两边同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像这样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你能再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吗? 比如:

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指已知事项,“结论”指由已知事项推导出的事项。命题通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里的“如果”后面接的是“题设”(即已知条件),“那么”后面接的是“结论”

如(1)中的“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是已知条件,是“题设”,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是“结论”。

请同学们将(2)(4)的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2)

(4)

而有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是很明显,要经过分析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如“对顶角相等”,这里的前提是“对顶角”,结论是“相等”,因此我们可以改成

练习:

1。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1)不相等的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题设:结论:

(2)互余的两个角不一定相等

题设:结论:

(3)若a>0,b>0,则ab>0

题设:结论:

(4)若a∥b,b∥c,则a∥c

题设:结论:

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4)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活动二、认识真假命题

从上面的命题来看,有些命题是正确的,如上面练习中的,而有些是错误的,如练习中的。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即: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也一定成立;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即使题设成立,结论也不能保证一定成立。要确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必须通过推理论证;要确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一个反例就可以了。经过推理论证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可以在其他的推理中作为依据。

练习: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是假命题的,请举出一个反例。

(1)邻补角是互补的角;

(2)互补的角是邻补角;

(3)两个锐角的和是锐角;

(4)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小结】注意: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完整的句子不是命题。如:“两条直线分别在”不是完整的句子,所以不是命题。命题必须作出判断。

【作业】书本P22页练习1、2 书本P24页第11题

预习书p27-28页画出与平移有关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