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习方式的一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习方式的一点思考

————————————————————————————————作者: ————————————————————————————————日期:

关于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习方式的一点思考

南航大附初中吕正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者对新课标中关于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这其中有赞扬有批评,有惊喜有困惑,但无论是哪一种声音在我看来都是足以让人振奋的,因为有这么多人在关注着我们的语文教育。下面我想就新课标中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这一理念的提出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根本性的改革,它的出现对我们因循多年的传统学习方式无疑是一种挑战。那么我们究竟需不需要转变我们习惯多年的学习方式呢?如何才能保障新的学习方式贯彻实施呢?我认为:

首先,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极其必要的。学习方式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根本因素之一,因而也历来受到极大的关注,探讨声不绝于耳。我们可以根据教师的支配作用或学生的主动程度,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分为由机械的接受学习、意义接受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研究型学习等组成的一个序列。就整体学习方式转变而言,需要遵循这一量的演进序列。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初中教育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地存在。所以机械接受和意义接受的学习方式曾大行其道。其实机械接受学习的弊端已不言而喻,它带来的是“相声、背多分、多动症”,自然淘汰;意义接受学习一度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它可以理解新知识本质的意义,但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点本身,不利于学生掌握方法,形成系统知识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下,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真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自由的发展,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必须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追求终身学习的可能,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正因为这样,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探究性学习乃至更先进的研究型学习应运而生。这是时代的需要,语文改革的需要。新课标中明确提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是看到了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新教材的“写在前面”里明确到:“自主,即主动。要主动的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则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这里所说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创新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一次全新的革命。它不仅有效地打破了传统教学对中学生学习的束缚,也严格遵循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当代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宗旨。同时也完全符合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当代教学原则。并能有效地激发班级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其次,学习方式转变任重道远,必须从各方面得到切实的保障。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不是随心所欲、想变就变的。它绝非是一蹴而就,或是谁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就好比2003年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所引发的关于实行“分餐制”的大讨论一样。分餐的好处不言而喻,人人称是,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究其缘由无非是国情、传统文化、物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学习方式的转变就受到教育思想、教育情景、教育条件、教育内容、年龄特征、个别差异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这一转变过程将是漫长而艰辛的,必须从各方面得到切实的保障。那么如何保障学习方式的转变呢?在我看来,应从有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教育观念的保障

我们的教师首先要进行角色观的转变,不能再“用昨天的观念教今天的儿童让他们适应明天的生活”。我们的教师要变道德的传播者为道德发展的向导;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促进者;变问题的解决者为问题的解决顾问;变教学中的演员为教学中的导演;变教书匠为研究者。我们的教学再也不能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除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要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另外还要进行师生关系观的转变。要把过去师生间单向的专制的命令与服从关系转变为双向的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力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

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真正把学生当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个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信,尊重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理解学生的心理,解决学生的困难,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促进学生的进步,客观公证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

再次,也要进行教育任务观的转变。当今世界纷繁复杂,人的学校生涯有期而人的学习生涯无期。随着终身教育概念为人们所接受,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以使走出校门的学生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在工作中自我学习,这也是我们教育所研究的热门课题。这一趋势的出现和发展,必然要求教师转变教育任务观念,形成一条从“教学生知识——教学生学会——教学生会学——教学生会创造"新思维。

2.教师教育水平的保障

教师教育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教育效果。从实践经验上来看,教师本身的素养能否与课程改革同步,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在迎接新课改的挑战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接受各类教师培训外,还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转变观念,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应继续学习,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是对教师的巨大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只有置身于知识的泉水中,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应战者,才能完善教学策略,才能“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要能够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发情况、特殊情况做出及时、灵活、妥当的处理,“教育的技巧在于随机应变”,这就需要教师创造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教师不再做“春蚕”或“蜡烛”,要成为溪流,要成为大海中的浪花,永不干涸,永远激越。教师的思想也要如此,停滞的,是一泓缺乏生命的死水,死水是安全的,但载不去远航的帆。总之,教师既要有深厚的底子,更要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自我超越,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看来这是一个极其保守的比例。教师应该像江海那样博大的,只要善于积蓄百川,是会看到泱泱大海的。

3。教育评价标准及原则的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