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问题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心理问题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期——心理断乳期,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农村留守学生日趋增多。我国社会舆论过于看重升学率,迫使家庭、学校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现在的初中生独生子女多,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初中生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惑,但又不知如何解决。再加上外界复杂环境的影响,以及人际关系或家庭教育的不适当等,使初中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心理障碍。
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关的调查表明:“初中生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驱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性信息刺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合我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来看,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习方面。调查表明,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20%注意力不集中;63%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没有恒心和毅力;6%受到家长、学生和教师的责备、嘲笑、歧视而引起心理紧张;9%基础比较差;2%智力因素(注:本材料来自本学校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可见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学习品质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较大的心理压力,会使学生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神经衰弱、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经调查有21%的学生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厌学情绪。
二、人际交往方面。学生不良的人际关系会造成一些不好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心理如:自卑、自傲、过于内向、心胸狭窄、仇视等,有的学生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极个别学生有时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调查表明有50%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好或很好,43%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一般,有7%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好或不太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够好,有学生自身的因素,而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与沟通,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不够耐心,处理问题不公正,讽刺、挖苦学生等不尊重学生的做法和态度,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使师生关系紧张,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调查表明68%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好,26%的学生与同学的关系一般,有6%的学生与同学的关系不好或不太好。经调查和讨论,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却又不知该如何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调查表明67%~82%与父母的关系比较好,有33%~18%的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不好或不太好。与父母的关系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父母教育方法不得当,简单、粗暴,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孩子孤僻、专横,与父母有敌对情绪;第二,父母外出打工或关系不和,对初中生的心理伤害很大,他们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视,富于破坏性……会认为是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第三,学生自身青春期不良的心理情绪。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情绪方面。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情绪不稳定,情感既丰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现为爱哭、爱笑,喜怒无常;易急躁、易冲动,自我失控;过度焦虑紧张、自私、狭隘;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调查表明,30%的学生有情绪方面的问题。
2.行为方面。一方面世界观还不够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行为能力等;另一方面又有强烈的自我体现意识,主要表现为好逞强、好与人争斗、做事鲁莽、不顾后果,逆反心理强烈,对父母或老师有较强的抵触情绪。
3.个性方面。主要表现为任性,自尊心、好奇心特别强,过高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片面,总把错误归于别人,爱嫉妒他人。
4.异性交往方面。初中阶段是人生观确立的重要时期,学会和异性交往,在交往中认识异性,是初中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生逐渐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初中生处于青春的萌动期,对异性感兴趣、有爱慕心理,对两性关系意识朦胧,喜欢通过看言情片或读言情小说感受爱情。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但是在同异性相处时又感到害羞、不自在,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交往,对与异性交往有误解。有36%的学生对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发育感到恐慌或害怕这说明他们还很不成熟。
针对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关键是理解学生,充分取得学生的认同与信任,并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问题,才能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践证明,在青春期常见的逆反等心理问题经过合理的调适、疏导,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键康心理、健全人格。
1、激励法。初中生从生理和心理上来讲,还处于未成年人,在平时的教育中,多实行激励法,比如:表扬、奖励、承诺、赞美、选班干部等,有很好的效果。
2、亲近法。有时间多和学生谈话沟通,不一定非得谈正式的话题,谈谈生活,或者也可以和学生谈谈曾经老师上学时候的经历之类的话题,在学生的心理上可以产生亲近感,从而可以通过这种影响力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3、培养和学生共同的爱好。平时多给自己充电,多培养一些特长或者爱好,当有一天你的学生谈论《悲惨世界》的时候,你也可以和他们侃侃而谈,打球的时候,你一样很棒,无形中在学生心中认为你和他们是同类,从心理上有了共同的语言,从而容易达到教育的目的。
4、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一是学会自我选择。学会从长辈、老师等处了解的知识和所接受的教育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不是盲目的崇拜和听从或者叛逆。二是学会自我调解,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事情比如成绩进入低谷,或者同学之间关系不和睦,都要养成积极面对的心态,不要轻易逃避或者放弃。三是学会认识内心。问问看自己心里到底是想要什么,有些事情没有什么对错,只存在你的心是怎么想的。不要做违背自己内心的事情。四是学会精力集中。无论学习还是玩耍,都要全力以赴,效果会很好。一开始也许不太容易做到,不过要努力找到自己适合的方法。有时候有些人注重一味无干扰未必会有好效果,而有时一边听音乐或者同时做其他一些事情,反而能使精力更旺盛,这些要自己摸索,用心体会自己和生活。
理解学生才能使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顺利进行,是心理辅导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我们这里所讲的理解,不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同情式的理解,而是共情式的理解。共情不是同情,同情带有怜悯的含义,表达的是一种不太平等的关系;而共情则不然,它是外来语,译成汉语的意思是设身处地的理解,即同感的理解。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能感受到学生的情感就好象是自己的情感一样,但是并不迷失在这些情感中。正确的、敏锐的共情不只是能认识学生所表达的明显的情感和体验,而且也能感受到学生不明显、不清晰的情感。也就是说教师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在善于用教育者的头脑去分析问题的同时,也能够用他们的心灵去感受、思考和体验问题并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同时调整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既保持对学生设身处地的理解,使其体会到一种尊重、体贴和善解人意的关注,又能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