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生态学论文
高校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
专业:景观建筑设计1001班
学生姓名:***
学号:**********
高校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
摘要:选取沈阳建筑大学为研究区域,运用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对校区进行了景观结构的定性分析,并根据景观功能差异,进行了景观斑块分类,在此基础上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校园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结构空间格局景观规划
高校校园景观是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通过人类活动的改造重塑出的独特景观类型。作为城市景观中一种独特的人工景观,校园景观独有的景观空间格局改变了原有的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人类系统成为景观中最主要的生态组合。本文在对高校特有的景观结构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景观空间格局的定量分析,总结出高校校园景观中不同的景观类型内部以及景观类型之间的结构特征,并提出高校校园景观规划、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1、校区概况
沈阳建筑大学坐落于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辽宁省省会,历史文化名城──沈阳。本校区位于沈阳浑南新区,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
这是一个用水稻、作物和当地野草,用最经济的途径来营造一个校园环境的案例,景观中应用了大量的水稻和庄稼,并通过旧材料的再利用,试图对庄稼、野草和校园做一个重新的认识。
2、校园景观设计特点
1大量使用水稻和当地农作物作,和乡土野生植物(如蓼、杨树),为景观的基底,显现场地特色。不但投资少,易于管理,而且形成独特的、经济而高产的校园田园景观。收获的稻米——“建大金米”目前以被作为学校的礼品,赠送给到访者。
2便捷的路网体系。遵从两点一线的最近距离法则,用直线道路,连接宿舍、食堂、教室和实验室,形成穿越于稻田和绿地及庭院中的便捷的路网。
3空间定位:重复的九个院落式建筑群,容易造成空间的迷失,景观设计需
要解决这一问题。为此,应用自相似的分形原理,进行九个庭院的设计,使每个庭院成为空间定位的参照,使用者可以通过庭院的平面和内容,感知所在的位置。
4通过旧物再利用:建立新旧校园之间的联系。把旧校园的门柱、石撵、地砖和树木结合到新校园景观之中。
3、校园内景观结构分析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丰富个性的空间,它应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他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校园整体的布局———基质、斑块、廊道三概念的运用
规划布局中将校区用地按类别划分为稻田地、草地、水体和文化四种斑块,各斑块间以廊道连接。教学楼部分底层架空,校园中大片的草坪、绿荫延伸到网格状的内庭院之中,视野通畅,扩大了绿地面积,丰富了环境空间的层次,也打破了内庭院的封闭感。反映出较强的生态意识。规划对用地进行网格的划分,然后将绿色斑块与水体斑块集中放置在校区的中心,构建“绿色中心”,形成绿色与蓝色的“肺”,将中小型的绿色斑块按照面积大小与生态功能系统化的要求布置于校区的网格结点上。通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为学习、生活于其间的教师与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网格布局的教学区
教学区采取网络布局结构,功能区与绿带相间布置,最大限度地将“中心绿色斑块”的生态环境向教学区渗透、延伸。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作为一个建筑类的专业院校,考虑到专业对知识广博性的要求,教学区采用80m×80m 的模数网格为基本单元的网格形式,平面扭转45°形成一个整体强调整体的交流
和互动。建筑定位线形成网络。建筑单元以数量美学的原则,生长重复。中部围合公共活动空间,其间形态呈矩形,该模型建筑密度较高“集中”有利于学科间的渗透交叉,师生交流与院系间资源共享。适用于学校中文理科基础研究、艺术等学科组织交流。由于网络本身的均质性,虽能有效地保证空间的秩序,但空间较难形成焦点。因此,从校园空间形态上,其动线的布局应有主辅次,其围合型的空间内形式丰富多样。这样才能避免校园空间形态的单调和划一。
基质廊道
斑块网络布局4、校园内生态规划
稻田斑块:浑南校区建设在一片农田之上,这里原来种植的是水稻等经济作物。为了延续地域历史、深化学生的农业知识,同时也为了提升校园环境对师生的亲和力,新校区在规划时特意保留了教学区东侧的一片水稻田,于是就有了闻名全国的“稻田景观”。该校园的环境设计力图使当代学生有机会回归到真实的土地上,感受农作物自然生长和管理、采收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课本间接知识的同时,也能从真实世界中获得真知。遵从两点一线的最近距离法则,用直线道路连接宿舍、食堂、教室和实验室,形成穿越稻田和绿地及庭院的便捷的路网。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珍贵不仅体现在深夜通明的图书馆和教室里,也体现在“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上的匆匆行路中。古典园路的蜿蜒曲折和曲径通幽不是不美而是不太符合时代快节奏的脚步。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也体现了对自然和生态的关注,如3m 米宽的水泥路面中央,留出宽20cm 的种植带,让乡土野草在这里生长。
小型斑块的补充:小型斑块是健康生态格局的重要内容,小斑块占地小,提高景观多样性,可为景观带来大斑块所不具备的优点,是对大斑块的补充,同时,由于是连续的斑块,有利于物种的扩散和保护。
本方案在校园沿湖地带设置了微型自然保护区,其内还养殖了梅花鹿,使之成为令人愉悦的自然公园,建构校园南的开放化、原生态化的绿色生态斑块。微型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其产生、发展和衰落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其系统的演化同样可以用时间和空间来描述。时间是其生长纵轴,空间为其扩张的横轴,不同的发展期,其内部的空间状态各异,时间与空间相互变换共同描述其发展态。微型自然保护区在沿时间轴向前发展的同时沿空间轴发展。事实上,对称是一种简单的空间形态,非对称才是多种多样,变换无穷的。对称是相对的,非对称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保护区内作物生长的非对称性充分反映了不均衡性,因而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5 、景观异质性指数分析
1 景观多样性指数
景观多样性的大小取决于斑块数量的多少以及各类斑块所占比例的均衡性。当景观是由单一元素构成时,景观是均质的,其多样性指数为0;当各景观元素所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