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实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实训
班级/学号__________经济1004/2010011894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经济学班级:经济1004
目录
引言 (1)
1 服务业发展情况概述及相关理论 (1)
1.1服务业发展历程 (1)
1.2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理论 (2)
1.3我国服务业发展现
状 (2)
2 实证模型构
建 (3)
2.1关于模型的说
明 (3)
2.2相关数据——指标的选取、测算口径及时
段 (4)
2.3回归的估计与分
析 (5)
2.4模型回归结果的分
析 (11)
3 对策建
议 (11)
参考文献 (12)
服务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继续平稳快速发展,服务业同样保持快速发展。201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3%,同比提高四个百分点。同时指导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要将提高服务业比重作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第一目标;服务业的发展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服务业“走出去”战略等等。
当前中国正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而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重之重。在此情况下对我国服务行业的研究分析和预测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无论是对我国制定产业政策、发展国民经济还是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都有深远的意义,也有利于服务各行业的人员把握服务业的理论及其发展方向,从而能利用有关服务业的各种理论对我国的服务业结构升级和我国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尝试运用宏观定量的实证分析方法,并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的数据,应用Eviews分析工具,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经济数据进行经济计量分析,估计确定国民经济发展与第三产业状况、服务业吸纳社会就业方面、服务贸易赚取外汇的显著性关系,并建立回归模型,从而帮助分析宏观主体以及个体面对服务业发展及创业作出相应决策。并结合中国实际的情况,根据分析结果,对服务业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揭示服务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构建相关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探讨服务业不同因素对于国民经济的关系。同时根据模型,分析出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1 服务业发展情况概述及相关理论
1.1服务业发展历程
服务业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继商业之后产生的一个行业。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扩大了人们的经济交往。为解决由此而产生的人的食宿、货物的运输和存放等问题,出现了饮食、旅店等服务业。服务业最早主要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随着城市的繁荣,居民的日益增多,不仅在经济活动中离不开服务业,而且服务业也逐渐转向以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为主。社会化大生产创造的较高的生产率和发达的社会分工,促使生产企业中的某些为生产服务的劳动从生产过程中逐渐分离出来(如工厂的维修车间逐渐变成修理企业),加入服务业的行列,成为为生产服务的独立行业。
服务业从为流通服务到为生活服务,进一步扩展到为生产服务,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服务业的社会性质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主要是为奴隶主和封建主服务,大多由小生产者经营,因而具有小商品经济性质。资本主义服务业以盈利为目的,资本家和服务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雇佣关系。社会主义服务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为目的,是真正为全社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服务的行业。
“十一五”时期,我国金融、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仓储等主要服务
业行业和旅游、文化、家政、动漫、环境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产业和新型业态快速发展。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1.3倍,年均增加就业579万人,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达到34.6%,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生活改善的重要力量。同时,我国服务业发展仍然存在质量和标准化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人才不足等突出问题。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十二五”时期,要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提高服务业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
1.2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理论
服务业概念在理论界尚有争议。一般认为服务业即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实际工作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
在现代社会,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最重要的指标。许多专家学者甚至提出,高度现代化的社会就是高度服务化的社会,现代化的经济就是服务型的经济,服务业在新千年中已经成了不同国家都致力发展的的绝对主体。国际上主要有两种解释理论,如下所述:
1.服务业与经济结构的变动理论---西蒙·库兹涅兹认为现代经济增长具有如下的特征:人均产值持续增长,人口加速增长,生产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在此基础上,库兹涅兹进一步总结,现代的经济增长实际上就是经济结构的变化。它决不仅仅是一场工业革命,它还是一场农业革命和交通通讯革命为主要代表的服务业的革命。在资源的流向上,现代经济增长的过程并不仅是各种资源向工业部门流动。更主要的是,服务业在这一过程中吸纳的劳动力最多:“工业化”过程并不仅是工业化过程,而是“工业服务化”的过程。
2.服务业与就业关系理论---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库茨涅兹收集和整理了20多国家的庞大数据,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两个方面在产业间的分布入手,对伴随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变化作了分析研究。从而把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深入到研究三次产业所实现的国民收入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上来,其主要结论是:(1)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趋于减少;(2)第二产业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劳动力比重大体不变。它反映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后,第二产业不大可能大量吸收劳动力;(3)而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差不多在所有国家中均呈上升趋势,但是国民收入相对比重未必与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的上升
同步,综合起来看,是大体不变或者略有上升。这一结论表明服务业具有很强的吸纳劳动力的特征。
1.3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
中国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2011年,中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有 2.13 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被漏统、误统,这使得服务业在中国 GDP中的比重从原来的 31.9%上升到 40.7%。这些数据的调整改变了中国服务业发展被低估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服务业的比重一夜之间实现了新飞跃。中国服务业的整体水平距离世界平均水平(67.7%)仍有很大差距,服务业发展落后的短腿现象依旧没有改变,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2011年中国 GDP 中第三产业占 37%,即便统计普查后可能会上调 10 个百分点,也远低于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发展中大国的水平。中国多年来“重物质生产体系,轻服务消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