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社会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社会学

第1章导言

1. 民族自决:是指外国奴役和统治下的民族和人民可以决定或经

过民族独立战争取得本地区的独立,组成新的国家,并对其领土拥有主权。民族自决倡言全世界各大小民族,皆可自行决定自己归属的政府体制、执政政党组织、政治环境与命运等。而这些决定不得为他国或其他政权决定。

2. 族群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1. 强调对社会现实的研究而不是族群历史的考证,主要关注社

会中某个族群集团的现状以及他与别的族群集团间的互动关

2. 研究对象侧重的是族群集团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各族群集团

自身。

3. 研究中注意个人与集团两个层面的结合。

4. 比较注重各种因素的综合研究。

5. 社会学研究在尽可能综合和忠实地描述社会现象的基础上,

力图解释族群关系方面种种现象的形成与发展轨迹,分析影

响和制约族群关系的各类因素。

6. 注意汲取、借鉴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7. 注意实证研究。

8. 结合国家政策的指导作用和实施效果进行研究。

9. 结合区域发展进行研究。

10. 关注该国在其现代化进程中国内族群关系的发展趋势。

3. 影响族群关系的因素分析

1. 体制因素:各族群之间在体质肤色方面的差异程度。

2. 人口因素:各族群集团人口的相对规模。

3. 社会制度因素:传统社会制度的异同。

4. 经济结构因素:经济活动类型的异同。

5. 族群分层因素:各族群在社会分层结构中占据位置的差异。

6. 文化因素:文化、语言、习俗方面的差异。

7. 宗教因素:各族群在宗教信仰上的异同可能会影响族群之间

的相互认同程度。

8. 心理因素:各族群之间的因各种因素造成的心理距离。

9. 人文生态环境因素。

10. 历史因素:历史上族群集团之间的关系对现今关系的影响。

11. 政策因素:政府各项政策对族群关系的影响。

12. 偶发因素:个别事件对族群关系的影响。

13. 媒体因素:大众传媒对精英分子和民众族群意识和族群关系

变化的影响。

14. 外部因素:国外政治、宗教势力对该国内部族群关系变化的

影响。

15. 主导族群:主流族群对待其他族群的宽容度。

第2章关于“民族”和“族群”的定义

1. 斯大林对于“民族”的定义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 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文献中与“民族”相关的词汇

(1)“race”组成人类的一种群体,种族之间的差异纯粹属于生理上的不同并且通过遗传的体质特征表现出来

(2) “ethnicity”族群

(3) “nationality”民族国籍

(4)“nation”民族

3. “族群”概念在我国民族研究中的引入 P24-26

第三章族群意识(书)

1. “族群”是人类社会群体层次划分的种类之一

1. 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生活于各类社会“群体”之中。

2. 族群意识是后天形成的

3. “族群意识”是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建构”

4. 群体种类的多元性

5. 群体意识的多层次性

6. “民族”和“族群”是两个核心认同层面

7. 群体与族群的称谓

8. 族群意识的特点

9.族群身份的改变

2. 族群意识的产生

1. 族群之间交流的客观需求

2. 外在因素对族群意识的影响

3. 对待其他族群的态度

4. 族群间差异程度与族群意识

(1)体质差异(2)文化差异(3)经济差异(4)居住地差异

3. 族群识别

1. 族群的识别与界定

2. “族群”边界的变化

3. 中国20世纪50年代开展“民族识别”的社会环境与政策背景

4. 中国“民族识别”中可能存在的偶然性与主观性

4. 族群身份与实际利益

1. 把族群身份与社会地位——群里联系起来的制度——政策安排

2. 法律上平等但事实上存在明显的“族群分层”

3. 族群领袖

第四章理解中国族群关系的理论框架

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主要内容

1. 地理单元从地里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说明由于这片共同生存的土地而使中华民族各族群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密切联系。

2. 族群溯源:提出了中华民族各族群起源的多元论和本土说。

3. 考古发现:这种交流与渗透已有超过五千年的历史,在文化方面形成了中华各族群之间各种形式上或潜在的共性,从而构成了“一体”格局的深厚文化基础。

4. 核心族群:汉族的形成,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产生了一个凝聚的核心。

5. 演变分期:第一个时期是中原农业区和北方草原游牧区分别形成了两个并立的统一体,第二个时期是这两大区域统一体的汇合。最后由清朝实现了完全的统一。

6. 族群融合:北方、南方各族群不断向汉族输入新的血液,部分汉族人口也融入了边疆各族群,汉族之外的其他族群之间也存在相互融合的现象。

2.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P50-52

形成时期危机时期重建时期

3. 重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所面临的新的历史条件

1. 鸦片战争之前,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是东亚的大陆的文

化中心。

2. 历史上曾长时期实行以汉族为核心、周边地区层层淡化的管

理体制。

3. 历史上中央政权所实行的是保持中原汉族地区在社会发展水

平方面居优势地位的政策。

4.“文化多元”与“政治一体” P56-57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