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成岩产物对于油气运移的指示意义;以塔里木盆地群苦恰克构造带东河塘组为例

合集下载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泥盆系东河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泥盆系东河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泥盆系东河砂岩成岩作用研究李建交;曹自成;岳勇【摘要】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多口典型探井泥盆系东河塘组薄片的观察与鉴定,东河塘组石英含量高,长石和岩屑含量都在1%~4%范围,成分成熟度高;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溶解)作用等.综合判断认为,泥盆系东河砂岩处在中—晚成岩阶段,原生孔隙少,表生成岩溶解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可以溶解多种可溶性杂基和碳酸盐岩类基质,使储层发育粒内溶孔、铸模孔、溶蚀扩大等孔隙类型.但是由于储层成岩作用过程有叠置,所以储层的改善作用也有限,物性相对较差.%The thin sections of Devonian Donghetang sandstones from several typical wells in Bachu-Maigaiti area of the Tarim Basin were observed. In the Donghetang Formation, quartz was in high content while feldspar and lithic ranged from 1% to 4% , standing for high maturity. The main diagenetic effects included compaction, cementation, dissolution (dissolving) and so on. Devonian Donghetang sandstones were during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s of diagenesis. Few primary pores and fissures were found. Epidiagenetic dissolution and burial dissolution dissolved a variety of soluble and carbonate rocks, resulting in intragranular dissolved pores, moldic pores and enlarged dissolved pores. However, since the process of diagenesis was superimposed in the study area, the improvement of reservoir was limited and the physical property of Devonian Donghetang Formation was poor.【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2(034)002【总页数】4页(P125-128)【关键词】次生孔隙;成岩作用;储层;东河砂岩;巴楚隆起;塔里木盆地【作者】李建交;曹自成;岳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乌鲁木齐841000;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乌鲁木齐8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东河砂岩在塔里木盆地广泛分布,是填平补齐的海侵阶段的沉积产物。

塔里木盆地顺北特深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发现意义与前景

塔里木盆地顺北特深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发现意义与前景

塔里木盆地顺北特深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发现意义与前景焦方正【摘要】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埋深7000 m以下特深碳酸盐岩领域获得重大油气突破.通过对顺北特深油气田的构造演化、储层、油气藏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等的综合分析,认为该类油气藏为断溶体油气藏,具有沿断裂带整体含油、不均匀富集的特点.走滑断裂多期活动与流体溶蚀改造作用在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层系形成良好的洞穴、裂缝及沿缝溶蚀孔洞型储集体;断裂带外围致密碳酸盐岩作为侧向封挡构成了物性圈闭.上覆巨厚却尔却克组泥岩作为区域封盖层,源自下寒武统的油气沿走滑断裂垂向运移聚集,以晚期成藏为主,断裂既是油气运移通道又是油气富集场所.该类型油气藏的发现展现了一种新的特深层油气富集成藏模式.目前,顺北油气田已发现落实了18条走滑断裂带,资源规模达17×108t油当量,展示了顺北地区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Oil and gas reservoirs discovered in the ultra-deep carbonates of a burial depth larger than 7 000 m in Shunbei area of Tarim Basin have gained attention from the industry.A comprehensive study was then carried out on the tectonic evolution,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patterns in the are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rvoirs are of fault-karst type,featuring pervasive distribution but uneven enrichment of oil in the whole fault zone.With caverns, fractures and along-fracture dissolved pores and vugs formed by multi-stage strike-slip faulting as well as dissolution and alteration,the Middle-Lower Ordovician carbonates were wonderful reservoirs with favorable properties.Tight carbonates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faulting zone served well as lateral barriers for the formation of lithologic traps.The overlaying mas-sivemudstone in Queerqueke Formation was the regional seal,which caped the hydrocarbons being sourced from the Lower Cambrian and migrating up along the strike-slip faults.The accumulations were mostly formed at late stage.The faults acted both as hydrocarbon migration pathways and accumulation spots.The discovery of the reservoirs demonstrated a new hydro-carbon reservoiring pattern in the ultra-deep sequences.About 18 strike-slip faulting zon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area with a resource volume as high as 17×108t oil equivalent,indicating a brigh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future in the area.【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8(039)002【总页数】10页(P207-216)【关键词】特深层;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顺北地区;塔里木盆地【作者】焦方正【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塔里木盆地面积大,油气资源丰富,其中以塔北的沙雅隆起和塔中的卡塔克隆起油气成果最为显著[1-4]。

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泥盆系东河塘组砂岩储层致密化及成岩相

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泥盆系东河塘组砂岩储层致密化及成岩相

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泥盆系东河塘组砂岩储层致密化及成岩相张永东;赵永强;马红强【摘要】运用碎屑岩储层和沉积研究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泥盆系东河塘组储层特征、成岩作用、致密化机理及成岩相进行分析.东河塘组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主要孔隙为溶蚀孔隙.通过恢复原始孔隙度,确定出主要成岩作用对于孔隙的损益量,分析出储层的致密化原因主要为压实作用,仅在少量钻井为胶结作用.储层共有6种成岩相,分别为强压实强胶结弱溶蚀相、强压实中胶结弱溶蚀相、强压实中等胶结中溶蚀相、弱压实强胶结弱溶蚀相、中压实强胶结强溶蚀相和中压实强胶结弱溶蚀相.归纳总结6种成岩相储层的测井特征,并与非取心段储层进行相似度分析,共划分了8口井23个砂岩段的成岩相.下砂岩段优势成岩相分布在巴开8井区,上砂岩段优势成岩相分布在巴探2井区.【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9(041)003【总页数】9页(P363-371)【关键词】致密化机理;成岩相;成岩作用;东河塘组;巴麦地区;塔里木盆地【作者】张永东;赵永强;马红强【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位于盆地西南部(图1),处于中央隆起带西段的巴楚隆起和麦盖提斜坡部位。

从晚泥盆世法门期开始,在全球性海平面上升时巴麦地区自西向东有一期规模较大的海侵事件。

东河塘组就是在这次海侵事件中沉积的滨岸相砂岩储层,自西向东厚度逐渐减薄,共有2套主要的砂体,即下砂岩段和上砂岩段,中间为中泥岩段(图2)。

沉积亚相从下往上依次为上临滨亚相、下临滨亚相、浅海相、下临滨亚相以及上临滨亚相。

近年在巴开8井的泥盆系东河塘组发现工业油气流,显示本层位具有较强的勘探潜力。

水溶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示踪-以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为例

水溶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示踪-以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为例

水溶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示踪-以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为例
水溶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示踪-以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为例
文中选择田河气田作为研究实例,对气田东、西部天然气进行系统的天然气地球化学对比研究,结合气田成藏的地质背景,认为和田河气田具有较好的水溶气运移成藏地质条件和明显的水溶气运移地球化学证据,提出了天然气是水溶气成因的新观点.寒武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大量溶解于水,在压力的驱使下,水溶气自寒武系运移至气田东部圈闭,然后再由气田东部的高压区沿不整合面往西部的低压区运移.根据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横向变化特征,提出了ln(C1/C2)、ln(C2/C3)、CO2/CH4、CH4/N2、N2/C2H6等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水溶气运移的地球化学示踪新指标,对研究天然气成藏机理和成藏过程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秦胜飞赵靖舟李梅刘银河 QIN Sheng-fei ZHAO Jing-zhou LI Mei LIU Yin-he 作者单位:秦胜飞,刘银河,QIN Sheng-fei,LIU Yin-he(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赵靖舟,ZHAO Jing-zhou(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
李梅,LI Mei(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
刊名:地学前缘ISTIC PKU英文刊名:EARTH SCIENCE FRONTIERS 年,卷(期):2006 13(5) 分类号:P618.13 关键词:天然气水溶气运移有机地球化学示踪指标。

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地区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运移

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地区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运移

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地区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运移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是重要的油气资源区。

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地区志留系古油藏是该地区的主要油气
田之一,其油气运移过程十分重要。

志留系古油藏主要位于塔中-塔北地区的塔河和塔西地区。


地区的层序主要由嵌套的古河道和湖泊沉积构成,以及具有一定的海相沉积。

塔中-塔北地区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运移主要在两个阶段中发生:第一阶段是成岩作用,第二阶段是过程成藏。

在成岩作用阶段,岩石发生压实、水化作用和热化学作用,使岩石中的有机质发生热裂解,产生的烃类物质逸出岩石并在孔隙、裂缝等处聚集形成初级油气。

在这一阶段中,热流分布是油气运移的重要因素,热流较高的地区,油气运移速度也较快。

同时,岩相结构、孔隙度、渗透率等是油气运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良好物性的岩石可以促进油气运移。

在过程成藏阶段,初级油气会随着区域地质变化,如构造变形和地表侵蚀,发生迁移并最终被聚集在古构造中,形成成熟的油气田。

这一阶段中,区域地质构造是影响油气运移的关键因素。

当界面构造发生位移时,油气就会被迁移至新的聚集区域,形成新的油气聚集带。

综上所述,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地区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运
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热流分布、
岩相结构、孔隙度、地质构造等。

对这些因素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油气勘探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储层岩石学研究油气运移期次

利用储层岩石学研究油气运移期次

2 .C o l l e g e o f R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 S o u t h we s t P e t r o l e u m U n i v e r s i t y,C h e n g d u 6 1 0 5 0 0 , C h i n a ; 3 .D e p a r t me n t o f E x p l o r a t i o n, P e t r o C h i n a S o u t h we s t O i l a n d G a s Fi e l d C o mp a n y, C h e n g d u , 6 1 0 0 5 1 ,C h i n a ;
利 用储 层 岩 石 学研 究 油气 运移 期 次
谭 秀成
勘 探 处 四 川 成 都
王 振 宇 田景 春 曾 伟 夏 吉文
赵 路 子
曹 剑
江苏南京 2 1 0 0 9 3 )
( 1 .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地 球 科 学 学 院 四 川 成 都
6 1 0 0 5 9 ) 2 . 西 南 石 油 大 学 资 源 与环 境 学 院 四川 成 都
维普资讯
第பைடு நூலகம்2 8 卷
第 3期




Vo 1 . 2 8 No . 3
Ma y 2 00 7
2 0 0 7年 5月
A CT A PETRO LE1 S1 N1 CA
文 章 编 号 :0 2 5 3 — 2 6 9 7 ( 2 0 0 7 ) 0 3 — 0 0 6 3 — 0 5
5 .De p a r t me n t o f Ea r t h Sc i e n c e s ,Na n j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Na n j i n g 2 1 0 0 9 3,Ch i n a)

塔里木盆地于奇东地区东河塘组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塔里木盆地于奇东地区东河塘组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塔里木盆地于奇东地区东河塘组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王元君;田蒙;王峻【摘要】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于奇东及邻区泥盆系东河塘组砂岩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及储层发育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明确了该套储层在理藏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和自生矿物的形成等作用,目前已达中成岩B期.压实作用是成岩早期使原生孔隙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有碳酸盐胶结、石英次生加大、黄铁矿和黏土矿物胶结,其中碳酸盐胶结对储层物性的贡献大于其破坏作用,石英次生加大、铁质胶结、黏土矿物胶结都对本区储层起破坏作用.早成岩B期碳酸热液和腐殖质释放出的有机酸对不稳定组分的溶解是改善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Through scanning the thin sections and casting thin sections by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other methods.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andstone diagenesis. Diagenesis evolution and reservoir development in Devonian System Donghetang Formation of the Yuqidong areas and adjacent areasin Tarim Basin. It is clear and definite that this set of reservoirs in the buried process mainly experienced compaction, cementation, dissolution, metasomatism and authigenic minerals formation process. These reservoirs have reached the B phase of early diagenesis at present. The main factor of destructing the primary pores in early diagenesis is compaction. Cementation includes carbonate cementation, quartz overgrowth, pyrite and cementation of clay mineral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arbonate cementation to th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is greaterthan its destruction. The damage of oil reservoirs is attributed to quartz overgrowth, ferruginous cementation and cementation of clay minerals. The important factor of improving th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is the dissolution of unstable components caused by the carbonated hydrothermal and the organic acid released by humus on B phase of early diagenesis.【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9)003【总页数】7页(P231-237)【关键词】于奇东地区;东河砂岩;成岩作用;储层形成机制【作者】王元君;田蒙;王峻【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21泥盆系东河砂岩又称东河砂岩段、东河塘组,最先是发现于塔里木盆地北部东河1井,是中国首次发现的连续厚度达275m的巨厚滨海相石英砂岩油气藏(含油段厚度101m)[1];其后相继在东河塘油田、塔中4油田和哈德逊油田中发现了东河砂岩,并取得了重大的勘探成果。

构造成岩作用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构造成岩作用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而 对 沉 积盆
化过 程要而 又 复杂 的 影 响
< 3 0 0 C)

的 构造 成岩 作 用研 究 相 对较 晚

方面

不 同 构 造 背 景 和 构 造 变 形 影 响 沉 积速 率 及 成


较 薄弱

近 十 多 年 来 才 开 始 从 不 同 的侧 面 开 展

根据 控 制 沉 积 储层 形 成 演 化
要 地质
因素

本文提出
中 的应 用 用


构 造 成 岩 作 用 概 念及 其
分析
构 造 成 岩 作 用 在 致 密 低 渗 透 储 层 及其 天 然 裂 缝 有 效 性 定 量 评 价

构 造 成 岩 作 用 是指 沉 积岩 层 从 松 散
它 主要研究 沉 积物

用 是储 层 形 成 演 化 的 关 键
的 形 成 及其物性 演 变规律
它 们 共 同 控 制 了 沉 积储 层 对 沉 积 储层


相 和 建 造 过 程 称 为 构 造 动 力 成 岩 成 矿 作用
强调 了在

过 去 主要 侧
高 温 条 件 下 岩石 变 形 或 者 岩浆 结 晶 时 的 地球 化 学 作 用

朱 如 凯 高 志 勇 巩 嘉 刘 国 平 构 造 成 岩 作用 及 其 油 气地 质 意 义 石 油 科学 通 报




20



02 1 9 1 1 9 7
- :
Z EN G L an b o Z H U R uk a G A O Zh yong G O N G Le L U G uop ng S tr u c tu r a d a en e s s an d t s e t r o eu m eo o ca s n fi ca n ce g p g g g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满东1井区为例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满东1井区为例
4 6
西 部探矿 工程
21 0 2年第 7期
成 岩 作 用 对 储 层 物 性 的 影 响 以塔 里 木 盆 地 满 东 1井 区 为 例

谢 平 , 孙玉善 王顺玉 , , 徐彦龙 杨 绍军 ,
(. 南石油 大学 资源 与环 境 学院 , 1西 四川 成都 600 ; 150 2 中国石油塔 里木 油 田公 司勘探 开发研 究院 , . 新疆 库 尔勒 810 ) 400 摘 要: 通过 对研 究 区 内大量岩 芯 、 体 薄片及物 性等 资 料分析 , 为 压 实作 用 和胶 结作 用是造 成 塔 铸 认
以后 主要 发生 整 体抬 升 I] 因而储 层 受 构造 侧 向挤 压 5, 作用 的影 响相对 较小 。通 过 大 量 铸体 薄 片 详 尽 的定 量 统计 认 为 , 研究 区储层 性质 主要受 正常 埋藏 压实作 用 的 影 响 , 实作用 是造 成 志 留系 低孔 低 渗 的主要 原 因 , 压 对 储 层物性 有极 强 的控制作 用 。 以满 东 1井为 例 , 随着 储 层埋 深 的增 加 , 械 压实 机 作 用不 断增强 , 隙减少 。该 区志 留系地层 属于 陆源 碎 孔
* 收稿 日期 :0 11一 1 修 回 日期 :0 11-8 2 1—1l 2 1-11
C P E L= ( 0P ) / P —C L ×c P
( 2)
式 中 : P —— 压 实减孔 量 ; ∞ L
C PL E —— 胶 结减孔 量 ;
P ——砂 岩原 始孔 隙度 ;
里木盆 地满 东 1井 区低孔低 渗砂 岩储 层 的主要 原 因。并 以满 东 1井 为例 详 细分 析 了压 实作 用 、 解 方
石 块状 分布 的碳 酸盐胶 结物 、 英 次生加 大 、 石 网状 粘土对 志 留 系储层 物性 的影 响 。 关 键词 : 成岩 作 用 ; 留 系; 实作 用 ; 志 压 储层 物性 中图 分类号 : E1 2 文 献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O 4 7 6 2 1 ) 7 0 6 3 T 2 B 1 0 —5 1 ( 0 2 0 一O 4 —0

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东河塘组储集层特征与成岩作用

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东河塘组储集层特征与成岩作用

d o i : 1 0 . 1 1 7 8l /s y y d z 2 0l 4 O 21 7 6
塔 里 木 盆 地 巴麦 地 区
东河 塘 组储 集 层 特 征 与成 岩 作 用
张永东 , 邵志兵 , 乔桂林 , 韩 或
( 中 国石 化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无 锡 石 油 地 质研 究所 , 江苏 无锡 2 1 4 1 2 6 )
塔 里木 盆地 哈拉 哈 塘 凹 陷 的东 河 1 井 在 上 泥 盆统东 河砂 岩 获得 油 气 突 破 , 建 立 了东 河 塘 油 气 田, 开 始 了针 对 泥盆 系 东河 塘 组 的 油气 勘 探 , 东 河
塘组从 此 成 为 一 个 重 要 的油 气 勘 探 层 位 l 1 - 4 ] 。而
分 选较 好 。
段 厚度 比较 稳定 , 在3 0 m左 右 。泥 岩 以褐 色 、 棕 色 以及 深灰 色 为主 。 厚度 在 4 0 1 T I 左右。
l 沉 积 特 征
晚 泥盆 世法 门期 开始 , 伴 随着全 球 性海 平面 的
上升 . 巴麦地 区经 历 了一 次 大 规模 的 海 侵历 史 , 海
主。 下 砂 岩段 厚 度 由西 往 东 逐 渐 减 薄 , 至 巴开 1 井
作者简介 : 张永 东 ( 1 9 8 2 一) , 男, 工程 师 , 从 事 沉 积 储 层 特 征 和成 岩 作 用 研 究 。E - ma i l : g e n t l e ma n 1 0 0 0 1 @1 6 3 . c o n。 r
发现 P l a c o d e m 鱼化 石 。 r 认 为应 归 晚 泥 盆世 。从 层 序划 分和海 平 面变化 的角度 , 东河 塘组 是克孜 尔塔

塔里木盆地深层东河砂岩油藏剩余油地震预测——以东河1油藏为例

塔里木盆地深层东河砂岩油藏剩余油地震预测——以东河1油藏为例

塔里木盆地深层东河砂岩油藏剩余油地震预测——以东河1油藏为例凌东明;杜启振;崔永平;田军;姚仙洲;韩耀祖【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8(53)5【摘要】“长期浅埋”和“晚期快速深埋”的两段式深埋过程,在塔里木盆地深层形成了三项独特的地质特征:①深埋砂岩储层的物性保持较好,岩石孔隙度较大;②泥岩的速度、密度显著增大,一般大于砂岩;③储层内地层压力大、耐压性好、不易变形.上述特征成为塔里木盆地深层剩余油地震预测的重要地质基础.根据东河1油藏的实际参数建立了东河砂岩油藏的储层地质改造模型,开展了地震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含水饱和度上升、泥质含量下降均引起反射振幅减小,0~100%范围内的含水饱和度变化与10%~0范围内的泥质含量变化产生的振幅变化相当;②孔隙度上升引起反射振幅增大,14%~24%范围内的孔隙度变化产生的振幅变化10倍于10%~0范围内的泥质含量变化产生的振幅变化;③在本文假设条件下,孔隙度上升与泥质含量下降是共生关系,两者产生的振幅变化同时出现、方向相反,综合响应以孔隙度变化产生的振幅变化为主.以油藏开发中后期新采集的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注水井和高含水采油井的相对位置分析目的层反射振幅平面图上的明显分块特征,即可识别长期水驱开发活动引起的储层物性定向改变与油水置换作用的综合响应区域,确定主要的注水受效方向和近似的水驱前缘形态、边界,其外部即为主要的剩余油富集区,并得到东河1油藏新钻井的验证.【总页数】11页(P1031-1040,1094)【作者】凌东明;杜启振;崔永平;田军;姚仙洲;韩耀祖【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库尔勒分院,新疆库尔勒84100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北京100007;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库尔勒分院,新疆库尔勒84100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库尔勒分院,新疆库尔勒84100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库尔勒分院,新疆库尔勒8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相关文献】1.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原油伴生气二氧化碳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成因初探 [J], 徐汉林;江同文;顾乔元;张秋茶2.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油藏渗流屏障的渗流特征机理研究 [J], 乐平;贾冰懿;王超;苏波;徐彦龙;鲁明宇;;;3.隔夹层成因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以哈得油田东河砂岩油藏为例 [J], 王超; 杨宏楠; 乐平; 贾冰懿; 苏波4.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原油特征和倾斜油-水界面成因初探 [J], 徐汉林;江同文;顾乔元;牛玉杰;张秋茶5.隔夹层对巨厚砂岩油藏注气开发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石炭系油藏为例 [J], 范坤;朱文卿;周代余;高树生;邵光强;胡志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地区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运移

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地区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运移

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地区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运移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其地质条件复杂,埋藏量大,潜力巨大。

塔中-塔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丰富,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区。

此地区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运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首先,油气在地质构造作用下聚集。

此地区是塔里木盆地的前缘构造带,属于复杂的断裂构造带,是区域内最主要的碎屑岩沉积区,厚度较大,受热作用影响较大,沉积环境复杂。

受到断裂构造控制,该地区各种地层之间存在明显的抬升和凹陷现象,使得不同地层的石油保持高度的分布差异。

因此,在不同的构造带中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其次,油气在地层运移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

该地区地处较远离陆地的深水环境,因此地质构造和海洋环境对油气富集及分布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层中的水力作用和温度变化都会对油气的运移和保存造成重要的影响。

经过长时间的排列和浸润,已经转化为干酪根的有机质会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产生热解和聚合反应,逐渐形成可燃性物质,使它们迁移到较佳的储存相当面积,并聚集为持续的油气藏。

最后,多次变质、降雨、渗流会造成油气的再运移和聚集。

地下水的流动会对岩石中的油气运移产生很大影响,有助于石油的再运移和重聚集,而雨水和渗流则影响着石油形成和储存的地质环境。

在这种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志留系古油藏油气运移具有多样性和时域特征。

总之,塔中-塔北地区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运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地质构造、沉积环境、水力作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油气在地下逐渐聚集、再运移和重聚集,最终形成了较大的油气藏。

这对于该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及精细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古生界油气运移体系与成藏演化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古生界油气运移体系与成藏演化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古生界油气运移体系与成藏演化李坤【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1(033)004【总页数】7页(P364-370)【关键词】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 古生界; 卡塔克隆起; 塔里木盆地【作者】李坤【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2油气运移贯穿于油气藏的形成、调整和破坏的全过程,运移体系是油气藏的生命线,也是确定油气成藏模式以及分析油气藏分布规律的重要切入点[1-4]。

卡塔克隆起自1983年开始油气勘探以来,已发现14个油气田(藏),三级地质油气储量达5×108 t,油气主要赋存于塔中Ⅱ号断裂以北至塔中Ⅰ号断裂以南的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与古生界碎屑岩两大层系中[5],近期在古生界屡获突破,证实了塔里木多旋回叠合盆地中下部油气组合拥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但受多期构造演化的叠加改造,具有多源供烃、多期运聚的成藏特征,油气运聚过程的复杂性极大地制约了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和勘探工作的进行。

本文从卡塔克隆起油气复式成藏控制因素入手,结合构造演化历史,以油源断裂及区域不整合面演化为突破口,讨论成藏关键时刻油气运移、聚集、改造的动态过程,总结油气分布规律。

1 地质背景卡塔克隆起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中部,西邻巴楚隆起,东靠古城墟隆起,北与顺托果勒隆起相接,南部呈斜坡向塘古孜巴斯坳陷过渡(图1),整体呈NW走向,是一个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的大型稳定古隆起[6-7]。

平面上油气藏沿塔中I 号、塔中10号和塔中Ⅱ号3大断裂带富集,剖面上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和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碎屑岩等不同类型油气藏叠置连片含油,复杂的油气运移体系为早期成藏、后期调整、晚期再成藏的多期复式成藏提供了条件。

2 油气运移体系二次运移过程中油气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路径移动,例如开启的断裂(裂缝)、不整合面、孔渗性能较好的储集体及其组合等。

油气成藏过程研究的地质意义

油气成藏过程研究的地质意义
克 拉 2气 田 天 然 气 烃 类 气 体 中 以 甲 烷 为 主 (甲 烷 含 量 为 96.9%~ 98.22%),乙 烷 含 量 很 低 (为 0.31%~ 0.53%),几 乎 不 含 大 于 乙 烷 的 烃 类 组 分, 因此天然气干燥系数几乎接近 1.0。克 拉 2气 田天 然 气 δ13C1 和 δ13C2 值 明 显 偏 重,δ13C1 为 - 27.3‰~ - 31.1‰ ,δ13C2 为 - 16.8‰ ~ - 19.4‰ 。可 见 ,与 一 般 的 煤 成 气 相 比 克 拉 2气 田 的 天 然 气 组 分 明 显 偏 干,碳同位素明显偏重 。 [10]
1 成藏过程对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的控 制作用
油气 地化特 征 主 要 受 源 岩 类 型、成 藏 过 程 和 成 藏后的次生改造作用 3方面因素控制 。 [8] 许多学者 更多地讨论了源岩类型对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的控制
作 用 ,而 对 成 藏 过 程 的 影 响 作 用 探 讨 不 够 ,国 内 学 者 尤 其 探 讨 不 多 。天 然 气 明 显 受 成 藏 过 程 控 制 ,不 仅 其 在运 移过程 中存 在 分 馏,更 重 要 的 是 聚 集 历 史 的 差 异对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的控制更为明显 。 [8,9] 1.1 克拉 2气田的成藏过程
中图分类号:TE122.1+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2-1926(2005)05-0545-07
0 引言
我 国 许 多 含 油 气 盆 地,特 别 是 叠 合 含 油 气 盆 地 都 具有多 套 烃 源 层、多 个 烃 源 区、多 期 油 气 生 成、多 个 油 气 系 统 或 子 系 统 控 油 、多 期 油 气 充 注 聚 集 。不 同 时期人们研究油气成藏充注的手段不同。传统的成 藏 期 分 析 主 要 从 生、储、盖、运、聚、保 各 项 参 数 有 效 配 置 ,根 据 构 造 演 化 史 、圈 闭 形 成 史 与 烃 源 岩 生 排 烃 史作出推断 。 [1] 常用的 3个方法是根据油源岩的主 生 油 期 、圈 闭 形 成 期 、油 藏 饱 和 压 力 分 析 油 气 藏 形 成 期。随着地球化学分析手段的深入,20世纪 90年代 以 来 成 藏 期 分 析 是 在 构 造 发 展 史、埋 藏 史、热 演 化 史 、沉 积 成 岩 史 等 地 质 历 史 分 析 基 础 上 ,开 始 寻 求 油 气 成 藏 的 直 接 地 球 化 学 证 据 ,如 油 气 非 均 一 性 、包 裹 体 、成 岩 矿 物 年 龄 和 储 层 沥 青 等 [2~ 5]。

塔中泥盆系东河砂岩油气成藏及有利区预测

塔中泥盆系东河砂岩油气成藏及有利区预测

塔中泥盆系东河砂岩油气成藏及有利区预测
张琴;庞正炼;葛明娜
【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2(027)005
【摘要】结合塔中地区沉积构造特征,运用油源对比指标、油气包裹体镜下观察、均一温度测试以及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等方法对塔中泥盆系东河砂岩的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泥盆系东河砂岩油气具有多来源、多期次成藏的特点.利用失利井分析资料,对泥盆系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确定,认为圈闭、储层物性、油源断层和保存条件是成藏的主控因素,并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多因素叠合法对塔中泥盆系东河砂岩的油气成藏有利区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认为泥盆系东河砂岩油气有利区主要沿塔中Ⅱ号断裂带分布,同时在塔中10号断裂带西部倾末端也有发育,这些地区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总页数】7页(P1-7)
【作者】张琴;庞正炼;葛明娜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1
【相关文献】
1.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后多期构造变动与有利区预测——以塔里木台盆区奥陶系为例[J], 余秋华;庞雄奇;王怀杰
2.松北探区萨、葡、高油层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区预测 [J], 黄桂雄
3.天峨-南丹地区泥盆系罗富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区预测 [J], 郭文;张朝锋;王晓鹏
4.桂中坳陷泥盆系页岩气成藏条件与有利区带评价 [J], 王鹏万;陈子炓;贺训云;董立;徐政语;马立桥;董庸;黄羚
5.古巴前陆盆地三区块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区带预测 [J], 周道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沉积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沉积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本文在简述塔里木盆地石炭纪时期沉积环境、岩相带的发育和构造运动影响的基础上,对已发现的油气田作了描述和评价,指出了石炭系勘探的有利靶区。

关键词石炭系沉积相生、储、盖组合油气田勘探靶区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多时代、多类型的原型盆地,也是复合、叠加的大型含油气盆地。

自198 4年9月22日沙参2井首次在下古生界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白云岩)中实现了日产原油约1 000m3、天然气约2×106m3的历史性重大突破以后,又相继在沙雅隆起阿克库勒构造石炭系底部获得了日产原油1400m3、天然气420×104m3的全国产量之最。

并在卡塔克隆起石炭系中获高产油气流.此后相继在石炭系中发现了上亿吨的塔中大油田、东河塘油田、巴什托油田、亚松迪油田等。

加上最近又获突破的艾协克油田,都充分证明了石炭系对塔里木油气聚集成藏的重大贡献。

1石炭系沉积特征泥盆纪末,塔里木区内发生了强烈的早海西构造运动,塔里木地块再次遭受侧向挤压而发生褶皱、断裂,进一步形成了隆起和坳陷。

如柯坪隆起、塔北隆起、库鲁克塔格隆起和卡塔克隆起。

石炭系角度不整合于志留-泥盆系之上。

从石炭纪开始,全区发生了广泛的海侵,使塔里木除塔北雅克拉-轮台断隆、孔雀河斜坡及东南地区外,广泛沉积了浅海台地相为主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

原来的前陆盆地随之转化为克拉通盆地。

早、中石炭世,塔东北坳陷区为三面被隆起环绕的向南开口的半封闭海湾。

东部沉积了一套潮坪-蒸发岩台地相沉积,向西变为浅海相;晚石炭世,西部海侵扩大,逐渐淹没了柯坪。

在早、中石炭世隆起包围的海湾区,此时为局限台地相沉积,南缘也应分布有这类沉积,是储集相带的有利发育区。

早二叠世,塔里木盆地东部缓慢抬升,陆地逐渐扩展,海水自东而西退缩至乌什-柯坪-巴楚一线西部。

在该线以西,以滨、浅海陆源碎屑沉积为主,以东则以河流、洪泛盆地砂、泥岩为主夹海相层。

乌什-拜城地区发育台缘斜坡相碳酸盐岩、重力流相碎屑灰岩,向北到南天山过渡为边缘盆地相,总厚度1000~3500m。

储层成岩流体系统特征及其影响——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阿合组为例

储层成岩流体系统特征及其影响——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阿合组为例

储层成岩流体系统特征及其影响——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
依奇克里克构造带阿合组为例
倪玲梅;李忠;郭春涛;罗威
【期刊名称】《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2(46)2
【摘要】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线衍射、地层水及物性参数等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下侏罗统阿合组砂岩的岩石学、成岩作用及地层水等特征,结合依奇克里克构造带阿合组热史—埋藏史、裂缝和断层分布规律,探讨依奇克里克背斜轴部和翼部阿合组砂岩储层成岩流体封闭性特征及其油气保存条件。

结果表明:依奇克里克背斜轴部阿合组砂岩自生高岭石体积分数较高,背斜翼部的较低;背斜轴部与翼部阿合组砂岩成岩演化序列出现差异的时间距今约为5 Ma;相较于背斜翼部,背斜轴部阿合组地层水中钠氯系数及脱硫系数较高,变质系数较低;背斜轴部阿合组砂岩的成岩流体系统封闭性比背斜翼部的弱,影响天然气聚集。

该结果对预测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油气藏分布具有指导意义。

【总页数】14页(P45-57)
【作者】倪玲梅;李忠;郭春涛;罗威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文化旅游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地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市十一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2
【相关文献】
1.库车坳陷克依构造带巴什基奇克组储层特征
2.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超高压大气田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信息
3.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辫状三角洲砂体成岩作用和储层特征
4.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地区下侏罗统阿合组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差异性特征研究
5.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侏罗系储层特征及成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火成岩对油气勘探的影响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火成岩对油气勘探的影响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火成岩对油气勘探的影响
苌衡;张新艳;彭鑫岭
【期刊名称】《断块油气田》
【年(卷),期】2003(010)001
【摘要】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古生代曾发生过多期大规模火山活动,已钻井揭示火成岩主要分布在塔中地区中西部,火山活动与塔中地区沉积埋藏史和热史密切相关,对生、储、盖、圈、运、保等成藏条件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早二叠世晚期火山活动对志留系、石炭系古油藏影响尤甚.通过对塔中地区火成岩的产状、分布规律、岩电性特征及形成期次的研究,揭示了塔中地区火成岩对油气的影响,指明了进行该区火成研究对塔中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意义.
【总页数】4页(P5-8)
【作者】苌衡;张新艳;彭鑫岭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
【相关文献】
1.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火成岩体识别与预测技术 [J], 张传林
2.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火成岩的基本特征 [J], 马中远;任丽丹;黄苇;岳信东
3.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为例 [J],
王祥;吕修祥;张艳萍;白忠凯
4.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露头礁滩复合体储层地质建模及其对塔中地区油气勘探的启示 [J], 沈安江;郑剑锋;顾乔元
5.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类型、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J], 沈安江;王招明;杨海军;郑剑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7 2
地 质 科 学
2 0 1 2年
3 2 特定成岩产物特征 一般 而 言, 如 果 储 层 内 流 体—岩 石 体 系 相 对 平 衡 状 态 被 打 破, 则最为直接的成岩改 造莫过于胶结和溶蚀作用。但溶蚀作用的产出特征受控 于 ( 包括 储层内不 稳定 碎屑颗 粒 含量在内的) 内外界多种因素, 而胶结作用则对于外界流体( 油气) 的介入相对 更为敏感,
东河砂岩发育于晚泥盆世末期, 在群苦恰克构造带内厚约 1 0 0余 米, 自 下而上分 为 3 段, 下段以灰色粉砂岩、 细砂岩为主;上段则以深灰色、 灰色饱 含油、 荧光细 砂岩为主;中 部发育一套厚层的绿灰色泥岩, 并夹薄层灰色 粗 砂岩。目 前 总体认 为研 究 区东 河 塘 组 地 层上、 下两段砂岩层段均为滨岸相沉积成因, 主要 发育临滨 和 前滨 亚 相, 砂体的 沉 积 相 带 0 0 5 ;顾家裕等,2 0 0 6 ;张惠良等,2 0 0 9 ) , 其中东 河塘组 下砂岩段 分布稳定( 朱筱敏等,2 是研究区的 重 点 含 油 层 段。 研 究 区 在 油 藏 剖 面 上, 呈现出局部类似背斜构造的特征 ( 图1 b ) , 但 受 产 权 所 限, 围 绕 该 区 块 勘 探 开 发 的 整 体 研 究 仅 限 于 这 一 构 造 的 局 部, 而对
图2 群苦恰克构造带泥盆系东河塘组下段砂岩碎屑组分特征, 岩石分类根据 F o l k ( 1 9 7 4 )
Q t . 石英;F t . 长石;L t . 岩屑;L s . 沉积岩岩屑;L m . 变质岩岩屑;L v . 火山岩岩屑 F i g .2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c l a s t i cc o m p o s i t i o ni nD o n g h e t a n gF o r m a t i o ni ns t u d ya r e a . S a n d s t o n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f t e r F o l k ( 1 9 7 4 )
摘 要 泥盆系东河塘组下段砂岩储层是塔里 木 盆 地 群 苦 恰 克 构 造 带 内 重 要 的 勘 探 层 系, 有 关储层内油气充注方向与富集 规 律 的 研 究 目 前 仍 未 有 统 一 认 识。 研 究 层 段 内 碳 酸 盐 胶 结 物 ( 主要为白云石和铁白云石胶结物) 分布较为广泛, 其中作为 早 成 岩 阶 段 产 物 的 白 云 石 胶 结 物 的含量在平面上呈现出自东向西依次增加的趋势;而铁白云石胶结物则以交 代 先 期 形 成 白 云 石胶结物的形式产出于中成岩阶段, 略滞后于储层内的油气充注, 其胶结程度在平面上呈现出 自东向西依次减弱的分布规律。 铁 白 云 石 胶 结 物 作 为 反 映 储 层 内 较 强 还 原 环 境 的 指 示 性 矿 物, 其在储层内的分布规律也承担着 判 明 油 气 运 移 方 向 或 富 集 规 律 的 “ 责任” , 而其上述分布 规律为研究区储层内油气自东向西充注提供了全新的判定依据。 关键词 群苦恰克构造带 东河塘组 成岩作用 铁白云石胶结物 油气运移 中图分类号: P 6 1 8 1 3 ,T E 1 2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5 6 3 - 5 0 2 0 ( 2 0 1 2 ) 0 1 - 1 6 9 - 0 8
下 因此本次研究着重对研究层 段 ( 东 河 塘 组 下 砂 岩 段, 简称 D d ) 内胶结作用平面分异特 3
征进行解析。 研究层段内胶结产物主要有碳酸盐胶结物、 粘土矿 物 胶结物 ( 主 要为伊利 石, 另有撰 文) 和硅质( 主要为石英) 胶结物。其 中 后 两 者 在 研 究 层 段 内 产 出 规 模 较 为 有 限, 整体含 量较低。 因此本次研究主要针对 研 究 层 段 内 较 为 常 见 的 碳 酸 盐 胶 结 物 来 开 展。 研 究 层 段 内 较为常见的主要碳 酸 盐 胶 结 物 为 白 云 石 和 铁 白 云 石, 至于铁方解石仅在个别样品中可 见, 且含量较少。以下则针对白云石和铁白云石胶结产物分别进行阐述。 ( 1 ) 白云石 研究层段 内 白 云 石 在 平 面 上 的 分 布 较 为 广 泛, 且在孔隙内的产出也较为均一 ( 图3 a , 图3 b ) 。主要以充 填 孔 隙 型 发 育, 但局部可见其交代碎屑颗粒( 石英颗粒) 的现 象。形态上也主要呈半自形至他 形 晶 晶 形, 在研究层段内主要产出于早成岩阶段( 张惠 良等,2 0 0 6 ) 。其在研究层段内的含量在平面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规律性分布, 即在近东 西方向上, 白云石胶结物的产出程度自西向东依次降低 ( 图4 a ) 。 ( 2 ) 铁白云石 相对 于 白 云 石 胶 结 物 而 言,铁 白 云 石 胶 结 物 在 孔 隙 中 的 产 出 较 为 零 散 ( 图3 c ~图 3 f ) , 由其与石英次生加大的接触关系 表 明, 铁白云石胶结物的产出明显晚于 石英的次生加大 ( 图3 e , 图3 f ) , 属于中成岩阶段的产物, 而且在时间序列 上, 略 晚于研究 层段内油气聚集的时间( 张惠良等,2 0 0 6 ) 。铁白 云石 胶 结物 的晶形发 育 较 好, 主要呈自 形 至 半 自 形 的 菱 形 状, 部分以交代白云石胶结物的形式产出于储层的粒间孔隙中 图3 d ) , 并随白云石胶结 物 充 填 于 储 层 的 粒 间 孔 隙 中。 其 含 量 在 平 面 上 呈 现 出 与 白 云 ( 石胶结物截然相反的分布规律, 即 在 近 东 西 方 向 上, 铁白云石胶结物的产出规模自西向 东依次增大 ( 图4 b ) 。
韩登林等: 储层成岩产物对于油气运移的指示意义 1期 — — —以塔里木盆地群苦恰克构造带东河塘组为例
1 7 1
于研究层段内油气运移方向及其富集规律, 目前众说不一, 仍未取得一致的认识。
2 取样及分析方法
样品来自群苦恰克构造带内 5口探井的取心 段中, 均 隶属于 泥盆系东 河 塘 组 下 段 砂 S Y/ T 5 9 1 3 2 0 0 4 ) 制 成 铸 体 薄 片, 并采用茜素红 岩。用来镜下观察的样品按 照 行 业 标 准 ( : 和铁氰化钾的复合液( 质量比例为 1 5 ) 对薄片 进 行染 色, 以 便于镜 下区分 不同 类型的 碳 酸盐胶结物。为了便于后 期 分 析, 进 行 镜 下 统 计 的 样 品 均 为 细 砂 岩, 且 分 选 为 中 等—较 好, 以此屏蔽粒度、 分选等因素对储层成岩改造特征的制约。
1 地质概况
群苦恰克构造带位于塔里 木 盆 地 西 南 坳 陷 麦 盖 提 斜 坡 处, 北 靠 西 克 尔 构 造 带, 西邻 喀什 凹 陷, 南 接 叶 城—和 田 凹 陷, 东 北 邻 巴 楚 前 缘 隆 起, 向东与塘古孜巴斯凹陷过渡 ( 图1 a ) 。巴什托普油田则发现于该构造带内, 而泥盆系东河塘组即为该“ 9 7 3 ” 项目( 编号:2 0 0 6 C B 2 0 2 3 0 4 ) 和长江大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资助。 韩登林,男,1 9 7 9年 1 1月生, 博士, 讲师, 地质学专业。 E m a i l :h a n d l @y a n g t z e u . e d u . c n 0 1 1 - 1 1 - 1 0改回。 2 0 1 1 - 0 9 - 0 8收稿,2
3 岩石学特征
3 1 碎屑矿物组分特征 群苦恰克构造带泥盆系东河 塘 组 碎 屑 岩 储 层 岩 石 类 型 主 要 为 岩 屑 石 英 砂 岩 和 岩 屑 砂岩 ( 图2 ) , 骨架颗粒含量平均为 Q , 矿物成分以石英和岩屑为主, 长石含量 0 7 0F 0 0 4R 0 2 6 次之。其中石英颗粒主要以单晶石英为主, 鲜见多晶石英;岩屑则以火山岩岩屑为主, 沉 积岩岩屑和变质岩岩屑含量相近。颗粒之间主要 呈点—线接 触, 东 河塘组 砂 岩 成 分 成 熟 度较高, 分选、 磨圆均较好。泥质含量较低, 一般在 3 %~ 5 % 之间, 均值为 3 4 %。
2 0 1 2年 1月
地 质 科 学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G E O L O G Y
4 7 ( 1 ) : 1 6 9 —1 7 6
储层成岩产物对于油气运移的指示意义
— — —以塔里木盆地群苦恰克构造带东河塘组为例
,2 ,2 ,2 韩登林 1 许晓宏 1 李维锋 1 李 忠3 ( 1 .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荆州 4 3 4 0 2 3 ;2 . 长江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荆州 4 3 4 0 2 3 ;3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 0 0 0 2 9 )
1 7 0
地 质 科 学
2 0 1 2年
内的成岩矿物则正是特定流体—岩 石 体 系 内 的 产 物 ( 蔡 春 芳 等,1 9 9 7 ) 。因此通过储层 内油气参与反应的一些特定成 岩 产 物 产 出 的 分 异 特 征 就 有 可 能 从 一 定 程 度 上 推 演 出 油 气运移的踪迹, 并为油气运移的最终方向乃至富集带的判定提供关键线索。 塔里木盆地泥盆系东河塘组是近年来重要的 勘探 目 的层, 特别是 针对 塔 西 南 新 区 群 苦恰克构造带而言, 东河塘组是 勘 探 目 标 的 重 中 之 重, 也受到了诸多储层地质学家和石 油地质学家的关注, 众多学者在研究层段储层 形成 演 化因素及 油气成藏 时间等方 面 取 得 0 0 4 ;朱 筱 敏 等,2 0 0 5 ;顾 家 裕 等,2 0 0 6 ;张 惠 良 等, 了较为一致 的 认 识 ( 张 哨 楠 等,2 2 0 0 6 ,2 0 0 9 ) 。但上述认识并未在小尺度上深究研究层段油气运移的踪迹, 以至于目前对 于运移的方向乃至油气藏类型仍未取得共识。本 次研究则 是 在前 人 研究 的基 础 上, 通过 探究储层内成岩产物产出的平面分异, 揭示出 平 面上 储层 流体—岩石体系 内 物 理 化 学 特 性的差异及其与油气充注的相互关系, 以期从 一个 全 新的角度 为储层内 油气充注 方 向 的 判定提供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