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与音乐课堂
谈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谈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还可以对人的心灵和思维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将美育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素养,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和创造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音乐教育的意义、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实施、以及美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音乐教育的意义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素养。
音乐具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它能够传递感情,引起共鸣。
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敏感性、表达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实施1.重视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音乐。
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音乐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2.音乐表演和创作音乐表演和创作是培养学生音乐才华和创造力的有效方式。
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合唱、乐器演奏等表演活动。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通过编曲、填词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美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美育不仅可以独立于音乐课堂存在,还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
例如,在语文课堂中,引入音乐元素,让学生通过音乐来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在美术课堂中,引入音乐欣赏环节,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音乐作品的美感。
这样的跨学科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能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联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美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1.培养审美情趣美育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开阔自己的审美视野,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对美的敏感度。
让音乐课堂绽放不一样的美

让音乐课堂绽放不一样的美作者简介:99年至今,一直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多次参加市、区级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区获奖。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音乐能创造美,给人灵感,塑造美的世界,也能让学生享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美。
作为音乐美的传播者,我们能和他们一起创造出美好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本文中所阐述的如何让音乐课堂绽放不一样的美等观点,更清楚的让我们对音乐课堂有了更深的领悟,也让学生们在课堂中真正感受到美,并且达到美育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审美、表现。
每一个人的审美活动都是不一样的,但都是以人为主体开展的实践活动。
所以我们在进行审美的时候,都会产生美感。
当美感发生时,我们的情感就会发生反应,并且使我们得到心灵上的满足。
音乐它充斥在我们的任何角落。
作为一种艺术,它创造了美,以自身的美感吸引、感染着人类。
音乐教育不能作为一种专业,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创设自己的音乐课堂,让它的美在40分钟内绽放。
这是我们努力研究并前进的方向。
一、美来源于课堂当我们进入音乐课堂,所有有关于音乐的美感不遗余力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让我们一步一步的去感受它的美,也是我们音乐课堂的重要内容。
在音乐课上,让学生学会聆听,感受音乐,细细回味音乐,是我们作为音乐教师的首要任务。
让孩子在音乐的韵律中品味音乐的美,真正感受它的真实存在。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设计各种音乐教学活动、认真研究教学策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欢快、毫无拘束的环境中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美。
例如在教授歌曲《春天在哪里》时,第一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初听,初步了解歌曲;复听时,感受音乐欢快的特点。
学生在衬词的地方有节奏的拍手,感受欢快的心情。
音乐不仅是听觉的上的享受,也是视觉上的欣赏。
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充分挖掘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做到音乐心灵上的相通。
音乐课上的各个流程,调动学生的参与并表达音乐情感。
所以音乐的美对学生的熏陶是有效果的。
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去创造音乐情境,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美学原理与音乐教育论文

论美学原理与音乐教育论文笔者想通过本文同广阔音乐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一下美学和音乐教育和谐开展的问题。
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时离不开美学,作为艺术教育的音乐教育同美学理论之间,似乎更是难舍难分、不分你我的一种关系。
无论是根底还是实践,都使美学与音乐教育实现了自我,创新和开展了自我。
从某个意义来说,美学原理几乎就是音乐教育的灵魂所在,因为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的教育。
一切突出其美感,突出其无与伦比的艺术特性。
当然,美学原理也不仅仅是停留在丰富音乐教育内涵的根底之上,也有不可估量的细部指导标准作用,其中二者之间是在默契之中自然而然的完成了各自使命,到达了完美的目的。
笔者依据个人认识,谈一下关于美学原理与音乐教育。
美学原理与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美学原理与音乐教育之间的根底。
音乐以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为物质手段,表现人的审美感受,从而形成一定的“音乐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适宜的物质手段,使听者有充足深切的审美感受,到达了艺术创作的目的。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它还包括如何借助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对受教育者到达艺术教育的目的。
也就是说,既包含了艺术创作原理,也包含了教育科学原理。
美学原理恰好此时参与了这个过程,为艺术创作过程提供了理论根底,为教育科学原理增添了崭新的内容,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任何艺术形象都存在着美,都需要用美来表现,都需要表现美。
作为对审美关系集中表达的音乐艺术,更需要按照美的规律开展,音乐教育更不应该背离这一规律而存在。
音乐教育开展和实践了美学。
正如音乐的表现离不开物质形式一样,那美学的开展和实践也离不开详细的、实在的音乐教育。
当然,音乐教育只是美学原理成就和实践的一个方面,对于审美观念和美学原理研究领域来说,当然还包括美術、电影、戏剧、舞蹈、雕塑等各个领域,不能一概而论。
正是音乐教育同样能深入地“重耕”整个人,给他以生活的“感染”。
同样音乐教育也会“重耕”整部音乐作品,当上升到遵守艺术审美开展规律的高度,那么开展了美学原理、实践了美学原理,到达了音乐教育的成功之目的。
谈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谈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一、引言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和手段,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课堂中,美育的运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和修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探讨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以及它对学生的影响。
二、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1.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力。
音乐欣赏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在音乐课堂中进行音乐欣赏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并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音乐会或者音乐展览等场所,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音乐修养,还能够感受到音乐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和情感。
2.音乐表演音乐表演也是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让学生参与音乐表演,可以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锻炼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音乐表演不仅能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艺术特长,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在音乐课堂中进行音乐表演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例如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在班级或学校的音乐会上进行演出;还可以参加学校的合唱团或乐团,与其他学生一起合作演出。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还能够体验到音乐表演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3.音乐创作音乐创作是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又一重要形式。
通过让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音乐创作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音乐课堂中进行音乐创作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创作歌曲、作曲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还可以通过编曲、和声等方式来改编已有的音乐作品。
浅谈如何构建美的音乐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美的音乐课堂【摘要】音乐对于人的情感、气质及修养,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优美健康的音乐课是学生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本文以创设情境、综合训练、以情传知、多种形式表演等几方面阐述了如何在音乐课上给予学生美的熏陶和美的感悟。
【关键词】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音乐课堂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优美健康的音乐课是学生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以它独特的形式来实现美育目的,它直接起着陶冶情感、净化心灵的作用,它通过音响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想象,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接受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志观念的熏陶,从而达到优美崇高的思想境界。
《音乐课程标准》突出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构建美的音乐课堂。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情境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审美规律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
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学生的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象。
例如组织教学时,教师亲切的问候,优美轻盈的背景音乐等,都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使其产生一种对音乐学习期待企盼的心理。
因而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必须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多样达到激情的目的。
在《茉莉花》一课的导入就以新奇为主,课前分组布置学生从音乐、文学、植物学、美术等角度去搜集各种有关茉莉花的资料。
一开始,就让学生展示各自的成果,让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品尝茉莉花茶,闻茉莉花香型的空气清新剂,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个个跃跃欲试,积极发言,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激情,开始新课教学。
二、综合训练,表现美综合技能训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恰当的力度和速度,自然真切和饱满的感情把乐曲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乐曲的内容和曲调表现等特点,在学生感受力、理解力和技能水平的范围内,充分利用示范法、对比法、指导法等,向学生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
初中音乐课堂的美学欣赏(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音乐课堂的美学欣赏第一篇范文:初中音乐课堂的美学欣赏音乐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及促进人格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以初中音乐教学为背景,探讨如何在课堂中有效融入美学欣赏,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美学欣赏;审美情感;教学策略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音乐教育已成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
初中音乐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音乐知识与技能,更要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其美学鉴赏能力。
因此,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融入美学欣赏,成为音乐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理论基础音乐教育与美学欣赏音乐教育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教育,旨在通过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引导学生体验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美学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深入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教学原则在音乐课堂中融入美学欣赏,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主动探索、体验和欣赏。
2.情感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使其在愉悦的情感氛围中接受教育。
3.融合性原则:将音乐与文学、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策略情境创设音乐课堂应注重情境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如音乐视频、图片、文字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氛围。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故事、游戏等教学方法,将音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美。
作品分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具有美学价值的教材,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从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形式美;同时,关注作品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使学生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提升审美能力。
实践活动音乐课堂应充分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美学欣赏能力。
小学美术论文-让音乐优化美术课堂通用版

小学美术论文-让音乐优化美术课堂通用版音乐是音乐课的事?美术是美术课的事?二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我的回答是:不! 其实,美术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时刻相伴相依,都是把美撒向人间,为人类精神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
音乐的美来自听觉;美术的美来自视觉。
他们同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涂抹亮光。
莎士比亚说:美,是从生命内容射出的光芒,美若一死,宇宙也就再一度混乱混沌。
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工具,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
它们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
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
在美术课上,教师完全可以用动人的音乐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给整个教育过程增色添彩。
在音乐的陶冶下,无论是感受意境还是幻想画面,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创作,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美术课堂活泼而有趣。
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索的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气氛。
在美术中课堂中加入音乐正是根据学生好动、爱唱、爱画的特点,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把美、爱画的特点,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把美术、音乐的因素和谐地融为一体,以达到活跃气氛、愉悦身心、陶冶情趣、诱发灵感、开发智力的教学目的。
在美术中课堂中加入音乐这种教学法以其形象性、生动性和启发性,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积极调动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从而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从而也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总是想方设法上好一节美术课。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学生对老师还存着新鲜感,所以上课的时候还是挺认真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便没了那份兴趣,上课也不认真了,对传统的美术教学感到了厌烦,由原来的不错的学习气氛变为静谧有余而活泼气氛欠佳。
反思探寻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与艺术之美的结合

反思探寻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与艺术之美的结合初中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音乐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关注艺术之美的探寻和体验。
本文将从反思探寻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与艺术之美的结合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我们需要反思当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现状。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音乐知识的灌输和乐理技能的训练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之美的培养。
学生们只是被 passively 地传授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体验音乐艺术的机会。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更加注重学生们对艺术之美的感受和体验。
我们应该探寻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与艺术之美的结合之处。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和精神的追求。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们通过歌曲、乐器、声乐等形式去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
通过唱歌、演奏、合唱等活动,让学生们从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艺术之美,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我们也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们去理解和体味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从而领略到音乐作品所展现出的艺术之美。
我们还可以将艺术之美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们去倾听不同风格和时期的歌曲,领略其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在器乐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去感受不同乐器所带来的独特音色和表现力,从而体验艺术之美的多样性;在乐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音乐理论的讲解和练习,引导学生们去理解音乐创作的规律和美学原则。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使学生们在课堂中不仅仅是获得音乐知识,更是体验和感受到艺术之美的魅力。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与艺术之美的结合是当前音乐教育亟需重视的问题。
通过反思传统教学的不足和探寻新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体验,使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和体验到艺术之美的魅力。
谈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谈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美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其综合素质。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美感的表现,因此,在音乐课堂中运用美育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浅谈关于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一、美育的概念和基本要素美育是通过感受、体验、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形式。
美育的基本要素包括审美体验、艺术欣赏、艺术创作等三个方面。
在音乐课堂中,这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音乐课堂中运用美育的方式1.培养审美体验能力音乐课堂中,通过感知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体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音乐风格、形式和特点,并通过欣赏经典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感和情感的理解。
此外,也可以通过细致入微的指导,让学生在演奏或合唱时感受到音乐的美,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开展艺术欣赏活动艺术欣赏是美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音乐课堂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参与音乐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同时,还可以结合历史和文化的背景,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和背后的故事,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3.鼓励学生艺术创作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意思维。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乐曲,让他们自由发挥,进行即兴演奏。
此外,也可以通过合唱、合奏等方式,让学生参与音乐创作,让他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三、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1.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美育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培养情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与他人的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2.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音乐可以激发人的情感,通过音乐欣赏和表达,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的美与活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的美与活发表时间:2019-01-09T11:20:44.22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9期作者:张言林[导读] 教学气质是教师人格和个性特点的外化,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自信、机敏、幽默、典雅、真挚等。
山东省平度市西关中学266700音乐教学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堂教学利用“美”、“活”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从而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
我们越来越深刻地看到学习音乐中能动性要素的重要性,并且学习依靠的是智力和意愿而不是机械地建立习惯。
一、要发挥音乐课美的教育作用1.教学气质美。
教学气质是教师人格和个性特点的外化,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自信、机敏、幽默、典雅、真挚等。
一个音乐教师的优秀教学气质来源于其心理品质及知识基础;热爱生活,有着真诚的、美好的感情,有着良好的审美修养,对生活的美和教育的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与体验,总是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在教育实践中创造美。
充满爱心——爱学生、爱音乐、爱教育工作;具有童心——纯洁、真挚,心灵总是那么年轻;兴趣广泛、视野宽广、知识丰富。
2.教学的语言美。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中适应教学需要而形成的一种艺术语言,音乐教师应运用美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这包括口头语言和板书。
音乐教师的口头语言应当发音准确、清晰,语调适中、表达规范,而且要充满感情色彩,富于感染力。
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教学着眼点更在于音乐本身。
所以,音乐教学语言要特别注意并具有启发性。
板书方面,文字应端庄秀美,乐谱要整齐规范,设计精巧,布局合理。
3.教学的范唱美。
当教师唱一首美的、新的歌曲给学生听的时候,目的不应该是在他们的心里印上什么东西,而应该是使他们很想通过唱它,来学会和享受那优美的旋律。
要想把旋律美、节奏美的歌曲范唱好,教师必须熟悉歌曲,真正起到范唱的目的,使学生感觉到歌曲的美,进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让音乐之美贯穿于整个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浅谈

让音乐之美贯穿于整个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浅谈音乐课堂如果仅仅流于理论的传授,肯定会使课堂显得枯燥无味,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应该挖掘音乐的美,以此来感染和熏陶学生。
学生一旦感受到了音乐之美,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引唱,引出学习目标;还可以激发学生敢于自唱,让他们认知和感受音乐美。
课堂形式可以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造美。
教师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变,使音乐课堂变得妙趣横生。
标签:音乐之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成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要达成这一目的,开设一些非应试科目势在必行。
比如音乐课,虽然对学生来说有点陌生,也会有点难度。
但音乐确实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的教师的重视。
近几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构建了“主动创作、唱演交流”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
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实现发展性的真正美育教学目标。
一、引唱导唱趣,激活欣赏美引唱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好比是早餐中孩子的蛋糕加牛奶,更像丰盛宴席期盼的第一道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引唱可分为:原声模仿、教师笵唱引领和师生互相赠歌等形式。
无论哪种引唱的方式都会不同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我经常采用“师生互相赠歌”的方式进行引唱教学。
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唱在幼儿园里学过的歌曲;中、高年级同学可以唱课本上的歌曲或者课外习得的歌曲。
即使有同学唱相同的歌曲,也可以因为对歌曲情感不同的处理,不同的表現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丰富自己的欣赏水平。
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也积极参与,范唱新歌,引出新歌的学习目标。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音乐记忆库不断接收新的内容,丰富他们的音乐阅历,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而且温习了学习过的歌曲,加深了印象;师生互相赠歌又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新歌的欲望,同时也建立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谈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谈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和观念也在不断升级和提高。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视野和智慧是狭隘的,缺失美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然而,美育的应用在音乐课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美育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可以经由多种方法展开,而这也是教师要重视、探究的问题。
美育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教育形式,它注重把社会价值观渗透于中小学文化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修养,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在音乐课堂中,由于音乐本身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因而它可以说是实施美育活动的理想场所之一。
由于美育与音乐教育的关系紧密,也说明了美育在音乐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而更加值得关注的是,美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文化内涵和趣味性。
在音乐课堂中,美育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正确欣赏音乐作品学生从学前起就接触到各式各样的音乐艺术,但如何才能正确地欣赏和体验音乐作品的美,很多学生都不是很清楚。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启发式的方法,在启迪学生听音方面下功夫。
首先,可以从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更加充分地体验音乐的艺术美感。
其次,可以将学生带到音乐厅听音乐会,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音乐的美。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天赋和音乐兴趣,以此来加强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美育领域的涵养。
2、运用善妙的教学策略在音乐教育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从学生的着眼点和发展需求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的美育成长。
例如,运用音乐游戏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超越学生单纯的听、唱口头语的视野。
通过各种手段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美,从而进一步加强美育的作用和价值。
3、注重营造浓厚的唱歌氛围我们知道,在音乐教室中,唱歌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音乐活动,也是美育活动的一种。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学习音乐来说,唱歌是更为常见和重要的教学方法。
让音乐拨动学生美的心弦——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美

让音乐拨动学生美的心弦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美发布时间:2021-10-21T00:57:34.494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9期作者:李维[导读] 音乐本身就是美的一种表达方式,而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音乐本身的美学构成,是每位音乐教师都应该思考和音乐学界应该探讨的课题李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第一小学浙江省杭州市 311254【内容摘要】音乐本身就是美的一种表达方式,而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音乐本身的美学构成,是每位音乐教师都应该思考和音乐学界应该探讨的课题,笔者根据自身音乐教学实践,尝试从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和课堂收尾几个角度阐述了对于音乐课堂教学中美学的表达方法,对于音乐的美学表达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音乐课堂;环境美;过程美;尾韵美音乐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审美特性之体现。
这种美的特质是诉诸于心灵的,感情的,形象的,思想的,是用任何语言也不能表达清楚的。
有西方哲学家认为:“节奏与乐调具有最强烈的力量,侵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法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
”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无论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束等环节中,都必须存在美,每个教学内容都应该体现美。
因此,每位音乐教师应细心经营每一堂课,让学生能用心灵去读懂音乐,感受并体会音乐中的美。
那么,音乐课堂教学的美是如何体现的呢?一、教学环境美教学环境美是实施音乐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它能直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愉快地,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1、教学环境的外在美——音乐教室的美音乐教室是师生音乐教学活动中外在的,学生在校内学习音乐的主要场所。
音乐教室的布置是否具有艺术性,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教室的环境指的是双方教、学所处的环境,即所谓的硬环境,主要包括:教室、座位、光线、照明等,它们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
一个优雅、整齐、美观的音乐教室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影响。
音乐(心得)之让美贯穿音乐课堂

音乐论文之让美贯穿音乐课堂音乐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
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更应该是对学生一次美的熏陶。
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中美的作用,让音乐课成为感受美、创造美的殿堂,让美贯穿音乐课堂。
一、音乐课堂中的“感受美”与“欣赏美”良好的音乐课堂,要引导学生认识音乐赋予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美,以及音乐本身的旋律美、节奏美。
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完整地感受和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提高他们对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引起感情的共鸣,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感受歌曲的美。
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美的学习环境:形象生动的课件、声情并茂的范唱、酣畅淋漓的伴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随着旋律或节奏动一动,甚至教师一个简单的手势、表情,都要让学生有美的感受,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知和欣赏音乐的美。
这样,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二、音乐课堂中的“创造美”与“表现美”“鼓励音乐创造”和“重视音乐实践”都是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魅力,激活学生表现美的欲望和创造美的冲动。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的。
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
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表现,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与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外化的形式结合起来,既带给别人美的享受,也让自己获得参与表现的满足感。
同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教师还要为学生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如创编歌词、创造声音、自编动作、即兴表演等等,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世界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并受到美的熏陶。
谈中学音乐课堂如何体现美

谈中学音乐课堂如何体现美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好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将音乐美体现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不仅从表现的音乐中感受音乐美,而且从潜在的音乐中也得到美的熏陶,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一音乐教师-美的使者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教师是艺术的传播者。
在音乐课堂上,应从自身形象、课堂环境以及教学的全过程去体现艺术美。
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接受音乐,感受音乐课堂中的艺术美。
音乐教师是美的创造者。
首先,音乐教师是人类创造美的建筑师,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中,音乐教师的仪表、姿态、语言、动作,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一定的影响,对课堂教学效果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做到仪表美、技艺美、语言美,成为创造美的建筑师。
教师技艺美最为重要,包括教师的范唱美、范奏美和板书美。
教师如果拥有一副嘹亮的歌喉和精湛的钢琴演奏技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自如的弹唱或为学生伴奏,将会受到学生的崇拜和敬仰,教学任务会得以顺利完成。
音乐课中虽然板书很少,但整齐、端庄、秀丽的字迹,标准的线谱、简谱抄写,都能给人以安宁、舒适之感。
语言美包括标准的普通话和声音的质感。
音乐在每一个人心里都是高雅、神圣的,在学生心目中,音乐教师的说话声音理所应当是悦耳动听,语调柔和、清脆的。
因此,标准的普通话、恰当的语调,音质,都能提高音乐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达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环境创造的艺术美。
作为音乐教育活动存在的音乐课堂,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给学生造成相对紧张的状态,也不能教几首歌曲那么简单,应该运用各种手段让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学生即能学到知识又能放松心情,时时刻刻能感受到美的气氛。
音乐课堂 美之课堂

音乐课堂美之课堂摘要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课堂中所包含的语言、行为、体验都应该是美的过程。
因此,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课堂也应该是美的课堂。
关键词音乐体验美育前不久,听过一位实习老师在高中一年级关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器乐部分的欣赏课,这节课主要对《春江花月夜》和《十面埋伏》进行讲解和欣赏。
课堂结束后,却始终觉得有些无味,于是想到了在课堂中关于“美”的传递。
音乐艺术是美的艺术,音乐教育是关于美育的教育,音乐课堂也应该是美的课堂。
音乐艺术是美的艺术。
奥地利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说:“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他们之间的协调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的自由形态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受到美的愉快。
”我们从音乐旋律的跌宕和节奏的疾徐中直觉地感受到了欢乐、悲伤、忧郁和激昂。
我们能从非常直接的途径在音乐艺术中获得“美”,这与其它学科,包括文学和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相比,从音乐获取“美”几乎不用前期教化。
音乐家李斯特在《论柏辽兹与舒曼》中说:“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与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的血液。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之恢宏磅礴之美,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之凄凉之美,琵琶曲《十面埋伏》之交响壮烈之美,《月光奏鸣曲》之静谧之美……无论是何种情感亦或意境的表达,都无一例外的使我们直接的在音乐艺术中获得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音乐艺术让我们品味着各种各样的、多姿多彩的“美”。
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
历朝历代的教育政策无不以“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之训言强调音乐社会功能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就是为了突出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
无论何时何地的任何一种乐曲,作曲家通过音乐艺术这个载体表达着他们的情感、梦想,也表达着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优秀的音乐总是让听者在欣赏的同时情感也被潜移默化的升华。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过:“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美与音乐课堂
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应当伴随着美。
音乐课堂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媒介。
音乐课堂包括音乐课堂气氛、音乐环境、音乐体验。
美的音乐课堂气氛应该是民主自由的,当然双向备课的课前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
美的音乐环境需要美的课堂布置,更重要的是美的教师的作用。
美的音乐体验涉及到音乐的选择与欣赏这个很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课堂;美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117-02
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但是,什么是美?美的定义是美学中最难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里,美被定义为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的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通过具有一定规律的声音组合,给予我们审美效果的一种艺术形式。
音乐所表现的最根本的东西既不是纯粹观念性的、概念性的,又不是纯粹视觉性的,而是人类精神生活当中一种非常感性的体验。
这种体验主要是人的一种心境、一种情绪,或者上升为一种情感,这种体验也即是一种美的体验,情感的升华也即美的享受。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但要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还能在音乐课
中发挥它的特殊功能,通过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高尚的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最终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创造美、创造世界的思想情感。
《音乐新课程标准》规定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让美伴随着音乐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置身于音乐审美活动中,体验精神世界,从正面积极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向,形成审美情操,真正体现音乐课堂审美育人的目的。
一、美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和感受音乐的一个固定场所。
创设一个民主自由的和谐课堂氛围,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最终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
(一)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课程。
我们需要音乐课,是因为它能给我们带来愉悦和享受。
而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才能主动与音乐交流,才能产生共鸣,从内心获得音乐带来的美感。
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
成友好信赖的关系,学生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
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教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
教师应更多的走下讲台,缩短与学生的距离。
在纽约曼哈顿地区一所公立学校的音乐课上,沃伦老师“或者是坐在钢琴前伴奏,或者是坐在歌谱架旁边的板凳上用吉他弹奏,其余更多的时候,老师和孩子们一样,面对着学生坐在地毯上”;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儿童音乐音乐发展”课堂上,老师“让大家起立离座走进教室中央站成一圈,她也身处其中,大家一起伴随着音乐舞动。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思维,对于音乐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不管学生是从什么角度出发,从哪个方面理解音乐,教师应该提供一个宽容的理解的氛围,让学生勇于表达自我。
音乐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施教者与受施教者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音乐教师应把感情的纽带首先抛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
(二)双向备课的课前准备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更不是教师的“机器娃娃”,音乐教学也不是“你问我答”,“你读我听”,学生听课不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堂优秀的课堂,做准备的不仅仅是教师,学生也应该参与备课中,有备而来,让知识在脑海中提前入场,不仅能节省一些无谓的讲解时间,还能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进行了一次初期的合作碰撞。
在美国的高中音乐课堂上,教师会在学期刚开始时安排好所有的课程,把学生分好组,然后提前根据上课内容制作音乐影像作品。
这些音乐影像作品根据内容主题进行设计制作。
学生制作的多媒体音乐,是将歌曲配图片,而歌曲本身有歌词,是有内容的。
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作,通过这样的创作,能使歌曲的内容一方面更加深化,另一方面更加表象。
音乐不能传达具体的概念含义和具体的思想观念,也不能给人提供视觉上的具体形象,因此教师不应该将自己的理解作为音乐的标准答案。
但音乐所具有的这种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表面上看来与学生的提前“备课”的图像使音乐具体化和造型化的目的相矛盾,但是这种相互的提前准备只是让音乐提前进行想象和表达,再说,我们完全没必要让本来有内容的歌曲之内容模糊化,因此这并不是矛盾的。
二、美的音乐环境
创造美的音乐课堂环境,也是创造外部条件的美来感染学生。
颜色协调的音乐教室,音调协调的乐器弹奏,再加上教师温暖的声音,这样美的音乐环境必在学生柔软的内心里灌注着美的理念,也让学生们对美的欣赏和品味慢慢提升。
(一)美的课堂布置
课堂布置是学生对一堂音乐课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否关系到学生对音乐美的体验好否。
因此,搭配协调的音乐课堂能让学生更好的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
对音乐教室的基本要求是干净整洁。
让学生一走进来教室,仿佛进入了音乐自由、神圣的殿堂,为整个音乐“艺术美”的活动拉开了“序幕”。
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是聆听。
聆听时我们可以闭上双眼,任由想象驰骋。
这时要求我们聆听的材料必须是协调的,能最好最真的表达音乐的原意。
好的音响设备和功能健全的乐器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
音质优美动听是美感产生的源泉,而不好的设备则令人产生厌恶烦躁的。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因力避不良设备的产生的劣势,如录音机的音量过大、音质过尖导致失真,不要不等音乐结束就“啪”的一声中断放声。
尽量选择音质较好的欣赏音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设备硬件条件,另外乐器必须按时检修并在每节课前进行小检查,避免课中出现问题影响课堂。
(二)美的教师
在艺术世界里,每一种艺术都是人用思维创造和用情感洗涤的结果,因此音乐渗透着美的因子,具有美的韵味。
在音乐课堂中,一个美的教师可以积极的引导美的产生,也能主动的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神奇的殿堂。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声音,语言和仪表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
教师优美动听的范唱,对音乐作品生动而富于激情的语言表达,都能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
教师歌唱时的姿势美,呼吸发声的技巧美,服饰发型的得体美这一系列的美都在无形中展示着音乐之美,也吸引着学生探索美。
三、美的音乐体验
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常常充满着激情,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它凝结着作曲家们的智慧与才华,能使人们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得到启发和鼓舞。
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必须明确教学目的,尤其是在音乐欣赏课上。
美国中学音乐教师伊丽莎白说:“选择具有开放意义的听赏作品将有效激励学生像音乐家那样去对音乐进行更多的思考”。
让学生接触表达不同情感内容的音乐,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情感也将是人生经历的部分,从而让学生在音乐中寻找到如何表达自我情感的答案。
这是音乐欣赏的目的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
音乐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教师要考虑到教学的需要,也要照顾到学生的喜好,伊丽莎白描述的理想效果是“音乐欣赏课应该支持教学目标和在教学中所传授的音乐概念”。
音乐欣赏的曲目要考虑乐曲的长度,一般2-3分钟的时间是让学生欣赏起来是感到比较舒服的,如果超过了5分钟教师就必须做更细致的准备了;其次要照顾到学生的喜好。
教师不应该把选择范围局限在自己的喜好之内,乐曲中可以适当加入学生熟悉的歌曲的旋律和主题;再次要把握好有歌词的乐曲。
因为学生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歌词上而忽视了音乐中其他重要的因素。
应该把握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让歌词帮助学生更加的明白音乐的真谛,而不是让歌词成为关注重点而禁锢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著.美国音乐教育基础报告.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曹理编著.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
[3]刘沛著.美国学校音乐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
[4]哈罗德·艾伯利斯等著.刘沛、任恺译.音乐教育原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