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台账制度方案预案专案交底计划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 孔底虚土多

①、现象:遇到较复杂的地层及各工序操作不当出现孔底虚土过多。

 ②、原因分析

a、达到持力层时,人为造成原状土被过多扰动。

b、局部出现上层滞水,又遇到砂层土,出现塌孔造成。

c、孔口回落土过多。

d、有时设计要求底部扩大直径,在扩底部位遇到砂土层。

e、雨季施工措施不当。

f、有运输车辆碾压或孔口堆土多而又靠近孔口,孔口板又未及时盖上。

③、防治措施

a、人工挖孔桩要有详细的地质报告,特别是水文地质报告,以便预先制定出有效措施,减少孔底虚土超标。

b、严格控制子L深超挖,完孔后,孔底虚土必须全部清除,见到坚实的原状土。

c、扩底部位遇到砂土层时,应采取支护措施。

d、孔口堆土应距孔口至少2m以外,并及时运出,避免施工车辆碾压。成孔后,立即盖好孔口盖板,以防过多掉入回落土,造成孔口坍塌。

e、保护孔口坚实,防止回落土拧入孔底。

f、雨季施工,孔口做防水圈,高出地面30cm以上,防止雨水灌孔,造成虚土增多。

g、成孔验收后,立即放钢筋笼,慢、稳下入,不得碰撞孔壁,虚土过多应清除,立即浇筑混凝土。当天成孔,成桩必须当天完成,不得过夜。

2、成孔困难,塌孔

①、现象:人工挖孔过程中,出现塌孔,成孔困难。

②、原因分析

a、遇到了复杂地层,出现上层滞水,造成塌孔。

b、遇到了干砂或含水的流砂。

c、地质报告粗糙,勘探孔较少,出现突发情况,使得施工方案未能考虑周全,施工准备不足,特别是直径大、孔深又有扩底的情况下。

d、地下水较丰富,措施不当,造成护壁困难,使成孔更加困难。

e、雨季施工,成孔更加困难。

③.防治措施

a、人工挖孔要有详细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报告,必要时每孔都要有

探孔,以便事先采取防治措施。

b、遇到上层滞水、地下水,出现流砂现象时,应采取混凝土护壁的办法,例如使用短模板减小高度,一般用30~50cm高,加配筋,上下两节护壁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cm,混凝土强度等级同桩身,并使用速凝剂,随挖随验随浇筑混凝土。

c、遇到塌孔,还可采用预制水泥管、钢套管、沉管护壁的办法。

d、混凝土护壁的拆模时间应在24h之后进行。塌孔严重部位也可采取不拆模永久留入孔中的措施。

e、水量大、易塌孔的土层,除横向护壁,还要防止竖向护壁滑脱,护壁间用纵向钢筋连接,打设护壁土锚筋。必要时也可用孔口吊梁的办法。

F、雨季施工,孔口做混凝土护圈,防止水灌孔。

g、护壁混凝土应随挖随验随浇筑,不得过夜。

h、必要时采取降水措施。

I、正式开挖前要做试验挖桩,以校核地质、设计、工艺是否满足要求。及时制订出可行性技术措施。

j、人工挖孔桩应采取跳挖法,特别是有扩底的挖孔桩,应考虑扩孔直径采取相应措施,以免塌孔贯穿。

k、扩底部位遇到承压水,可选用高压旋喷技术,进行人工固结方法再行扩挖。

l、扩大头部位若砂层较厚,地下水或承压水丰富难于成孔,可采用高压旋喷技术进行固结,再进行挖孔。

3、桩孔倾斜及桩顶位移偏差大

①、现象:桩孔倾斜超过垂直偏差及桩顶位移偏差过大。

②、原因分析

a、桩位放得不准,偏差过大,施工中桩位标志丢失或挤压偏离,施工人员随意定位,造成桩位错位较大。

b、挖孔过程中,施工人员未认真吊线进行挖孔,挖孔直径控制不严。

c、扩底未按要求找中,造成偏差过大。

d、开始挖孔时定位圈摆放不准确或画得不准。

e、发现桩孔偏斜度超过规定,纠偏不及时、不认真,特别是支模时未吊中。

③.防治措施

a、应严格按图放桩位,并有复检制度。桩位丢失应正规放线补桩。轴线桩与桩位桩应用颜色区分,不得混淆,以免挖错位置。

b、开始控孔前,要用定位圈(钢筋制作的圆环有刻度十字架)放挖孔线,或在桩位外设置定位龙门桩,安装护壁模板必须用桩心点校正模板位置,并由专人负责。

c、井圈中心线与设计轴线偏差不得大于20mm。

d、挖孔过程中,应随时用线坠吊放中心线,特别是发现偏差过大,应立即纠偏。要求每次支护壁模板都要吊线一次(以顶部中心的十字圆环为准)。扩底时,应从孔中心点吊线放扩底中心桩,应均匀环状开挖进尺,每次以向四周进尺100mm为宜,以防局部开挖过多造成塌壁。

e、成孔完毕后,应立即检查验收,紧随下一工序,吊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避免晾孔时间过长,造成不必要的塌孔,特别是雨季或有渗水的情况下,成孔不得过夜。

4、吊放钢筋笼与浇筑混凝土不当

①、现象:成孔后,吊放钢筋笼不顺利,标高有误,混凝土灌量密实度差,保护层不均。

②、原因分析

a、桩孔有垂直偏差局部超偏,挖孔护壁不规格。

b、钢筋笼局部变形过大,吊放过快、过猛,撞孔、刮孔,造成回落土增多。

c、混凝土搅拌不均匀,坍落度忽大忽小,配合比不当,运输时间过长,出现初凝或离析现象。

d、末按操作规程要求浇筑,浇筑不连续,晾孔时间过长,出现塌孔,造成夹泥出现。

e、渗水量过大,未采取措施,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

③、防治措施

a、成孔验收后,应立即吊放钢筋笼,发现标高不够时,应测孔深,把多余的孔底虚土、回落土清除掉,保证有效桩长。

b、吊放钢筋笼要选择好吊点位置。吊立时,要慢起,速度均匀,若起吊较长的钢筋笼,要采取加固措施,避免出现变形。

c、吊放钢筋笼,要均匀慢放,不得撞孔、刮孔、猛放,遇到卡笼时,要找出原因,排除故障,正常放入。

d 、吊放钢筋笼前;对超偏的混凝土护壁进行处理,以保证钢筋笼顺利吊入,吊放钢筋笼前,就要放好孔口护孔漏斗。

e、混凝土配合比要计算准确,保证坍落度均匀。运输时间过长,出现初凝要重新搅拌,不得随意加水。

f、浇筑混凝土前,要放孔口漏斗,并再次测孔内虚土厚度。浇筑混凝土时,当高度超过2米必须通过溜槽,应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当浇筑底部混凝土时,第一次应灌到底部位的顶面,随即振捣密实,特别是浇筑桩顶以下5 m范围内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振捣,每次浇筑高度不得大于0.5m。

g、当渗水量过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h、浇筑混凝土要连续进行,不得过夜,否则晾孔时间过长,造成局部塌孔,易出现夹泥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