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5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第1节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测定学业分层测

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5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第1节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测定学业分层测
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5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第1节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测定学业分层测

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测定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面关于离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做离心运动时将离圆心越来越远

B.物体做离心运动时其运动轨迹一定是直线

C.做离心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作用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大小改变时将做离心运动

【解析】物体远离圆心的运动就是离心运动,故A对;物体做离心运动时其运动轨迹可能是曲线,故B错;当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提供的向心力不足时就做离心运动,合外力等于零仅是物体做离心运动的一种情况,故C错;当物体所受合力增大时,将做近心运动,故D错.

【答案】A

2.(2016·长葛高一检测)精彩的F1赛事相信你不会觉得陌生吧!有一次车王在一个弯道上高速行驶,赛车后轮突然脱落,从而不得不遗憾地退出了比赛。关于脱落的后轮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仍然沿着汽车行驶的弯道运动

B.沿着与弯道垂直的方向飞出

C.沿着脱离时轮子前进的方向做直线运动,离开弯道

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解析】赛车在弯道上转弯时做曲线运动,其速度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车轮从赛车上脱落后将沿速度方向即轨道的切线方向做直线运动.故C正确.

【答案】C

3.物体做离心运动时,运动轨迹的形状( )

【导学号:01360141】A.一定是直线

B.一定是曲线

C.可能是一个圆

D.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

【解析】若F合=0,则物体沿切线飞出而做直线运动;若0<F合<F向,则物体做曲线运动,故D正确.

【答案】D

4. (多选)如图4-4-9所示,洗衣机的脱水筒采用电机带动衣物旋转的方式脱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4-4-9

A.脱水过程中,大部分衣物紧贴筒壁

B.在人看来水会从桶中甩出是由于水滴受到离心力很大的缘故

C.加快脱水筒转动角速度,脱水效果会更好

D.靠近中心的衣物脱水效果不如四周的衣物脱水效果好

【解析】水滴随衣物一起做圆周运动时,水滴与衣物间的附着力提供水滴所需的向心力.当脱水筒转得比较慢时,水滴与衣物间的附着力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使水滴做圆周运动;脱水筒转动角速度加快时,根据向心力公式F=mω2r可知,所需的向心力将增大,当水滴与物体间的附着力不足以提供水滴所需的向心力时,水滴做离心运动,穿过网孔,飞到脱水筒外面.故选项A、C、D正确.

【答案】ACD

5.如图4-4-10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盘上,沿半径方向放着用细线相连的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A和B,它们与盘间的摩擦因数相同,当圆盘转速加快到两物体刚好还未发生滑动时,烧断细线,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导学号:01360142】

图4-4-10

A.两物体均沿切线方向滑动

B.两物体均沿半径方向滑动,离圆盘圆心越来越远

C.两物体仍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不会发生滑动

D.物体B仍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A发生滑动,离圆盘圆心越来越远

【解析】A、B两物体刚好还未发生滑动时,A、B所受摩擦力都达到最大摩擦力f max,A、B受力情况如图.

物体A需要的向心力F A=f max+T=mω2r A,物体B需要的向心力F B=f max-T=mω2r B,因此F A>F B,烧断细线后,细线上拉力T消失,对A有f maxmω2r B,物体B随盘一起转动,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均错.

【答案】D

6.如图4-4-11所示,在注满水的玻璃管中放一个乒乓球,然后再用软木塞封住管口,将此玻璃管放在旋转的水平转盘上,且保持与盘相对静止,则乒乓球会( )

图4-4-11

A.向外侧运动

B.向内侧运动

C.保持不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若把乒乓球换成等体积的水球,则此水球将会做圆周运动,能够使水球做圆周运动的是两侧的水的合压力,而且这两侧压力不论是对乒乓球还是水球都是一样的.但由于乒乓球的质量小于相同体积的水球的质量,所以此合压力大于乒乓球在相同轨道相同角速度下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所以乒乓球将全做近心运动.

【答案】B

7.如图4-4-12是摩托车比赛转弯时的情形,转弯处路面常是外高内低,摩托车转弯有一个最大安全速度,若超过此速度,摩托车将发生滑动.对于摩托车滑动的问题,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图4-4-12

A.摩托车一直受到沿半径方向向外的离心力作用

B.摩托车所受外力的合力小于所需的向心力

C.摩托车将沿其线速度的方向沿直线滑去

D.摩托车将沿其半径方向沿直线滑去

【解析】摩托车只受重力、地面支持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没有离心力,A项错误;摩托车正常转弯时可看作是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的合力等于向心力,如果向外滑动,说明

提供的向心力即合力小于需要的向心力,B项正确;摩托车将在沿线速度方向与半径向外的方向之间做离心曲线运动,C、D项错误.

【答案】 B

8.一辆质量m =2×103

kg 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经过半径r =50 m 的弯路时,如果车速v =72 km/h ,这辆汽车会不会发生侧滑?已知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max =1.4×104

N.

【导学号:01360143】

【解析】 汽车的速度:

v =72 km/h =20 m/s

汽车过弯路时所需的向心力大小为

F =m v 2r =2×103

×202

50

N =1.6×104 N

由于F >F max ,所以汽车做离心运动,即发生侧滑. 【答案】 会

[能力提升]

9. (多选)如图4-4-13所示,水平转台上放着A 、B 、C 三个物体,质量分别为2m 、m 、

m ,离转轴的距离分别为R 、R 、2R ,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转台旋转时,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图4-4-13

A .若三个物体均未滑动,C 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B .若三个物体均未滑动,B 物体受的摩擦力最大

C .转速增加,A 物体比B 物体先滑动

D .转速增加,C 物体先滑动

【解析】 三个物体均未滑动时,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相同,均为ω,根据a =ω2

r 知,半径最大的向心加速度最大,A 正确;三个物体均未滑动时,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f A =2mω2

R ,f B =mω2

R ,f C =2mω2

R ,B 物体受的摩擦力最小,B 错误;转速增加时,角速度增加,当三个物体都刚要滑动时,对A :2μmg =2mω2

R ,对B :μmg =mω2

R ,对C :μmg =2mω2

R ,所以当转速增加时,C 的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首先达到不足,C 物体先滑动,D 正确;A 与B 要么不动,要么一起滑动,C 错误.

【答案】 AD

10.(多选)如图4-4-14所示,小球原来能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剪断

BC 间的细线,当A 球重新做匀速圆周运动后,A 球的( )

图4-4-14

【导学号:01360144】

A .运动半径变大

B .速率变大

C .角速度变大

D .周期变大

【解析】 球A 的向心力由线的拉力提供,开始时,F 向=(m B +m C )g ,若剪断BC 间的细线,拉力提供的向心力F ′向=m B g <F 向,故球A 将做离心运动,所以运动半径要变大,A 正确;在此过程中,球A 要克服绳的拉力做功,动能减小,故速率减小,B 错;由v =ωr 知,角速度减小,C 错;由v =2πr

T

知,T 增大,D 正确.

【答案】 AD

11.如图4-4-15所示,水平杆AB 可以绕竖直轴OO ′匀速转动,在离杆的B 端0.3 m 处套着一个质量为0.2 kg 的小环,当杆以20 r/min 的转速匀速转动时,小环受到的摩擦力多大?如环与杆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压力的0.4倍,问:当杆以40 r/min 的转速匀速转动时,小环最远可以放到什么位置上而不至于滑动?(g 取10 m/s 2

)

图4-4-15

【解析】 角速度ω1=2πn 1=2

3π rad/s

对环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mω21r 1=0.2×?

??

??2

3

π2

×0.3 N=0.26 N. 转速增加而环恰好不滑动时 角速度ω2=2πn 2=4

3π rad/s

又kmg =m ω2

2r 2

故r 2=

kmg

m ω22

=0.23 m. 【答案】 0.26 N 距B 端0.23 m 处

12.如图4-4-16所示,让摆球从图中的A 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摆,正好摆到最低点B 位置时摆绳被拉断.设摆绳长度l =1.6 m ,摆球质量为0.5 kg ,摆绳的最大拉力为10 N ,悬点与地面的竖直高度H =4.0 m ,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

.求:

【导学号:01360145】

图4-4-16

(1)摆球落地时速度的大小; (2)D 点到C 点的距离.

【解析】 (1)摆球在B 点时,摆绳的拉力恰好达到最大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g =m v 2B

l

摆绳被拉断后,由B 到D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 (H -l )=1

2mv 2D -12

mv 2

B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v D =8 m/s.

(2)D 点到C 点的距离在数值上等于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s ,则H -l =12

gt 2

.

s =v B t

联立解得:s =16 3 m≈2.8 m. 【答案】 (1)8 m/s (2)2.8 m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16-17版 第3章 第1节 万有引力定律

第一节万有引力定律 学 习目标知识脉络 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内 容. 2.知道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 3.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过程.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 容、公式并能解答有关问 题.(重点、难点) 4.知道万有引力常数,了解 引力常数的测定方法. 天体的运动 [先填空] 1.地心说与日心说 (1)地心说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以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为代表人物. (2)日心说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 2.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 (1)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

(3)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公式表示则为T2 a3 =k,a为轨道的半长轴. [再判断] 1.为了便于研究问题,通常认为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2.太阳系中所有行星的运动速率是不变的.(×) 3.太阳系中轨道半径大的行星其运动周期也长.(√) [后思考] 图3-1-1 如图3-1-1所示,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某一行星绕太阳运动的速率在不同位置都一样大吗? 【提示】不一样,在行星距离太阳较近时速率大,在行星距离太阳较远时速率小. [合作探讨] 如图3-1-2所示为地球绕太阳运动的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地球所在的位置. 图3-1-2 探讨1:太阳是否在轨道平面的中心?夏至、冬至时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否相同? 【提示】太阳不在轨道平面中心,夏至、冬至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不同.探讨2:一年之内秋冬两季比春夏两季为什么要少几天? 根据地球的公转周期计算火星的公转周期还需要知道什么数据? 【提示】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地球在秋冬两季比在春夏两季离太阳距离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案(1)(1)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3.掌握综合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等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求解太阳、地球的质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发现未知天体,让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对天体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理解 二、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已有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 【教具准备】 太阳系行星运动的挂图和FLASH动画、PPT课件等。 【教材分析】 这节课通过对一些天体运动的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很小,常常觉察不出来,但在天体运动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将起决定性作用,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计算天体的质量。 在讲课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有两条思路要交待清楚. 1.把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即F引=F向,用于计算天体(中心体)的质量,讨论卫星的速度、角速度、周期及半径等问题. 2.在地面附近把万有引力看成物体的重力,即F引=mg.主要用于计算涉及重力加速度的问题。 这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这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主要知识点就是如何求中心体质量及其他应用,还是可发现未知天体的方法。 【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教学是本章的重点教学章节,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发现未知天体显示了该定律在天文研究上的重大意义。 本节内容有两大疑点:为什么行星运动的向心力等于恒星对它的万有引力?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向心力等于行星对它的万有引力?我的设计思想是,先由运动和力的关系理论推理出行星(卫

高一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测试题及答案

万有引力定律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5分,共40分) 1.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内,其内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则物体() A.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B.所受引力全部用来产生向心加速度 C.加速度为零 D.物体可在飞行器悬浮 2.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线速度为v,周期为T,若要使卫星的周期变为2T,可能的办法是() 不变,使线速度变为 v/2 不变,使轨道半径变为2R D.无法实现 3.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上各点均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 A.地球表面各处具有相同大小的线速度 B.地球表面各处具有相同大小的角速度 C.地球表面各处具有相同大小的向心加速度 D.地球表面各处的向心加速度方向都指向地球球心 4.地球上有两位相距非常远的观察者,都发现自己的正上方有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相对自己静止不动,则这两位观察者的位置及两人造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能是()A.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B.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 C.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D.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 5.设地面附近重力加速度为g0,地球半径为R0,人造地球卫星圆形运行轨道半径为R,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6.一宇宙飞船在一个星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宇航员要估测星球的密度,只需要测定飞船的() A:环绕半径 B:环绕速度 C:环绕周期 D:环绕角速度 7.假设火星和地球都是球体,火星的质量M火和地球的质量M地之比M火/M地=p,火星的半径R火和地球的半径R地之比R火/R地=q,那么火星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火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的加速度g地之比等于[ ] q2 q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计算天体的质量. (2)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 (3)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与交流,认识计算天体质量的思路和方法 (2)预测未知天体是万有引力定律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引导学生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勇气. (3)通过对海王星发现过程的了解,体会科学理论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指导作用. (4)由牛顿曾设想的人造卫星原理图,结合万有引力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推出第一宇宙速度. (5)从卫星要摆脱地球或太阳的引力而需要更大的发射速度出发,引出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和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 (2)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教材分析】 这节课通过对一些天体运动的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很小,常常觉察不出来,但在天体运动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将起决定性作用,对天 体质量的计算,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方大的推动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计算天体的质量. 1.从天体质量的计算,是发现海王星的成功事例,注意对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教育,即提出问题,然后猜想与假设,接着制定计划,应按计划计算出结果,最后将计算结果同实际结合对照....直到使问题得到解决. 2.把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即F引=F向,用于计算天体(中心 3.在地面附近把万有引力看成物体的重力,即F引=mg.主要用于计算涉及重力加速

【教学重点】 1.人造卫星、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2.会用已知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 根据已有条件求天体的质量和人造卫星的应用. 【教学过程及师生互动分析】 自从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万有引力定律就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一)天体质量的计算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天文学上,天体的质量无法直接测量,能否利用万有引定 律和前面学过的知识找到计算天体质量的方法呢? 1.基本思路:在研究天体的运动问题中,我们近似地把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的运动 看作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计算表达式: 例如:已知某一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为r,公转周期为T,太阳质量为多少? 分析:设太阳质量为M,行星质量为m,由万有引力提供行星公转的向心力得: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地球的质量?学生讨论后自己解决 分析:应选定一颗绕地球转动的卫星,测定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周期,利用上式求出地球质量。因此上式是用测定环绕天体的轨道半径和周期方法测被环绕天体的质量,不能测环 绕天体自身质量. 对于一个天体,M是一个定值.所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行星都有.即开普勒

高中物理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得到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对此定律有初步理解; 2、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万有引力定律; 3、使学生能认识到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它存在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不管它们之间是否还有其它作用力). 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解决行星绕恒星和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天体问题. 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感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经历了几代科学家的不断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最后牛顿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才发现的.让学生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多观察、多思考. 教学建议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固然重要,让学生了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更重要.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应提倡学生自学和查阅资料.教师应准备的资料应更广更全面.通过让学生阅读“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根据牛顿提出的几个结果自己去猜测万有引力与那些量有关.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学,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也可由教师展示出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的一些故事引导学生讨论. 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

3、掌握万有引力定律,能解决简单的万有引力问题; 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 教具: 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20分钟) 1、引言 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照片并讲述物理学史: 十七世纪中叶以前的漫长时间中,许多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如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通过了长期的观察、研究,已为人类揭示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支配行星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却缺乏了解,更没有人敢于把天体运动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地面上的动力学规律推广到天体运动中,研究、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人们认识了支配行星按一定规律运动的原因,为天体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 (1)牛顿是怎样研究、确立《万有引力定律》的呢? (2)《万有引力定律》是如何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 以上两个问题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 2、通过举例分析,引导学生粗略领会牛顿研究、确立《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推理的思维方法. 苹果在地面上加速下落:(由于受重力的原因): 月亮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由于受地球引力的原因);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 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小。 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m/r^2,即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的负11次方单位N·m2/kg2。为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万有引力的推导:若将行星的轨道近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ω=2π/T 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mrω^2=mr(4π^2)/T^2 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r^3/T^2=常数k' 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 mr(4π^2)/T^2=mk'(4π^2)/r^2 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从太阳的角度看,

(太阳的质量m)(k'')(4π^2)/r^2 是太阳受到沿行星方向的力。因为是相同大小的力,由这两个式子比较可知,k'包含了太阳的质量m,k''包含了行星的质量m。由此可知,这两个力与两个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它称为万有引力。 如果引入一个新的常数(称万有引力常数),再考虑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先前得出的4·π2,那么可以表示为万有引力=Gmm/r^2 两个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我们察觉不到它,可以不予考虑。比如,两个质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百万分之一牛顿,而一只蚂蚁拖动细草梗的力竟是这个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体系统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天体中质量还算很小的地球,对其他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束缚在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 重力,就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其质量乘积相关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简称引力,有时也称重力。在粒子物理学中则称引力相互作用和强力、弱力、电磁力合称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12种典型案例

3232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12种典型案例 万有引力定律不仅是高考的一个大重点,而且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科学论题之一。 特别是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更激发了同学们研究卫星,探索宇宙的信心。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12个典型案例: 【案例1】天体的质量与密度的估算 下列哪一组数据能够估算出地球的质量 A.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与月地之间的距离 B.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的半径 C.绕地球运行卫星的周期与线速度 D.地球表面卫星的周期与地球的密度 解析: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月球也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设地球的质量为M ,卫星的质量为m ,卫星的运行周期为T ,轨道半径为r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r T 4m r Mm G 22 2π=……①得: 2 32G T r 4M π=……②可见A 正确 而T r 2v π= ……由②③知C 正确 对地球表面的卫星,轨道半径等于地球的半径,r=R ……④ 由于3 R 4M 3 π= ρ……⑤结合②④⑤得: G 3T 2π = ρ 可见D 错误 地球表面的物体,其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由2R Mm G mg =得:G g R M 2=可见B 正确

3333 【探讨评价】根据牛顿定律,只能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不能解决环绕天体的质量;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和已知的常量,运用物理规律估算物理量,这也是高考对学生的要求。总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关键。 【案例2】普通卫星的运动问题 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不同的。“风云一号”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周期为12 h ,“风云二号”是同步轨道卫星,其运行轨道就是赤道平面,周期为24 h 。问:哪颗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哪颗卫星的线速度大若某天上午8点,“风云一号”正好通过赤道附近太平洋上一个小岛的上空,那么“风云一号”下次通过该岛上空的时间应该是多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普通卫星的运动特点及其规律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T 2 ∝r 3 知:“风云二号”卫星的轨道半径较大 又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r v m ma r Mm G 22==得: 2r M G a =,可见“风云一号”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 r GM v = ,可见“风云一号”卫星的线速度大, “风云一号”下次通过该岛上空,地球正好自转一周,故需要时间24h ,即第二天上午8点钟。 【探讨评价】由万有引力定律得:2M a G r = ,v = ω= 2T = ⑴所有运动学量量都是r 的函数。我们应该建立函数的思想。 ⑵运动学量v 、a 、ω、f 随着r 的增加而减小,只有T 随着r 的增加而增加。 ⑶任何卫星的环绕速度不大于7.9km/s ,运动周期不小于85min 。 ⑷学会总结规律,灵活运用规律解题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案例3】同步卫星的运动 下列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为避免通讯卫星在轨道上相撞,应使它们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 B 、通讯卫星定点在地球赤道上空某处,所有通讯卫星的周期都是24h C 、不同国家发射通讯卫星的地点不同,这些卫星的轨道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

第4讲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 一、开普勒三定律的容、公式 定律容图示或公式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 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a3 T2= k,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 的常量 自测1 (2016·全国卷Ⅲ·14)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 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 B 解析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但没有找出行星运动按照

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而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容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 m 1和m 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 2.表达式 F = G m 1m 2 r 2,G 为引力常量,G =6.67×10-11N ·m 2/kg 2. 3.适用条件 (1)公式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可视为质点,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4.天体运动问题分析 (1)将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2)基本公式: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三节 【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核心,从内容性质与地位上看,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进一步外推,即:从天体运动推广到地面上任何物体的运动;又是下一节掌握万有引力理论在天文学上应用的学习的基础。本节重点内容是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意义,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本节难点是物体间距离的理解。另外本节内容还注重是对学生“科学方法”教育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认识科学研究过程中根据事实和分析推理进行猜想、假设和检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本节结合“月—地检验”,经历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理论分析→实验观测→验证结论”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学情分析】 上节内容中,学生用所学的“圆周运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经历了一系列科学探究过程,得出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特点,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本节课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规律出发,根据类比事实将“平方反比关系”的作用力进行猜想,假设和推广,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到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再到任意物体间的吸引力都满足“平方反比的关系”。学生会带着好奇和探究意识以及必要的检验论证,一路探究下去,最终得出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在理解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培养了探究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知识网络: 常见题型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主要涉及几个方面: (1)测天体的质量及密度:(万有引力全部提供向心力) 由r T m r Mm G 222?? ? ??=π 得2324GT r M π= 又ρπ?=33 4R M 得3233R GT r πρ= 【例1】中子星是恒星演化过程的一种可能结果,它的密度很大。现有一中子星,观测到它的自转周期为T =30 1s 。问该中子星的最小密度应是多少才能维持该星的稳定,不致因自转而瓦解。计算时星体可视为均匀球体。(引力常数G =6.67?1011-m 3/kg.s 2) 点评: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题时,经常需要像本题一样先假设某处存在一个物体再分析求解是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题惯用的一种方法。 (2)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轨道重力加速度问题:(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表面重力加速度:2002R GM g mg R Mm G =∴=Θ 轨道重力加速度:()()2 2h R GM g mg h R GMm h h +=∴=+Θ 【例2】一卫星绕某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0,行星的质量M 与卫星的质量m 之比M /m=81,行星的半径R 0与卫星的半径R 之比R 0/R =3.6,行星与卫星之间的距离r 与行星的半径R 0之比r /R 0=60。设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在卫星表

面有mg r GMm =2 …… 经过计算得出: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1/3600。上述结果是否正确?若正确,列式证明;若有错误,求出正确结果。 (3)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人造卫星分类(略):其中重点了解同步卫星 宇宙速度:(弄清第一宇宙速度与发卫星发射速度的区别) 【例3】我国自行研制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运行的轨道是不同的。“一号”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周期是12h ;“二号”是地球同步卫星。两颗卫星相比 号离地面较高; 号观察范围较大; 号运行速度较大。若某天上午8点“风云一号”正好通过某城市的上空,那么下一次它通过该城市上空的时刻将是 。 【例4】可发射一颗人造卫星,使其圆轨道满足下列条件( ) A 、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纬度线(非赤道)是共面的同心圆 B 、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经度线是共面的同心圆 C 、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且卫星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D 、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且卫星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例5】侦察卫星在通过地球两极上的圆轨道上运行,它的运行轨道距地面高度为h ,要使卫星在一天的时间内将地面上赤道各处在日照条件的情况下全都拍摄下来,卫星在通过赤道上空时,卫星上的摄像机至少应拍摄地面上赤道圆周的弧长是多少?设地球半径为R ,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 。 【例6】在地球(看作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上空有许多同步卫星,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质量可能不同 B .它们的速度可能不同 C .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可能不同 D .它们离地心的距离可能不同 点评: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地球同步卫星的有关知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在高考试题中多次出现。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地面静止的且和地球有相同周期、角速度的卫星。其运行轨道与赤道平面重合。 【例7】地球同步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 可由2223 4πc b a r =求出,已知式中a 的单位是m ,b

(物理)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2018年是中国航天里程碑式的高速发展年,是属于中国航天的“超级2018”.例如,我国将进行北斗组网卫星的高密度发射,全年发射18颗北斗三号卫星,为“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服务.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由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中轨道卫星和倾斜同步卫星组成.图为其中一颗静止轨道卫星绕地球飞行的示意图.已知该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 (1)求静止轨道卫星的角速度ω; (2)求静止轨道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h 1; (3)北斗系统中的倾斜同步卫星,其运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有一定夹角,它的周期也是T ,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 2.视地球为质量分布均匀的正球体,请比较h 1和h 2的大小,并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2π=T ω;(2)2 3124GMT h R π (3)h 1= h 2 【解析】 【分析】 (1)根据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可以求出静止轨道的角速度; (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以求出静止轨道到地面的高度; (3)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以求出倾斜轨道到地面的高度; 【详解】 (1)根据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可知:静止轨道卫星的角速度2π=T ω (2)静止轨道卫星做圆周运动,由牛顿运动定律有:2 1 212π=()()()Mm G m R h R h T ++ 解得:2 312 =4π GMT h R

(3)如图所示,同步卫星的运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共面,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有夹角,但是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轨道的圆心均为地心.由于它的周期也是T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2 2 222=()()()Mm G m R h R h T π++ 解得:2 322 4GMT h R π 因此h 1= h 2. 故本题答案是:(1)2π=T ω;(2)2312=4GMT h R π (3)h 1= h 2 【点睛】 对于围绕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卫星来说,都借助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可求出要求的物理量. 2.a 、b 两颗卫星均在赤道正上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为近地卫星,b 卫星离地面高度为3R ,己知地球半径为R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试求: (1)a 、b 两颗卫星周期分别是多少? (2) a 、b 两颗卫星速度之比是多少? (3)若某吋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赤道同--点的正上方,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两卫星相距最远? 【答案】(1)2R g ,16R g (2)速度之比为2 87R g π 【解析】 【分析】根据近地卫星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求得地球质量,然后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运动周期;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两颗卫星速度之比;由根据相距最远时相差半个圆周求解; 解:(1)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F F =引向, 对地面上的物体由黄金代换式2 Mm G mg R = a 卫星 2 224a GMm m R R T π= 解得2a R T g =

(完整版)高中物理万有引力部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 知识点总结 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对于每一颗行星,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公式:F=Gm1m2/r^2,其中G=6.67×10-11 N·m2/kg2,称为万有引力常量。 3.适用条件: 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

此时r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三、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解决天体(卫星)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 (1)把天体(或人造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关系式: F=Gm1m2/r^2=mv^2/r=mω2r=m(2π/T)2r (2)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mg=Gm1m2/r^2,gR2=GM. 2.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估算 通过观察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轨道半径r,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G r2(Mm)=m T2(4π2)r,得出天体质量M=GT2(4π2r3). (1)若已知天体的半径R,则天体的密度 ρ=V(M)=πR3(4)=GT2R3(3πr3) (2)若天体的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其轨道半径r等于天体半径R,则天体密度ρ=GT2(3π) 可见,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就可求得天体的密度. 3.人造卫星 (1)研究人造卫星的基本方法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高三物理 张翠云 4月18日 知识网络: 教学目标: 1.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并能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卫星的运动问题 2.掌握宇宙速度的概念 3.掌握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卫星运动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宇宙速度、人造卫星的运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 适用于两个质点或均匀球体;r 为两质点或球心间的距离;G 为万有引力恒量(1798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出)2211 /10 67.6kg m N G ??=- 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解题的相关知识: (1)在高考试题中,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题的知识常集中于两点:一是天体运动的向心 力来源于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即222r v m r Mm G ==r T m 224πr m 2 ω=;二是地球对物体的 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即G 2R mM =mg 从而得出GM =R 2 g 。 (2)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ω=T π 2,v=ωr 。 讨论:

①由222r v m r Mm G =可得:r GM v = r 越大,v 越小。 ②由r m r Mm G 2 2 ω=可得:3r GM =ω r 越大,ω越小。 ③由r T m r Mm G 2 22?? ? ??=π可得:GM r T 3 2π= r 越大,T 越大。 ④由向ma r Mm G =2 可得:2r GM a =向 r 越大,a 向越小。 点评:需要说明的是,万有引力定律中两个物体的距离,对于相距很远因而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就是指两质点的距离;对于未特别说明的天体,都可认为是均匀球体,则指的是两个球心的距离。人造卫星及天体的运动都近似为匀速圆周运动。 2.常见题型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主要涉及几个方面: (1)测天体的质量及密度:(万有引力全部提供向心力) 由r T m r Mm G 2 22??? ??=π 得2 324GT r M π= 又ρπ?=3 3 4R M 得3233R GT r πρ= 【例1】中子星是恒星演化过程的一种可能结果,它的密度很大。现有一中子星,观测到它的自转周期为T = 30 1 s 。问该中子星的最小密度应是多少才能维持该星的稳定,不致因自转而瓦解。计算时星体可视为均匀球体。(引力常数G =6.67?10 11 -m 3/kg.s 2 ) 解析:设想中子星赤道处一小块物质,只有当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或等于它随星体所需的向心力时,中子星才不会瓦解。 设中子星的密度为ρ,质量为M ,半径为R ,自转角速度为ω,位于赤道处的小物块质量为m ,则有 R m R GMm 2 2 ω= T πω2= ρπ33 4R M = 由以上各式得2 3GT πρ= ,代入数据解得:3 14/1027.1m kg ?=ρ。 点评: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题时,经常需要像本题一样先假设某处存在一个物体再分

高一下册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一下册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总结 物理在绝大多数的省份既是会考科目又是高考科目,在高中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大家推荐了高一下册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行星运动 1.地心说和日心说 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及其它行星都绕地球运动,日心说认为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它行星都绕太阳运动,日心说是形成新的世界观的基础,是对宗教的挑战。 2.开普勒第一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指出: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个定律也叫做轨道定律,它正确描述了行星运动轨道的形状。 3.开普勒第三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指出: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3/T2=k.这个定律也叫周期定律.行星运动三定律是开普勒根据第谷连续20年对行星运动进行观察记录的数据,经过刻苦计算而得出的结论. 二、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l)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

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两个物体质量越大,它们间的万有引力越大;两物体间距离越远,它们间的万有引力越小.通常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在天体系统中,万有引力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2)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是:.即两物体间万有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2.引力常量及其测定 (1)万有引力常量 G=6.6725910-11 N?m2/kg2,通常取 G=6.6710-11 N?m2/kg2. (2)万有引力常量G的值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准确测定的.G的测定不仅用实验证实了万有引力的存在,同时也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实用价值.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在研究天体运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把地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与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起来,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基础.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下列应用:(1)用万有引力定律求中心星球的质量和密度 当一个星球绕另一个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设中心星球质量为M,半径为R,环绕星球质量为m,线速度为v,公转周期为T,两星球相距r,由万有引力定律有: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12种典型案例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12种典型案例 万有引力定律不仅是高考的一个大重点,而且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科学论题之一。 特别是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更激发了同学们研究卫星,探索宇宙的信心。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12个典型案例: 【案例1】天体的质量与密度的估算 下列哪一组数据能够估算出地球的质量 A.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与月地之间的距离 B.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的半径 C.绕地球运行卫星的周期与线速度 D.地球表面卫星的周期与地球的密度 解析: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月球也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设地球的质量为M ,卫星的质量为m ,卫星的运行周期为T ,轨道半径为r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r T 4m r Mm G 22 2π=……①得: 2 32GT r 4M π=……②可见A 正确 而T r 2v π= ……由②③知C 正确 对地球表面的卫星,轨道半径等于地球的半径,r=R ……④ 由于3 R 4M 3 π= ρ……⑤结合②④⑤得: G 3T 2π = ρ 可见D 错误 地球表面的物体,其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由2R Mm G mg =得:G g R M 2=可见B 正确 【探讨评价】根据牛顿定律,只能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不能解决环绕天体的质量;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和已知的常量,运用物理规律估算物理量,这也是高考对学生的要求。总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关键。 【案例2】普通卫星的运动问题 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不同的。“风云一号”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周期为12 h ,“风云二号”是同步轨道卫星,其运行轨道就是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必修2(人教版)教案】

《6.3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 教学模式介绍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课程环节: 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 设计思路说明 一、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科学探究,在“科学探究”中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科学方法、学会交流合作及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我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设计为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先后结合的方法。“地球对月球的力、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力、太阳对行星的力,真是同一种力吗?”这个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导给学生带来的困难则由教师适时引导。当学生亲自动手,计算出月球轨道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就是地面物体下落加速度的2601 倍时,学生一定会由衷地感叹自然界的和 谐统一和科学的无穷魅力。 二、万有引力定律既是一个独立的科学定律,又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的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是自然界的物体间的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对人类认识和探索未知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万有引力定律不只是用来做几道题,而是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具体体现。 三、我让学生查找关于卡文迪许的资料、做成ppt 并让两到三组同学在课堂展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四、将不易测量的微小量转化为可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是物理学中重要且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对学生进行的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渗透。同时也能说明科学实验是发现科学真理的基础,也是检验科学真理的唯一标准。 ● 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内容是对上两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延伸,是下

第一节万有引力定律2

参加市新课标比赛获奖的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万有引力定律教材:物理(必修2)广东版 教学步骤

新课教学 一.天体究竟做怎样的运动 (一)古人对天体运动的看法及发展过程 1、A.让同学自己阅读天体究竟做怎样的运 动这一小节,提出问题: (1)人们对天体运动的探索过程存在 哪些看法? (2)这些看法的观点是什么? [投影显示] “地心说”和“日心说”课件 B.深入探究 [投影显示] 请冋学们在前面的基础上讨论:1?“地心 说”为什么能占领较长的统治时间? 2?俗话说“眼见为实”,这种说法是否绝 对正确?式举例. 3?“日心说”为什么能战胜“地心说”? 4?“日心说”的观点是否正确? 5?“地心说”和“日心说”理论提出后, 即使是错误的理论也包含一定的价值,对人们的 生活、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同学们课外查找 资料了解) C.教师总结 事实上从“地心说”向“日心说”的过渡经 历了漫长的时间,并且科学家们付出了艰苦的奋 斗咼白尼的“日心说”观点不符合当时欧洲统 治教会的利益,因而受到了教会的迫害。然而, 科学真理的确立是任何愚昧势力所阻挡不了的。 经过后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哥白尼的日心说终 于取得胜利。 前人的这种对冋题一丝不苟、孜孜以求的精 神值得大家学习,所以我们对待学习要脚踏实 地,认认真真,不放过一点疑问? (二)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研究 不论“地心说”还是“日心说”,古人 把天体的运动看得十分神圣,都认为天体的运动 不冋于地面物体的运动,天体做的是最完美、最 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 后来,开普勒在应用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 的模型描述火星的运动时,发现与他的老师第谷 对火星运行轨道的观测值有误差。开普勒思考: 是第谷观察数据错了,还是火星根本就不做圆形 轨道运动呢?开普勒坚 阅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应 的答案? 1.地心说一日心说一圆周运动— 与事实矛盾一椭圆运动一开普勒对行星 运动的描述 2?“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 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 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日心 说认为太阳是于宙的中心地球\, 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在绕太阳运动 ? 1?“地心说”占领统治地位时间 较长的原因是由于它比较符合人们的日 常经验,如: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 落下;冋时它也符合当时在政治上占统 治地位的宗教神学观点? 2?由于“日心说”最终战胜了 “地心说”,虽然“地心说”符合人们 的经验,但它还是错误的?进而说明 “眼见为实”的说法并非绝对正确?例 如:我们乘车时观察到树木在向后运动 , 而事实上并没有动(相对于地面)? 3?“日心说”所以能够战胜“地 心说”是因为好多“地心说”不能解析 的现象“日心说”则能说明也 就是说,“日心说”比“地心说”更科 学、更接近事实?例如:若地球不动, 昼夜交替是太阳绕地球运动形成的?那 么,每天的情况就应是相同的 , 而事实上,每天白天的长短不冋,冷暖 不同?而“日心说”则能说明这种情 况:白昼是地球自转形成的,而四 季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 4.从目前科研结果和我们所掌握 的知识来看,“日心说”也并不是绝对 正确的,因为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一个中 心天体,而太阳系只是于宙中众多星系 之一,所以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也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真题汇编(含答案)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假设在半径为R 的某天体上发射一颗该天体的卫星,若这颗卫星在距该天体表面高度为h 的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求: (1)该天体的质量是多少? (2)该天体的密度是多少? (3)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少? (4)该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 【答案】(1)2324()R h GT π+; (2)3233()R h GT R π+;(3)23224()R h R T π+; 【解析】 【分析】 (1)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 (2)根据密度的定义求解天体密度; (3)在天体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列式求解; (4)该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 【详解】 (1)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G 2()Mm R h +=m 2 2T π?? ??? (R+h) 解得:M=23 2 4()R h GT π+ ① (2)天体的密度: ρ=M V =23 234()43 R h GT R ππ+=3233()R h GT R π+. (3)在天体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故: mg=G 2Mm R ② 联立①②解得:g= 23 22 4()R h R T π+ ③ (4)该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m 2 v R ④ 联立③④解得: 【点睛】

本题关键是明确卫星做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而地面附近重力又等于万有引力,基础问题. 2.某航天飞机在地球赤道上空飞行,轨道半径为r ,飞行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设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在某时刻航天飞机通过赤道上某建筑物的上方,求它下次通过该建筑物上方所需的时间. 【答案】 t = 或者t =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人造卫星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列式求出角速度的表达式,卫星再次经过某建筑物的上空,比地球多转动一圈. 解:用ω表示航天飞机的角速度,用m 、M 分别表示航天飞机及地球的质量,则有 2 2Mm G mr r ω= 航天飞机在地面上,有2mM G R mg = 联立解得ω= 若ω>ω0,即飞机高度低于同步卫星高度,用t 表示所需时间,则ωt -ω0t =2π 所以 t = 若ω<ω0,即飞机高度高于同步卫星高度,用t 表示所需时间,则ω0t -ωt =2π 所以 t = . 点晴:本题关键:(1)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解出角速度;(2)根据地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得到重力加速度表达式;(3)根据多转动一圈后再次到达某建筑物上空列式. 3.在地球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质量为m 的物体P 置于弹簧上端,用力压到弹簧形变量为3x 0处后由静止释放,从释放点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5x 0,上升过程中物体P 的加速度a 与弹簧的压缩量x 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若在另一星球N 上把完全相同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将物体Q 在弹簧上端点由静止释放,物体Q 的加速度a 与弹簧的压缩量x 间的关系如图中虚线所示。两星球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星球N 半径为地球半径的3倍。忽略两星球的自转,图中两条图线与横、纵坐标轴交点坐标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