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对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对策建议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而湿地公园建设即能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又能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地。笔者以X市的花溪、小车河等湿地公园为例,基于湿地经济理论,积极探索X市湿地公园建设模式。
近年来,X市在中心城区挤出商业价值可观的“风水宝地”,已相继建成了花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小车河湿地公园等,总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多样的城市湿地公园给X的生态系统增添了活力,给这座高原城市增加了灵韵。通过修复城市中的水——林——湿地生态系统,打造城市“绿色净化器”,X市的湿地资源将得到有效的保护。湿地公园作为一种公共生态产品已经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管理不善,会损害X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的形象,因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为X市湿地公园建设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
生态优先,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生态第一是所有城市湿地公园最突出的特征。由于湿地公园建设工程的巨大和生态系统自身运行的长期性,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了解生态自身特点之上再辅以人工的帮助,在设计之初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公园运行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生态保护,要对水质、动植物生长情况,甚至整个生态系统进行检测,以做出适当的防护措施。湿地保护要加以人工手段,对湿地进行规划设计,使遭
到人为影响的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慢慢能够成为真正的“城市之肾”。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要从根本上树立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意识,必须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新的资源环境观,强化湿地公园环境保护的意识,强调湿地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特殊性,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湿地保护是一项群众性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才能完成,要对员工和游客多宣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更要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公益性原则,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窗口作用,提高全社会对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合理进行湿地公园建设规划。城市湿地公园对游人开放,必然会受游人的影响,因此,必须对湿地公园做好规划。湿地公园应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区块:生态恢复区——主要以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公园生态环境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并禁止游人进入,使其能够在自然条件下得到保护与恢复。风景游览区——城市湿地公园要能够给游人提供观赏游玩的区域,可将整个公园内一些湿地景观较好的地方,或者具有一些历史风情的地方,设立为风景游览区,让游人能够观赏到湿地风貌。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各风景区之间能够进行轮休,以减少游人对于这些区域的干扰,让其在轮休期间能够得到生态的恢复。(3)科教区——湿地的功能很多,能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净化湿地、保护资源等。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湿地的重要性以
及湿地景观的魅力,可在城市湿地公园内设置科教中心,让游人能够更多地了解湿地,使大家能够自主的保护湿地资源。
提升湿地公园的文化内涵。X市的湿地公园规划与建设要注意挖掘历史人文资源,赋予湿地公园以历史文化内涵,融X的自然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同时,公园在营造湿地景观时,侧重于维持保护当地具有特色的湿地类型的基础之上。因此,应依据当地传统的湿地景色,应充分渗入X的文化内涵,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既快又好地建设X 市湿地公园。
完善湿地公园保护与利用的法制体系。湿地公园建设水平是一种文明程度的体现,应将湿地公园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考虑其基本建设与管理资金。加快有关湿地保护法律规章的建立,编制城市湿地公园设计规范等相关技术标准,并结合各地区实际制定符合区域特色的地方性湿地保护法规,把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纳入法制轨道。通过法律规章明确湿地规划、治理保护、开发利用的方向,使水利航运、水源利用、水产养殖、水生经济作物种植、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景观建设等有法可依,依法办事,以保障湿地有效保护和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加强对湿地公园开放过程的管理。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公园管理制度。要禁止人们在景区里抽烟、在林区使用烟火,在生态区不能有任何采集行为,同时在景区内要设置各种警示标志,并指示反映渠道便于游客反映问题,防止产生破坏行为。为了保证公园的维护管理费用,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来增加收入,例如组织与公园风景相关的摄影比
赛和景区音乐节活动等,以此吸引人流量,同时也可改进景区的唯美程度,还可以对湿地公园周围的小吃进行规划安排,综合布局考虑。
提供人才与技术保障。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地区要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培训,满足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推广先进的湿地管理技术是湿地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保障,为此,有关科研院所和高校要加强湿地专业人才培养,开展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技术和不同类型湿地的合理利用模式研究,开展湿地健康与安全评价及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进行湿地生态与环境功能的定量分析。制定监测标准体系,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湿地资源信息数据库和湿地生态监测网络体系,为湿地科学研究和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开展湿地生态体系和湿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研究,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在湿地公园建设、保护、监测、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为湿地的科学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强调利用对保护的促进作用。通过湿地公园建设,一是可以起到对周围群众和旅游者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作用;二是为湿地的珍稀濒危生物保护等寻求到经济支撑,增加保护和管理的力度;三是通过生态旅游开发可帮助当地群众就业,从而真正促进X市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湿地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有利于缓解人们在工作学习家庭生活方面的各种压力。在湿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目前已经具备相当程度的共识,即应该采用保护性开发的基本策略即以保护湿地资源为根本前提,以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最高
目标,突出利用对保护的促进作用,要以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最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