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中国西部超高压变质作用与造山带演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中国西部超高压变质作用与造山带演化

候选单位(含排序):北京大学

候选人(含排序):张立飞,宋述光,魏春景,张贵宾,吕增

项目简介(不超800字):

超高压变质作用是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近些年在我国西部又发现了不同成因类型的超高压变质带,使得我国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成为我国基础地质特色研究之一。北大变质岩研究群体长期以来坚持在中国西部开展造山带变质作用方面的研究,自1999年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3个杰出青年基金、1个创新群体项目和科技部2轮973 课题的资助下,发现和确定了我国西部的西南天山和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为进一步探讨超高压变质作用引发机理、发展板块构造理论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成果集中在以下3 个方面:

1、发现并确立了西南天山长约八十多公里的超高压变质带,这是目前世界上规

模最大、时代最为古老的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目前在西天山榴辉岩相变质岩石中发现的超高压变质矿物有柯石英包体、柯石英出溶条纹以及白云石分解结构等,计算了3 个变质阶段的演化;确定了其原岩为增生楔洋壳;

初步确定了西南天山榴辉岩晚古生代-中生代年代学演化框架,提出了西南天山双变质带的构造演化模式。

2、确立了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的空间分布和俯冲极限深度,证明了柴北缘大陆

深俯冲的极限深度大于200 km;证明在主体为大陆型深俯冲的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中经历了洋壳超高压变质作用;结合锆石SHRIMP 定年建立了柴北缘由洋壳俯冲到陆壳俯冲碰撞的构造演化模式。

3、深入的相平衡岩石学研究,以西南天山和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为例,建立了

高压超高压变质玄武岩体系(NCFMASH)中的蓝闪石榴辉岩、硬柱石榴辉岩和角闪石榴辉岩相平衡关系;计算了泥质岩石在高压-超高压相中的相图,探讨了白片岩、硬绿泥石-滑石蓝闪石片岩和硬绿泥石-蓝闪石片岩的相转换关系。从而为定量地刻画造山带形成与演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该项研究共发表SCI 论文65篇,20 篇核心论文被SCI 论文他引973次。这些论文在国际权威专著、国外经典教材和包括Nature、Geology、EPSL 等在内的著名杂志上都有相关引用和比较高的评价,其中6 篇文章在各自当年发表的国际刊物论文中的引用排名居前十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