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温里剂共53页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逆汤
《伤寒论》
四逆汤--病机及证候
心 四肢厥逆 恶寒蜷卧
肾 阳
神衰欲寐
衰 下利清谷 寒
厥 呕吐,腹中冷痛
证 舌淡苔白,脉微细
四逆汤--治法与方义分析
君:生附子—回阳救逆、破阴逐寒 回
阳 臣:干姜—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附子无姜不热)
逆 佐: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药性、
缓姜附烈性及附子毒性
四逆汤
人参-益气健脾、生津安神

使
合生姜调脾胃和诸药
大枣 Fra Baidu bibliotek可助人参补虚扶中
又可制吴茱萸之辛燥
辨证要点:
吴茱萸汤
本方所治虽有病在阳明、少阴、厥阴之
别,但其病机均属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故 临床除口不渴,四肢欠温等里寒证表现外, 应以呕吐,或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舌淡
苔白滑,脉弦细而迟为辨证要点。
随证加减: 呕吐甚者加半夏、陈皮、砂仁。 头痛剧者加川芎。 虚寒重者加干姜、小茴。 使用注意: 胃热呕吐、阴虚呕吐以及肝阳上亢之头痛均 禁用。
拒药处理:热药冷服或反佐配伍。
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温里剂的主要 作用有:抑制胃液分泌、降低游离酸和 总酸度,促进胃粘膜细胞的再生修复, 从而具有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并可改 善胃肠运动,增进食欲;强心及抗心律 失常,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具有抗多 种休克的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性,扩张皮肤血管而使服药后出现全身 温热感;抗炎镇痛,调整肾上腺皮质功 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
因此,在现代临床上温里剂 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 炎、慢性结肠炎、休克、心功能 不全、冠心病、雷诺氏病、血栓 闭塞性脉管炎、小儿惊厥、妇女 痛经、慢性盆腔炎、复发性口腔 溃疡以及肿瘤化疗后反应等多种 疾病而中医辨证属里寒证者。
第一节 温中祛寒 温中祛寒剂,主治中焦虚寒证。 症见脘腹冷痛,手足不温,肢体倦怠, 或见吞酸吐涎,恶心呕吐,腹痛下利 等,或因土虚木贼,而见小儿慢惊风 等。常用温中散寒药如干姜、吴茱萸、 桂枝、生姜、蜀椒之类,与补气健脾 药如人参、白术、甘草、茯苓等配伍 组方。代表方如理中丸、小建中汤、 吴茱萸汤等。
中肝 焦脾 虚不
中焦虚寒 肝木乘土
腹中挛痛 喜温喜按 舌淡苔白 脉象细弦
气血不足 心悸虚烦 心失所养 面色无华
寒和
营卫不和 手足烦热 阴阳两伤 咽干口燥
小建中汤--治法与方义分析
饴糖—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温和
桂枝—温阳祛寒
中里
白芍—和营缓急
补缓
生姜—温胃散寒
虚急
大枣—补脾益气
甘草—益气和中 、调和诸药
学习目的与要求: 1、熟悉温里剂的概说、分类
及使用注意。 2、掌握下列方剂:理中丸、
小建中汤、四逆汤、回阳救急汤、 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小金丹)。
3、熟悉下列方剂:大建中 汤△、吴茱萸汤△。
一、定义 二、分类及功用 三、注意事项 四、现代药理研究
一、定义 凡以温里药为主组成,具有
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能 祛除脏腑经络间寒邪,用于治疗 阴寒在里病证的方剂,统称温里 剂。属于“八法”中“温法”的 范畴。
3、白通汤 组成: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 功用: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主治:心肾阳虚,阴盛戴阳证。手足厥逆,
二、分类及功用
外寒直中 寒从中生
寒在经脉 温经散寒



中焦虚寒 温中祛寒
寒在脏腑
心肾阳衰 回阳救逆
三、注意事项
首先应该注意辨清寒热之真假,因温里剂
多由辛温燥热之品组方,若真热假寒者用之, 不啻火上浇油,更助其邪热。其次应该注意病 人的体质,如病人为阴虚、血虚之体,遣方用 药,慎勿过剂,以免重伤其阴。再次使用温里 剂要因地因时制宜,北方与隆冬之际,不妨大 胆应用;南方与盛暑之令,则须慎重使用。最 后,素有出血之病人,用温里剂尤要谨慎,以 防温里剂辛温走窜而动血耗血。
吴茱萸汤
《伤寒论》
吴茱萸汤--病机及证候分析
胃中虚寒 食谷欲吐或呕酸水
肝 浊 胃失和降 胸膈满闷胃脘作痛
胃阴 虚上 寒逆
厥阴肝寒 浊阴上逆 少阴肾寒
巅顶头痛 痛时干呕或吐涎沫 吐利并作
寒犯中土 手足逆冷烦躁不宁
吴茱萸汤--治法与方义分析
温降 中逆 补止 虚呕
君:吴茱萸-温胃暖肝、下气降逆
臣:生姜重用-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理中丸
《伤寒论》
理中丸--病机及证候分析
畏寒肢冷

食少、吐、利、腹痛
焦 失血

病后喜唾涎沬、小儿慢惊

胸痹
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理中丸--治法与方义分析
佐 君 干姜—温中祛寒
温补 中气
臣 人参—补气健脾
祛 健 佐 白术—健脾祛湿
寒脾
佐 使 甘草—寓意有三:补中缓急调药
理中丸--运用
配伍特点: 温补并行,以温为主
第二节 回阳救逆
回阳救逆剂,主治阳气衰微,内外俱寒,甚 至阴盛格阳或戴阳等证。症见四肢厥冷,恶寒 踡卧,呕吐腹痛,下利清谷,精神萎靡,但欲 寐,脉沉细或微细欲绝等证;或阳气亡耗,阴 寒内盛,气血逆乱,心胸剧痛。常以大辛大热、 回阳破阴之附子为主,配伍辛热温里之干姜、 葱白、肉桂,再佐以益气和中之人参、甘草组 成方剂。代表方如四逆汤、白通汤、回阳救急 汤。若阴盛格阳或戴阳,出现身反不恶寒或面 微赤等假象,当在上述方药中加苦寒之猪胆汁 以反佐,代表方剂如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 通加猪胆汁汤。
证治要点: 四肢厥逆,神衰欲寐,舌淡苔白,脉微细。
回阳救逆的基础方
附方: 1、通脉四逆汤 组成:四逆汤倍干姜,附子适当加量。 功用: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主治:心肾阳虚,阴盛格阳证。
2、四逆加人参汤 组成:四逆汤加人参。 功用: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主治:心肾阳虚,恶寒蜷卧,脉微而复自下
利,利虽止而余证仍在者。
小建中汤
配伍特点: ❖ 阴阳并调,温中为主 ❖ 肝脾同治,补脾为主
证治要点: 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细弦。
随证加减: 寒甚加干姜 气滞加木香 便溏加白术 虚甚加人参、黄芪、当归
使用注意: 1.呕吐及中满者不宜使用。 2.阴虚内热之胃脘疼痛者忌用。
附:大建中汤方歌 大建中汤建中阳,蜀椒干姜参饴糖; 阴盛阳虚腹冷痛,温补中焦止痛强。
证治要点: 畏寒肢冷,脘腹绵绵作痛,呕吐,便溏,
纳差,舌淡苔白,脉沉细。
为温中祛寒的基础方、代表方。
加减变化:
理中丸
虚寒甚,加附子、肉桂; 呕吐甚,加生姜、半夏; 下利甚,加茯苓、白扁豆; 阳虚失血者,将干姜易为炮姜,加艾叶、灶心土; 胸痹,加薤白、桂枝、枳实。
小建中汤
《伤寒论》
小建中汤--病机及证候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