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光刻与刻蚀工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电子工艺学
Microelectronic Processing 第六章 光刻与刻蚀工艺
张道礼 教授 Email: zhang-daoli@ Voice: 87542894
6.1 概述
微电子单项工艺
掺杂 薄膜制备 图形转移
扩散掺杂 离子注入掺杂 物理气相淀积 化学气相淀积
外延 光刻 刻蚀
6.1 概述
图形转移(pattern transfer)是微电子工艺的重要基础,其作 用是使器件和电路的设计从图纸或工作站转移到基片上得以实现,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在衬底上建立三维图形的过程,包括光刻 和刻蚀两个步骤。
光刻 (lithography,又译图形曝光 ):使用带有某一层设计几 何图形的掩模版(mask),通过光化学反应,经过曝光和显影,使光 敏的光刻胶在衬底上形成三维浮雕图形。将图案转移到覆盖在半导 体晶片上的感光薄膜层上(称为光致光刻胶、光刻胶或光阻,resist, 简称光刻胶)的一种工艺步骤。
正胶 ><
>< 断链
8.2 光刻工艺
负胶是一种含有感光剂的聚合物。曝光时,感光剂将吸收的光 能转变为化学能而引起链反应,聚合物分子间发生交联,形成不 溶于显影液的高分子交联聚合物。显影后,未感光部分的光刻胶 被去除。负胶的主要缺点是显影时吸收显影液溶剂而膨胀,限制 了其分辨率。
负胶
交联
8.2 光刻工艺
刻蚀:在光刻胶掩蔽下,根据需要形成微图形的膜层不同,采 用不同的刻蚀物质和方法在膜层上进行选择性刻蚀。
这样,去掉光刻胶以后,三维设计图形就转移到了衬底的相关 膜层上。图形转移工艺是如此重要,以至一种微电子工艺技术的水 平通常以光刻和刻蚀的图形线宽(特征尺寸)表示。
8.2 光刻工艺
光刻(lithography)是以一种被称为光刻胶的光敏感聚
生曝光图形所允许的最大曝光
剂量。D100为感光区光刻胶在 显影液中完全可溶所需的最小
曝光剂量。可以看出,感光区
剩余膜厚随曝光剂量的增加逐
渐减小。对比度与该曲线外推
斜率的绝对值有关:
1
log10 (D100 / D0 )
光刻胶留膜率
曝光剂量
正胶光刻胶对度曲线
8.2 光刻工艺
在理想曝光过程中,辐照在光刻胶上的投影区域应该与掩模版 的透光区域完全相同,其它区域没有辐照投影。但在实际曝光过程 中,由于衍射和散射的影响,光刻胶所受辐照具有一定分布,因此 显影后剩余光刻胶层的侧面通常有一定斜坡。
8.2 光刻工艺
光刻胶的性能参数 a. 光学性质:如灵敏度、分辨率、对比度、折射率; b. 力学和化学性质 :如固溶度、黏滞度、抗蚀性、热稳定性、流 动性和对环境气氛的敏感度; c. 其它性质:如纯度、金属含量、可使用范围、有效期和燃点; 一、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每毫米宽度内能够光刻出可分辨的最多线对数,它 是对光刻工艺可以达到的最小图形尺寸的一种描述。在线宽 L 与 线条间距相等的情况下,分辨率为:R 1 (mm1) ,光刻分辨率受
推动硅(Si)集成电路成为商用产品主 流的一大动力。一般说来, SiO2可 作为许多器件结构的绝缘体,或在 器件制作过程中作为扩散或离子注 入的阻挡层。如在p-n结的制造过程 中, SiO2薄膜可用来定义结的区域。 图 (a)显示一无覆盖层的硅晶片,正 准备进行氧化步骤。在氧化步骤结 束后,一层SiO2就会均匀地形成在 晶片表面。为简化讨论,图 (b)只显 示被氧化晶片的上表层。
数(MTF),它可以用来描述曝光图形的质量: MTF Imax Imin
6.1 概述
在扩散或离子注入步骤之后,欧
姆接触和连线在接着的金属化
步骤完成[图 (e)]。金属薄膜可以 用物理气相淀积和化学气相淀积 来形成。光刻步骤再度用来定义 正面接触点,如图 (f)所示。一 相似的金属化步骤可用来定义背 面接触点,而不用光刻工艺。一 般而言,低温(≤500。C)的退火 步骤用来促进金属层和半导体之 间的低电阻接触点。随着金属化 的完成,p-n结已经可以工作了。
侧墙的倾斜角度与光刻胶对比度和膜厚有关。光刻胶对比度越 高,剩余光刻胶层侧墙越陡。而光刻胶层侧墙陡度越大,线宽测量 的精确度越高。同时,侧墙陡峭的光刻胶层可以减小刻蚀过程中的 钻蚀效应,提高图形转移分辨率。
+
_
_
显影后的理想光刻胶剖面
8.2 光刻工艺
Imin
Imax
另一个可以从对比度中得到的光刻胶性能指标是调制传输函
在使用正胶曝光的过程中,要注意光刻胶与曝光源之间的匹配 关系。光刻胶与曝光波长之间的谐调非常重要,因为其它谱系的光 线(如黄光和绿光)对光刻胶也会产生一定曝光效果。一般要求非 曝光区对光波的吸收系数不能大于40%,否则将影响曝光图形。
8.2 光刻工艺
三、对比度 对比度是衡量光刻胶区分掩模版上亮区与暗区的能
1.2m 1.2m
1m 1m
0.8 - 1.5m
层次索引
接触孔(14层) 第一层金属(15层) 有源区(3层) 栅(10层)
8.2 光刻工艺
光刻胶 光刻胶(photoresist,又称光致抗蚀剂)是一类对辐照敏感的、
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中均含 有一种可以由特定波长的光引发化学反应的感光剂(PAC: photoactive compound)。依其对光照的反应分成正性光刻胶 与负性光刻胶。
因此光刻是主流微电子制造过程中最复杂、昂贵和关键的 工艺;
b. 随着器件和电路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光刻工艺 已成为微电子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
在目前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光刻图形尺寸会遇到一系 列技术上甚至理论上的难题,因此大批科学家和工程师正 在从光学、物理学、化学、精密机械、自动控制以及电子 技术等不同途径对光刻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这些图案可用来定义集成电路中各种不同区域,如离子注入、 接触窗(contact window)与压焊垫(bonding-pad)区。而由光刻所 形成的光刻胶图案,并不是电路器件的最终部分,而只是电路图形 的印模。
6.1 概述
在集成电路制造中,主要的光刻设备是利用紫外光(≈0.2~ 0.4m)的光学仪器。
在一定外界条件(如曝光)的作用下,光刻胶的分子结构由于 光化学反应而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其化学、物理或机械性质发生相 应变化,例如在显影液中的溶解度发生变化,由可溶性变为不可溶 性或者相反。这样,光刻胶感光部分与未感光部分在显影液中的溶 解速度就出现差异。在微电子工艺中,就是利用光刻胶的这一特性 来进行光刻的。
8.2 光刻工艺
以ULSI为例,对光刻技术的基本要求包括几个方面: a. 高分辨率:以线宽作为光刻水平的标志; b. 高灵敏度光刻胶:为提高产量,希望曝光时间尽量短; c. 低缺陷:光刻引入缺陷所造成的影响比其它工艺更为严重; d. 精密的套刻对准:一般器件结构允许套刻误差为线宽的10%; e. 对大尺寸基片的加工:在大尺寸基片上光刻难度更大。
6.1 概述
图 (a)为显影后的晶片。晶片再 次于120℃~180 ℃之间烘烤 20min,以加强对衬底的附着 力和即将进行的刻蚀步骤的抗 蚀能力。然后,使用缓冲氢氟 酸作酸刻蚀液来移除没有被光 刻胶保护的一。氧化硅表面, 如图4(b)所示。最后,使用化 学溶剂或等离子体氧化系统剥 离(stripped)光刻胶。图 (c)显 示光刻步骤之后,没有氧化层 区域(一个窗户)的最终结果。晶 片此时已经完成准备工作,可 接着用扩散或离子注入步骤形 成p-n结。
8.2 光刻工艺
光学光刻使用的正胶通常含有三种主要成分:酚醛树脂、感光 剂和有机溶剂。曝光前的光刻胶基本上不溶于显影液。曝光时, 感光剂 — 如 g 线(436 nm)和 i 线(365 nm)光刻时正胶中 的重氮醌(DNQ),因吸收光能而导致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在显 影液中的溶解度比曝光前高出很多(约100倍)。显影后,感光 部分光刻胶被溶解去除。
合物为主要材料的照相制版技术。集成电路发明至今,
电路集成度提高了六个数量级以上,主要归功于光刻技
术的进步。
光学曝光
遮蔽式曝光 投影式曝光
曝光方式
非光学曝光
电子束曝光 X 射线曝光 超紫外光曝光
离子束曝光
8.2 光刻工艺
光刻工艺的重要性源于两个方面: a. 微电子制造需进行多次光刻,耗费总成本的30%。
当曝光剂量达到 D100 以 上时,感光区剩余膜厚最终达 到初始时负胶的厚度。因此, 负胶的对比度取决于曲线的曝 光剂量取对数坐标之后得到的 斜率。
光刻胶留膜率
曝光剂量
负胶光刻胶对比度曲线
8.2 光刻工艺
正胶的感光区剩余膜厚与
曝光剂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D0为感光区光刻胶在显影液中 完全不溶,即在光刻胶上不产
6.1 概述
光刻技术被用来界定p-n结的几何形状。
在形成SiO2之后。利用高速旋转机,将晶 片表面旋涂一层对紫外光敏感的材料,称 为光刻胶(photo-resist)。将晶片从旋转机 拿下之后[图 (c)],在80C~100C之间烘烤。 以驱除光刻胶中的溶剂并硬化光刻胶,加 强光刻胶与晶片的附着力。如图 (d)所示, 下一个步骤使用UV光源,通过一有图案的 掩模版对晶片进行曝光。对于被光刻胶覆 盖的晶片在其曝光的区域将依据光刻胶的 型态进行化学反应。而被暴露在光线中的 光刻胶会进行聚合反应,且在刻蚀剂中不 易去除。聚合物区域在晶片放进显影剂 (developer)后仍然存在,而未被曝光区域 (在不透明掩模版区域之下)会溶解并被洗去。
2L
光刻系统、光刻胶和光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8.2 光刻工艺
二、灵敏度
光刻胶的灵敏度是指完成光刻所需最小曝光剂量(光能量, mJ/cm2)。对于光化学反应,灵敏度是由曝光效率决定的,而曝 光效率可以定义为参与曝光的光子能量与进入光刻胶的光子能量的 比值。通常正胶比负胶有更高的曝光效率,因此正胶的灵敏度比较 大。对于一个给定的曝光强度,灵敏度大的光刻胶曝光时间较短, 且曝光效果较好。但如果灵敏度过大,光刻胶在室温下就可能发生 热分解,使其储存有效期缩短。
力大小的指标。从理论上说,光刻胶的对比度会直接影响 曝光后光刻胶图形的倾角和线宽。
为测量光刻胶的对比度,可 以将一定厚度的光刻胶在不 同辐照剂量下曝光,测量显 影后剩余光刻胶的厚度(留 膜率),利用留膜率与曝光 剂量的关系曲线进行计算。
8.2 光刻工艺
对于负胶,存在一个临界曝 光剂量 D0。曝光剂量小于D0时, 负胶在显影液中完全可溶,不 会形成曝光图形。曝光剂量达 临界值后,感光区剩余膜厚随 曝光剂量增大而增大。
下图(a)为典型的曝光反应曲线与正胶的影像截面图。反应曲线描述
在曝光与显影过程后,残存刻胶的百分率与曝光能量间的关系。值
得注意的是,即使未被曝光,少量刻胶也会溶于显影液中。 图 (a)的截面图说明了掩模 版图形边缘与曝光后光刻 胶图形边缘的关系。由于 衍射,光刻胶图形边缘一 般并不位于掩模版边缘垂 直投影的位置,而是位于 光总吸收能量等于其阈值 能量ET处。 图 (b)为负胶的曝光反应曲 线与图形的截面图。
6.1 概述
基本工艺步骤:平面工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现 今的集成电路(IC)工艺。显示平面工艺的几个主 要步骤包含氧化(oxidation)、光刻 (1ithography)、离子注入(ion implant)和金属 化(metallization)。
6.1 概述
氧化:高品质SiO2的成功开发,是
8.2 光刻工艺
正胶和负胶图形转移
光刻胶通常可分为正性胶和负性 胶两类,两者经曝光和显影后得到的 图形正好相反。显影时,正胶的感光 区较易溶解而未感光区不溶解,所形 成的光刻胶图形是掩模版图形的正映 象。负胶的情况正相反,显影时感光 区较难溶解而未感光区溶解,形成的 光刻胶图形是掩模版图形的负映象。
6.1 概述
在扩散方法中,没有被SiO2
保护的半导体表面暴露在相 反型态的高浓度杂质中。杂 质利用固态扩散的方式,进 入半导体晶格。在离子注入 时,将欲掺杂的杂质离子加 速到一高能级,然后注入半 导体内。 SiO2可作为阻挡杂 质扩散或离子注入的阻挡层。 在扩散或离子注入步骤之后, p-n结已经形成,如图(d)所 示。由于被注入的离子横向 扩散或横向散开(lateral straggle,又译横向游走)的 关系,P型区域会比所开的窗 户稍微宽些。
Microelectronic Processing 第六章 光刻与刻蚀工艺
张道礼 教授 Email: zhang-daoli@ Voice: 87542894
6.1 概述
微电子单项工艺
掺杂 薄膜制备 图形转移
扩散掺杂 离子注入掺杂 物理气相淀积 化学气相淀积
外延 光刻 刻蚀
6.1 概述
图形转移(pattern transfer)是微电子工艺的重要基础,其作 用是使器件和电路的设计从图纸或工作站转移到基片上得以实现,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在衬底上建立三维图形的过程,包括光刻 和刻蚀两个步骤。
光刻 (lithography,又译图形曝光 ):使用带有某一层设计几 何图形的掩模版(mask),通过光化学反应,经过曝光和显影,使光 敏的光刻胶在衬底上形成三维浮雕图形。将图案转移到覆盖在半导 体晶片上的感光薄膜层上(称为光致光刻胶、光刻胶或光阻,resist, 简称光刻胶)的一种工艺步骤。
正胶 ><
>< 断链
8.2 光刻工艺
负胶是一种含有感光剂的聚合物。曝光时,感光剂将吸收的光 能转变为化学能而引起链反应,聚合物分子间发生交联,形成不 溶于显影液的高分子交联聚合物。显影后,未感光部分的光刻胶 被去除。负胶的主要缺点是显影时吸收显影液溶剂而膨胀,限制 了其分辨率。
负胶
交联
8.2 光刻工艺
刻蚀:在光刻胶掩蔽下,根据需要形成微图形的膜层不同,采 用不同的刻蚀物质和方法在膜层上进行选择性刻蚀。
这样,去掉光刻胶以后,三维设计图形就转移到了衬底的相关 膜层上。图形转移工艺是如此重要,以至一种微电子工艺技术的水 平通常以光刻和刻蚀的图形线宽(特征尺寸)表示。
8.2 光刻工艺
光刻(lithography)是以一种被称为光刻胶的光敏感聚
生曝光图形所允许的最大曝光
剂量。D100为感光区光刻胶在 显影液中完全可溶所需的最小
曝光剂量。可以看出,感光区
剩余膜厚随曝光剂量的增加逐
渐减小。对比度与该曲线外推
斜率的绝对值有关:
1
log10 (D100 / D0 )
光刻胶留膜率
曝光剂量
正胶光刻胶对度曲线
8.2 光刻工艺
在理想曝光过程中,辐照在光刻胶上的投影区域应该与掩模版 的透光区域完全相同,其它区域没有辐照投影。但在实际曝光过程 中,由于衍射和散射的影响,光刻胶所受辐照具有一定分布,因此 显影后剩余光刻胶层的侧面通常有一定斜坡。
8.2 光刻工艺
光刻胶的性能参数 a. 光学性质:如灵敏度、分辨率、对比度、折射率; b. 力学和化学性质 :如固溶度、黏滞度、抗蚀性、热稳定性、流 动性和对环境气氛的敏感度; c. 其它性质:如纯度、金属含量、可使用范围、有效期和燃点; 一、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每毫米宽度内能够光刻出可分辨的最多线对数,它 是对光刻工艺可以达到的最小图形尺寸的一种描述。在线宽 L 与 线条间距相等的情况下,分辨率为:R 1 (mm1) ,光刻分辨率受
推动硅(Si)集成电路成为商用产品主 流的一大动力。一般说来, SiO2可 作为许多器件结构的绝缘体,或在 器件制作过程中作为扩散或离子注 入的阻挡层。如在p-n结的制造过程 中, SiO2薄膜可用来定义结的区域。 图 (a)显示一无覆盖层的硅晶片,正 准备进行氧化步骤。在氧化步骤结 束后,一层SiO2就会均匀地形成在 晶片表面。为简化讨论,图 (b)只显 示被氧化晶片的上表层。
数(MTF),它可以用来描述曝光图形的质量: MTF Imax Imin
6.1 概述
在扩散或离子注入步骤之后,欧
姆接触和连线在接着的金属化
步骤完成[图 (e)]。金属薄膜可以 用物理气相淀积和化学气相淀积 来形成。光刻步骤再度用来定义 正面接触点,如图 (f)所示。一 相似的金属化步骤可用来定义背 面接触点,而不用光刻工艺。一 般而言,低温(≤500。C)的退火 步骤用来促进金属层和半导体之 间的低电阻接触点。随着金属化 的完成,p-n结已经可以工作了。
侧墙的倾斜角度与光刻胶对比度和膜厚有关。光刻胶对比度越 高,剩余光刻胶层侧墙越陡。而光刻胶层侧墙陡度越大,线宽测量 的精确度越高。同时,侧墙陡峭的光刻胶层可以减小刻蚀过程中的 钻蚀效应,提高图形转移分辨率。
+
_
_
显影后的理想光刻胶剖面
8.2 光刻工艺
Imin
Imax
另一个可以从对比度中得到的光刻胶性能指标是调制传输函
在使用正胶曝光的过程中,要注意光刻胶与曝光源之间的匹配 关系。光刻胶与曝光波长之间的谐调非常重要,因为其它谱系的光 线(如黄光和绿光)对光刻胶也会产生一定曝光效果。一般要求非 曝光区对光波的吸收系数不能大于40%,否则将影响曝光图形。
8.2 光刻工艺
三、对比度 对比度是衡量光刻胶区分掩模版上亮区与暗区的能
1.2m 1.2m
1m 1m
0.8 - 1.5m
层次索引
接触孔(14层) 第一层金属(15层) 有源区(3层) 栅(10层)
8.2 光刻工艺
光刻胶 光刻胶(photoresist,又称光致抗蚀剂)是一类对辐照敏感的、
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中均含 有一种可以由特定波长的光引发化学反应的感光剂(PAC: photoactive compound)。依其对光照的反应分成正性光刻胶 与负性光刻胶。
因此光刻是主流微电子制造过程中最复杂、昂贵和关键的 工艺;
b. 随着器件和电路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光刻工艺 已成为微电子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
在目前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光刻图形尺寸会遇到一系 列技术上甚至理论上的难题,因此大批科学家和工程师正 在从光学、物理学、化学、精密机械、自动控制以及电子 技术等不同途径对光刻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这些图案可用来定义集成电路中各种不同区域,如离子注入、 接触窗(contact window)与压焊垫(bonding-pad)区。而由光刻所 形成的光刻胶图案,并不是电路器件的最终部分,而只是电路图形 的印模。
6.1 概述
在集成电路制造中,主要的光刻设备是利用紫外光(≈0.2~ 0.4m)的光学仪器。
在一定外界条件(如曝光)的作用下,光刻胶的分子结构由于 光化学反应而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其化学、物理或机械性质发生相 应变化,例如在显影液中的溶解度发生变化,由可溶性变为不可溶 性或者相反。这样,光刻胶感光部分与未感光部分在显影液中的溶 解速度就出现差异。在微电子工艺中,就是利用光刻胶的这一特性 来进行光刻的。
8.2 光刻工艺
以ULSI为例,对光刻技术的基本要求包括几个方面: a. 高分辨率:以线宽作为光刻水平的标志; b. 高灵敏度光刻胶:为提高产量,希望曝光时间尽量短; c. 低缺陷:光刻引入缺陷所造成的影响比其它工艺更为严重; d. 精密的套刻对准:一般器件结构允许套刻误差为线宽的10%; e. 对大尺寸基片的加工:在大尺寸基片上光刻难度更大。
6.1 概述
图 (a)为显影后的晶片。晶片再 次于120℃~180 ℃之间烘烤 20min,以加强对衬底的附着 力和即将进行的刻蚀步骤的抗 蚀能力。然后,使用缓冲氢氟 酸作酸刻蚀液来移除没有被光 刻胶保护的一。氧化硅表面, 如图4(b)所示。最后,使用化 学溶剂或等离子体氧化系统剥 离(stripped)光刻胶。图 (c)显 示光刻步骤之后,没有氧化层 区域(一个窗户)的最终结果。晶 片此时已经完成准备工作,可 接着用扩散或离子注入步骤形 成p-n结。
8.2 光刻工艺
光学光刻使用的正胶通常含有三种主要成分:酚醛树脂、感光 剂和有机溶剂。曝光前的光刻胶基本上不溶于显影液。曝光时, 感光剂 — 如 g 线(436 nm)和 i 线(365 nm)光刻时正胶中 的重氮醌(DNQ),因吸收光能而导致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在显 影液中的溶解度比曝光前高出很多(约100倍)。显影后,感光 部分光刻胶被溶解去除。
合物为主要材料的照相制版技术。集成电路发明至今,
电路集成度提高了六个数量级以上,主要归功于光刻技
术的进步。
光学曝光
遮蔽式曝光 投影式曝光
曝光方式
非光学曝光
电子束曝光 X 射线曝光 超紫外光曝光
离子束曝光
8.2 光刻工艺
光刻工艺的重要性源于两个方面: a. 微电子制造需进行多次光刻,耗费总成本的30%。
当曝光剂量达到 D100 以 上时,感光区剩余膜厚最终达 到初始时负胶的厚度。因此, 负胶的对比度取决于曲线的曝 光剂量取对数坐标之后得到的 斜率。
光刻胶留膜率
曝光剂量
负胶光刻胶对比度曲线
8.2 光刻工艺
正胶的感光区剩余膜厚与
曝光剂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D0为感光区光刻胶在显影液中 完全不溶,即在光刻胶上不产
6.1 概述
光刻技术被用来界定p-n结的几何形状。
在形成SiO2之后。利用高速旋转机,将晶 片表面旋涂一层对紫外光敏感的材料,称 为光刻胶(photo-resist)。将晶片从旋转机 拿下之后[图 (c)],在80C~100C之间烘烤。 以驱除光刻胶中的溶剂并硬化光刻胶,加 强光刻胶与晶片的附着力。如图 (d)所示, 下一个步骤使用UV光源,通过一有图案的 掩模版对晶片进行曝光。对于被光刻胶覆 盖的晶片在其曝光的区域将依据光刻胶的 型态进行化学反应。而被暴露在光线中的 光刻胶会进行聚合反应,且在刻蚀剂中不 易去除。聚合物区域在晶片放进显影剂 (developer)后仍然存在,而未被曝光区域 (在不透明掩模版区域之下)会溶解并被洗去。
2L
光刻系统、光刻胶和光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8.2 光刻工艺
二、灵敏度
光刻胶的灵敏度是指完成光刻所需最小曝光剂量(光能量, mJ/cm2)。对于光化学反应,灵敏度是由曝光效率决定的,而曝 光效率可以定义为参与曝光的光子能量与进入光刻胶的光子能量的 比值。通常正胶比负胶有更高的曝光效率,因此正胶的灵敏度比较 大。对于一个给定的曝光强度,灵敏度大的光刻胶曝光时间较短, 且曝光效果较好。但如果灵敏度过大,光刻胶在室温下就可能发生 热分解,使其储存有效期缩短。
力大小的指标。从理论上说,光刻胶的对比度会直接影响 曝光后光刻胶图形的倾角和线宽。
为测量光刻胶的对比度,可 以将一定厚度的光刻胶在不 同辐照剂量下曝光,测量显 影后剩余光刻胶的厚度(留 膜率),利用留膜率与曝光 剂量的关系曲线进行计算。
8.2 光刻工艺
对于负胶,存在一个临界曝 光剂量 D0。曝光剂量小于D0时, 负胶在显影液中完全可溶,不 会形成曝光图形。曝光剂量达 临界值后,感光区剩余膜厚随 曝光剂量增大而增大。
下图(a)为典型的曝光反应曲线与正胶的影像截面图。反应曲线描述
在曝光与显影过程后,残存刻胶的百分率与曝光能量间的关系。值
得注意的是,即使未被曝光,少量刻胶也会溶于显影液中。 图 (a)的截面图说明了掩模 版图形边缘与曝光后光刻 胶图形边缘的关系。由于 衍射,光刻胶图形边缘一 般并不位于掩模版边缘垂 直投影的位置,而是位于 光总吸收能量等于其阈值 能量ET处。 图 (b)为负胶的曝光反应曲 线与图形的截面图。
6.1 概述
基本工艺步骤:平面工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现 今的集成电路(IC)工艺。显示平面工艺的几个主 要步骤包含氧化(oxidation)、光刻 (1ithography)、离子注入(ion implant)和金属 化(metallization)。
6.1 概述
氧化:高品质SiO2的成功开发,是
8.2 光刻工艺
正胶和负胶图形转移
光刻胶通常可分为正性胶和负性 胶两类,两者经曝光和显影后得到的 图形正好相反。显影时,正胶的感光 区较易溶解而未感光区不溶解,所形 成的光刻胶图形是掩模版图形的正映 象。负胶的情况正相反,显影时感光 区较难溶解而未感光区溶解,形成的 光刻胶图形是掩模版图形的负映象。
6.1 概述
在扩散方法中,没有被SiO2
保护的半导体表面暴露在相 反型态的高浓度杂质中。杂 质利用固态扩散的方式,进 入半导体晶格。在离子注入 时,将欲掺杂的杂质离子加 速到一高能级,然后注入半 导体内。 SiO2可作为阻挡杂 质扩散或离子注入的阻挡层。 在扩散或离子注入步骤之后, p-n结已经形成,如图(d)所 示。由于被注入的离子横向 扩散或横向散开(lateral straggle,又译横向游走)的 关系,P型区域会比所开的窗 户稍微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