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U形管中间是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葡萄糖分子通过),先在左右两侧各加入等量的0.1mol/L的蔗糖溶液,然后在左右两侧分别加入等量、少量的蔗糖酶和淀粉酶。

一段时间后,再在两侧分别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则两侧的液面高度及颜色变化情况是( )
A.左侧液面先升后降最后不变,两侧均有砖红色现象
B.两侧液面不变,两侧均无砖红色现象
C.左侧液面先升后降最后不变,只有左侧有砖红色现象
D.右侧液面先升后降最后不变,两侧均有砖红色现象
2.某同学将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3g/mL蔗糖溶液中,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将外表皮换成内表皮,则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B.质壁分离过程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浓度逐渐降低
C.若将蔗糖溶液的浓度加倍,则质壁分离及复原所需时间会缩短
D.若将蔗糖溶液改为适宜浓度的尿素溶液,则会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3.下列有关细胞膜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B.营养物质吸收与部分消化道上皮细胞的细胞膜有关
C.主动运输使某物质的浓度在细胞膜内外趋于平衡
D.器官移植时异体排异现象与细胞间信息交流有关
4.某学生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为实验材料,撕取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图像甲),然后用0.3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并观察(图像乙)。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像甲中洋葱外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B.图像从甲到乙是由于细胞周围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C.图像乙所示细胞出现质壁分离,b处充满蔗糖溶液
D.图像甲和乙,细胞的a,c中存在紫色物质
5.下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图像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与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相同
B.图丁可代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
C.环境中氧浓度变化对图示代表的所有运输方式均有影响
D.抗体和胰岛素的释放方式均与戊图代表的方式相同
6.假设将标号为甲、乙、丙的同一种植物细胞分别放在 A、B、c三种不同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所示状态(原生质层不再变化)。

据图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实验前蔗糖溶液浓度为a>b>c B.实验后蔗糖溶液浓度为c=b≥a
C.实验后甲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D.实验后细胞液浓度丙>乙>甲
7.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用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是因为这样的细胞具有()
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
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D.大且有颜色的液泡
8.下图中Ⅰ~Ⅳ表示生物体中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Ⅰ、Ⅱ均表示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B.Ⅰ、Ⅱ、Ⅳ均表示被动运输
C.Ⅲ和Ⅳ所示运输过程均消耗能量D.Ⅰ、Ⅱ、Ⅲ、Ⅳ均可在人体细胞中发生9.利用渗透作用实验原理可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致范围。

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某种植物细胞(如下图中的左图所示),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出现右侧a~c三种细胞状态,则细胞液浓度位于下列哪两个细胞之间
A.c~b B.a~b C.a~c D.b~c
10.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同一细胞的线粒体膜、液泡膜对相关物质的相对吸收速率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膜、液泡膜对K+吸收速率的差异与这两种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B.线粒体膜、液泡膜对O2吸收速率的不同与线粒体、液泡的功能无关
C.线粒体膜、液泡膜对K+、Na+的吸收速率都有差异,这是受能量供应不同的限制D.线粒体膜、液泡膜对图中相关物质的吸收与生物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腌制果脯过程中,果脯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甘油、乙醇、苯等物质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
C.低温会影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运输速率
D.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消耗的是无氧呼吸产生的ATP
12.利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下图示质壁分离过程中的一些变化趋势,错误
..的是
A.A B.B C.C D.D
13.现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某溶液中,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该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随后又自动复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需使用高倍镜
B.初始状态下,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C.该溶液最可能为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
D.实验现象说明细胞能吸收该溶液中的溶质分子
14.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猪膀胱膜,图1、3表示初始状态,其装置内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 A、M B、M a、M b、表示,图2、4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的状态,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

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 A>M B,
M a=M b>M A,则达到平衡后()
A.h1>h2,M A<M a B.h1>h2,M A=M a C.h1<h2,M B<M b D.h1<h2,M B=M b 15.下图为某学生观察到的细胞质壁分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1、2、6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
B.图示状态下,6处的浓度一定大于7处的浓度
C.图中7是细胞液,其颜色正在逐渐变浅
D.图中1是细胞壁,6处充满了外界溶液
16.X、Y两种分子分别以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现以人工合成的脂质膜(不含蛋白质分子)代替细胞膜,则X、Y通过脂质膜时()
A.X受影响、Y不受影响B.X不受影响、Y受影响
C.X、Y都受影响D.X、Y都不受影响
17.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甲、乙、丙中均为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溶液之间均用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隔开,一段时间后达到渗透平衡形成一定的高度差,如图所示,h1>h2,在达到平衡后,甲、乙、丙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
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丙>乙D.无法确定
18.图的数学模型能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A.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
B.人体成熟红细胞中K+吸收速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C.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D.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速率随呼吸作用强度变化的情况
19.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细胞液属于原生质层
B.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C.第一次处理滴加清水,第二次滴加0.3 g/ml的蔗糖溶液
D.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边角处
20.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细胞会吸水膨胀甚至破裂
B.当渗透失水时,液泡紫色面积变小,紫色加深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D.若滴加KNO3溶液,细胞质壁分离后不会自动复原
21.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氧气进入肺泡细胞内部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B.人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钾离子方式是主动运输
C.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运输
D.果脯在腌制变甜过程中,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糖分
22.图为物质运输方式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需要消耗ATP的过程是①②③
B.血浆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②
C.③过程的运输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差的增加而加快
D.物质通过①所示过程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23.下列生活中的实例和对应的生物解释(或原理)不正确的是()
A.矿工职业病硅肺——硅尘破坏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进而破坏细胞结构
B.嗑瓜子太多会嘴唇干——与细胞渗透失水有关
C.新宰的鸡肉放置一段时间再煮更新鲜——这与肌细胞线粒体的活动密切相关
D.大量出汗应多喝淡盐水——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
24.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过程如图所示。

图中a、b、c是生理过程,①~⑦是结构名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b是脱水缩合,产物水中的氧仅来自于氨基酸的羧基,发生场所是乙图①
B.甲状腺球蛋白形成和分泌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有②、④
C.与甲图c有关的细胞器是乙图中③②⑤,⑥中形成的蛋白质已经是成熟蛋白质
D.细胞内的碘浓度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表明图甲a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5.某同学用形态和生理状况相似的某植物叶片下表皮细胞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中相关细胞都保持生理活性,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组别a b c d e f
蔗糖溶液浓度(g/mL)0.250.300.350.400.450.50
实验前细胞长度/实验后细胞长度0.700.801.001.061.101.15
A.实验后,a组细胞液浓度大于b组
B.c组实验中,有水分子进出细胞,但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C.6组实验中,表皮细胞都能发生渗透作用,出现吸水或失水现象
D.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提高,表皮细胞长度先增长再保持不变最后变短
26.图中曲线甲、乙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O2等小分子物质能通过方式甲运输
B.甲和乙都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
C.乙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ATP的合成可能对乙的转运速率有影响
27.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以相同,如氨基酸进入肝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
B.不同物质进入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氨基酸和核苷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C.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
D.不同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乙醇进入胃上皮细胞和钾离子进入神经细胞
28.下列关于原生质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构成的
B.原生质层可以看成是选择透过性膜
C.动、植物细胞均有原生质层
D.原生质层是细胞中的生命物质
29.某同学为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将同一植物相同部位的细胞分别置于一定浓度的 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再置于蒸馏水中。

实验过程中两组细胞的液泡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Ⅰ表示蔗糖组细胞的液泡体积的变化
B.植物细胞自 A 点开始从外界溶液中吸收溶质分子
C.B 点时,水分子进出植物细胞达到动态平衡
D.C 点时,液泡体积不变,两组实验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
30.下列关于活细胞内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所有生物膜都有选择透过性
B.不同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不同
C.小分子物质都比较容易通过生物膜
D.甘油进出细胞的速度取决于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
二、多选题
31.在中部装有半透膜(允许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的U形管(如图所示)中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侧为细胞色素(一种红色蛋白质),b侧为清水,开始时两侧液面高度相同,一段时间后,a侧液面升高
B.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5%的蔗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蔗糖溶液,开始两侧液面高度相同,一段时间后,b侧液面升高
C.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蔗糖溶液,开始两侧液面高度相同,较长时间后,b侧液面升高
D.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开始两边液面高度相同,较长时间后,b侧液面升高
32.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较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吸水直到体积稳定下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此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由小变大
B.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所观察的细胞是活细胞
C.稳定后细胞液浓度高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D.稳定后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33.下列关于图甲、图乙、图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其原生质层相当于图甲中的③
B.图乙中,三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中氨基酸、葡萄糖的运输是主动运输
C.图乙中,转运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载体相同,可见载体不具有特异性
D.图丙中,限制b点和c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分别是载体数量和能量
34.如图为某种细胞处于某种状态下图示,描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为正常的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B.结构④与⑤是与能量转换相关的细胞器
C.⑥中含有色素,如叶绿素等,此状态下颜色可能变深
D.结构②与该细胞细胞壁的形成相关
35.如图表示某物质排出细胞的过程(下方表示细胞内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囊泡中包裹的物质可能是小分子
B.囊泡中包裹的物质没有穿过细胞膜
C.变形虫摄食过程与此过程相同
D.此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三、非选择题
36.下图中甲、乙两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

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甲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图乙是图甲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达到的平衡状态)
(1)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比较图甲中①和②处溶液浓度的大小:①______②(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图丙中⑦为________,其在渗透系统中的作用相当于图甲中的________。

(4)图甲和图丙中都有半透膜,两者相比其本质的区别是细胞膜作为生物膜具有________性,细胞膜的这一特性与其膜上________有关。

(5)若把根毛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什么变化?
___________。

若把根毛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__________。

(6)盐碱地中的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______。

37.下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下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 的乳酸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____,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
___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

(2)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
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右侧液面。

(3)某些药物大分子不容易被细胞吸收,但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包裹后再注射则更
容易进入细胞,此实例可说明细胞膜具有___性。

38.图1中A、B分别代表处于清水和溶液X中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图2表示B中 2的结构模型,其中a~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的_____(填标号)构成的结构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此结构在A→B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这体现图2结构具有一定的_____。

科学家用含有Mg2+、Ca2+和SiO44﹣的培养液培养番茄,一段时间后,番茄吸收了大量的Mg2+、Ca2+,却几乎不吸收SiO44﹣。

这说明图2的功能特点是_____。

(2)图2所示为细胞膜的_____模型,其基本支架是_____(填字母)。

为了提取纯净的细胞膜,较理想的材料是_____。

(3)若洋葱长时间被水淹没,则A细胞呼吸的产物可通过图2中_____的方式排出。

(4)若溶液X为1mol/L的KNO3溶液,观察到细胞状态变化为A→B→A,此变化过程中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依次为图2中的_____。

某同学同样用KNO3溶液处理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观察细胞状态变化却始终为A→B,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5)若把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浓度称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

表是某同学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在不同作用时间下,记录一个视野中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数量(已知视野中共有细胞40个):
该表皮细胞液的浓度相当于蔗糖溶液哪一浓度?_____(填编号);蔗糖溶液作用的最佳时间约为_____秒。

39.下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下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 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丙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_______________,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_____(填“葡萄糖”、“乳酸”或“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

(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
____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
___________右侧液面(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40.下图为Na+和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图中的主动运输过程既可消耗来自ATP直接提供的能量,也可利用Na+电化学梯度的势能。

请据图回答问题:
(1)Na+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和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的跨膜运输方式
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在上述过程中,当Na+和葡萄糖充足时,二者的运输速率与相应载体蛋白的数量呈______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

(2)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①被选择吸收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需要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影响Na+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的运输,一方面是因为温度影响细胞膜的
____________(结构特点);另一方面温度影响合成ATP的重要途径——___________中酶的活性。

(4)一种转运蛋白往往只适合转运特定的物质,因此,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
___________,或转运蛋白____________,对许多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的结构基础。

41.图甲为某生物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其中A、B、C代表组成生物膜的结构成分,a~d代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图乙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浓度。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甲图表示细胞膜结构的________模型。

(2)精子与卵细胞受精作用过程中相互识别主要与图甲中的[ ]________有关,精子与卵细胞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

(3)图乙中的K+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对应图甲中的[ ]________,判断依据是
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渗透作用的原理,酶作用的专一性、还原糖的检测方法,明确知识点后,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详解】
先在左右两侧各加入等量的0.1mol/L的蔗糖溶液,然后在左右两侧分别加入等量、少量的蔗糖酶和淀粉酶。

一段时间后,由于左侧加入的是蔗糖酶,能把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二者属于小分子,物质浓度升高,水分子向左侧移动,左侧液面先升高,一段时间后葡萄糖向右侧移动,使右侧浓度变高,水分子又从左侧移动到右侧,左侧高度降低,最后两侧的液面高度一样。

由以上分析可知,最终两侧均有葡萄糖,分别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颜色变化情况是均有砖红色现象。

A正确,B、C、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蔗糖是由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果糖通过脱水缩合而形成的二糖,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据此围绕渗透作用的知识就很容易判断出各选项。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中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原生质层就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逐渐发生质壁分离。

【详解】
A、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也含有大液泡,置于0.3g/mL蔗糖溶液中也会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
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不断失水,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浓度逐渐升高,B错误;
C、若将蔗糖溶液的浓度加倍,细胞失水越快,失水量会更多,质壁分离所需时间会缩短,复原所需时间会变长,C错误;
D、若将蔗糖溶液改为适宜浓度的尿素溶液,由于尿素会被细胞吸收,因此会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D正确。

故选D。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详解】
A、细胞融合依赖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
【点睛】
B、营养物资吸收与部分消化道上皮细胞的细胞膜有关,B正确;
C、主动运输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使膜内外浓度差增大,C错误;
D、器官移植时异体排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有关,D正确。

故选C。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察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图甲与图乙构成对照,可得出在0.3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内原生质层收缩。

a为细胞液,b为外界溶
液,c为细胞液。

【详解】
A、图甲中细胞存在于清水中,此时细胞会渗透吸水,但存在细胞壁的限制,使得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A正确;
B、图像从甲到乙发生了细胞的渗透失水,是由于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周围溶液浓度导致的,B错误;
C、图像乙是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壁以内,原生质层以外的部分充满了蔗糖溶液,C正确;
D、图像甲与乙中,a和c都因含有色素而呈现紫色,D正确;
故选B。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甲中,甲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不需要载体的协助,也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自由扩散;图乙中,乙物质的运输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并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分析曲线图:图丙中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丁中,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图戊中,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属于胞吐。

【详解】
A.图甲和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都是自由扩散,A正确;
B.方式丁中,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肌肉细胞是主动运输,可用图丁表示,B正确;
C.氧气浓度会影响能量的供应,因此可能会影响方式乙、丁和戊,但不影响方式甲和丙,C 错误;
D.抗体和胰岛素均属于分泌蛋白,其释放方式为胞吐,即图戊,D正确。

故选C。

【点睛】
准确判断题图中代表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析图片可知,质壁分离的程度丙大于乙大于甲,由此可推知,实验前,蔗糖溶液的浓度为c>b>a,A错误;
B、实验后蔗糖溶液浓度是c>b>a,B错误;
C、实验后丙的失水是最多的,导致质壁分离后丙的细胞液浓度是最大的,也是吸水能力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