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
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曾经发生过3次工业革命,其中有两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近代社会。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工业革命带来的工业化,更是直接推动了城市化的兴起。
在探讨上述命题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1)人口由农村地区迁往城市地区,大量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2)城市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和作用逐步加强,城市地位和影响越来越重要。(3)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城市化。由上述内容可见,工业化对城市化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工业革命期间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兴起,推动了原有城市的扩大和新工业城市的兴起。在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新的工业中心。原来经济落后,人烟稀少的西北地区成为棉纺织业和煤铁工业中心,新的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纽卡斯尔等迅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人口也迅速增长。1750年全国人口约700万人,到1870年猛增到275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二分之一。在美国,19世纪初,美国工业革命率先在棉纺织业开始,马萨诸塞、康涅狄格、新罕布什尔、纽约等地都先后建立了一批新型纺纱厂。1815年,马萨诸塞有57家工厂,康涅狄格有14家工厂。19世纪20—40年代,北部进入了工厂制盛行时期,纺织厂数目不断增加,1831年为801个,1840年增加到1 240个。纺织工业的技术革命推动了其他一系列轻工业部门的变革。轻工业的机械化,又推动着重工业技术革命。蒸汽机的使用“主要地集中于城市,并把工厂乡村转变为工厂城市”,使工业城市不断增加,并推动原有城市规模进一步的扩大。
其次,随着工厂制盛行,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转变为工业劳动力,使城市人口与城市数目迅猛增长。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解放了大量劳动力,使农村劳动力出现大量剩余,这些人涌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工业化的英国领导了世界城市化的浪潮。正如1832年一家英国报纸用既满意又警觉的口吻宣称:“大不列颠的制造业体制,以及由之而来的大型城镇令人难以置信迅速增长,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规模大约一万人。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到1900年,工业化的国家有至少50%的人口生活在超过2000人的城镇中。而美国1790年拥有8 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个,其人口不到13万人。182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到1870年城市数目则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25%。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9%和5.5%。城市与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促使美国的城市化出现了第一次高潮。下面两组数据从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工业化所带来的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在1831年至 1841年十年间,伦敦的人口增加了13万,曼彻斯特增加了7万,巴黎在1841年至1846五年间人口增加了12万人。维也纳在1827年至1847年间人口增加了12.5万人,柏林从1815年到1845年人口增加了18万人。
1815年,全欧仅2%的人居住在10万人以上的城市里。1910年则提高到15%。同时,全欧有6个人口过百万的大都市,55个人扣过25万的城市,180个人口过十万的城市。188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8.2%,1900年则上升到39.6%。
第三,城市化的程度与城市中的交通运输情况有着紧密的联系。城市中的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会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城乡等的经济联系,使城市经济快速地发展起来,加速城市化进程。以美国为例,19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修筑铁路的高潮。1860年美国铁路长度猛增到30 626英里,长度已超过了英国而居世界首位。同时,美国也大修运河。19世纪20—30年代,伊利运河、费城运河等几十条运河都先后峻工。到1840年美国运河长度已达3 300英里,形成了东西南北畅通的运河网。水路和陆路运输的便利,使货运时间和费用下降了几倍,加强了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使处于交通枢纽地位的城市和城镇能够迅速成长,这大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少人来城市定居。有轨马车最早在19世纪30年代的纽约出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特别是电的使用,19世纪80年代纽约出现了有轨电车。1863年在伦敦开通的第一条地下线路使用的是蒸汽机车,随着19世纪70年代电力机车的出现,该系统经历了大规模改进,而其他城市很快也有了自己的类似地下网络。这些公共交通方面的改善为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使城市人口和规模不断扩大,也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使人类基本上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同时,工业化也对城市化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工厂“成排的烟囱日夜不停地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工厂沿河而建。大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失去,工厂废弃物对河流构成严重污染”。在19世纪中期英国的《议会文件》中有过这样的描述:布雷德福“、、、、、、最肮脏的城市、、、、、、空气中充满了这么多的硫化氢、、、、、、”,谢菲尔德烟灰弥漫,人们不停地“把尘埃吸入体内”。这些现象带来的后果是:城市污染严重,生活环境非常
恶劣,传染病(如天花、霍乱等)肆虐流行,大量城市人口流失,给城市化带来了许多阻碍。
总之,不管怎么说,工业化都大大促进了城市化,对城市化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工业革命既是一场科技的革命,也是一场城市的革命。一部工业革命史,就是一段城市化不断发展的历史。
参考文献:
四川大学世界近代史编写组世界近代史下册
王德斯世界通史(第二版)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第三版)下北京大学出版社
黄绍湘美国历史简编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