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文学题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文学:是在大陆新文学运动的直接影响和推动下产生的。

广义而言,指“出生或客居台湾所发表的所有文字和作品。

”狭义指“描写台湾乡土人物、再现台湾典型环境、运用台湾方言的作品、表现台湾人生活和思想”的文学作品。

代表人物有白先勇、朱天心、朱天文。

香港文学:指自20世纪起,香港在特殊历史与政治背景下发展出的文学。

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地、连接两岸的桥梁,旅港、居港、本土的文化人,促进了香港文学的发展。

虽然香港被诟病为“文化沙漠”,但其在华语文化圈的地位是值得肯定的。

代表作家西西、李碧华。

台湾乡土文学:主要是指靠回忆重组来描写台湾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台湾地方色彩的文学。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乡土一词在台湾人民心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赋予了台湾乡土文学以浓厚的政治意味和悲情色彩。

代表作家:陈映真。

台湾现代诗: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

台湾的现代诗是大陆文学运动推动的结果也是传统社会转型的产物。

台湾现代诗主要受到西方文学思想的影响,艺术手法上继承古典技巧,但更多的采用西方的表现手法(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内容反映新生活、表达新思想。

如郑愁予的《错误》、席慕容的《七里香》等。

台湾现代派小说:具有明显的“西化”和“写实”的特点,注重描写人和人性、探索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复杂规律。

广泛采用西方现代小说的表现形式和技巧(如意识流的运用)。

代表作家白先勇、欧阳子。

香港专栏文章:在香港出版物上撰写的文章,文章常含有作者对当下新闻热点和国家时事的犀利观点与评论。

与一般的文章相比,更具时效性、务实性、针对性、思想性。

如董桥、陶杰的文章。

朱天心与朱天文
1.两人的创作都可归类为“闺秀”文学,颇有张爱玲之风。

2.朱天心侧重描写青年的成长经历,善于书写朦胧又炽热的感情。

单纯而温柔的笔调里充满了月明星稀、云淡风轻的动人情怀,而又脱不去一层悠悠的感伤与无奈。

她用平淡而又真实的言语,勾勒出年轻人的冲动与执着。

如《采薇歌》里的男女主人公,他们将生命与灵魂完全投入到自己爱的人身上,爱得是那么的热烈而决绝,从未考虑过自身的处境。

相比之下,朱天文的小说侧重对“真性情”的描写、表达对生命的喜悦和欢欣,对人的生活的兴趣甚于政治和历史。

如《悲情城市》。

3.朱天心的小说主要描写政治、历史、女性。

4.朱天心的小说的同性恋题材。

如《春风蝴蝶之事》,表达了她先进的思想与开明的爱情观以及对真诚的爱情的追求的肯定。

5.而朱天文的早期小说里充满了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赞美和感激与人文情怀,如《仙缘如花》,后期则充满了现实关怀与理想破灭的无奈,如《世纪末的华丽》。

白先勇
1.白先勇的小说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述风格,尤其是受《红楼梦》的影响。

他的小说基本上以写实为主,注重人物、环境以及细节的描写,常用细腻的手法对日常生活进行真实的描绘和刻画,以此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和性格特征。

2.将传统融于现代、将西方融入中国,中西合璧,如:《台北人》。

3.选材上会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如:《思旧赋》里描写冬日黄昏两个老仆妇对旧主的追忆及对现状惨淡的述说。

4.大胆且适当地运用了西方现代派意识流的表现手法,这一表现在《游园惊梦》中尤为突出。

5.浓郁的悲剧色彩,在他笔下没有高大威武的英雄人物,有的只是在时代迅猛的潮流下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小人物。

如他所说“我的小说痛苦多欢乐少,它们是对自己最辉煌的时代的一种哀悼。

”一如他在《台北人》首页引用的诗句一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充满的是一种对过去的无奈与感伤。

如:《花桥荣记》里小学教师卢先生节衣缩食养鸡只为与未婚妻重聚,好不容易弄了十条金条,却托人不善,最后人财两空。

最后与洗衣婆草草结婚、然后精神失常、抑郁而死。

6.“乡愁。

”由于历史原因,同许多台湾作家一样,他内心深处始终怀着挥之不去、萦绕心间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深沉的民族情感,始终不能释怀。

如《游园惊梦》中的钱夫人,到台湾后虽没落了,却念念不忘大陆的东西:他总觉得台湾的衣料粗糙比不上大陆的。

西西
1.女性与儿童视角的相融,有别于男性视角。

如《飞毡》中顽童式的戏谑、《鸡毛掸子》里“审案”的女性形象。

2.反题材的单一论,书写生活政治视野下的广阔题材。

如《美丽大厦》通过中年妇女眼光来看待城市和生活。

《飞毡》以老者身份回顾香港百年史。

3.反童话天真论,成为具有反抗性的童话写实。

如《鱼之雕塑》里表达的思想:“悲惨人生比任何一件雕塑更让人震撼。

”再如《玻璃鞋》,借用灰姑娘的童话,反思香港人的适应能力。

指出香港没有童话、没有诗,只有金钱。

4.反狂欢式的戏谑、女性童心游戏的反讽,机智诙谐。

用游戏的笔墨产生幽默的喜剧效果。

如《飞毡》里描写花掌柜嗜好斩断猫尾,很残忍的事情却在西西笔下通过有趣的叙述中突显跌宕的道德批判,造成轻松的戏谑效果。

5.都市的焦虑与童话的救赎。

如《苹果》中只有靠“毒苹果”才能逃避现实,映射对香港社会与毒品的担忧。

6.在书写生活琐事中反映生活哲理。

如《浮生不断记》里“我”终究抑制不住好奇心在观察蚂蚁中感慨到“过分追求某一事物,往往顾此失彼;追求工作就忽略家庭,到头来一无所有。


余光中:
1.早期:强烈地主张西化、无视读者、脱离现实。

如他自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


2.80年代后:开始意识到文学的民族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

如:《乡愁》。

3.这一改变显示了他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4.“艺术上的多妻诗人。

”——作品风格因题材而异,表达理想的诗大气磅礴,如《寻李白》,表达乡愁和爱情的诗细腻委婉,如:《等你,在雨中》。

5.他的诗歌既富时代气息,又洋溢着古典的浪漫主义情怀。

他的诗歌熔铸古今、气贯中西,是中西方文化的联姻。

6.借助对具有东方特色的古老意象的吟咏,制造出典雅的氛围与空灵的意境。

如《等你,在雨中》里“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善用唯美的意象,使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陈映真
被誉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

”习惯以冷峻的现实主义手法,包含真情实感的笔触,揭示台湾工商业社会种种触目惊心的现象以及市镇小知识分子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如《夜行货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