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危机事件发生背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伤辅导所提供的基本教育之一是提醒当事人:哀悼是一种长期的过 程,而终极点并不一定会达到悲伤前的状态。
四、正常的悲伤反应 林德门的急性悲伤症状报告指出,正常的悲伤现象包括: ①某种形式的身心症状或生理不适; ②逝者影像云扰脑海不去;
③对逝者或者死亡发生当时情境感到愧疚; ④敌意反应;
⑤失去遭遇失落前的生活功能; ⑥发展出逝者曾有的行为特质。
辅导任务:不是促使生者放弃与逝者的关系,而是协助他们在情感生 命中为逝者找到一个适宜的地方,使他们能在世上继续有效的生活。
哀悼何时结束?
没有答案。
四项任务完成之时。
很少在一年之内完全解决的。二年并不算长。 有些人似乎永远不能完全脱离悲伤。
如果想到死者而没有胸口紧缩的感觉,并能够重新将情感投注在生活 和生命中,哀悼便完成了。
悲伤治疗是针对那些悲伤反应欠缺、延缓、过度或过久的人,协助 他们辨认和解决障碍完成哀悼的分离冲突。
(二)悲伤辅导和悲伤治疗的意义
精神科门诊处的统计数据:10-15%的精神科门诊病人认为自己有未解 决的悲伤。
大多数丧亲者在头一年内都有忧郁症状,许多人其头痛、心悸、颤抖 及各种胃肠疾病的症状会加重。
有的丧偶者会复制疾病。
具体的悲伤反应 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反应: 感觉
生理感官知觉
认知
行为
感觉
悲哀 愤怒
愧疚感与自责
焦虑 孤独感
疲倦 无助感
惊吓
苦苦思念
解脱感
轻松 麻木
生理感官知觉
胃部空虚
胸部紧迫
喉咙发紧 对声音敏感 一种人格重组的感觉 呼吸急促,有窒息感 肌肉软弱无力 缺乏精力 口干
认知
不相信 困惑 沉迷于对逝者的思念 感到逝者仍然存在 幻觉
悲伤是一种疾病吗?哀悼是必须的吗? 精神医生恩格认为:人因失去所爱形成的心理创伤,其严重程度相当 于一个受伤或烧伤的人在生理上所承受的创痛。
他认为悲伤代表脱离健康与幸福的状态,如同身体需要复原,哀悼者 也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平衡状态。
恩格强调:哀悼是必须的。
为了重建平衡,并完成哀悼过程,必须要完成某些特定的哀悼任务。 哀悼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需要付出心血努力。弗洛依德说: 一个人在努力处理他的悲伤,是在做一种悲伤工作。
第一天是太快而不适宜的
并没有任何规定
悲伤辅导——悲伤辅导应在何处举行 正式的工作场合并非必要,不一定在办公室里举行 非正式场合,如花园等, 家庭是最佳情景场合。
悲伤辅导——谁需要接受悲伤辅导 三种取向: 一,遭遇丧失的个人 二,自觉有需要的个案
三,预防模式:针对高危人群。
1在危机期间,生者很缺乏支持性社会网络;
四,过去的悲伤的经验
五,人格变数
六,社会因素
七,其他压力
六、悲伤辅导目标
终极目标:协助生者完成与逝者间的未竟之事并向逝者告别。 特定目标与悲伤的四项任务相符。
1)
2)
3)
4)
在新的关系里。
悲伤辅导——谁来做悲伤辅导
三种形态:
专业服务
义务性服务
自助团体
悲伤辅导——什么时候开始悲伤辅导
大多在葬礼后一周开始
2社会支持并非不足,但死亡情境极端创痛;
3与死者有极端冲突的婚姻关系,创伤的死亡情境,以及未被满足的 需要;
4生活中同时出现其他生活危机。
悲伤辅导——辅导原则与程序
原则一:协助生者谈论失落
鼓励生者谈论失落 原则二:帮助生者界定并表达情感
愤怒:澄清情绪:①针对自己:你有没有因为太痛苦了,而想伤害自 己?②针对死者:你怀念他什么?你不怀念 什么? 愧疚:现实感测试:你做了什么?还有什么?还有呢? 焦虑与无助:认知再建构:过去能处理事务的事实,及未来的希望。 悲哀:鼓励表达悲哀和哭泣。
三、哀悼的四项任务 任务一:接受失落的事实 一般常见的否认形式:对死亡事实的否定(如木乃伊化、将小孩视为 死者替身)、对失落意义的否定(说对方不重要、选择性遗忘等) 。
接受事实需要时间,葬礼具有帮助接受事实的作用。
任务二:经历悲伤的痛苦 没有痛苦是不可能的。 不去感觉是否定该任务的表现,如喝酒麻痹自己、停止思想、将去世 的人理想化或地理疗法。
行为 失眠 食欲障碍 心不在焉的行为 社会退缩 梦到失去的亲人 避免提起失去的亲人 寻求与呼唤 叹气 坐立不安,过动 哭泣 旧地重游及随身携带遗物珍藏遗物
五、影响悲伤的要素 一,失落的对象是谁
二和失落的对象之间的依附关系的本质(①依附关系的强度;②依 附关系的安全度;③爱恨冲突;④与去世者的冲突)
三,死亡的形式
男性丧偶者死亡率显著比婚姻中男性高。
二、基本原理
-----依附理论
英国精神医生 约翰鲍比的依附理论认为:
人在早期生命发展中需要安全与保障,于是便对少数特定的个人发展 出依附关系,并延续一生。
由于依附行为是为了维持情感联结,因此任何危及这种联结的情境对 会产生特定的反应。失落的潜在危机愈大,反应就俞强烈,变化也就愈 多。
悲伤辅导——辅导原则与程序 原则三:协助生者在失去逝者的情况中活下去 运用问题解决方法:了解生者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及如何解决。 不要鼓励新近失落的生者做任何重大改变生活的决定。
原则四:将情感从逝者身上转移 注意新的关系的建立,必须生者真正欣赏对方,且没 有阻碍悲伤的 完成。
原则五:允许时间去悲伤 原则六:阐明正常的悲伤行为 原则七:允许个别差异 原则八:提供持续的支持 原则九:检查防御及调适形态 原则十:界定病态行为并转介 悲伤辅导——有效的辅导技巧
校园危机事件发生背景
校园危机
校园危机干预的界定
美国经验
国内现状
校园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
预警系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急系统
维护系统
校园意外伤害应对
校园暴力
我国当前校园暴力的特点 校园暴力事件应急处置 校园暴力干预
丧失与悲伤辅导
一、概念与意义
(一)什么悲伤辅导和悲伤治疗
悲伤辅导是针对近期丧失亲人的人,协助他们完成哀悼的任务;
1换引的语气。
2使用象征
3写信
4绘画
5角色扮演
6认知重建
7回忆录
8引导想象
七、不正常的悲伤反应 慢性化的悲伤反应 延宕的反应 夸大的悲伤反应 改装的悲伤反应
任务三:重新适应一个逝者不存在的新环境
派克斯的观点:任何一种丧亲情境,我们都很难清楚地界定到底失落 的是什么。
生者不仅需要调整角色,还需要调整自我概念,乃至调整个人的世界 观。
对抗:不去适应失落、不去发展生存的技巧、从世界退缩而不面对环 境的要求。
任务四:将情绪的活力重新投注在其他关系上
不再去爱是此项任务未完成的最好体现。
四、正常的悲伤反应 林德门的急性悲伤症状报告指出,正常的悲伤现象包括: ①某种形式的身心症状或生理不适; ②逝者影像云扰脑海不去;
③对逝者或者死亡发生当时情境感到愧疚; ④敌意反应;
⑤失去遭遇失落前的生活功能; ⑥发展出逝者曾有的行为特质。
辅导任务:不是促使生者放弃与逝者的关系,而是协助他们在情感生 命中为逝者找到一个适宜的地方,使他们能在世上继续有效的生活。
哀悼何时结束?
没有答案。
四项任务完成之时。
很少在一年之内完全解决的。二年并不算长。 有些人似乎永远不能完全脱离悲伤。
如果想到死者而没有胸口紧缩的感觉,并能够重新将情感投注在生活 和生命中,哀悼便完成了。
悲伤治疗是针对那些悲伤反应欠缺、延缓、过度或过久的人,协助 他们辨认和解决障碍完成哀悼的分离冲突。
(二)悲伤辅导和悲伤治疗的意义
精神科门诊处的统计数据:10-15%的精神科门诊病人认为自己有未解 决的悲伤。
大多数丧亲者在头一年内都有忧郁症状,许多人其头痛、心悸、颤抖 及各种胃肠疾病的症状会加重。
有的丧偶者会复制疾病。
具体的悲伤反应 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反应: 感觉
生理感官知觉
认知
行为
感觉
悲哀 愤怒
愧疚感与自责
焦虑 孤独感
疲倦 无助感
惊吓
苦苦思念
解脱感
轻松 麻木
生理感官知觉
胃部空虚
胸部紧迫
喉咙发紧 对声音敏感 一种人格重组的感觉 呼吸急促,有窒息感 肌肉软弱无力 缺乏精力 口干
认知
不相信 困惑 沉迷于对逝者的思念 感到逝者仍然存在 幻觉
悲伤是一种疾病吗?哀悼是必须的吗? 精神医生恩格认为:人因失去所爱形成的心理创伤,其严重程度相当 于一个受伤或烧伤的人在生理上所承受的创痛。
他认为悲伤代表脱离健康与幸福的状态,如同身体需要复原,哀悼者 也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平衡状态。
恩格强调:哀悼是必须的。
为了重建平衡,并完成哀悼过程,必须要完成某些特定的哀悼任务。 哀悼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需要付出心血努力。弗洛依德说: 一个人在努力处理他的悲伤,是在做一种悲伤工作。
第一天是太快而不适宜的
并没有任何规定
悲伤辅导——悲伤辅导应在何处举行 正式的工作场合并非必要,不一定在办公室里举行 非正式场合,如花园等, 家庭是最佳情景场合。
悲伤辅导——谁需要接受悲伤辅导 三种取向: 一,遭遇丧失的个人 二,自觉有需要的个案
三,预防模式:针对高危人群。
1在危机期间,生者很缺乏支持性社会网络;
四,过去的悲伤的经验
五,人格变数
六,社会因素
七,其他压力
六、悲伤辅导目标
终极目标:协助生者完成与逝者间的未竟之事并向逝者告别。 特定目标与悲伤的四项任务相符。
1)
2)
3)
4)
在新的关系里。
悲伤辅导——谁来做悲伤辅导
三种形态:
专业服务
义务性服务
自助团体
悲伤辅导——什么时候开始悲伤辅导
大多在葬礼后一周开始
2社会支持并非不足,但死亡情境极端创痛;
3与死者有极端冲突的婚姻关系,创伤的死亡情境,以及未被满足的 需要;
4生活中同时出现其他生活危机。
悲伤辅导——辅导原则与程序
原则一:协助生者谈论失落
鼓励生者谈论失落 原则二:帮助生者界定并表达情感
愤怒:澄清情绪:①针对自己:你有没有因为太痛苦了,而想伤害自 己?②针对死者:你怀念他什么?你不怀念 什么? 愧疚:现实感测试:你做了什么?还有什么?还有呢? 焦虑与无助:认知再建构:过去能处理事务的事实,及未来的希望。 悲哀:鼓励表达悲哀和哭泣。
三、哀悼的四项任务 任务一:接受失落的事实 一般常见的否认形式:对死亡事实的否定(如木乃伊化、将小孩视为 死者替身)、对失落意义的否定(说对方不重要、选择性遗忘等) 。
接受事实需要时间,葬礼具有帮助接受事实的作用。
任务二:经历悲伤的痛苦 没有痛苦是不可能的。 不去感觉是否定该任务的表现,如喝酒麻痹自己、停止思想、将去世 的人理想化或地理疗法。
行为 失眠 食欲障碍 心不在焉的行为 社会退缩 梦到失去的亲人 避免提起失去的亲人 寻求与呼唤 叹气 坐立不安,过动 哭泣 旧地重游及随身携带遗物珍藏遗物
五、影响悲伤的要素 一,失落的对象是谁
二和失落的对象之间的依附关系的本质(①依附关系的强度;②依 附关系的安全度;③爱恨冲突;④与去世者的冲突)
三,死亡的形式
男性丧偶者死亡率显著比婚姻中男性高。
二、基本原理
-----依附理论
英国精神医生 约翰鲍比的依附理论认为:
人在早期生命发展中需要安全与保障,于是便对少数特定的个人发展 出依附关系,并延续一生。
由于依附行为是为了维持情感联结,因此任何危及这种联结的情境对 会产生特定的反应。失落的潜在危机愈大,反应就俞强烈,变化也就愈 多。
悲伤辅导——辅导原则与程序 原则三:协助生者在失去逝者的情况中活下去 运用问题解决方法:了解生者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及如何解决。 不要鼓励新近失落的生者做任何重大改变生活的决定。
原则四:将情感从逝者身上转移 注意新的关系的建立,必须生者真正欣赏对方,且没 有阻碍悲伤的 完成。
原则五:允许时间去悲伤 原则六:阐明正常的悲伤行为 原则七:允许个别差异 原则八:提供持续的支持 原则九:检查防御及调适形态 原则十:界定病态行为并转介 悲伤辅导——有效的辅导技巧
校园危机事件发生背景
校园危机
校园危机干预的界定
美国经验
国内现状
校园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
预警系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急系统
维护系统
校园意外伤害应对
校园暴力
我国当前校园暴力的特点 校园暴力事件应急处置 校园暴力干预
丧失与悲伤辅导
一、概念与意义
(一)什么悲伤辅导和悲伤治疗
悲伤辅导是针对近期丧失亲人的人,协助他们完成哀悼的任务;
1换引的语气。
2使用象征
3写信
4绘画
5角色扮演
6认知重建
7回忆录
8引导想象
七、不正常的悲伤反应 慢性化的悲伤反应 延宕的反应 夸大的悲伤反应 改装的悲伤反应
任务三:重新适应一个逝者不存在的新环境
派克斯的观点:任何一种丧亲情境,我们都很难清楚地界定到底失落 的是什么。
生者不仅需要调整角色,还需要调整自我概念,乃至调整个人的世界 观。
对抗:不去适应失落、不去发展生存的技巧、从世界退缩而不面对环 境的要求。
任务四:将情绪的活力重新投注在其他关系上
不再去爱是此项任务未完成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