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认识梯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梯形》教学设计表
1.基于数据,建立梯形的表象。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快速地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梯形?
4.只移动一个点将图形变成梯形。
效利用学生原有的、
生成的资源,经过辨
析、判断的方法认识
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的特殊性,学生经历
由一般到特殊的学习
过程,以抓住概念本
质为思想层层深入学
习。
( )。
(2)从梯形的上底的一
个点向下底所画的垂直
线段,叫做梯形的( )
(3)(多选题)下图中,
()号线段不是
梯形的高。
(4)(不定选项)如图,
红色这条边是梯形的
( )。
征。利用
丰富的题
型,既能
快速反
馈,又提
高了练习
的层次。
三、
立足想
象,把握
概念本质
学生能根据想象
线的运动,描述出图
形,让空间观念的培
养得以有效落实。同
时学生借助几何直
观,沟通四边形之间
的联系,有利于加深
对梯形本质的理解。
1. 这是一组平行
线,这也是一组平行线。
想象一下,相交后会得到
什么图形?
2.当这两条直线改
变摆法时,想象一下,相
交后的图形是什么?说
一说每个图形的特征
3.如果让你根据特
征给这些图形分类,你会
展开想
象,并利
用平板对
四边形进
行分类,
同时对不
同学生的
作品进行
评价
平板的介
入让空间
观念的培
养得以有
效落实。
怎么分?
四、小结
培养使用网络资源的
习惯
梯形在生活中又有哪些
应用?课后可以上网搜
索,并与同学们交流,这
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自行上网
搜索
互联网
+、云平
台是学生
拓展学习
的有效资
源载体六、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反思
基于数据素养的几何概念课堂的微创新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
开始
情境导入明确学习任务
认识特征
优学派收集数据建立梯形的表象
合作探究
对比观察形成概念
拓展应用
判断辨析深化概念
认识各部分名称和高
播放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单
立足想象、突显外
延
猜想分类把握概念本质
结束
解决问题的过程。几何概念的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也要注重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一)借助数据素养驱动教师科学决策教学
数据素养是准确观察、分析和处理不断变化的各种数据,有效使用数据并促进决策的能力,教育者可以转换数据为信息,并最终转化为行动化的知识,能持续促进学校或班级中的教与学。教师的数据素养具有三大价值意蕴:有助于教师适应数据驱动的文化,增强教学领导力;有助于教师科学决策教学,提升教学绩效;有助于教师适应科研的第四范式,促进科研成果产出。
例如在《认识梯形》一课中,教师出示课件: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梯形(如右图)?学生利用手中的
平板电脑快速的进行选择,即时获得反馈数
据。
八种大小、形状不同的静态图形是不是梯形?在数据的支撑下精准定位教学,学生有序探究,想一想,说一说,动手操作,对比辨析,进行验证,经历直观—表象—抽象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揭示梯形的特征,形成梯形概念。既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建构概念系统,又丰富了概念的外延,揭示图形概念的本质特征。
(二)巧用“微创新”让静态文本活起来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教材静态呈现的文本特质与学生动态的学习过程之间似乎需要某种桥梁,即课程。对现有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设计开放的、运动着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活动。在课程问题上,杜威认为要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基准点,重视课内外活动和直接经验。课程内容的“微创新”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作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通过猜图形、探究、辨析活动,创设开放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想象的活动中,通过“微课”认识梯形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在观看之后完成学习任务单,期间遇到困难可以再次从资源库中调用“微课”观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数据的及时反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教师下一步教学提供了动态的学情信息。变静态的数学文本为动态信息、单向活动为多向活动,提高了活动的效益。
(三)妙用交互思维发展学生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