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理论专题练习题
1.(2015·北京东城高三期末·32)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是历史研究中经常出现的错误。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受封诸侯享有很大的独立性,说明西周国家政权由严密趋向松散
B.反对禁欲苦行,抨击教会腐败,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思想家对宗教的怀疑C.建国初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代会制度的确立,说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逐渐形成
D.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2015·四川德阳一模·14)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是史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
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为引入“西用”而铺路
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有失认知的客观性
3.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4.(2015·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8)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
该观点是()
A.正确,因为它符合全球史观
B.正确,因为它符合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C.错误,因为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
D.错误,因为它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
5.(2015·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一·8)“西方用船坚炮利打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
①夸大了殖民侵略的积极影响②体现了文明史现和近代化史观
③是为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
事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D.②④6.(2015·山东济南一模·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1902年,孙中山则说“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
为今日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7.(2015·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五·25)改革开放之初,如果一个农村中学的女生给一个男生递上一杯水,很容易被认为是有情愫好感的表现;如今,一般只会被认为是关心同学的表现。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以上主要体现了()
A.近代化史观 B.文明史观C.社会史观 D.全球史观8.葛剑雄在《历史学是什么》中指出,“历史意识”不仅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的记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后者的是()A.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欧,运送丝绸商品的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B.1912年3月,在“众望所归”下,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次世博会,这证明其“世界工厂”的地位9.(2015·北京朝阳高三期末·12)在世界史范围内对“近代史主流”理解准确的是()
①从封建专制走向民主法治②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③从地域隔离走向紧密联系④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A.① 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2015·广东华附、广雅、省实、深中高三期末·15)“中国最近50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帝国主义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斗争史,社会主义为首的革命势力与帝国主义为首的反革命势力的斗争史。同时也是革命派与改良派斗争的历史。”以上概括侧重于()
A.全球史观B.唯物史观 C.革命史观D.社会史观11.(2015·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3)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晴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晴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社会生活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D.社会群体的角度
12.(2015·四川绵阳二模·14)(28分)历史的精彩之处,不仅出现在稳定时期,更出现在新旧交替时期。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
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摘编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材料二“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审分》(1)材料二中的“公作”、“分地”各指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中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