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案 古代汉语的词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的词序

汉语词在句中的次序比较固定,从古到今变化也比较小,“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主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在宾语之前,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前,古今都是一致的。古汉语中有时谓语放在主语

前,

“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贤哉,回也。”

这种倒装是强调谓语,这种倒装句大体上和现代汉语是一致的。但是,古代汉语也有少数特殊的词序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这些特殊的词序实际上只存在于先秦以前的上古汉语里,到汉代就已经从口语中逐渐消失,但由于一些写文章的人习惯于做古,因此在历史古文中也常常出现,了解这些特殊词序,对阅读古书有一定的帮助。

在先秦古籍中,最突出的词序是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到动词前面,这种宾语前置并不是表达一定语气的一般的倒装句,而是有一定的语法条件的。遇有以下三种条件,宾语都要放到动词前面。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

上古疑问代词“谁”“何”“奚”“安”“孰”“恶”等做宾语

时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1

1、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2、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左传》

3、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马四隅之轮于此。使子择焉,

子将何乘?《墨子·鲁问》

4、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

5、方此之时,尧安在?《韩非子·难一》

6、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7、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史记》

8、圣五有百,吾孰法焉?《荀子》

9、皮之不存,毛[将]安傅(附)?《左传》

如果动词前面有助动词,宾语一般也要放在助动词前面,如第一例,“谁”放在“敢”前面。前置宾语放在助动词前,副词和动词之间。

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也要放在介词的前面。例如:

1、子归,何以报我?《左传》

2、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论语》

3、水奚自至?《吕氏春秋·贵直》

4、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

5、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

2

6、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

(蜀道艰险到这个地步,嗟叹你们远路的人为什么要来啊)

7、学恶乎始?恶乎终?《劝学》

(学习从什么开始,又到哪儿终结)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在上古汉语中是比较严格的,很少例外,只有“何如”也常说成“如何”,但这两种格式在先秦就已经是凝固形式,意思已经不是“象什么”而是“怎么样”或“怎样”了。例如:

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

2、与不彀同好,如何?《左传》

古书上“如何”又可以说成“若何”“奈何”

3、先生助之奈何?

4、使归就戮于秦,以适寡君之志若何?《左传》

“如何”“若何”“奈何”当中还可以插入代词、名词或其它词语,成为“如……何”等格式,意思是“对……怎样”。

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列子》

6、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左传》

7、巫妪,三老不求还,若之何?《史记》

二、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

3

这一类宾语前置实际包含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

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未”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代词宾语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后汉书·张衡传》

(从有书籍记载以来,还没有过地动仪这种东西。)

4、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

5、以国之多难,[未]汝恤也。《左传》

6、[毋]是剪弃。《左传》

7、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许行》

8、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9、莫余毒也已!《左传》

(楚国统帅令尹子玉自杀身死,晋公高兴地说:“再没有人危害我们了”)

10、此道之塞久矣,而世主莫之能发也。《商君书》

(这条道路被堵塞已经很久了,而当代君主没有谁能打通

它。)

4

用否定词“弗”“勿”表否定的否定句,一般不带宾语,偶尔有带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前。如:

11、今大臣执柄独断,而上[弗]之收,是人主不明也。

《韩非子·孤愤》

12、然民虽有圣知,[弗]敢我谋,勇力[弗]敢我杀。《商君书》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如: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战国策》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远没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严格。在先秦古籍中,也可以找到不少否定句代词宾语不前置的例子,例如:

有事而不告我。《左传》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三、宾语用代词复指。

所谓“宾语用代词复指”是说动词的宾语前置,在宾语和动词之间插入一个“是”或“之”字,这个“是”或“之”仍然是代词,作用复指提前的宾语。有的语法书把这种“是”字或“之”字叫做助词。例如:

1、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八年》

5

2、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3、谚所谓“辅(颊骨)车(齿床)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僖公五年》

4、寡君其罪之恐,敢与知鲁国之难?《左传》

([晋大夫说]我们的君王正担心着他自己的罪过,还敢过问鲁国的危难吗?)

有时还用“实”复指,如:

5、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辅。《左传》

前两个例句用“是”复指,后两个例句用“之”复指,这种宾语前置用代词复指的特殊句式,同上面所讲的两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是不同的。它的宾语不限于疑问代词或代词,往往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试比较:

宋(何)罪之有?《墨子》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商君·更法》(古代的政教各不相同,[我们]效哪一个古人;帝王不相因袭,[我们]遵循谁的礼制)

这种格式,宾语前置是为了强调宾语,试对比“今吴是惧”和“今惧吴”、“其虞虢之谓”和“其谓虞虢”,复指宾语前置的句式比一般的动宾式语气要强得多。

现代汉语中没有这种特殊的宾语前置的句式。我们需要注意,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