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的一点遗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史的一点遗憾

作者:郭浩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4期

[摘要]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的作品。它打破常规,开创了章回体的先河;用人物语言塑造形象;语言幽默风趣。这些创新和改变,既增强了《论语》的故事性、可读性,又成功地塑造出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文学史应给予应有的篇幅,对其进行深度分析与评介。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文学价值;传承

[作者简介] 郭浩(1961—),女,河南汝州人,中共党员,本科,高级讲师,河南省洛阳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大学语文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I206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4-0344-02 ; ;[收稿日期] 2019-09-24

《論语》是中国古代经典作品,它不仅影响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很早就流传到海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人们不禁要问:《论语》有如此大的影响力?除了众所周知的它在人生哲学、思想文化、伦理道德、教育理念等诸多方面给人以启迪、智慧和价值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笔者认为,这与《论语》的文学价值、艺术魅力是分不开的。在这方面,我国的文学史家们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是最权威的中国文学史教材,也没有对其进行分析介绍,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学史的一点遗憾。

中国文论历来讲究作品的故事架构、人物塑造、语言特色。《论语》在这些方面均有独特表现,本文简述于后,以窥其内在的文学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论语》的故事架构有其独特性。她把那些“接闻于夫子”的片段、短语,看似无意地“论纂成书”,[1]好像没有严密的逻辑性,实际上却真真切切地在一段一段叙述中,记述着同一群人的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故事。看似毫无章法,却是各有侧重、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全书共二十篇,每篇都是一段小故事,犹如一篇篇短篇小说。每个短篇自有高潮起伏,一点不显呆板;篇与篇的过渡,有张有弛。这一篇篇朴素的、好似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让人感到很温暖、很亲切。讲故事是《论语》的一大特色,或者说,《论语》通篇就是一个一个故事组成的,离开了故事,《论语》也就不成其为《论语》了。这种文章结构把枯燥的政论记事,贯穿于优美的文字、悠闲的笔法、抒情的语言格调里,使整部作品可读性大大增强。著名理学家程颐对此非常推崇,说《论语》“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2]

我们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典范,从这些长篇的章回体体裁及讲故事的风格中,不难看出《论语》的影响。

语录体是《论语》的另一特色。全书通过对孔子及其弟子语言的描写,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即使后世被称为名著的文学作品,把对话艺术运用得如此炉火纯青的也不多见。“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巷道。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有颜回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命短死矣。”(《雍也第六》)“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第七》)寥寥数语,一个粗茶淡饭、褐衣简居,也能不迁怒、不忧愁、安贫乐道的儒者典型;一个善于学习、果敢力行,不亢不卑、乐观进取的老者形象跃然纸上。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

民。……’‘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这段对话,既是老师与学生的日常问答,又是三个学生的自画像。三人的对话风格、语言特色、气质风度、胸怀志向,尽在其中,人物形象饱满活脱。尤其是下面对曾皙的描写,更令人拍案叫绝。老师和三位高徒对话时,曾皙在旁边悠闲地鼓瑟:“‘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尔作……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学生率性、不苟言笑;老师海纳百川、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师生平等、和谐、亲切。那种气氛,那种境界,简直就是一幅古典琴瑟图,一幅悠闲师生画。

《论语》中对孔子及弟子的语言描写,成功的刻画出了他们的性格。那种言语中显露出的光明磊落;那种得到重用时的侃侃而谈、儒雅大度;那种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时的落魄;那种问答中的豪迈气概……无不突显其文学笔触、形象化语言和刻画人物的特有风格。正如辜鸿铭先生所说,它“让我们领略了‘怎么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主人公’知道了什么叫‘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3]

《论语》的文学性体现在情节架构,体现在人物塑造,还体现在语言的幽默风趣上。《论语》中好多章节表现出孔子幽默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让读者耳目一新,倍感亲切。如“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罕第九》)意思是说,一个邻居说:“伟大啊孔子!你学问广博却没有成名的专长。”孔子听了,对他的学生们说:“是啊,我学什么呢?学习驾车吗?学习射箭吗?我还是学习驾车算了。”那种语气、神态,在我们的眼前立即浮现出一个幽默、风趣的孔子形象。《述而第七》讲到“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孔子喜欢音乐,平时没事的时候总喜欢和别人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一定让人家重唱一遍,然后自己跟着唱。这就是有丰富感

情生活的孔子,一位幽默活泼、充满人情味的真正的圣人。他有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冷漠,而是亲切可人的和悦。林语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因为翻译“幽默”一词,被加冕“幽默大师”。这位幽默大师在《孔子的智慧》中说道:“孔子品格的动人之处,就在于他的和蔼温逊以及风趣幽默。在他心中,幽默是一种生活态度。有它,生活会变得有滋有味;无它,生活会失去色彩。”林语堂更举出《子罕第九》中“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的例子加以说明。从这一段话中,我们俨然看到那一副今天股市中股民或古董收藏者常见的架势,自然引来众人开怀大笑。显然,孔子的话是一句玩笑话,这种话显示出一种豁达的性格,给他们郁郁不得重用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常以调侃的方式对待自己遭遇的难堪,以幽默风趣的话语和笔调平静地向我们诉说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字里行间丝毫看不出悲观消极的情绪,实在令人难以想象这些话出自一位落魄者之口。这正是《论语》的可贵之处。

《论语》虽然是一部政论文,但它在谋篇行文中有意打破常规,开创了章回体的先河;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语言幽默风趣。这些创新和改变,增强了《论语》的故事性、可读性,文学性,形成政论文中饱含文学要素的独特风格。这正是《论语》的魅力所在,是《论语》最独特、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价值。中国文学史没有对《论语》给出应有的篇幅,对其文学意义和价值进行分析与评介,非但是一种遗憾,而且有失公允。我们应该在文学史中突显《论语》的地位,把它列出专章,至少应列出专节进行介绍。这是对《论语》应有的求实态度,也是为中国文学史补缺拾遗。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艺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0.

[2]张帆.中国古典文化珍藏书系:《论语》[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3]余秋雨.中国文脉[M].第1版.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