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评估 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1
教学目的
1、掌握各种常见症状的概念、常见病因、 临床表现。
2、熟悉各种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 3、了解各种常见症状的伴随症状及诊断
提示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பைடு நூலகம்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骨骼肌收缩 竖毛肌收缩 ppt课腺件体抑制 血管收缩 30
高热持续期
持 续 时 间
数小时:疟疾 数天:肺炎球菌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 数周:伤寒
ppt课件
6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发热的分度、热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个体对发热的反应 3、发热的问诊要点 难点: 1、发热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生理的联系 2、发热与相关护理诊断的联系
ppt课件
7
概念
• 发热(fever):
体温调节中枢受 致热原作用或体 温调节中枢自身 功能紊乱,使机 体产热增多,散 热减少,体温升 高超过正常范围 称为发热。
产热
排汗
血流
散热
体温 ↑
ppt课件
16
【发生机制】
2、非致热源性发热:
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如 :颅脑外伤、 出血、炎症等;
②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 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
③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 如:广泛性皮炎、 心力衰竭等。
ppt课件
17
【临床表现】
一、发热的特点
1.发热的临床分度:
以 低热 口 温 中度热 为 标 高热 准
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
• 症状:是在疾病条件下病人对机体功能异 常所产生的主观感觉、自身体验或客观病 态改变。
• 广义的症状还包括体征。 • 体征:病人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异常时的
客观发现。多由医生通过客观检查发现 (心脏杂音),少数可由患者自行感知 (水肿、包块)。 • 症状是进行疾病调查的线索和问诊的主要 内容,也是诊断的依据和反映病情的重要 指标。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一节 发热
【教学目标】
• 1、熟悉发热概念、病因 • 2、掌握发热的临床分度 • 3、掌握常见热型、临床意义 • 4、熟悉发热的护理评估要点 • 5、掌握发热的主要护理诊断
体温维持在39~40℃以上 持续数天至数周 24小时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的高热期
5
10 ppt课件
15
221 0天
弛张热
败血症热 消耗热
体温常在39℃或以上 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 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 化脓性炎症等
5
10 ppt课件
15天22
(2)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3)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重度脱水 (4)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鱼鳞癣、慢性心衰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中暑、脑出血、安眠药中毒
等(高热无汗)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
【发生机制】
1.致热源性发热:最主要
15天
26
3、发热的病程
• 1)急性发热:2周内,见于各种急性感染 • 2)长期中、高热:T>38℃持续2周或更长,
见于感染、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变 态反应性疾病等 • 3)长期低热:1个月以上,见于慢性感染, 如结核病等
ppt课件
27
4、发热的季节
• 冬春季:流感、流脑、麻疹、水痘、百日 咳
致热原
外源性致热原(微生物病原体及产物、 无菌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等)
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 胞致热源(白介素、肿瘤 坏死因子、干扰素等)
ppt课件
15
基础 代谢
下丘脑
内源性致热源
外源性致热源
体温 调定点
运动神经 兴奋
骨骼肌 收缩
竖毛肌 收缩
交感神经 兴奋
白介素-1/6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腺体抑制 血管收缩
ppt课件
8
热刺激
冷刺激
调定体温37℃
热敏神经元兴奋
冷敏神经元兴奋
散热反应↑
产热反应 ↑
皮肤血管扩张
骨骼肌紧张、寒战
体温恒定在37℃
ppt课件
9
• 体温正常范围:
腋温: 36℃~37℃ 口温: 36.3℃~37.2℃ 肛温: 36.5℃~37.7℃
ppt课件
10
【正常体温】
ppt课件
11
【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
ppt课件
12
【病因】
1. 感染性发热:最常见(50-60%)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
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急性或慢 性、局部或全身感染。
ppt课件
13
2、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
❖机械性、物理或化学性损害(手术、烧伤等) ❖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致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 ❖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
5
10 ppt课件 15
20天 2425
回归热
体温骤升至39℃或以上 持续数天 骤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与无热期规律性交替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骤升骤降,高热与无热交替)
5
ppt课件
10
215 5天
不规则热:发热无任何规律
可见于结核病、支气管肺炎、风湿热、 渗出性胸膜炎、癌性发热等
5
10
ppt课件
间歇热
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 骤降至正常水平持续1天至数天 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骤升骤降,无热间歇)
5
10 ppt课件
15天 23
波状热
体温缓升达39℃或以上 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 持续数天后又开始发热 如此反复多次 常见于布鲁菌病
(缓升缓降,无热间歇)
超高热
37.3℃~38℃ 38.1℃~39℃ 39.1℃~41℃
>41℃
ppt课件
18
超高热:>41℃ 高热:39.1~41℃ 中等度热:38.1~39℃ 低热:37.3~38℃
19
2、热型
(1)稽留热 (2)弛张热 (3)间歇热 (4)波状热 (5)回归热 (6)不规则热
ppt课件
20
稽留热
• 夏秋季:乙脑、痢疾、伤寒、霍乱、疟疾、 钩端螺旋体
ppt课件
28
二、发热的临床过程
(1)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 (2)高热期:产热=散热 (3)体温下降期:产热<散热
ppt课件
29
体温上升期
骤升型
缓升型
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败血症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见于结核病、伤寒、 布氏杆菌病等。
疲乏无力、倦怠、肌肉酸痛、畏寒或寒颤 特点 皮肤苍白、干燥无汗、四肢末端发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