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2)03-0084-01
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但大量有关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研究显示,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普遍偏低,显著低于普通人群。
当前随着我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教师职务、职称的终身制被打破,教师高学历的要求和优劳优酬分配体制的建立都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些都对教师群体的心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开展学校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普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为此,笔者对当地中小学教师作了一次心理健康调查。
1 调查方法与材料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方式,问卷选择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得到有效问卷600份。
其中小学教师占23.4%,初中教师占25.6%,高中教师占50.9%。
通过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2 结果
2.1 从性别来看。
男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25.8%,女教师的检出率为30.3%,男教师略好于女教师。
2.2 从年龄来看。
31-38岁年龄组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占36.6%。
其次是40岁以上年龄组,比例为31.6%。
比例最低的是19-29
岁年龄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26.6%。
中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显著差异。
2.3从教师承担的职责来看
2.3.1班主任教师与非班主任教师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显著的差异,班主任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36.68%,而非班主任教师只有22.8%;
2.3.2担任高三、初三毕业班教学的教师与其他教师相比,高三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最高,为32.18%,初三教师为35.87%,其他教师只有26.6%。
2.3.3担任语数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这些主课的教师或重要课程的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远高于其他学科教师,其中语数外教师最高,为31.3%,自然学教师次之,为26.6%,社会科学教师为24.7%,其他教师仅为20.26%。
3分析与讨论
从以上统计结果来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原因如下:
3.1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
教师劳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它的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且,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学生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难管教,因此使得教师工作更为艰巨。
3.2社会、家长过高的期待决定。
由于传统观念的原因,社会对
教师有着极高的期望,这种社会期待久而久之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教师的自我期待,使教师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同时,望子成龙的家长对教师的要求几近苛刻,升学率几乎成为衡量教师价值的唯一指标,这也使教师不堪重负,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初三高三段的教师等,检测结果表明,这些教师有心理问题的比例远高于其他教师。
3.3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深化决定。
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在承担日常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必须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通过各种考试等等,身心负担极大。
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潮流又要迎合家长确保升学率的需求,而这两者往往不能统一,使得教师心理矛盾冲突加剧,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教师聘任制的实施,导致了教师多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3.4教师个体的人格特征决定。
以上是导致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些外部原因,除此之外,还与教师个体的人格特质有关。
如有的教师过于自卑,不善与人交往,个性刻板,不善调节等等,使得他们在同样的外部压力下更易产生心理问题。
4建议与对策
4.1社会各界和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社会各界对教师不要过于苛求,大众传媒和学生家长不要将教师无法承担的职责强加给他们。
对教师应多一份信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其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部2002年8月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思想上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教师心理健康和学生心理健康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积极开展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4.2学校领导应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以教师为本,进行民主管理
4.2.1学校领导要发扬民主作风,尊重、信任教师,确立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为教师创造展现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条件。
要加强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建立起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教师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
4.2.2学校领导要完善学校内部的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老师。
同时创设和谐宽松的心理氛围,帮助教师将心理压力转化为激励性动力,增强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4.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4.3.1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可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向教师宣传心理卫生保健常识,使教师学会自我调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3.2建立教师心理咨询中心,设立教师心理咨询热线和心理咨询信箱,为有心理障碍的教师提供服务。
此外,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网络技术,开展网上咨询,为教师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4.4教师要注意自我心理保健
4.4.1 学习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知识,掌握心理调控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4.4.2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要遵循尊重、理解、接纳的人际交往基本原则,处理好师生关系,及与学校领导的关系和学生家长的关系。
4.4.3教师在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时,应主动向他人或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依靠外在力量摆脱心理困惑,解除心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