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定风波》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定风波》课堂实录高一语文《定风波》课堂实录
一、情趣导入
这位人物是谁?
众生:苏轼。

师:你如何得知?
生1:材料中出现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

生2:根据材料中的史实“乌台诗”案可以判断此人是苏轼。

生3:豪迈是苏轼词的风格。

生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名句。

二、诵读悟理
师:“三分诗词,七分读”,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用笔把不懂的字音或词语打上标记,一会大家来共同解决。


1、(学生自由诵读)
师:同学们遇到哪些不懂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师:哪位同学可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读suō,是古代草制的防雨用具。

生:按自己的感觉朗诵本词。

生1:声音响亮,但有些字音没读准,如“萧瑟(Sè)”。

生2:读得太快了,好像不能表达出作者的感情。

生3:感情是有的,只是节奏不对,太快了。

师:同学们就读音、节奏、感情等方面给这位同学提出了“更上一层楼”的建议,看来同学们对诵读古诗词的要求还是比较清楚的。

要读好一首古诗词,必须做到以下三个基本的诵读要求:
(投影)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3、读出情感
生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师:为什么这样划分?为什么不是竹/杖芒/鞋轻/胜马,或竹杖芒/鞋轻胜/马?
生:我是根据词义来断句的,如果象老师刚才那样读,会令人产生歧义,或者根本听不懂你说什么。

师:很好,理解准确,解释清楚。

同学们都按自己的`停顿给这
首词划分了节奏,下面看看老师我的节奏处理方式。

(投影划好节奏的词作,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听完后不自禁的鼓掌)
师:看来同学们已跃跃欲试,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来齐读这首词,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和节奏美吧。

深呼吸,调整情绪,定风波,开始……
(学生配乐仿读)
师:读得节奏分明,有些抑扬顿挫的感觉了。

大家觉得,读这首词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吗?
生:总觉得跟老师比,我们还欠缺些感情,怎样才能读出情感呢?
师:对,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情感。

能读出情感是同学们对文本的一种再创造。

如何读出情感呢?其实情感把握是否到位,
要看轻重音的处理,能够抒发作者感情的词语要强调,可以通过语
音的轻重、长短、升降等方式来突出情感,请同学们合作讨论,哪
些词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应该怎样读,请你示范一句。

(学生合作讨论,小组发言)
小组1:我们小组认为“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的
感情,应该强调。

如重读“任”字。

(范读)
师:为什么重读“任”字呢?
小组1:因为这个字表现了作者任由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无所
畏惧的心情,因此应重读。

小组2“我们小组认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句也表现
了作者不怕风雨,风雨和晴朗都无所谓的心情,很潇洒,很坦荡,
应该强调,可以拖长“风雨、晴”字的读音来达到强调感情的效果(范读)
(学生鼓掌)
师:这个小组的合作结果范读效果得到同学们的认同,很不错,还有吗?
小组3:我们组认为还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一句,它
直接抒发作者不怕风雨的心情,应该强调“谁怕”,这是问句,可
以用升调来强调(范读)
师:(板书发言亮点)很好,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读出情感的诀窍了,下面我把同学们分成男、女生两大组各读一遍,然后大家来评评看,哪一组读得更好,哪一组更能读出情感。

(男女生分组赛读,互相点评)
生:我觉得女生声音太小,不能读出那种无惧风雨的感觉,不如男生读得好。

生:男生读得很响亮很有气势,这是好的地方,但不整齐,还有读错字的现象,这是不如女生的地方。

生:女生虽然声音小,但讲究停顿,轻重音的处理,这些是男生比不上的地方。

师:不错,男生女生各有所长,通过点评争论,我相信同学们对如何朗读好这首词,如何诵读好一篇古诗词都有了清楚的认识。

苏轼说:“好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在熟读的基础上去鉴赏才能有更深的感悟,下面给时间同学们自由朗读正文,看谁记得又快,背得又好。

(学生自行诵背)
(齐背)
(抽背)
三、鉴赏品味
师:这首词同学们已经熟读成诵了,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句。

生1:我最喜欢“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因为这一句表现出作者平生任由风吹雨打,无所畏惧的人生态度,有一种很洒脱,很豪迈的感觉,所以我喜欢。

生2:我最喜欢“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句,当时作者刚经历被贬,如果说风雨是悲,晴就是喜。

作者无所谓风雨,令我想起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诗句,有一种荣辱不惊的大气,有一种不计较得失的潇洒。

喜欢这首词的人很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不同的读者读出不同的感受。

(投影)有人认为这一句透露出苏轼认为“政治场合的晴雨表是升沉不定的,不如归去,作一个老百姓”的思想。

有人认为这句透露出苏轼经得起挫折,不计较地位得失的暗示。

你的看法又如何?
请同学们思考后,小组交流,集思广益后小组派代表发言。

小组1:我们同意第二种看法。

因为这首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后,词中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的说法,直接表明作者不怕
风雨,用不怕风雨的象征手法来说明自己不怕政治风雨,经得起挫
折的暗示。

小组2:我们赞成第一种看法,学习《赤壁赋》时老师说过苏轼
生平受到佛、道、儒三家思想的影响,道家讲究出世、避世,所以
苏轼在受到挫折时想到归去,远离官场,做一个老百姓,是正常的。

……
师:同学们能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思想和词的背景去作有价值的讨,做到知人论世,真是精彩的发言?/P>
四、延伸拓展
师:下面我们来阅读苏轼写于同期的另一首词《临江仙》,请同学们运用刚才诵读鉴赏《定风波》的方法来探讨这首词。

(投影)这首词该怎样读?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生:(范读)我觉得“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
作者的感情,应该强调,我用重读动词的方式来强调情感,读出作
者厌恶官场,不愿再为功名利禄奔走劳神的情感。

生:我补充一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也表达了作者从此弃官归隐江湖,希望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理想,也应该强调,可
以用快慢的对比来突出作者的感情(范读)
师:同学们对诵读的技巧掌握得很快,对作者的情感的领悟得很透。

这首词通过写作者酒醒夜归不得入门,拄杖听江一件小事,表
达了作者希望摆脱功名利禄的束缚,追求自由的生活理想。

而《定
风波》也是通过写途中遇雨后晴这样一件小事表达了作者对待人生
风雨的达观态度。

从这两首词可以看出苏轼词在题材上的一个特点:即用生活小事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板书)
五、课后探究
师:学习了这两首词,苏轼善用生活小事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不知同学们对自己的人生作何思考?是否从苏轼面对挫折面对逆境的态度中受到一些启发?如果有,请同学们以《从苏词看人生》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议论短文进行探讨。

附:板书设计
旷达
洒脱
潇洒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途中遇雨
醉复醒表达
不得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