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招聘会的存在和定位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校园招聘会的存在和定位思考
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各高校纷纷开发和培育本校的就业市场,于是,校园招聘会走进了高校,成了每所高校寻常之事。它走过了十年的历程,成了“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渠道”。然而它“三多三少,二大二小,一高一低”的特点越发显著。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它的存在和定位进行重新思考。
一、当前校园招聘会的特点
一)三多三少。用人单位多,学生中意的单位少;提供的岗位多,学生看中的岗位少;观望学生多,应聘的学生少。郧阳医学院招生就业处张建处长说,为了帮助大学生就业,高校纷纷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开辟就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频频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校园毕业生就业推荐会或招聘会。然而,毕业生们对校园招聘会用人单位或岗位并不十分满意。山西农业大学就业指导办公室的杨良柱教师也指出,校园招聘会中毕业学生“大多数情况下观望的多”。
二)两大两小。投入大,效果小;场面大,影响小。《中国大学生就业》记者赵彩瑞对中国科技大学等部分高校的就业工作第一线老师进行采访,不少高校就业工作第一线的老师提出,“招聘会密度激增”,对毕业生就业上作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硬件场地和设备上”加大了投入,同时“学校的接待成本也不断提高”。同年该刊物记者孙长缨等,2007年在针对高校提高校园招聘会成效的撰文中提出:与校园招聘会场面的火爆不太相称的是,毕业生的一次性签约率并未达到理想的要求,甚至爆出冷门。
三)一高一低。学校热情高,学生情绪低。学校为校园招聘会绞尽了脑汁,鼓足了干劲,热情洋溢地服务于用人单位和学生,可是大部分学生在转了一圈招聘会后,没有看到自己心目中用人单位或岗位,情绪急转直下,埋怨学校尽引进一些没用的用人单位,王尔新说“有些同学问我说你们是不是给我们摆样子的,糊弄我们呢?”
校园招聘会有很多的不如意,它的高耗低效特点已越来越突出。它是否应该停办呢?
二、校园招聘会的存在思考
一)从作用方面思考——校园招聘会有存在的理由。
从学校层面看,第一,把就业市场引进校园,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就业形势,起到教学作用;第二,校园招聘会是大学生求职的渠道之一。为学生提供就业途径,起到铺路作用;第三,为学生与用人单位见面沟通提供场所,让学生找到中意工作,实现就业,起到搭桥作用;第四,在校园内大张旗鼓地开展招聘会,可以唤起毕业生的求职意识,提高毕业生求职的主动性,起到叫醒作用;第五,邀请和引进各层次、各类型的用人单位进入校园,这为社会更多地了解本校提供了机会,起到宣传作用;第六,任务重、难度大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在平时只有高校领导和从事就业工作的老师知道,高校领导和老师默默的就业工作往往得不到
学生,尤其是毕业生的认可,招聘会使毕业生“看到”学校的就业工作情况,起到告知作用;第七,完成大学生就业教育和就业推荐是高校的职责,招聘会是表征高校履行职责的形式之一,起到向社会、向家长、向主管部门汇报的作用。
从学生层面看,第一,为广大毕业生认识就业市场提供了直观现场;第二、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就业途径;第三、为毕业生不需走出校门就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降低学生求职成本。
从用人单位层面看,第一、使用人单位更有针对性地找到专业人才;第二,使用人单位更容易地找到所需人才。
二)从政策方面思考——校园招聘会有发展的理由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强化校园市场的主体地位。这句话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校园招聘会已经存在,关键是如何去强化和发展,使之成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体。2009年11月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全面加强就业指导”“广泛开拓就业市场”“2010年教育系统举办的网络和现场招聘会场次和岗位数要比2009年有明显的增长”“为毕业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校园招聘会是的“就业市场”的一种形式,有“就业指导”作用,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能“营造”“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可见袁贵仁部长的讲话中内涵了校园招聘会不仅要办,还要多办、办好之意。
校园招聘会既有存在的必要,又有存在的政策支持,那么如何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它呢?
三、校园招聘会的定位思考
一)校园招聘会职责定位
2008年,国务院制定的部门“三定”规定,对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上的职能进行了调整,明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等部门拟定毕业生就业政策,负责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教育部负责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三定”规定,“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责任清晰,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教育部的这一职能调整,有利于高校集中力量办学,集中力量发挥功能,从事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职能调整后可以清楚地看出,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维护、开发和发展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职责,不是教育部门的职责。同样地,校园招聘会,虽然是在“毕业生离校前”举办,但它毕竟是“市场”,是提前了的社会就业市场在高校的延伸和发展,它的管理者、组织者、参与者离不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至少它的“牵头部门”应该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人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有责任、有义务组织、管理、维护、举办校园招聘会。同时,校园招聘会是在校园内举行,针对大学毕业生,且是在“毕业生离校前”举办,所以,相关教育部门或高校有责任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完成校园招聘会的组织管理。
二)校园招聘会功能定位
从职责上分析,校园招聘会的功能应该这样定位:于教育部门或高校来说,它是一堂直观教学课,是一堂实践课,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它发挥的作用是:教学作用、叫醒作用、宣传作用、告知作用、汇报作用。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来说,它是就业市场,是社会就业市场在高校校园内的延伸和发展,是提前在“毕业生离校前”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它发挥的作用是:铺路作用、搭桥作用。
三)校园招聘会目标定位
对于教育部门或高校来说,将校园招聘会功能定位为“一堂实践课”、教学的“实践环节”是符合高校的职能规定的。大学生就业工作资深专家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王尔新说,有一个退休的老教授问,你们这么辛苦办这个招聘会,签约了几个?“我说一个也没有。”“再有人问我,这场招聘会签约了几个?这绝对是个外行”的确,内行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者不会提出这种超出自己职能范围的“越权”的问题。作为教育部门或高校,没有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的职能,谈大学毕业生“签约”、毕业生就业率是“外行”的表现。对于大学生就业,教育部门或高校能做的、应该做的主要就是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具体一点就是:上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因此,举办校园招聘会,作为教育部门或高校,应该关心的和应该提出的问题是,学生在其中学到了什么,而不是签约了没有,它的目标应该确定为一般课堂教学目标,即: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感情目标。
一)认知目标:获得职业、行业的人才需求、就业形势、职业发展、就业政策等概念、事实、规律的基础知识。
二)技能目标:学会沟通、表达、交流,使用语言、资料、礼仪等策略推荐自己,掌握收集就业信息、利用就业信息技能。
三)感情目标:了解国家对毕业生的倾向性政策,了解国家相关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培养爱国、爱家情感,增强服务国家、社会、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作为主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领导或从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人员,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校园招聘会,有助于我们克服校园招聘会高耗低效的现状,更好地举办校园招聘会,更好地服务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