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知识点
(一)粒细胞系统
1. 原始粒细胞(myeloblast ):10〜18卩m,胞体圆或类圆形,核占细胞的2/3以上,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
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核仁2~5个、较小、清楚;胞浆量少,染天蓝色,有透明感,无颗粒。
2. 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 ):12〜20卩m,较原粒细胞大,核染色质较原粒细胞粗糙,染色质颗粒开始有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浆染淡蓝色、蓝色或深蓝色,含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紫红色颗粒(即非特异性颗粒)。
3. 中幼粒细胞(myelocyte)
①中性中幼粒(neutrophilic myelocyte ):10〜18卩m,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可有凹陷,其
凹陷处约占细胞的2/3~1/2,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隐约可见或消失;胞浆量多,染淡红或少数区域略偏蓝,含大小一致的红色颗粒、即特异性颗粒(致少有一个区域) 。
②嗜酸性中幼粒(eosinophilic ):15〜20卩m:核与中性中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粗大而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中幼粒(basphilic ):10〜15卩m,核圆形或椭圆形、但常常轮廓不清,核染色质较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含有排列零乱、大小不等数量不多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
4. 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 )
①中性晚幼粒(neutropilic metamyelocyte ):10〜16卩m,核明显凹陷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但其核凹陷程度不超过假设直径的一半,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无核仁;胞浆量多,浅红色,充满中性特异性颗粒。
②嗜酸性晚幼粒(eosinophilic metamyelocyte ): 10~16卩m,核形及结构与中性晚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橘红色的、大小一致的嗜酸性特异性颗粒。
③嗜碱性晚幼粒(basophilic metamyelocyte ):10~14 g m,核固缩呈肾形,轮廓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分布有少量嗜碱性非特异颗粒。
5. 杆状核粒细胞(stab granulocyte )
①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 ) : 10〜15 g m,核凹陷程度超过假设直径的一
半,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以上,呈带状弯曲,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胞浆充满中性颗粒。
②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 eosinophilic stab granulocyte ) : 11〜16g m,核与中性杆状相似;浆内
充满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basophilic stab granulocyte ) : 10〜12 g m,核呈模糊杆状;胞浆内及核上分布有少量嗜碱性颗粒。
6. 分叶核粒纟田胞(segmented granulocyte )
①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 ) : 10〜14 g m,核呈分叶状,叶与叶之
间有细丝相连或全断开,常分2~5叶,核染色质已浓集呈粗的小块状,染深紫红色;胞浆丰富,内含淡红色均匀细小颗粒。
②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eosin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 ) : 11〜16g m,核多分2叶,核染色质结构与中性分叶核相似;胞浆内充满粗大均匀一致的橘红色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 bas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 ): 10~12 g m,核可分3~4叶或分叶
不明显;胞浆分布有少量大小不等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
(二)红细胞系统
①原始红细胞(pronormoblast ):15〜20g m,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呈钝角状或瘤状突起,核呈圆
形,居中或偏位,约占细胞体的4/5左右,核染色质呈颗粒状较原粒细胞粗而密集,核仁1~3个不等,且
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呈浅蓝色或暗蓝色;胞浆量少,染深蓝色、不透明,有油画蓝感,无颗粒。
②早幼红细胞(earlynormoblast ):10〜18g m,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细胞的2/3以上,核染色质颗
粒有浓集现象,较原红细胞粗糙,核仁模糊或消失;胞浆量增多,染不透明蓝色或深蓝色,边缘可见瘤状
突起。
③中幼红细胞(polychromatic normoblast ) : 8〜15g m,核圆形,约占细胞的1/2,核染色质凝聚呈条索状或块
状,中间有明显空隙,如压碎饼干样或打碎墨砚感,无核仁;胞浆量相对较多,浆内由于已合
成不等量的血红蛋白,可染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
④晚幼红细胞(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 ): 7〜10g m,核圆形居中或偏位,占细胞的1/2以下,
核染色质致密聚集成结构不清的紫黑色团块状,无核仁;胞浆量较多,因已合成大量血红蛋白,常染浅灰
红色或浅红色。
⑤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7.2〜7.5 g m,为晚幼红细胞刚脱核而成,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瑞氏染色为多嗜性红细胞,用煌焦油蓝活体染色后在细胞内可见蓝色细颗粒或呈线状或网状结构。
⑥红细胞(erythrocyte ):正常红细胞平均为7.2 g m,呈双面微凹之圆盘状,中央较薄,染色浅,边缘较厚,染色深,呈粉红色,无核。
(三)单核细胞系统
①原始单核细胞(monoblast ):15〜20g m,胞体圆形或椭圆形,核较大圆形或类圆形,核染色质纤细,
呈疏松网状结构,核仁1~3个;胞浆量较其它原始细胞丰富,灰蓝色,不透明,边缘不规则或有伪足状突起。
②幼稚单核细胞(promonocyte ):15~25g m,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易见扭曲、凹陷、切迹等改变,核染色质较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