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PPT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人民公 社的弊端是什么?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农村改革有哪些内容?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 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 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 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 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 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 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 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 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 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 交(缴)的公粮,不在(再) 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 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 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 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 活到18岁。”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党中央、地方政府、人民群众对农村 经济体制改革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解题关键: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答案提示: 小岗生产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直接原因是在安 徽省政府鼓励下,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 包干经营,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影响: 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提高 ②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第 19 课 经济体制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经历了那几个步骤? 结合我国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的成 功与失误,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 什么原则?
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羊,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改革前小岗村农民居住的茅草屋
身背花鼓走四方。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 灾,凤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 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 到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 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 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 开了个秘密会议,写下了保证 书,决定包产到户。
遵循规律与经验教训: ①经济政策的制订既要解放思想,又必须实事求是 ②合乎经济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③生产关系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超前或滞后都会 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④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在我国不同的历史阶段 有不同的内容。下列四幅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和 70年代末的农村变革,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教训: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正确认识国情国力,注意防止“左”的倾向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思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决策是那次会议确立的?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导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新局面。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对 国有企业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并且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这些改革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 势就不稳定; •农民生活一直比较贫困;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 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安徽凤阳县是一穷乡僻壤之地, 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凤 阳花鼓闻名全国。当时有一首广为 流传的凤阳花鼓唱道: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中央支持农村改革的系列文件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 久以来“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 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 阳”的状况,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 比 1978 年增长 49% ,卖给国家粮食 4450 万千克。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小岗生产队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⑶结合以上农村的重大变革,你认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党的工作重心经历了 哪三次重大转移?
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城市转向农村 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是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上。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 19 课 经济体制改革
■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政策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决定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改革为ຫໍສະໝຸດ Baidu么从农村开始?
2.内容:
试行: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四川 特征:包产到户
图一:湖南宁乡县某 人民公社成立大会
图二:《人民日报》报道 各地大放农业高产“卫星”
⑴从图一、图二看,当时在农村掀起了什么运动? 这场运动为什么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 原因: 对国情认识不足,扩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 济规律“左倾”错误泛滥,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建设 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图三:农民领取 生产承包合同书 图四:风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⑵从图三、图四看,当时在农村实行了什么制 度?其实质是什么?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质: 调整和改革农村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制定政策必须依据当时中国的国情;农业政策的制定要适合当时的生 产力发展水平;农业政策的制定应以满足农民的生活需要为出发点。 返 回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复习回忆:
1.在1956—1976年前后达20年之久的长时间 中,我们党在两个问题上一再发生失误。这两大 问题是什么?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速度和规模问题
2.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造成了什么后果? 这些严重失误给我们以哪些主要的经验教训?
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思想,使浮夸风和共产风等为标志的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造成三年严重经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