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治及举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正气大 伤,病 邪仍 盛 ----- 先 攻后补 ,先 补后攻,
攻补兼施。
附:扶正祛邪与八纲、八法
表证
解表法
辛温解表
(汗法)
辛辆解表
半表半里证
和解法
和解表里
(和法) 调和脏腑
幻灯
热证
清热法(清法)清热泻火,清热解毒
催吐法(吐法)
泻下法(下法) 润下、攻下
峻下逐水
实证 消导法(消法)消食、利水、祛湿、消坚
形寒、肢冷、消瘦-------脾胃虚寒
急燥、易怒、烦躁-------肝气犯胃
三.治疗要点:
(一)辨证遣药:
脾胃虚寒-------温中散寒 温里----干姜、吴茱萸
补脾----黄芪、党参、白术
肝气犯胃-------疏肝和胃 疏肝-----柴胡、白芍
幻灯
和胃-----茯苓、白术、
甘草
血瘀------祛瘀止痛------参三七、蒲黄、五灵脂
发作期 ---- 平喘 (治标)
缓解期 ---- 补肾 (治本)
冬病夏治 --- 冬天发作的病,在夏天治疗
如:哮喘、关节痛等。
3.“标本俱急,标本同治”
热性病过程中,
大便燥结不通,邪热里结 ---- 本 泻热攻下 标本同治
阴液受伤
---- 标 滋阴通便
哮喘病:
内停痰饮(“本”)+ 外感风寒(“标”)---- 哮喘发作
“标”病甚急时,先治“标”病,后治“本”病!
(1) 新病与旧病:先治新病,再治旧病。
(2) 后病与先病:先治后病,再治先病。
例如:
肝硬化腹水明显 ---- 先治腹水,后治肝硬化;
溃疡病出血 ---- 先止血,后治溃疡病。
2.“缓则治本”:
一般情况下,以治本为主。
慢性病缓解期:以治本为主。
例如:
哮喘病
第三节 辨证施治举例
30 分钟
请先看一个病例:
王**,男性,28 岁,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五年,秋冬发作
较频。近年来逐渐消瘦。半月前,忽闻父病危,心情焦急。上 幻灯
腹痛有作,按之不减,痛连两胁,伴泛酸,嗳气,心窝烧灼感,
口苦,大便干,舌苔黄糙,脉弦而数。
辨证提要:
(1) 首先要抓住“主症”;
( 2 )以“现在”的表现为主。
分析病因、病机性质
病位、疾病性质
确定治疗原则——法
选择恰当方剂——方
施治
选择相应药物——药
“辨证施治”要求:理、法、方、药四者基本一致。如果不一
致,就是违反了“辨证施治”基本原则。
第二节 辨证施治的指导原则
一、整体观原则:
20 分钟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病证是机体对致病动因的整体反应。
(参苓白术散)
温中止泻----参、术、苓、炮姜、附子
(附子理中汤)
肾虚泄泻----温肾涩肠止泻----补骨脂、五味子、吴
茱萸、肉豆蔻
(四神丸)
(六)涩肠止泻药物的选用:
1.有邪情况下,如急性腹泻等,禁用或者慎用涩肠收
敛止泻药物。
2.虚证,无邪的泄泻,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可适
当选用涩肠止泻药物。如:肉豆蔻、乌梅、补骨脂、
3. 疾病的所在部位与病因
4. 正邪盛衰及机体阴阳失调的状况与程度。
再如:
胃脘绵绵冷痛,时发时止,喜温喜按
泛吐清水,食少脘痞,倦怠乏力,畏寒肢冷
舌质淡嫩或淡胖,脉沉迟无力
2


教具及时间分配
病位——脾胃(中焦)
幻灯
病因——内寒(阴虚所致)
性质——虚寒
邪正状况——正气虚弱
阴阳失调——阳虚
体质——虚弱(阳虚)
(五)按因论治:
湿热泄泻----清热燥湿-----黄连、黄芩、黄柏
(葛根秦连汤)
寒湿泄泻----散寒祛湿-----藿香、佩兰、苍术、苏叶 幻灯 (藿香正气散)
伤食泄泻----消食导滞-----山楂、六曲、莱菔子、
茯苓(保和丸)
9


教具及时间分配
脾虚泄泻----健脾止泻-----党参、白术、茯苓
幻灯
辨证分析:
1.主症:上腹部疼痛
特点:既往发病与气候(寒冷)有关
这次发病与情绪受刺激有关
痛连两胁,按之不减。
2.八纲辨证:里热证,本虚标实证
幻灯
3.脏腑辨证:肝胃不和(肝气犯胃)
肝胃不和证=肝气郁结证+胃气失和证
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胁胀、胁痛、脘痛引胁
横逆
胃气失和------脘胀、嗳气、吞酸、嘈杂
提示——温中散寒(温脾阳、祛寒邪)
小小结论:
1.“辨证”——把握住疾病的整体规律和机体整体的反应
状态
2. 以“辨证”为基础的“施治”,是包括“整体治疗”,“病
因治疗”,“病机治疗”等在内的“治本”的治疗。它不
同于“对症治疗”。
三、 辨证施治的步骤与要点
1. 步骤:
第一步:详细了解和掌握病情(望闻问切)
辨证要点:
(二)腹痛腹泻情况:
腹痛腹泻,粪黄粘臭,肛门灼热-----湿热泄泻
腹痛绵绵,粪质清稀-----寒湿泄泻
腹痛肠鸣,泻后痛减,臭如败卵----伤食泄泻
大便完谷不化,时发时止,纳少----脾虚泄泻
黎明前腹泻腹痛------五更泻
幻灯
(三)病程:
病程短,起病急------湿热泄泻,伤食泄泻,寒湿泄
温化水饮
+ 发散风寒
---- 标本同治
三、扶正与祛邪原则
(一)含义:
扶正 ----- 扶助正气
祛邪 ----- 去除病邪
疾病的过程,是“正”“邪”相争的过程。
治疗疾病,就是改变“正”“邪”双方的力量对比,扶
助正气,去除病邪,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化!
(二)扶正、祛邪的要点:
1.基本点“扶正”
(1) “扶正” ----- 是为了更有力地祛邪


辨证施治及举例
引言
前面讲过:
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学
脏象学说
病因
—— 中医发病学
诊法
中医诊断学
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
中医病理生理学
热性病辨证
常用中药
中药学和中医治疗学
方剂概述
今天要讲的内容:
是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和综合
重点讲解“辨证施治”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教具及时间分配 3 分钟
第一节 辨证施治的基本要点 一、什么是“辨证施治”
1
二、关于“证”的概念
注意:是“证”,而不是“症” 症——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证——疾病的原因、病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状况的综 合,是中医诊断的一部分。证是中医特有的一个概念,既是 对疾病临床表现的概括,又是在一定程度上的疾病本质的反 映。
例如: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 浑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
(症)
“辨证施治”时:
既要注意局部的变化,更要注意整体状况。
既要注意人体,也要注意环境条件(气候地域/条件的
影响)。
二、治标与治本原则:
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常用来概括说明事物的本质与现
象,因果关系,以及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关系。标本的相对
性主要体现为标本相移,即标与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化,在
矛盾中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
27 分钟
辨证—— 辨别、判断,分析疾病的原因、性质、机理 幻灯 以病史、症状、体症为依据 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准绳” 对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状况
等进行分析、判断 施治—— 根据“辨证”的结论,制定治疗原则和处方、
用药。
“辨证施治”是中医临床活动的核心,是中医的特色 中医的整个临床活动过程,就是“辨证施治”的过程

有明显饮食不节史------伤食泄泻
病程长,反复发作-----脾虚泄泻,肾虚泄泻
(四)全身症状:
烦热,口渴,尿短赤,苔黄----湿热泄泻
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白-----寒湿泄泻
腹胀,嗳腐酸臭,不思饮食-----伤食泄泻
辨证提示:
辨证要点:腹泻的特点
腹泻与腹痛的关系
参考:病程的长短
治疗要点:
止血------大黄粉、云南白药
(二)随症用药:
疼痛-----川楝子、延胡索、芍药、甘草、细辛
泛酸吞酸-----左金丸(黄连、吴萸)、乌贼骨
幻灯
(三)病机用药:
胃气失和-------行气和胃------半夏、陈皮
辨证用药 + 病机用药 + 随证用药 = 治胃脘痛方
例如:
半夏、陈皮+黄芪、干姜、桂枝+芍药、甘草-----温中散寒方
气候
----- 长期阴雨、长期干旱
6


教具及时间分配
环境情况 ----- 干燥、潮湿、高原
幻灯
“地” 气候条件 ----- 严寒、湿热
生活习惯 ----- 饮食嗜好,起居习惯
这些因素,对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治疗效应,
均有一定影响。
例如:
(1)夏季 ----- 天气炎热,腠理开泄 ----- 不宜过用辛温
第二步:基础辨证,分析病因
幻灯
八纲辨证:辨病位——表里
重点
辨性质——寒热
辨邪正——虚实
可能的病因
第三步:分类辨证
热性病——卫气营血辨证
杂病——脏腑辨证,病机辨证
第四步:制定治法
治疗原则,可行的治疗方案
处方、用药
以上步骤,一环紧扣一环,不能颠倒
3


2.“辨证施治”的四个基本环节:
教具及时间分配 幻灯
消瘀、消痰、行气、驱虫
里证
祛风湿法,开窍法
寒证
祛寒法(温法) 温里散寒
回阳救逆
虚证
补益法(补法) 补气、补血
补阴、补阳
固涩法
敛汗、涩精、止泻
四、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
年龄、性别 ----- 老幼、男女
“人” 生活习惯 ----- 劳逸、饮食
幻灯
体质状况 ----- 壮实、虚弱、胖瘦
“时” 季节
----- 冬季、夏季
表现的疾病。
8


教具及时间分配
病因病机要点:
(一)病因:
1.外感湿热/或寒湿
幻灯
寒湿
犯脾 运化失常
腹泻
湿热
2.饮食不节/或不洁
饮食不节(洁)----损伤脾胃----运化失常-----腹泻
3.情志失调
情志失调----肝气犯脾----运化失常----腹泻
病机中心:
1.湿滞
2.运化失常(脾为湿困,脾虚)
幻灯
胀痛、连及两胁------肝气犯胃
刺痛、不喜按、痛处固定-------血瘀
(二)胃不和症状:
嗳气、泛吐清水------脾胃虚寒
嗳气、泛酸吞酸、烧灼感-------肝气犯胃
呕血、黑便-------血瘀
(三)诱发因素:
遇寒发作得食得暖则减--------脾胃虚寒
情绪变动而发作-------肝气犯胃
(四)全身症状:
4.诊断:胃脘痛(肝胃不和)
5.治则:疏肝和胃
6.方剂:逍遥散加减
胃脘痛-----以上腹部疼痛胃主要表现的疾病
一.病因病机
病因:主因-----饮食不节
次因------情志失和,寒邪内侵(诱因)
病机中心:胃气失和
7


教具及时间分配
二.辨证要点:
(一)疼痛特点:
冷痛、喜按、喜暖-------脾胃虚寒
幻灯
(1)药物
----- 发汗、攻下、利水、祛瘀、化痰等
(2)针灸
----- 穴位、针刺方法的选择(少角、商阳、
左转、上提(用力)
(3)手术
----- 切开排脓、痔换结扎等。
3.“扶正”与“祛邪”的结合
(1)正气已衰,病邪未除 ----- 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2)病邪盛,伤及正气 --,或者是一组症状群的综合。
“表寒实证”包括:
部位——表
性质——寒、实寒
病因——外感风寒
病机——邪正相争,抗邪向外
体质状况——壮实、正气不虚
提示——应因势利导,解表散寒法治疗
因此:“证”包含着以下内容:
1. 致病原因,自然环境对机体的影响
2. 患者体质、及其对致病动因的反应
半夏、陈皮+党参、白术、茯苓+川楝子、延胡-----健脾止痛方 板书
半夏、陈皮+柴胡、芍药、茯苓、甘草+川楝子、延胡索
--------疏肝和胃止痛方
这种组合方法,虽不讲究君臣佐使,但实用、有效!
二、泄泻
泄-----如水之泄,势犹舒缓(指大便稀溏)
泻-----势似直下(指腹泻,大便如水样)
板书
泄泻----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便为主要
(三)扶正、祛邪的应用:
1.正气虚弱为主的痛证 ----- “扶正”为主
扶正”的方法:
(1)调节饮食
(2)形体锻炼 ---- 气功、太极拳等
(3)药物
----- 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4) 针灸
----- 穴位、针刺方法的选择(关元、气海、
足三里、背腧(肺、脾、肾腧)
2.邪盛为主的病证
----- “祛邪”为主
调整机体的阴阳失调
“祛邪” ----- 必须以“扶正”为前提
(2) “扶正” ----- 不能留邪
“祛邪” ----- 不能伤正
2.“扶正”“祛邪”必须适度
不及 ----- 不能达到治疗目的
太过 ----- 攻邪太过,可能伤正 病程延长
扶正不当,可能温邪
幻灯
幻灯 重点
幻灯 幻灯
5


教具及时间分配
从邪正关系言 正气为本
邪气为标
幻灯
就病因与症状言 病因为本
症状为标
以先后病言
先病为本
后病为标
原发病为本 继发病为标
就表里病位言 脏腑病为本 肌表经络病为标
怎样处理“标”与“本”的关系?
首先强调:“治病必求其本”
4


教具及时间分配
总的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标本俱急,标本同治”
1.“急则治标”:
冬季 ----- 天冷,凑理紧密 -----非辛温开泄,不能祛邪
(2)长期阴雨/久居湿地 ----- 病多类“湿”--- 多用祛湿
天旱,气候干燥 ----- 病多类“燥”---- 勿忘养阴润燥
(3)多食辛辣地区 ----- 对辛温药物的耐受性强
南方,沿海地区 ---- 对辛温药物的耐受就差些
一、胃脘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