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复习重点(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什么是法?法的特点有哪些?法的渊源?p4

法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控制手段,即人类社会用来指导、约束社会上各种人体与群体的一套行为规范。

特点: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量来实施是以权力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在法学上指的是法的效力来源,包括法的创制方式和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军事法规和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规、国际条约

2.什么是新闻传播法制?p15

就是掌握着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将本集团的意志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出现,通过国家机关制定的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与制度的总和

1、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

2、“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

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

渊源:法律渊源——从形式意义上来使用这一概念,指依据法律效力的来源不同而形成的法律类别,其制订机关、效力范围、修改程序都有不同。

3.我国新闻传播法规及其渊源?p14

即广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国家指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节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与法规、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等。

4.什么是新闻传播法律关系?其构成要素有哪些?p15

是指新闻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新闻媒体、新闻记者或新闻从业人员

客体: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新闻行为、智力成果三种

5.什么是新闻违法行为?其特点有哪些?p20新闻传播媒体及其从业者在主观过错的支配下实施的违反法律规范要求和法定行为模式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新闻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行政违法行为。

1.新闻媒体创办的基本方式和制度?p60批准登记制、注册制等

2.广播电视播出秩序的监管,包括商业广告播出的比例播出比例、时段;境外节目的播出限制等等?

各电视频道每天播出的境外影视剧,不得超过该频道当天影视剧总播出

时间的25%;每天播出的其他境外电视节目,不得超过该频道当天总播出时间的15%。未经广电总局批准,不得在黄金时段(19:00-22:00)播出境外影视剧。广播电台、电视台每套节目每天播放广播电视广告的比例,不得超过该

套节目每天播出总量的20%。其中,广播电台在11:00至13:00之间、电视台在19:00至21:00之间,其每套节目中每小时的广告播出总量不得超过节目播出总量的15%,即9分钟。

第四章

1.重大政务新闻发布的基本原则?p95~961)新华社统一发布确保权威性、真实性、统一性。

2)按期限、范围刊出。两会报告最快3小时见报面向所有公民。有的内容,只对一部分人,内参、增刊等。

3)政令发布前由首长签字。4)领导个人活动等报道,由领导亲自审阅。

2.灾害新闻主要是地震预报信息的发布原则、注意事项?p101

①充分尊重受众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地报道灾难新闻②体现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

③理性、冷静地处理当事人及其亲属的隐私信息④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奉行生命至上原则

1)及时将灾情等信息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不得迟报、谎报、瞒报。

2)除了国家相关机关以外,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发布灾情情况。

3.司法新闻的发布和报道的原则、方法?p107

“媒介审判”的定义:即新闻媒介报道超越法律规定,影响审判独立与公正,侵犯人权的现象。

处理媒介和司法两者关系的基本准则:

1、必须以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为共同目标

2、司法是第一位的,媒介是第二位的

3、媒介对司法的报道必须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做有倾向性的报道

4、司法机关应尊重和保障新闻自由。

媒介审判的负面影响:1、不利于贯彻法制原则,会损坏司法权威 2、可能影响司法公正,造成误判、错判

3、不利于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4、什么是广告?p123广告发布的基本原则p126及行为准则?p127

广告是客户利用一定的媒介向公众传播商品信息和其他信息,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如推销商品、介绍服务事项等)的宣传方式。

基本原则:1)广告必须真实(首要原则),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2)广告必须合法(重要原则)3)广告必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特有原则)5、我国广告法的立法基本历程?重要的广告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哪些?p125 1979.1.28,上海《解放日报》在国内率先恢复刊登商业广告

广告法制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2.2.6,国务院发布第一个行政法规《广告管理暂行条例》,

198年修改并增发《广告管理条件》,1998.1.19颁布了《【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

1994年10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第五章

1什么是煽动?基本特点有哪些?p144是一种言论方式,可以通过口述(讲演)、文字乃至广播、影视、戏剧、书画等方式来表现,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言论。特点是:一是表述方式的非理性,就是使用浮夸的、情绪化的、蛊惑性的语言;二是内容的非实性,如虚张声势,夸大其事,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有的还要进行造谣诽谤;

三是直接面对公众,即公然散布;四是具有导致反常行动的目的,希望激起他人反常的狂热,采取某种不利于社会的他人的行动。

2.什么是国家秘密?涉及国家秘密的几项基本要素?p155

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1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绝密,机密,秘密)3 在某一个确定的时间内只能限于一定范围的人员知道。

2依照法律规定的一定程序加以确定,而不应由任何个人或组织任意确定

3.泄露国家秘密的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p157

1窃露国家秘密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客体是国家保密制度。

2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客体是国家安全和利益。

3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

第七章新闻侵权是重点

1.什么是新闻侵权行为?有哪几种类型?p205

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故意与过失

2.新闻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p208

1、有侵权内容的新闻作品已经发表行为的违法性

2、新闻作品有可指认的对象新闻传播媒体和新闻作者的过错

3.新闻侵害公民权利的几种常见形式的基本概念、特点、辩护理由?p211(具

体了解一下)

抗辩事由:抗辩事由是指在侵权案件中,被告对针对原告提出的指控和请求,提出一切有关免除或者减轻其民事责任的主张。

新闻侵权诉讼中的抗辩事由:1、履行舆论监督的智能 2、公正评论3、权威的消息来源

4、公众人物和公众兴趣

5、合理使用

6、受害人同意

名誉及名誉权

指公民和法人对自己的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它具有法定性、人身专有性、财产关联性

构成条件:(1)行为人实施了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传。(2)行为人传播的内容直接指向受害人。

(3)行为人传播的内容确有造成受害人精神损失的事实。(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辩护理由:1、内容真实 2、公正评论 3、正当的舆论监督(特许权) 4、获准报道

隐私及隐私权

是法律保护的,公民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私密和个人生活自由的人格权利

1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的存在.(2)受害人可以被指认。

(3)导致了损害结果的出现。(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辩护理由:1、公共利益2、获准报道

4.什么是姓名权?侵害姓名权的方式?p223

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或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