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果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成果总结报告

项目成果名称:以卓越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机电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传感检测技术为例

一、成果背景:

本成果自2008年在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与校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传感器教学中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和实践”项目的支持下,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开展了全面的教学改革;2009年起学校推进校质量工程建设,机电学院又先后获批教研课题“基于机器人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探索”、“工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探索”等,以及建设传感检测技术教学团队、机电控制技术等6个教学团队,教学质量显著提升;2012年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又获批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系统全面地围绕具有卓越工程能力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了改革实践。

二、成果的主要理念和思路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新时期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动手”特点,我们认识到,当前高校的培养教育应该以培养具有卓越工程能力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传统的“理论为主、应用不强”的现实转向“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系统构建”,并以理念更新引导,重视内涵式发展,寻找“卓越工程能力培养的合适手段”。

卓越工程能力指工科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素养、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要真正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卓越工程能力培养体系,一是必须系统考虑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全面规划、系统构建、全程实施;二是需要建立良好的立体化教学平台,为学生卓越工程能力培养提供足够的硬件和软件、空间和时间的多维保障;三是必须调动能力培养各个层面的积极性,贯彻项目主线的理念,实现专业、课程、教师、学生、项目、能力之间的良性互动,保证一体化培养体系的高效运作。因此,我们坚持“理念引领、系统构建、学生主体、全程实施、项目主线、多层次提升”的总体思想,对构建大学生卓越工程能力培养体系进行了系统构建和实践。

因此,首先明确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确立了“理论适度+应用强化+能力卓越”的卓越工程能力培养思想;以传感检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教学为例,构建由多媒体课件、自主研制的便携式实

验箱、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课外实践项目、项目化教材组成的立体化教学平台,为教学思路的贯彻配置良好的硬件环境;系统性地形成了“理论培基+案例渗透+项目驱动+创新挖潜+竞赛提升”的全程培养体系,构筑教学思路运行的软环境。以应用项目案例教学全过程化和项目驱动实践训练为主线,打造项目驱动的教学特色和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有思路、有环境、有体系、有手段,实现卓越工程能力培养。

三、成果主要内容和主要措施

对于传感检测技术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了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紧密结合的全方位教学改革,既涵盖课程内强化工程应用项目案例教学,更通过多种形式的全过程化项目驱动实践活动,形成以项目驱动为主线的能力培养手段特色。项目驱动实践包括单一设计项目、关联设计项目、综合创新设计项目、学科竞赛、科研项目体验等多个层次,以此来践行教育“回归工程”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卓越工程能力。

1.理论教学加强教学改革,引入项目全过程意义下的应用案例教学,形成丰富的多媒体课件

理论教学应着重于学生的知识构建、学习能力提高和应用引导,注意发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教师以导航者的角色通过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的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删旧增新、合理取舍,理论讲解以满足应用和专业基本素养为主旨,以适度、必需、够用为原则,弱化演绎推理,加强对结论的应用性分析,注重突出各类传感器的主要特性、结构形式和应用方法,并补充对新技术的跟踪和发展趋势介绍;

精选理论教材的同时,认真挑选各类传感器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大量素材,精心编辑,编制了内容充实的多媒体课件,丰富了应用内容;

将丰富的具体工程应用项目案例按照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项目过程加以组织并融入到各类传感器课件。通过全过程化的工程项目应用案例向学生讲解传感器应用的步骤和方法,更通过多个项目潜移默化地渗透全过程化的项目实践思想。

更进一步,将自主研制的便携式传感器教学实验箱引入到理论课教学,不仅实现了课堂上随时开展传感器实物介绍和应用演示,更可作为教师开展全过程化项目教学实践的自我行动,通过讲解如何按照全过程思路设计实验箱,起到了良好地示范作用,有效地配合了教学改革需要。

利用学校的Blackboard数字化教学平台,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内容上传,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学习。

2.实验实践教学加强设计和创新,开放实验室,训练基本的传感器应用能力,培养基础应用实践能力

实验实践教学按照“典型固基、综合提高,创新挖潜”,传统典型实验改进成为富有具体测量对象和目的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增加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同时开设创新型实验项目。

自主研制便携式传感器教学实验箱,拓展实验时间、空间和创新思维。实验箱内装备有典型的测量放大电路、PWM脉宽调制电路、自主实验的面包板实验区等,同时设有常用小型传感器展示区,并编写了配套实验指导书1部。学生也可以在该实验箱上自主设计实验项目。

实行实验室免费开放制度,学生通过实验预约方式,可进入实验室有序地开展实验,形式包括选做实验项目和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的创新型实验项目。

单一设计项目训练学生传感器基本应用能力。课程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以传感检测技术为核心的课外应用小制作实践活动,提供开放实验条件、合理引导选题方向和难度、加强创新制作过程中的定期辅导等提高成效。少数同学也可以传感器应用的社会调查实践报告形式完成。

3.引导开展关联课程群设计项目,提升项目驱动的强度

引导学生开展基于关联课程群的设计项目,以培养相关联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项目选题可设计为由传感检测技术引领的一组电类相关课程群的知识综合运用题目,项目题目由教师命题和学生自主命题两种形式,如光电报警系统设计、电子秤设计、自动寻迹小车设计等,难度应介于传统的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之间,通常以3~5人项目小组形式来完成。这类项目需综合应用传感检测技术、模拟电路、数字逻辑电路等课程知识和EDA仿真软件工具,项目难度要适中,经历项目构思、方案设计和系统仿真、作品制作和调试、系统运行测试这一项目实施全过程,激发其开发和应用制作热情,也由于一定的综合性而锻炼学生的知识融合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提升其工程应用能力。

机电学院自2008年起逐渐探索出了以指导教师团队制和项目驱动模式为主导的创新和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4.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和综合实践活动,练就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创新挖潜主要是通过创新设计性实验项目、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教师指导下的国家专利申请等途径,学生经过自主申请、设计项目方案、项目实施和完成、项目总结等阶段,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研能力的训练。

机电学院配置有机电综合创新开放实验室,其中模拟工业场景的柔性制造自动化生产线设备安装有多类型光电式、电容式、差动电感式、涡流式、光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