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与失重说课稿(冯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重与失重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师大学物电学院2010级的研究生扬,今天给大家说课的容是超重与失重,我将从以前几个方面来谈我说课的容。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超重与失重,既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的一个例,又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也是航空航天中常常涉及的重要问题。
教材中安排这一节,既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又能增强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热情。
超重与失重这一节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第七节的容。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已经学过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运用,对概念的理解还很抽象。因此本节课首先要帮学生建立一个生动的场景,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
第二、高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超重失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利用生活现象,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主动学习。
第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但应用还不够灵活,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利用相关实验现象抽象推理得出科学的结论。
第四、学生对物理实验一般来说具有较浓厚的兴趣,但对实验的观察不够全面,不够仔细,对实验中的问题或应该注意的问题缺乏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超重、失重其实是一种假象,它不是重力的增加或减少,而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是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的一种现象,物
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大小不变。但是学生对这一点的理解往往困难较大,所以理解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其次,超重与失重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分析超重与失重,加速度是关键,速度是一没有直接关联的物理量。只有加速度才能反映物体的受力情况,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及初始状态才能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因此,超重、失重中的物体的受力情况与加速度的定性、定量关系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
3、教学重难点
A.理解超重与失重的本质
B.超重、失重中的物体的受力情况与加速度的定性、定量关系。
在综合了以上分析以后呢,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4、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什么是超重与失重现象,能运用牛顿定律解释超重与失重的实质。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经历视频观看过程及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学生经历分组探究实验过程掌握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结合航空航天容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
启发式问题导入法实验法讲练法
三、学法:
发现问题→探索研究→得出结论→应用规律、指导实践。
四、教学程序
总体的程序如下:
观察录像→学生实验→分组讨论→理论分析→规律应用。
环节1:看视频录象《费俊龙翻跟斗》。时间:2~3分钟。
思考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1)飞船中的费俊龙有没有受到重力作用?
(2)重力产生原因是什么?大小如何计算?
(3)什么叫超重现象及什么叫失重现象?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环节2:分组实验
实验装置是:弹簧秤、钩码(至少两个)
观察弹簧秤的读数或弹簧秤指针的位置,比较重力和拉力的大小。(1)当静止时,测出钩码重力大小。(2)向上做加速直线运动,刚开始瞬间。(3)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观察与研究刚开始的瞬间。
目的:比较重力和拉力的大小。
引出概念:时间:3~5分钟,对现象的认识与归纳。
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引出概念:
(1)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即F>mg
(2)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即F 讨论:超重与失重与速度方向还是加速度方向有关系? 知识回顾:物体的加速与减速判断。 利用vt =v0+at 讲加速和减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加速度方向关系。加速:v与a同向;减速:v与a反向 (3)解决超重和失重问题的步骤。 A.确定对象,分析受力。 B.分析v与a的方向,选取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牛顿第三定律说明。 D. 区别超重与失重与V相关还是a相关 总结结论:a向上,超重;a向下,失重,即超重失重的产生条件。 实例讲解:教材p88例题2 解:选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物体重力:G=mg。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得:F=mg + ma>G由牛顿第三定律,F`=F>G所以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课堂检测:升降机各种运动状态分析-学生完成 环节3:完全失重教学容的处理。 演示实验:底部戳孔的水瓶自由下落漏水变化及停流现象。 完全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状态。即F=O。物体的加速度竖直向下,且大小a=g 示例:航空航天中的失重现象。(宇航员、近地卫星),所有与重力有关的仪器都会失效。如弹簧秤、天枰。 目的:接触航空航天的知识,学生觉得知识含量新奇,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4:课堂巩固练习(两道练习题) 目的:检测学生课堂是否习得了有关于超重与失重的知识,能否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失重现象。 例1:如图:一架电梯匀减速向上运动,请在图1中标出加速度方向。在选项中哪个图正确表示了作用在电梯上的力的情况?(F 为钢索拉力,G 为重力) 例2:弹簧秤的秤钩上挂一个 4kg 的物体,在下列情况下,物体的重力是多少?弹簧秤的读数是多大?(g= 9 .8 m/s2 ) (1)以0 .2m/s2的加速度竖直加速上升。 (2)以0 .2m/s2的加速度竖直减速上升。 ( 3)以 0 .2m/s2的加速度竖直加速下降。 (4)以0 .2m/s2的加速度竖直减速下降。 (5)以9 .8 m/s2的加速度竖直加速下降。 课堂巡查,查看学生完成作业的相关情况。 五、课堂小结。 (1)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重力不变。 (2)超重和失重现象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和大小无关,只决定于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 (3)牛顿运动定律问题处理的一般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 v 图1 A F F G F G F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