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旅游者行为研究评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旅游者行为研究评述
摘要:
旅游行为的研究对象是流动着的或者有流动意向的人群;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季节、旅游目的和旅游方式的选择特征,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旅游意识、旅游效应和旅游需求特征。旅游研究中,旅游者作为旅游和旅游学研究的主体,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各国对旅游者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学、社会学与人类学、以及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与研究进展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划分与论述,比较国内外在此领域各自研究的重点,讨论国外研究的进展及国内关于旅游者行为研究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以及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今天,参照国外研究我国在该领域研究所具有的资源平台。
关键词:旅游行为旅游研究评述
一、国外旅游者行为研究现状
国外对该领域研究时间较长,硕果累累。最早期的旅游者行为研究可以追溯到1899年意大利政府统计局博迪奥(L.Bodio)发表的《外国人在意大利的移动及其花费的金钱》;以及1923年尼塞福罗发表的《外国人在意大利的移动》,首先从游客的人数、逗留时间和消费能力等旅游主体活动的出发,认知旅游现象的经济涵义。
(一)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者行为
旅游者与经济关系的研究,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仍然是作为旅游研究发源地的欧洲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经济学研究不断渗透到旅游研究中,从最早的旅游客流现象经济涵义的研究,发展到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旅游流模型、旅游者需求预测与趋势、出游力及旅游者消费与支付等。
最早对旅游流进行研究始于1927年,意大利罗马大学的马里奥地(A. Mariotti)出版了《旅游经济讲义》,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旅游现象作了系统剖析和论证。1967~1969英国罗杰斯(H. B. Rodgers)首次试验性地对英国游憩行为进行调查,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旅游流规律的资料,旅游流的研究技术也得到了有效革新。20世纪70年代后,学者们结合旅游地理学与经济学模型研究,探
索了旅游流与旅游者活动规律模型,时间系列模型(趋势分析)、相关分析模型、引力模型、潜能模型等,这些模型大多致力于寻找旅游流的解释模式。
旅游需求研究是继旅游流模型研究之后,受到广泛关注的领域。自1976年第一篇《国际市场上旅游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问世,旅游者需求预测领域出现了大批的学者,许多学者对旅游者需求预测模型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Stephen 和Fong-lin Chu 在各自的作品中从多个角度对作为旅游目的地国的国际旅游需求做出分析研究,并形成一套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预测方法体系。国外的旅游者需求分析与预测技术已走过了试验探索阶段,走向全面的综合提高,西欧和北美国家主导着该研究领域。
与需求分析及预测走向成熟阶段相比,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相对零散,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专门的研究较为少见,主要的工作是附带在相关专题或系统研究中进行的。旅游消费理论研究的窘境正是消费者行为理论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处境的真实写照。
旅游出游力(狭义)主要研究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的经济能力以及相关条件,如休假制度、健康程度等。1970年开始的《西德旅游分析》通过6000份样本研究了收入程度与出游行为的关系,此后各国旅游管理部门与学者都对旅游者出游力做了有益的探索等。旅游消费与需求预测研究延伸到旅游支付研究,斯蒂芬等人认为通过对旅游收入与GNP之间某种对应关系的研究,提出将客源地人均GNP值作为产客量的重要因素列入旅游空间的引力模型。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旅游行为的研究,采用经济学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的方法,对旅游行为的多方面进行了量化、标准化的研究。除了上述的几个方面,经济学的测算方法更是运用到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决策中,Morley在需求经济理论和统计实验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刺激选择实验方法来研究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行为;Sirakaya等提出了多指标目的地决策模型,指出吸引力、成本和时间3个要素是旅游者决策的关键。
(二)从社会学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旅游者行为
社会学是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从社会系统的整体角度来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和社会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进入20世纪60年代,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客流现象有增无减,对接待地社会、尤其是不发达国家和地区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国学者开始从经济学、社会学、
人类学、心理学等专业领域内展开对现代旅游现象的研究。尽管学术界对旅游社会学、旅游人类学这两个分支学科还存在相当的争议,但从这两个领域对旅游现象的一些研究成果已得到广泛认可,成为支撑旅游学科发展的重要奠基石。
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V on Wiese开始把旅游放在社会学大范畴中进行研究。50年代以后,当欧洲学者仍然关注旅游经济学方面研究时,北美及其他英语国家开始转向旅游的社会学研究。作为旅游主体的旅游者成为研究的重点。旅游影响曾经作为旅游界研究的重点,初期主要将注意力放在研究旅游对接待地的经济发展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70年代,伴随着社会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结合,旅游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开始出现。学者们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关系、目的地伦理道德、文化入侵、社会习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旅游者—居民的影响关系研究是最具代表性的研究,一直作为旅游研究领域的研究热,可以毫不费力的举出上百个研究案例。
旅游人类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尽管西方社会学家对旅游业的研究已经历了半个世纪,但人类学家对旅游业的关注却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研究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是旅游人类学研究的主流。1977年史密斯出版了《主人与客人:旅游人类学》奠定了旅游人类学研究的基础,是旅游学研究极为重要的研究成果。英语国家的学者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领域内的研究终于得出了突破性的发展,提出了“旅游人类学”的概念。虽然这个概念在以前和后来都有人提到,但是首先以一本论文集的形式出版,包括15篇文献,分别讨论了理论问题和不同文化背景接待地旅游活动的案例,以反映可能成为旅游学科中第一个学科分支的构想和框架的,就是这本书。这本书曾被《旅游记事》的编者评为旅游社会文化研究的里程碑。
随着旅游形式与旅游动机的多样化与探讨的深入,分析游客的旅游动机、体验以及旅游对游客的影响开始成为旅游人类学研究的另一主流。许多学者开始超越概念化的分析,研究了具体情况中旅游者行为和体验,并分析其前因后果。具有代表意义的是Anastas-sopoulos调查了到土耳其的希腊游客的态度变化情况,他采用分组试验,证实通过旅游接触并不能有助于提高游客对目的地居民的良好印象,作者对此结果提出了许多假设试图解释其原因,其中包括游客与当地人接触时的条件以及当时两国之间紧张的政治关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