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110KV架空输电线路初步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110KV架空输电线路初步设计
并列英文题目Preliminary Design Of 110KV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系部电力工程系专业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姓名班级 10151班
本毕业设计以设计任务书为依据,以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技术规定准绳,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保证供电可靠,调度灵活,满足各项技术要求。

本次设计线路为110kV输电线路,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供电的可靠性。

本次输电线路设计的主要内容在对应于一定的导线截面、地形条件、和气象条件的组合,计算各气象条件和档距下导地线的应力及弧垂;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应力弧垂曲线及安装曲线指导工程施工;制作弧垂曲线模板,用弧垂曲线模板在平断面图上排定杆塔位置;对线路的使用条件全面检查和校验,保证各使用条件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根据所处地区的土壤电阻率,合理铺设杆塔接地体,计算出线路耐雷水平及雷击跳闸率。

本文主要根据现的技术规程及资料对架空线路的防雷、金具及杆塔的原理、技术方面进行论述,其主要内容为导线地线设计、金具设计、杆塔设计、基础设计、防雷设计、编制铁塔施工技术手册。

1线路路径 (5)
2气象条件 (5)
3导线和地线 (6)
3.1导、地线选型 (6)
3.2导、地线防振 (7)
4绝缘配合 (8)
4.1确定污区划分原则 (8)
4.2污区划分 (9)
4.3绝缘子选型 (9)
4.4 绝缘子片数选择 (10)
4.5空气间隙 (10)
5防雷和接地 (11)
5.1雷电统计和分析 (11)
5.2防雷设计 (14)
5.3接地设计 (16)
6绝缘子串和金具 (19)
7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20)
8杆塔和基础 (26)
8.1杆塔 (26)
8.2杆塔的分析 (26)
8.3杆塔的设计 (26)
8.4杆塔基础设计 (28)
9线路设计计算书 (29)
9.1计算导线机械特性曲线 (29)
9.1.1计算导线的比载计算 (29)
9.1.2计算临界档距 (30)
9.1.3计算应力和弧垂 (31)
9.2导线的安装曲线 (32)
9.3杆塔定位 (34)
9.3.1弧垂模版计算 (34)
10附录页 (35)
10.1附图 (35)
10.2结论 (39)
10.3参考资料 (41)
正文
1.线路路径
随着该片区经济的发展,现需要建一条110KV输电线路。

该输电线路采用单回输电方式,线路总长2KM 。

因地处平原,该输电线路经过的地势平坦,相对高度较小,沿线耕地较少,多为居民区,工厂,道路,池塘,沿线树木稀少。

2气象条件
由统计资料显示该线路经过气象区为第三气象区
表1 第Ⅲ气象区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
气温(0C)风速(m/s)冰厚(mm)组合项目
最高气温+40 0 0
最低气温-10 0 0
年平均气温+15 0 5 覆冰-5 10 5 最大风速-5 23.5 0 安装-5 10 0 外过有风+15 10 0
外过无风+15 0 0
内过电压+15 15 0
冰重比0.9
3导线和地线
3.1导、地线选型
导线是固定在杆塔上输送电流的金属线,由于经常承受着拉力和风冰雨雪及温度变化的影响,同时还受空气中化学杂质的侵蚀,所以导线的材料除了应有良好的导电率外,还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防腐性能。

线路设计规程规定,110kV线路设计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的气象资料和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考虑。

在确定最大设计风速时,应按当地气象台(站)重现期为15年,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作样本,并宜采用极值I型分布作为概率统计值。

110kV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不应低于25m/s。

合理的选择导线截面,对电网安全运行和保障电能质量有重大意义,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在选择导线的时候,还要考虑线路投运后5年的发展需要。

本设计中我们按照经济电流密度进行导线截面选择
公式如下:
L
I
s
J
=
(其中S指导线截面;J指经济电流密度;L I指线路最大
负荷电流)
在此我们选用普通型钢芯铝绞线,即LGJ-185/30型与避雷线配合的原则,避雷线的型号选择为GJ-35型。

表2 LGJ-185/30型钢芯铝绞线参数
名称符号数据单位导线综合截面积 A 210.93 2
m m 导线外经 d 18.88
mm 导线单位重量G。

732.6 km
kg/综合弹性系数 E 76000 MPa
计算拉断力Tp 64320 N
综合膨胀系数α
6
10
9.
18-

C︒/1安全系数K 2.5
许用应力[σ] 121.96 MPa 年均应力上限[σcp] 76.23 MPa
3.2导、地线防振
导线的振动和舞动对导线的危害较大,引起导线振动的主要原因是风的作用,架空输电线路的导线受稳定的微风作用时,便在导线的背面形成以一定频率上下交替变化的气流涡流,从而使导线受到一个交替的脉冲力作用,当频率与导线固有频率相等时,导线垂直平面产生共振,引起导线舞动。

在架空导线上发生振动的内型主要有:微风振动、次档距振荡、脱冰跳跃、横向冲击、电晕舞动、短路振荡和湍流振荡等。

影响导线振动的因素有:风速、风向、档距、悬点高度、导线应力以及地形、地物等。

导线振动的波形为驻波,即波节不变,波腹上下交替变化。

在一年中,导线振动的时间达全年的30%-35%,无论导线以什么频率振动,线夹出口总是为一波节点,所以导线振动使导线在线夹出口反复扭折,使材料疲劳,最终导致导线断线或断股事件发生,对导线的运行安全危害很大。

3.2.1导线防震措施
1.设法防止和减弱震动的方法
(1)、设法从根本上消除引起导线振动的条件。

线路路径避开易振区;年平均运行应力减低到不易发生振动的程度。

(2)、设法利用线路设备本身对导线振动的阻尼作用,以减少导线的振动。

如采用柔性横担、偏心导线、防振线夹等。

(3)、在导线上加装防振装置以吸收或减弱振动能量。

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防振装置是防振锤和阻尼线。

表3导线与防振锤型号配合表
防振锤型
号 适 用 导 线 型 号 截 面 GJ LJ LGJ LGJJ LGJQ F-1 300~400 300~400 300~500 F-2 185~240 185~240 185~240 F-3 120~185 120~150 150 150 F-4 70 F-5 70~95 F-6 50 F-7 35 F-8 35~50
表5防振锤个数与档距、导线直径大小的关系
导线地线直径
(mm ) 防 振 锤 个 数 1 2 3 12<d 300>l 600300->l 900600->l
2212<<d
350<l 700350->l 1000700->l 1.3722->d 400<l 800450->l 1200800->l
2、提高设备的耐振性能
(1)、在线夹处导线上加装护线条或打背线,以增加线夹出口附近导线的刚性。

(2)、的耐振性能,要求线夹转动灵活。

(3)、在技术经济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导线的静态应力。

结论:鉴于导线振动的起因及危害,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线路安全运行,在该设计中主要从下面两方面来保护:
1、采用防振线夹,利用设备本身对导线的阻尼作用,减少导线的振动;
2、采用防振锤(导线使用FD-2 避雷线使用FG-7型)
安装防振锤的原则:最大波长和最小波长的情况下,防振锤的安装位置在线夹出口的第一个半波内。

4绝缘配合
由于送电线路周围的大气污染,绝缘子表面附着污秽物质,在大雾或比较潮湿的情况下,积附在绝缘子表面的污秽物质中可溶性盐类被水分溶解,形成一种导电水膜。

从而使绝缘子的表面电阻下降,泄漏电流增大,产生局部放电,当绝缘子电阻下降到不能承受线路运行电压时,绝缘子就会发生闪络,使线路跳闸,造成供电中断。

4.1确定污区划分原则
表6污区划分原则

秽等级污湿特征
线路爬电比距(cm/kV)
盐密
(mg/cm2)
220kV及以

330kV及以上
大气清洁地区及离海岸盐场
50km以上无明显污染地区
≤0.03
1.39
(1.60)
1.45
(1.60)

大气轻度污染地区,工业区
和人口低密集区,离海岸盐场
10km~50km地区。

在污闪季节
中干燥少雾(含毛毛雨)或雨量
较多时
>0.03~
0.06
1.39~
1.74
(1.60~
2.00)
1.45~1.82
(1.60~2.00)

大气中等污染地区,轻盐碱
和炉烟污秽地区,离海岸盐场
3km~10km地区,在污闪季节中
潮湿多雾(含毛毛雨)但雨量较
少时
>0.06~
0.10
1.74~
2.17
(2.00~
2.50)
1.82~
2.27
(2.00~2.50)

大气污染较严重地区,重雾
和重盐碱地区,近海岸盐场
1km~3km地区,工业与人口密
>0.10~
0.25
2.17~
2.78
(2.50~
2.27~2.91
(2.50~3.20)
度较大地区,离化学污源和炉
烟污秽300m~1500m的较严重污
秽地区
3.20)

大气特别严重污染地区,离
海岸盐场1km以内,离化学污
源和炉烟污秽300m以内的地区
>0.25~
0.35
2.78~
3.30
(3.20~
3.80)
2.91~
3.45
(3.20~3.80)
注:爬电比距计算时取系统最高工作电压。

上表括号内数字为按标称电压计算的值
4.2污区划分
通过对该线路穿过地区实地考察,资料显示该地区为1级污秽区,所以本设计采用1级污秽区标准设计。

4.3绝缘子选型
绝缘子是用来支撑和悬挂导线,并使导线与杆塔绝缘。

它应具有足够的绝缘强度和机械强度,同时对化学物质的侵蚀具有足够的抵抗能力,并能适应周围大气条件的变化,如温度和湿度变化对它本身的影响等。

架空线常用的绝缘子以及其优缺点
1、钢化玻璃绝缘子
(1)制造钢化玻璃绝缘子的全过程可以机械化、自动化。

(2)制造钢化玻璃绝缘子的工厂投资低
(3)钢化玻璃绝缘子的机械强度高;
(4)钢化玻璃绝缘子容易发现故障
2、瓷质悬式绝缘子
瓷质悬式绝缘子使用历史悠久,在机械负荷、电气性能及热机性能都能够满足各级电压的要求,所以瓷质悬式绝缘子在输电线路中一直使用。

3、半导体釉绝缘子
半导体釉绝缘子是一个新型绝缘子,这种绝缘子在外层含有半导体釉。

功率损耗是表面温度比环境温度高,可以提高绝缘子在污秽潮湿环境下工频绝缘强度。

4、合成绝缘子
合成绝缘子是一种新型高强度优质轻型绝缘子
5、棒悬式绝缘子
棒悬式绝缘子的两端是金属连接构件中间是高强度铝质瓷制成的绝缘体。

结论:根据规程相关规定,考虑经济性,结合现场条件分析,本设计线路选用瓷质悬式绝缘子。

4.4 绝缘子片数选择
表7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悬垂绝缘子串的最少片数
结合电压等级和线路参数:
直线杆选用146㎜瓷质悬式绝缘子7片 耐张杆选用146㎜瓷质悬式绝缘子8片
4.5空气间隙
表8空气间隙
标 称 电 压
(kV)
110 220 330 500
雷电过电压 1.00 1.90 2.3 3.30 3.30 操作过电压 0.70 1.45 1.95 2.50 2.70 工 频电 压 0.25 0.55 0.90 1.20 1.30
注:1 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气象条件,参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2 按运行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采用最大风速及相应气温;
3 500kV 空气间隙栏,左侧数据适用于海拔高度不超过500m 地区;右侧适用于超过500m 但不超过1000m 的地区
为便利带电作业,带电部分对杆塔与接地部分的校验间隙
表9校验间隙
标称电压 (kv ) 110 220 330 500 校验间隙 (m)
1.0
1.8
2.2
3.2
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还应考虑人体活动范围30~50cm 。

校验带电作业的间隙时,应采用下列计算条件:气温+15℃,风速10m/s 。

标称电压(kV) 110 220 330 500 单片绝缘子的高度(mm) 146 146 146 155 绝缘子片数(片)
7
13 17
25
5防雷和接地
5.1雷电统计和分析
一,雷电的形成及种类
在带有不同电荷雷云之间,或在雷云及由其感应而生的不同电荷之间发生击穿放电,即为雷电。

造成危害的雷电有以下三种。

(1) 直击雷:接近地面的雷云,当其附近没有带电荷的雷云时,就会在地面凸出物上感应异性电荷。

(2) 雷电感应: 雷电感应分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

静电感应形成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时,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

当雷云与其它雷云或物体放电后,凸出物顶部积聚的电荷顿时失去约束,呈现出高电压,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在附近的金属上感应出高电压。

(3) 雷电侵入波:由于雷击,在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上产生高压冲击波,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侵入室内,称为雷电侵入波或高电位侵入。

二、雷电参数
雷暴日是一年中有雷电的日数。

雷暴小时是一年中有雷电的小时数。

一天只要听到雷声(不管听到几次),就记为一个雷暴日。

由于各年的雷暴日(或雷暴小时)变化较大,所以应采用多年的平均值。

一般把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15日的地区叫少雷区,超过40日的叫多雷区,超过90日的叫强雷区。

地面落雷密度γ用 [次/(km2·雷暴日)]表示。

它表示每一雷暴日、每平方公里地面落雷次数。

我国规程(DL/T 620—1997)推荐,在40雷暴日情况下,可取 γ= 0.07。

年落雷密度为每年每平方公里地面落雷次数,单位为次/(km2·年)。

雷电流的幅值与气象及自然条件有关,是一个随机雷电流幅值的概率密度,我国现行标准DL/T 620-1997规定一般地区雷电流幅值超过I 的概率可按下式计算:
雷电流的极性是指雷云下行到大地的电荷的极性。

最常见的雷电是自雷云向下开始发展先导放电的。

据统计,90%左右的雷都是负极性的。

上述三个参数(雷暴日、落雷密度、年落雷密度)都是表示雷电活动强度的参数,关系是:
年落雷密度=雷暴日×地面落雷密度
以往在没有更科学的观测手段时,人们用耳朵听来记录雷电活动强度,即雷暴日。

而计算跳闸率最终需要的是每年单位面积的落雷数,而不是雷暴日或落雷密度,这两个参数不能完全反映雷电活动强度,为了得到年落雷密度,人们根据观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一些经验公式,如国标大电网会议1980年提出的(我国行标采用了该关系):
地面落雷密度=0.023×雷暴日0.3
在利用雷电定位系统进行观测后,完全只用年落雷密度即可。

88lg I P -=
全国30年雷暴日数分布图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2009
三、雷击杆塔的物理过程
根据过电压形成的物理过程,雷电过电压可以分为两种:
1,直击雷过电压,是雷电直接击中杆塔、避雷线或导线引起的线路过电压; 2,感应雷过电压,是雷击线路附近大地,由于电磁感应在导线上产生的过电压。

按照雷击线路部位的不同直击雷过电压又分为两种情况:
1.一种是雷击线路杆塔或避雷线时,雷电流通过雷击点阻抗使该点对地电位大大升高,当雷击点与导线之间的电位差超过绝缘的冲击放电电压时,会对导线发生闪络,使导线出现过电压。

因为杆塔或避雷线的电位(绝缘值)高于导线,故通常称为反击。

2.另一种是雷电直接击中导线(无避雷线时)或绕过避雷线(屏蔽失效)击于导线,直接在导线上引起过电压。

后者通常称之为绕击。

四,跳闸率的计算
耐雷水平:能引起绝缘闪络的最小临界雷电流称为耐雷水平,单位为kA 。

反击和绕击的耐雷水平是不同的。

根据以上分析可计算出。

建弧率:建弧率即由冲击闪络转变为稳定工频电弧的概率,可表示为: ()
100/145.475.0-=u E η
Eu为绝缘子串的平均电位梯度,kV/m。

击杆率:雷击杆塔次数与雷击线路总次数的比值。

表10避雷线根数与地形关系
地形避雷线根数
0 1 2
平原1/2 1/4 1/6
山区 1 1/3 1/4
输电线路落雷次数N
对于架空输电线路,由于高出地面,有引雷的作用,根据模拟试验和运行经验,一般高度的线路的等值受雷面的宽度为:
W=4h+b
h-线路的平均高度,m;b-两根避雷线间的距离,m。

即线路愈高,则等值受雷面积愈大。

当线路长度为100km时,平均每年雷击次数为:
输电线路落雷次数=当地年落雷密度×(4h+b)×100/1000
雷击跳闸率
反击跳闸率=线路落雷次数×击杆率×超过反击耐雷水平的概率×建弧率
绕击跳闸率=线路落雷次数×绕击率×超过绕击耐雷水平的概率×建弧率
五,输电线路雷害形成及预防
1、雷害形成,
架空输电线路雷害事故的形成主要包括四阶段:输电线路受到雷电过电压的作用;输电线路发生闪络;输电线路从冲击闪络转变为稳定的工频电压;线路跳闸,供电中断。

针对雷害事故形成的四个阶段,现代输电线路在采取防雷保护措施时,要做到“四道防线”,即:
防直击,就是使输电线路不受直击雷。

防闪络,就是使输电线路受雷后绝缘不发生闪络。

防建弧,就是使输电线路发生闪络后不建立稳定的工频电弧。

防停电,就是使输电线路建立工频电弧后不中断电力供应。

5.2防雷设计
针对雷害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上述“四道防线”的防雷技术措施,减少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率,提高供电质量。

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一)架设避雷线
避雷线又称架空地线,架设在杆塔顶部,一根或二根,用于防雷。

通常当雷电击中输电线路时,在输电线路上将产生远高于线路额定电压的“过电压”,有时甚至达到几百万伏。

它超过线路绝缘子串的抗电强度时,便会引起线路跳闸,甚至造成停电事故。

然而,使用避雷线可以遮住输电线路,使雷只落在避雷线上,并通过杆塔上的金属部分和埋设在地下的接地装置,使雷电流导入大地。

一般来说,输电线路的电压愈高,采用避雷线的效果就愈好,因此在11O~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应全线架设避雷线。

还有,避雷线应在每个杆塔的地基处接地,因为在采用双避雷线的超高压输电线路上,正常的输送电流会在两根避雷线之间组成闭合回路,而造成功率损耗,所以为了降低损耗,须将避雷线对地绝缘。

同时,避雷线的保护效果还同它下方的导线与它所成的角度有关,一般在20~300之间。

通常220kV和330kV双避雷线线路最好做到200左右,而500kV 及以上的高压线路的双避雷线角度最好在150以下。

在架有两根避雷线的情况下,很容易获得较小的保护角,线路运行时的雷击跳闸故障也相对较少,但建设投资较大,所以我国近几年建的220kV以下的输电线路,大多数采用单根避雷线。

(二)安装避雷针
避雷线的架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但不是完全消除,这就要求安装避雷器来将雷电流泄放到大地,从而限制过电压,保障输电线路及设备的安全。

未沿全线架设避雷线的35kV~110kV架空输电线路,应在变电所1km~2km的进线段架设避雷线。

此外,发电厂、变电所的35kV及以上电缆进线段,在电缆与架空线的连接处应装设阀型避雷器,连接电缆段的1km架空线路应架设避雷线。

(三)装设接地装置和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装设接地装置是防止架空输电线路雷击事故的有效措施之一。

接地装置由接地体和接地极线组成,接地体指埋入地中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体,接地线指电力设备与接地体连接的金属体。

对于一般高度的杆塔,降低杆塔冲击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的有效措施。

对于平原地带的杆塔来说,任何一根杆塔都要配备接地装置,并且要与避雷线连接,来提高输电线路防雷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对于一般高度的杆塔来说,为了提高线路耐雷水平与降低雷击跳闸率,降低杆塔冲击接地电阻是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还要对同一条线路进行逐段改造,把邻近杆塔接地连接,来降低相邻杆塔的接地电阻,并将杆塔延伸至周边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方;对于山区地带的杆塔来说,通常在四个杆塔的底部应用打深井加降阻剂或采用长的辐射地线,来增加土壤与地线的接触面积使电阻率降低,实现输电线路的防雷。

总之,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并完善接地装置,保证雷电产生的电流可靠的泄放到大地,是输电线路运行中防雷的基础,也是提高设备防雷经济、高效的方法。

(四)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
电力系统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可以使由雷击引起的大多数单相接地故障能够自动消除,不致于引起相间短路和跳闸,而在二相或三相落雷时,由于先对地闪络的一相当于一条避雷线,增加了分流和对未闪络相的耦合作用,使未闪络相绝缘上的电压下降,从而提高了线路的耐雷水平。

(五)加强线路绝缘
为了提供线路的耐雷水平,对个别经常遭雷击的杆塔可增加1~2片绝缘子。

由于输电线路个别地段需采用大跨越高杆塔(如:跨河杆塔),这就增加了杆塔落雷的机会。

高塔落雷时塔顶电位高,感应过电压大,而且受绕击的概率也较大。

为降低线路跳闸率,可在高杆塔上增加绝缘子串片数,加大跨越档导线与地线之间的距离,以加强线路绝缘。

在35kV及以下的线路可采用瓷横担等冲击闪络电压较高的绝缘子来降低雷击跳闸率。

(六)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
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是防雷保护的有效措施之一。

雷击故障约90%以上是瞬时故障,所以应在变电站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以便及时恢复送电。

由于线路绝缘具有自恢复性能,大多数雷击造成的闪络事故在线路跳闸后能够自行消除。

输电线路在遭受雷击时,绝缘子发生闪络就会造成跳闸,因此安装自动重合闸装置对降低输电线路的雷击事故率具有较好的效果,这样就可以消除瞬时性故障,减少雷击跳闸后停电的现象,确保持续供电。

规程要求“各级电压等级线路应尽量装设三相或单相重合闸”。

同时明确“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送电线路,必须自动重合闸装置”。

(七)安装线路避雷器
即使在全线架设避雷线,也不能完全排除在架空线上出现过电压的可能性,安装线路避雷器后,当雷击过电压超过避雷器的保护水平时避雷器便动作,给雷电流提供一个低阻抗的通路,使其泄放到大地,从而限制了电压的升高,保障了线路、设备安全。

通过近几的雷电定位图统计,线路遭受雷击往往集中于线路的某些地段,我们称之为选择性雷区,或称易击区。

在易击区及土壤电阻率高(而且降阻有困难)的山区,使用带外串联间隙氧化锌避雷器是技术性、经济性最佳的方案。

选择加装线路防雷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可以防止雷直击导线或雷击塔顶、避雷线后绝缘子的冲击闪络,从而可以线路雷击跳闸率降至30%。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有限资金以求得最佳效益,应根据运行经验,力争较准确的选择线路防雷避雷器的安装地点。

(八)采用差绝缘方式
此措施适宜于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并且导线为三角形排列的情况。

所谓差绝缘,是指同一基杆塔上三相绝缘有差异,下面两相较之最上面一相各增加一片绝缘子,当雷击杆塔或上导线时,由于上导线绝缘相对较“弱”而先击穿,雷电流经杆塔人地,避免了两相闪络。

在雷害严重的一些35kV 线路上应用了这一方法,事故率明显下降,线路的耐雷水平可提高24%。

(九)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
随着同杆塔架设双回线路的不断出现,当普通的防雷措施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可避免双回线路在遭受雷击时同时跳闸。

其原理是两回路的绝缘子片数不同,遇到雷击情况时,绝缘子片数少的一回路先闪络,闪络后的导线相当于避雷线,增加了对另一回路导线的耦合作用,提高了另一回路的耐雷水平,使之不发生闪络,保持连续供电。

综上分析比较:经调查,本地区发生绕击比较多,故应采用避雷线或加装避雷器。

5.3接地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能的依赖越来越强,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突然的停电事故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

因而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是电力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