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第二节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

第三节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发展

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新公共管理

第三章公共管理的主体

第一节公共管理的主体(1):组织

第二节公共组织的类型与作用

第三节公共管理的主体(2):个人

第四节传统公共组织的困境与变革

第四章公共管理的职能

第一节公共管理职能概述

第二节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

第五章公共管理的过程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

第二节公共管理中的领导

第三节公共管理中的激励与控制

第六章公共管理的绩效

第一节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第二节公共部门的目标管理

第七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

第一节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

第二节公共权力的监控

第八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

第一节政府的性质与作用

第二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三节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第四节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第九章公共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

第一节非营利组织概述

第二节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与局限

第三节非营利组织的组织与管理

第四节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

第五节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趋势

第十章公共物品管理

第一节公共物品的涵义与类型

第二节公共物品的供给及供给方式

第三节公共物品管理中的政府行为

第十一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第一节战略管理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第二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实施

第三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与改进

第十二章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第一节企业型政府

第二节公共服务的民营化

第三节公共管理的顾客导向

复习与思考题:

第一章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

2,传统行政学在公共管理上存在哪些局限?3,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4,公共管理学及其特点是什么?

5,公共管理的公共政策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是什么?它们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如何?6,怎样理解公共管理学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关系?

7,怎样理解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1,试分析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管学的意义。

2,试分析政府失败论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迪。

3,你认为将公共管理在总体上划分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两阶段是否合理?为什么?4,你对新公共管理思潮和实践模式有何评价?

第三章

1,什么是公共组织?它与非公共组织有何区别?

2,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公共组织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4,公共管理中的领导者应该具有哪些素质?

5,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动因和内容是什么?

第四章

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

2,公共管理职能的程序性职能构成有哪些?任务性职能构成有哪些?

3,试分析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公共管理职能的形成背景,并说明其各自特点。

4,我国传统公共管理职能体系有何特征?在新的历史时期其发展趋势如何?

5,试分析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确定依据、构成及其可能范围。

第五章

1,何谓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公共问题与社会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公共问题是怎样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的?3,公共政策的简单过程与复杂过程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4,权力与领导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根据权力的来源或基础可将其划分为哪几类?

5,为什么说激励与控制是公共管理的有效手段?你更倾向于用哪种手段?

6,公共管理控制过程包含哪些内容?如何理解“衡量绩效就是对公共管理过程的控制”?衡量绩效是对中间结果还是对最终结果的衡量?

第六章

1,什么是绩效〉什么是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2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有何作用?

3,试述衡量公共部门绩效的“4E”尺度,以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方法和指标。4,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的有哪些因素?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存在哪些困难?

5,什么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包括哪些过程?

6,目标管理有何优缺点?在公共部门运用有何局限?

第七章

1,何谓公共权力?为什么说公共权力运行方式是随社会形态及公共组织的演进而不断变化的?

2,公共权力的内涵是什么?

3,何谓责任、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

4,公共责任的概念以及公共责任的性质是什么?

5,结合实际谈谈主观责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6,如何理解公共权力的监控与公共责任的落实的关系?

7,监督与控制作为落实责任的手段,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8,就公共权力监控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9,在公共权力的各种监控方式中,你更倾向于使用哪种,为什么?

10,如何处理监控成本与健康目标之间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主要内容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的区别 (1)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则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这是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最重要区别。 (2)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公共管理活动在本质上是国家的活动,这使得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垄断性和强制性的特点,而私部门管理则不具有这个特点。私部门与外部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公共权威引导下的自由选择与平等竞争关系。 (3)制衡性与自主性。与私部门管理者在管理中具有较多的自主性相比,公共管理主体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受到较多的制衡。 (4)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治理的理性往往是多元理性,需要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私部门管理主要是依据经济理性这一单纯考虑而展开,无需对分配和平衡社会价值承担责任。 (5)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一个十分显著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通过政府机制来实现,后者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 二、现代社会变迁推动公共管理发展 (1)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在稳定地扩大;(2)社会生活中的公共事务日益增加; (3)公共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三、传统行政学在公共管理上存在局限(1)理论框架局限;(2)管理主体局限;(3)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4)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 2、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是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直接动因。 (1)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 (2)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 (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提供了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宏观背景。 (1)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 三、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催化了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2)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 3、公共管理的涵义 ①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时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根据萨缪尔逊等人的观点,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②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政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③管理:在一定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对管理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④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⑤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4、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公共管理的主体、对象、资源和手段、环境。 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一、管理理论 (1)古典学派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其基本理论观点是:第一,管理就是要通过设计最佳的工作流程来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第二,用一种修改过的计件工作方法支付工资,高出每日工作测量标准就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公共事务: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公共管理: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公共管理学: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一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P途径的公共管理:即公共政策途径,强调与政策分析的渊源关系,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于制定密切相关,更看重政治和管理层面。有如下特征:第一,着眼于高层管理着以及他们进行的政策研究;第二,重视非量化和实务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展相关知识;第三,强调与政策分析相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规范性的研究。 B途径公共管理:即企业管理途径,重视的不再是内部行政的机制与过程,而是受管理主义的影响,主张师法企业,以企业管理的方法来提升各个部门的服务质量,新公共管理思潮是其代表。有如下特征:第一,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第二,对公私部门的差别不做严格区分;第三,出来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对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第四,在研究方法上偏爱诸如实验设计之类的量化方法。 企业再造:是指为了取得业绩的革命性进步,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业务流程。企业再造与渐进变革理论有本质的不同,企业再造是组织再生的策略,它需要全面检查和彻底分解原有的工作方式,并根据新要求进行重新组装,通过扁平化,富有弹性的工作组织进行新的业务流程。 虚拟企业:指把不同地区的现存资源迅速组合成一种没有围墙,超越时空约束的企业模式,它是依靠电子网络手段的联系,实现统一管理的经营实体,并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虚拟企业彻底打破了传统企业受到的时空限制,使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从内部资源组合发展到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不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而且能够高弹性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学习型组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人性的,有机的,扁平的组织。这个组织有多个创造团队构成,由于组织成员具有共同的愿景,所以具有持续学习的精神,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组织。 公共选择: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通过民主的过程将个人选择转化成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 公共选择理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 政府失败: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些情况。 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政府机构执行政策和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不高,官僚主义作风严重,而这必然影响政策的结果,有可能是好的政策产生恶的结果,从而导致政府失败。 政府的内部性:指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利益或组织自身的目标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内部性被认为是非市场缺陷以及政府失败的一个基本原因。 寻租活动:人类社会中非生产型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或者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寻租是政府干预的副产品,当政府干预市场时,就会带来以“租金”形式出现的经济利益。 代理理论;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1、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公共管理学是在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经济学、政策科学、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3、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4、威尔逊在《行政之研究》一书中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第一次明确提出应该把行政管理当作一门学 科来研究。 5、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规律的学科,是在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6、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指行使公共权力,进行公共管理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7、(不定项)关于公共管理这一概念理解正确的有(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各种公共事务目标是实现公共福祉和公共利益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8、对官僚制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证,并促成公共行政学体系建立的是(马克斯?韦伯)。 9、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和独立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10、导致公共管理学在西方兴起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公共财政的压力国际竞争的压力公共物品品质 的压力社会管理的压力)。 1、公共管理环境是指对公共部门及其管理过程、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效果产生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的 外部条件的总和。 2、政治环境是公共管理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法律环境的优劣,是反映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公共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4、生产力落后、科技水平.教育水平落后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也是我们国家现阶段最基本的公共 管理环境。 5、(公共管理环境)是公共部 门及其管理者开展活动的根本依据 和出发点。 6、(公共管理环境)是公共管 理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是公共管理 施加影响的对象。 7、公共管理环境的理论依据主 要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开放式系统理论偶然性理论)。 8、关于公共管理环境与公共管 理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公共管 理环境对公共部门的职能起决定和 制约作用公共部门职能对公共管理 环境的反作用)。 1、政府角色转换的目标是使政 府活动具有(效益型效率性公平 性)。 2、市场失灵的特性有(内因性 相对性变异性)。 3、政府角色转换的社会价值主 要体现在(重新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 系构建政府与公民社会的新型关系 保障政府组织内部运行机制的有效 性)。 1、第三部门包括(志愿性社团 行业协会)。 2.下列关于非政府公共部门的 表述正确有(它与政府之间是一种伙 伴关系)。 1、公共政策是指一定的政治实 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达到预期目标 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2、进行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有 执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其他 机构等。 3、组织理论学派认为公共政策 执行的本质是政策组织作用的结果。 4、(行动学派)认为公共政策 执行的本质是政策实施行动的结果。 5、依据公共政策的从属关系, 一般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 策。 6、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 的(合法性) 7.公共政策设计和制定的过程 包括(政策问题的产生和认定确定 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和选择政策 方案)。 8.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的价值 标准和取向是追求(社会公正效率) 9.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表现有 (政策敷衍政策附加政策歪曲或 替代政策照搬)。 10.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原因有 (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驱动认知和 能力缺陷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政 策监控体制缺失)。 1、(不定项)战略评价主要涉 及的活动有(审视战略基础度量绩 效纠正措施)。 2、战略规划的过程包括战略规 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部分。 3、战略管理是指那些面向未来、 具有前瞻力的管理者,通过有意识的 政策选择、制定计划评估方向和解释 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组织 目标的行为或艺术。 1、西方公务员按其产生方式、 任期和与执政党的关系不同而分为 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大类。 2、我国开始全面推行国家公务 员制度的时间是(1993年)。 3、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中都对 公务员进行了人事分类,这主要表现 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政务官,另一种 是事务官。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除具 有能动性、社会性、再生性等一般人 力资源的特性以外,还具有政治性和 道德品质性两方面的特殊性质。 5、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一般包括管理 机制、保障机制和监控机制。 6、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度形 成始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 7、“人力资源”概念的引入是以 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 统人事管理的不同在于(管理理念 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方法) 9.影响共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 理的内部因素包括(政治制度行政 体制政府工作的目标)。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第二节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 第三节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发展 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新公共管理 第三章公共管理的主体 第一节公共管理的主体(1):组织 第二节公共组织的类型与作用 第三节公共管理的主体(2):个人 第四节传统公共组织的困境与变革 第四章公共管理的职能 第一节公共管理职能概述 第二节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 第五章公共管理的过程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 第二节公共管理中的领导 第三节公共管理中的激励与控制 第六章公共管理的绩效 第一节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第二节公共部门的目标管理 第七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

第一节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 第二节公共权力的监控 第八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 第一节政府的性质与作用 第二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三节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第四节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第九章公共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 第一节非营利组织概述 第二节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与局限 第三节非营利组织的组织与管理 第四节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 第五节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趋势 第十章公共物品管理 第一节公共物品的涵义与类型 第二节公共物品的供给及供给方式 第三节公共物品管理中的政府行为 第十一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第一节战略管理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第二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实施 第三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与改进 第十二章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第一节企业型政府 第二节公共服务的民营化 第三节公共管理的顾客导向 复习与思考题: 第一章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 2,传统行政学在公共管理上存在哪些局限?3,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Public Administration or Public Management)公共管理学,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群体系。在西方,它源于20世纪初形成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和60-70年代流行的新公共行政学,后于70年代末期开始因受到公共政策和工商管理两个学科取向的强烈影响而逐渐发展起来。如今它已经成为融合了公共政策、公共事务管理等多个学科方向的大学科门类。 特点: 公共管理学是70年代末期以后因为受到公共政策学科范式和工商管理学科范式的影响而在原新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主要特点: ①研究公共管理问题 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同时更重视从经济学视角来研究公共管理问题,在重视定性分析的同时更强调定量分析工具的运用; ②研究利益关系问题 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展开对公共机构与其它社会机构(各类企业和公共组织等)以及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的研究,大大拓展了以往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领域:它涉及的对象,除了政府组织管理外,还包括一般的社会公共组织、公益性组织或非政

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https://www.360docs.net/doc/ae19207375.html,的管理问题;它涉及的主题众多,如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外部性、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公共政治管理、公共(人力、财力、信息)资源管理等等。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沿革 公共管理学兴起于20世纪70—80年代,在其发展过程中,因学者们研究取向上的差异而显现出不同的风貌与内涵。公共管理学者波兹曼认为,尽管研究途径及理念互有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公共管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途径。其一是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P途径下的基本观点是: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联系,因而该学派直接将公共管理界定为政策管理。认为只有从管理的观点探讨公共政策,才能落实政策目标,实现理想境界。其二是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20世纪70年代,在管理思潮的影响下,各国的企业行政管理学院不再专注于对内部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转而注重研究工商政策与管理战略。在此背景下,B途径的公共管理研究也逐步发展起来。B途径与P 途径有以下不同之处:(1)前者的课程设计依循商业学院的传统,后者则依循公共政策学的传统。(2)前者并不强调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差异性,后者则特别凸显公共组织的特殊性。(3)前者企图

《公共管理学》主要知识点汇总

《公共管理学》主要知识点汇总 一、公共管理的概念和理论 1.公共管理的定义和特点: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通过特定 的管理手段,对公共事务进行决策和实施的过程。其特点包括政府性、公 共性、社会性、管理性和目标性。 2.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包括经济学理论、组织理论、社会学理论和 政治学理论等。其中,经济学理论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和行政效率理论;组 织理论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组织行为等;社会学理论包括社会角色 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政治学理论包括政策制定、决策理论和政体理论等。 二、公共管理的基本要素和环境 1.公共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政府、公共组织、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等。政府是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公共组织是政府的执行机构,公共政策 是政府的目标和行动准则,公共服务是政府为公民提供的各种服务。 2.公共管理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等。政治环境决定了公共管理的政治力量和决策制度,经济环境影响公共 管理的资源配置和财政支出,社会环境反映社会需求和组织行为,国际环 境影响公共管理的政策制定和国际合作。 三、公共管理的基本功能和过程 1.公共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政策制定、决策实施、资源配置、组织 管理、监督评估和公共参与等。政策制定是公共管理的决策过程,决策实 施是政策的具体操作,资源配置是按照政策目标进行资源分配,组织管理

是通过组织机构和管理手段实现目标,监督评估是对政策实施和组织绩效进行评估,公共参与是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过程。 2.公共管理的过程:包括政策形成阶段、政策实施阶段和政策评估阶段。政策形成阶段是政策制定的过程,包括问题识别、议程设置、政策制定和政策采纳;政策实施阶段是政策的具体操作,包括组织实施、资源配置和监督管理;政策评估阶段是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四、公共管理的相关领域和实践 1.公共行政管理:研究政府机构的组织管理和政府行为的决策实施。 2.地方政府管理:研究地方政府组织体系和地方行政管理的特点和问题。 3.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配置和绩效管理。 4.政策分析与评估:研究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方法和工具。 5.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研究财政资源的收入和支出管理。 6.公共服务管理:研究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方式。 五、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1.公共治理的理念和实践:强调政府与社会各方的合作和共同管理。 2.电子政府和数字化管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公共管理的现代化。 3.公众参与和社会创新:注重民众的参与和社会创新的推动。 4.管理创新和绩效管理:提升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5.全球化和跨国管理:研究公共管理的跨国合作和全球治理。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 公共管理学概念: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公共行政学基本概念体系:公共主体、公共客体、公共行为 公共行政学基本范畴“公共性” 公共行政、公共管理之间关系三种不同观点8 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区别与联系4点13 (设计,运作;政治、法律、行政,管理、经济;过程、内部取向,结果、外部取向) 公共行政学经历了传统公共行政学和行为科学公共行政学两个发展阶段 公共行政的研究表现出两种价值取向:管理主义、宪政主义19 公共部门管理研究三大途径:公共管理学、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分析22 公共管理学学科特征主要表现5点27 公共管理学研究两种途径:公共政策途径(P途径)、企业管理途径(B途径) P途径特征29 B途径特征29 公共行政学三种主要研究途径:管理途径(包括传统管理途径和新公共管理途径)、政治途

径、法律途径 经济学途径以成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 公共管理学研究方法7点32 第二章 威尔逊政治行政二分法 韦伯官僚制基本特征7点43 古利克行政改革指导原则9 厄威克公共行政原则8 福莱特动态化公共行政理论:从人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人的问题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究 分析评价企业家政府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治理理论 第三章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助公共利益关系、提

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授权,负有公共责任 政府行政组织是最重要公共组织 公共利益是公共组织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终点,公共性是公共组织的本质 公共组织要素有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两大类 公共组织特征6点 公共组织结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90 公共组织基本类型: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准政府组织94 非营利性组织的“非分配性约束”恰恰是非盈利性组织区别于盈利性组织最重要的特征 为什么非营利组织是公共管理主体的必要组成部分4点102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2 我国非营利组织改革发展的基本取向2 事业单位基本特征4 事业单位改革必要性3 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导论 1、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学科。 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和联系 差别: 联系:第一: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独立的范式还没有出现,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 第二: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第三: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范围、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3、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征 含义: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 ...... 性.和非排他性 .....以及收费困难 ....等特征的物品。 ....、自然垄断性 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 ...........初始投资量大。 ....... ...、收费困难、规模效益大、 ....、自然 .......和非排他性 ..垄断性

4、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区别 第一,管理性质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国家、政府以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公共利益相关,具有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以行使公共权力为基础,是一个公共领域。工商企业管理是工商企业或者个人对从原材料购买、加工生产到销售等活动所进行的管理,是工商企业自己的事,主要遵循市场价值规律,是企业内部的事务领域。 第二,两者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以服务公众、实现公共利益和维护公共秩序为目的,以效率、民主、公平为价值;工商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目的,注重效率合理利润。 第三、责任的性质和范围不同,与工商管理相比,公共管理更强调公共责任、社会责任。 第四、管理的广泛性、复杂性的晨读不同,公共管理的对象范围更为广泛、复杂,绩效评估更加困难。 5、善治的标准: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了“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 .............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力的主要标准。 6、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标志) 背景:第一、执行研究将问题的焦点由组织转移到公共项目及其产生的结果上。执行研究把项目放到了核心地位并要求研究组织如何对项目作出贡献。 第二、执行研究超出了公共行政学以及政治学的范围,而达到了更广泛、更综合的跨学科的程度。 正是这种由组织结构与过程向项目与绩效的焦点转移的趋势以及不同学科者的共同努力,促成了公共管理学的兴起。 产生标志:1991年,美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被看作是公共管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产生的标志。 7、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选择题) 美波齐曼公共政策途径企业管理途径 戴维。H。罗森布鲁姆管理途径政治途径法律途径

公共管理学概念

公共管理学概念 公共管理学概念 概述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部门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它涉及到公共事务的规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这门学科的目标是提供有效、透明、负责任的公共服务,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相关概念 以下是公共管理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相关内容: 公共部门 •定义:公共部门是政府机构和非营利组织,负责提供公共服务和管理公共事务。 •特点:公共部门的特点包括政治性、法律约束、权力运行和社会责任等。 公共管理 •定义:公共管理是指对公共部门进行规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过程,以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共服务的高效提供。•内容:公共管理包括政策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

•定义: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和执行的目标和行动方案,以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公众需求。 •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常包括问题定义、政策选项分析、决策制定和实施评估等阶段。 绩效管理 •定义:绩效管理是公共部门对组织、团队和个人的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的过程,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结果。 •方法:绩效管理的方法包括设定目标、制定绩效标准、进行评估和进行反馈等环节。 公共参与 •定义:公共参与是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和管理的过程,以增强民主和促进社会发展。 •方法:公共参与的方法包括听众参与、公开征求意见、社区会议和电子民主等方式。 总结 公共管理学涉及到公共部门的组织和管理,包括公共部门特点、 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绩效管理和公共参与等概念。通过运用这些概 念和方法,可以提升公共部门的效率、透明度和公正性,为社会提供 更好的公共服务。

•定义:公共领导是指在公共部门中负责引导和管理组织的人员,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技巧。 •特点:与私营部门的领导相比,公共领导面临着更多的政治和制度约束,需要更注重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 公共治理 •定义:公共治理是一种多元化的合作机制,通过政府、市民社会和私营部门的协作,共同解决公共问题。 •重要特征:公共治理强调参与、合作、透明和负责任等重要特征,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诉求。 公共财政 •定义:公共财政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的管理与调控,以实现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 •目标:公共财政的目标包括财政平衡、公共支出效益和财政可持续等,旨在保障公共利益和促进社会公平。 公共服务创新 •定义:公共服务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方法和制度,提供更高效、便捷和质量更好的公共服务。 •重要手段:公共服务创新的重要手段包括数字化、智能化、共享经济和社会创新等,以推动公共部门的发展和改革。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贵州大学研究生复试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2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可概括为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之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包含着“谁在管理”、“如何管理”、“管理什么”三个方面的:含义。 3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 政事务管理工作。最广义的: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狭义的: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 4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 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5公共治理: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具有治 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样化、治理方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 6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7政治行政二分法:行政与政治不同“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它与政治领域的 那种混乱和冲突相距甚远 8公共选择理论: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前提,依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双方获利的经 济学原理来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民众的公共选择行为以及两者关系的理论学派。 9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 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 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 有成效的管理。 10。公共治理理论:关于不要求政府整天疲于应付,而希望政府有自知之明,做自己应做和能做的事;不强求自上而下、等级分明的社会秩序,而重视网络社会各种组织之间的平等对话的系统合作关系的一系列理论。 11。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管理者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12.公共组织:从广义而言,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 的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13。组织: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 14。事业单位: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 15。科层制: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他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16 公共领导:指社会公共组织协调统一地在公共领域,为实现社会共享性利益的有效维护、 合理享用和可持续增长,组织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并且为此进行战略、规范的确定, 及相应的资源配置和调控的领导活动. 17 公共政策: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

公共管理学的课程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课程内容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事务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其课程内容涵盖了很多方面,包括公共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公共决策与政策制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等。 一、公共管理的概念与原理 公共管理是指对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的活动。公共管理学的课程内容首先介绍了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公共管理的定义、特征、目标和职能等。同时,还探讨了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如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公共价值理论等。 二、公共决策与政策制定 公共决策与政策制定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环节。公共管理学的课程内容还包括了公共决策的过程与方法,政策制定的原则与步骤等。学生将学习到如何进行问题识别与问题分析,如何制定合理的政策目标与措施,以及如何评估与调整政策等。 三、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共管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内容包括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文化与变革、领导与决策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将学习到如何有效管理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以及如何应对组织变革与冲突等问题。

四、政府与市场关系 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公共管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课程内容包括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政府与市场的合作与竞争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将学习到如何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五、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 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是公共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内容包括公共财政的原理与制度、财政收入与支出管理、预算编制与执行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将学习到如何合理使用和管理公共财政资源,实现财政收入的稳定和支出的有效性。 六、社会公众参与与公共沟通 社会公众参与与公共沟通是公共管理学的新兴领域。课程内容包括公众参与的理论与实践、公共沟通的原则与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将学习到如何促进公众参与,提高决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公共沟通,提升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信与合作。 公共管理学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公共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学习公共管理学,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和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同时,公共管理学的课程内容还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如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的综

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学 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论 问题: 1.公共管理与私营部门管理之间的区别; 2.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 3.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 4.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5.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 一、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一)公共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公共物品”和“公共事物”; “公共物品”是属于大众所有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性: 1)非竞争性;是指人个消费物品或事物在由一个人消费的时候,并不影响和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2)非排他性;是指阻止一个人的消费享用该产品,代价是非常大的; “公共物品”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管理的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 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对管理的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管 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众利益的职能活动;

公共管理有五个内涵; 1)公共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或其他组织; 2)公共管理对象是公共事物;公共事物的特征有:a.公共事物与公共 利益有直接关系;b.公共事物管理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公共管理是永恒存在的;具体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 进行,并且工作绩效不能简单以利润或效率作为标准; 5)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 制约权; 二、公共管理的具体类型;“三分法”;a.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以便于 管理;b.政府管理;处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c.非政府组织管理;是指除政府门部外其他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物,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学; 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霎时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三、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1.公共管理学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延续了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内容,以 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内容; 2.公共管理学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情况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和方 法运用于公部门;

公共管理学专业介绍

公共管理学专业介绍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涵盖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公共事务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管理人才。本文将从专业背景、学科特点、就业前景等方面对公共管理学专业进行介绍。 一、专业背景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源于公共事务管理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公共事务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专门的人才来进行管理和决策。公共管理学专业应运而生,旨在培养具备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公共企业等公共部门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人才。 二、学科特点 1. 多学科交叉:公共管理学综合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2. 知识体系完善:公共管理学建立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包括公共政策制定与评估、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3. 实践导向:公共管理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习、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国际视野:公共管理学强调国际视野,学生将学习国内外公共管

理的经验和理论,为将来从事国际事务和跨国组织工作打下基础。 三、就业前景 公共管理学专业毕业生在政府、非营利组织、公共企业等公共部门就业的机会广阔。他们可以从事公共政策制定与评估、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工作。具体职业包括政府部门的公务员、政策研究员、项目经理、社会工作者等。 公共管理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事学术研究、教学工作或科研机构的工作。此外,一些毕业生还选择创业,成立自己的非营利组织或咨询公司,为社会提供公共管理咨询服务。 公共管理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具备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公共企业等公共部门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随着社会对公共事务管理的需求增加,公共管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希望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公共管理学专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1204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简介

1204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公共管理学 (英文)名称:Public Management 一、学科概况 公共管理是人类活动的社会性需求使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公共管理学从公共行政学演变而来,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时间。对于公共部门的专门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887年威尔逊(Woodrow Wilson)在《行政之研究》一文中,确定了公共行政的基本研究方向,以怀特(Leonard D. White)的《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和威洛比(William F. Willoughby)的《公共行政原理》两本著作的出版为学科建立的主要标志。从建立到现在,公共管理学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20世纪20-60年代),公共行政学阶段。研究对象定位于行政组织,重点对行政机构、过程和程序的管理原则进行研究,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 第二个阶段(60-70年代),公共政策阶段。研究对象从行政组织扩大到公共政策。为了满足政策实践的需要,注重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重点对政策制定和政策设计进行研究。 第三个阶段(70年代之后),公共管理学阶段。从关注政策执行效果出发,注重利用多学科的研究成果,重点对公共政策和行为的绩效进行研究,超越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界线,积极吸收私人部门的有效管理模式和办法,来改进公共管理的行为。 公共管理学产生于西方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逐渐地引入我国,对于我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公共管理实践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引进西方学术成果的过程中,我国研究人员也根据中国

社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了学科本土化的改造。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过去那种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形式,已经无法完全有效地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一个富有灵活性和创造性、能够满足多样和动态需求、高效、透明和问责的政府,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这对于公共管理学科今后的发展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二、学科内涵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公共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是公共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组织结构、过程、功能,及其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讲包括:公共组织行为、公共政策分析、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非营利与第三部门管理、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司法行政、社会保障、教育行政、土地政策等。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理论,反映了人们对于公共管理规律不同侧面的认识,从提出的时间顺序,可以将这些理论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第一种是传统理论,包括科学管理理论、程序管理理论、科层管理理论等,代表人物有: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法约尔(Henri Fayol)、韦伯(Max Weber)等人。它从理性封闭系统视角看待组织,探讨实现效率目标的有效组织形式;第二种是人性理论,包括人际关系理论、激励动机理论、团体动力学理论等,代表人物有: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麦格雷戈(Douglas M. McGregor)等人。它从自然系统视角看待组织,超越了“经济人”的看法,关注人的社会需求和社会特点,以及满足这种需求的正式和非正式组织形式;第三种是系统权变理论,包括系统理论、生态理论、权变理论等,代表人物有:卡斯特(Fremont E. Kast)、罗森茨韦克(James E. Rosenzwig)、高斯(John M. Gaus)、里格斯(Fred W. Riggs)等人。它从开放系统视角看待组织,探讨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公共管理学知识重点整理

公共管理 所谓“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 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涵义: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 (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着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 存在是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 (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1.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2.公共事务 所谓“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 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3.领域特点: (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 (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 运用于公共部门。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 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 ,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Efficiency )、效能( Effectiveness ),公平( Equality )。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 域。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公共管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 ,P 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 , B 途径)。 P途径的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与政策分析的渊源关系,有如下特征: 第一,着眼于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政策研究; 第二,重视非量化和实务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展相关知识; 第三,强调与政策分析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规范性的理论研究。 B 途径的公共管理主张师法企业, B 途径的公共管理的特征是: 第一,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 第二,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作严格区分; 第三,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 第四,在研究方法上也偏爱诸如实验设计之类的量化方法。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Public choice theory 年代末形成一种学术思潮。詹姆斯·布坎南()产生于 20 世纪 40 年代末,到 60 James. M. Buchanan)是这一理论

公共管理学课件

公共管理学课件 第一篇:公共管理学课件 公共管理学 当前位置:序 一、课程设置的目的1.《公共关系学》是汉语言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基础课。开设这门课程,是为了适应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即使学生不仅具有社会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而且具有洞烛社会,适应变化,迎接挑战,寻求发展的应变能力。 2.开设这门课程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既懂得公共关系理论又能从事公共关系工作多种技能的才情。 二、课程设置的要求 1.本课程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主要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的本质、规律、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发展趋势。 2.同时要求学生融会理解公共关系学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方面的辨证关系。 3.在每一章的后面所列的思考题,是为了一方面培养学生好学深思的习惯,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帮助学生抓住学科知识的关键。 当前位置: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 [学习提示]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公共关系概念的基本含义、内容及其特征,以及公共关系在国外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同时在与其它学科的比较中,对公共关系是怎样一门学科做了简单的说明。本章在本教程中担负的是“引路”的任务。 第二篇:管理学课件 第三章 计划职能概述 一.填空题 1.只在明确所追求的目标以及相应的()的活动,就是管理的计

划职能。2.计划为有效()提供了标准和尺度。 3.“我要到哪里去”所对应的是组织的()和() 4.在各项管理职能中,()活动处于首先的地位。 5.()就是计划实施时预期的内外部环境条件。 6.()是组织未来期望达到的一种状态,是组织的远大的目标或追求,是需要花五年甚至十几年来实现的目标。 7.()是一个机构的基本定位,一个机构存在的理由,回答“我是谁”这一问题。 8.()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 9.()被人们称为“对管理者的管理”.10.()帮助人们认识和控制未来的不确定性,提高管理的预见性,是对未来的无知减少到最低限度。二.单选题 1.谋求实现目标的途径是通过履行管理的()职能完成的。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2.()是计划职能的作用之一。A.计划能够自动提升灵活性 B.计划有助于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 C.计划能够提升活动的经济价值 D.计划有助于协调目标 3.计划活动将人们的行动聚焦于组织的()上。A.目的B.愿景C.目标 D.利益 4.()规定根据一定的情况,是否采取某一特定的活动。A.战略 B.政策 C.规则 D.程度 5.组织计划从上到下可分成多个层次,通常越低层次的目标越具有()A.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B.趋向于定性 C.模糊而不可控 D.具体而可控 6.在()的基础上,计划活动的第一步就是要为组织确立目标。A.确定备选方案 B.估量机会 C.明确计划的前提条件 D.制定财务预算 7.()是组织对于“我要到哪里去”的思考。A.使命 B.愿景 C.宗旨 D.目标 8.目标管理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和自我控制。A.上下协调B.成果管理 C.过程管理 D.统一目标 9.以下选项中()不是目标管理的局限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