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新发展及其教学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新发展及其教学意义

【摘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崇,我国教育者据此提出了目标教育法,并且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2001年,该理论有了修订版,修订版主要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吸收了现代认知心理学成果,对学生的学习以及老师的教学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围绕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就其理论的新发展以及教学意义进行简要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新发展;教学意义

前言

在美国教学论的研究中,本杰明·布卢姆是其中的主要代表,其凭借教育目标分类等理论研究而为人们所信服,对世界各国的教学方法以及教育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化,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也取得了新的发展,该理论的修订版将现代认知心理学成果融入到其中,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以及老师的教学。

1、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基础

1.1儿童智能观

以多年世界对儿童智能发展的研究为基础,布卢姆认为,在人类的一些特征当中,成长最快的阶段应当是在出生之后的四年内。不仅是生理方面,例如身高;还有智力方面,例如语言。布卢姆指出,如果在17岁这个年龄段所测得的智力成熟度为百分之百,那么在之前的各年龄段中,其成熟度分别为:出生至四岁年龄段的成熟度为50%,五岁至八岁这个年龄段的成熟度为30%,九岁至十七岁这个年龄段的成熟度为20%。故此我们知道,在小孩出生到八岁的发展,占据整个智力发展的80%。而从小孩出生至四岁这个年龄段的发展,与五岁至十七岁年龄段的发展相当[1]。由此布卢姆指出:在儿童变化较快的幼年期,儿童的智力发展与家庭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在以下两种儿童之间,第一是受到促进刺激的儿童,第二是没有受到促进刺激的儿童。在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其相关一个为+5,一个为-5,这两级就相差了10,而到了17岁这个年龄段的时候相差达到了20,这个差距会对今后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2布卢姆的另一个观点为:变化的度量与最初的度量没有关系,然而与个人在变化时期的周边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家长的行为态度会对孩子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这个研究结果,布卢姆强调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要在儿童的这个关键时期对各种条件进行改善,

对影响儿童以下几方面提供刺激,使得儿童早期教育能够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第一是儿童的生理方面,第二是儿童的心理方面,第三是儿童的智力方面,第四是儿童的兴趣方面等。

1.2新教育功能观

一直以来,在教育理念方面,美国一直存在着较多的问题[2]。例如智力倾向于测试,并用以预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学生的能力差异是其先天智力的展现,将学生分为好、差等几种类型。布卢姆对美国的教育体制进行了有效的抨击,抨击美国教育体制牺牲大部分学生,降低了学生的创造力,损伤了学生的自我观念。布卢姆认为要彻底改变这种错误的学生观。他认为在社会的需求下,教育需要使得更多的人掌握新知识,以便为今后的发展需要打好基础,只要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那么有96%的学生都有极大的可能会达到教学规定的标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布卢姆的这个观点,无疑改变了人们对学生的陈旧观点,对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被世界的教育实践所证明。

2、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新发展

在教育界,该理论在过去的40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经过心理学研究的新发现,新的心理学提出了新的观点,那就是出版该目标分类一书的出版社认为,要让人们中心认识到布卢姆的观点,认识到教育目标分类理念的价值所在,此外,作为一个较为开放的理念,吸收新的心理学成果是非常有必要的[3]。故此,在40年之后产生了修订该理论的想法。1994年,以下两位教育专家组织了一直优秀的队伍,对该理论进行了批判分析,第一位是安德森,第二位是索斯尼克。并且反思教育目标分类学,反思其对实践所做出的贡献。在2001年,出版了《面向学习、教学和测评的分类理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这本书的出版意味着该理论取得了新的发展。

在2001年,在修订版一书中,修订者希望修订的目标分类能够为今后的教师教学活动有着一定的作用,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重要的帮助。这种期望的变化,体现了修订者对56年版不足的深刻认识。这种期望的实现有着一定的支持,那就是依靠认知心理学的丰富成果。修订版主要是围绕教师而编制的,是为教师服务的。在17章的内容中,有将近12章的内容都在围绕教师如何更好的运用该理论来指导教学。该修订版吸取了1956年版本的经验,借鉴了心理学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将教育目标重新进行划分,将其划分为以下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知识”维度,第二个维度是“认知过程”维度。所谓“知识”维度,指的是协助老师来区分教什么,而“认知过程”维度则不同,其主要是协助老师明确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历程。知识维度指的是知识的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事实性的,第二类是概念性的,第三类是程序性的,第四类是元认知的。第一类与第二类的知识指的是

有关什么的知识,而第三类的知识指的是如何去做的知识,第四类知识指的是对个体认知方面的知识。认知过程维度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记忆,第二类是理解,第三类是应用,第四类是分析,第五类是评价,第六类是创造。以知识与认知过程为主线,进而形成一个二维分类表。根据该分类表来设计以下几方面教学内容[4],(1)设计教学过程,(2)确定教学目标,(3)安排教学活动,(4)设计教学测评,并且将其填入到相应的表格之中。这种教学目标分类工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让老师对教学目标把握的更为准确。3、目标分类学的目的以及意义

“分类学”一词的来源于科学,指的是一种连续的分类体系形式。故此,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有着其以下几种最基本的特性,第一种是连续性、第二种是层次性、第三种是累积性。布卢姆等人对该理论的研究与创立经历了十几年,吸取、融合、摒弃了教学目标的细目研究、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观点以及关于内化过程的教育研究成果。这种分类为人们展示了新的追求。

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应当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预期,要能够反映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变化,第一是认知,第二是情感,第三是思想,第四是行为等,对其可以观察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描述。通过教育目标明确的表述,总目以及细目的制定,使其能够作为教学的指南[5]。

主要目的及意义:

(1)教育目标分类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为教师提供了一套评价准则,帮助课程的编制者以及评价方面的专家分析评价课程或者是测验,这也是众多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2)可以使得各类教学人员能够对遇到的教学问题进行精确的探究以及交流。

(3)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案,能够哦促使老师更加精确的手段去选择教学手段[6]。

(4)逐渐建立以学生的行为变化为基础,将其作为教育的目标,从而更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育目标分类学有着其注重的原则,那就是教育原则,强调就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能够促使学生的行动与思维的发展,并且对其结果进行相应的分类。在学生的活动行为中,存在着两种行为活动,一种是内隐心理活动,另一种是外显的行为。内隐心理活动能够经由外显的行为进行表现。从认知领域的教学结果来进行分析,学生的智慧、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其他技能都能够经由外显行为表现出来[7]。而通过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教育者也能够更好的通过学生的外显行为来判断学生的内隐心理活动,从而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以将学生的外显行为当做是教学的目标分类,对确定可观测的教育目标有着更好的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