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 专题一 依法治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专题一依法治国

一、【热点背景】

1.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2.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角度对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了比较详细地描述,并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视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习总书记在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论述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精神:一是明确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二是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要从系统和整体角度来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四是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依法治国的实质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治理社会、服务人民,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关键就是治理体系的法治化。

3.社会主义法制经济

法治经济,是指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调整经济关系,规范经济行为,指导经济运行,维护经济秩序,使整个经济逐步按照法律预定的方式快速、健康、持续有序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法治经济。建设法治经济,让政府在“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新体制框架中更好发挥作用,理应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法治经济,首先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坚决保障包括财产所有者、投资者、创业者、消费者等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要彻底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基本定位:一是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二是在市场失灵时,适时适度进行宏观调控,减轻市场震荡,保持经济平稳高效运行。三是在市场不能和不应发挥作用的领域,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建设法治经济,必须以法律之尺严格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经济理念。

4.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提升法律的实施力和权威性。这就需要以法律制约权力,以法律规范权力,实现政府权力法定、程序法定、监督法定,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制约权力、规范权力,是法治的重点。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

二、【热点探究】

(1)运用政党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探索依法治国的理政方式?(10分)

(2)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是求索真理的历程。(10分)

2.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法治国家。

材料一

注:法治指数是国际上判断、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及其程度的量化标准。xx 年,中国法治指数排名为87名。xx 年全球法治指数丹麦以0.93分位居第一,中国以0.45分排名76。

提高法治指数,建设法治经济,必须切实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

不可为”的法治经济理念。有公平竞争,各种要素才会在利益驱动下竞相涌动、良性共赢,所以,让交易更平顺,让“无形之手”更稳健,离不开法治的庇护;过去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商业贿赂、欺诈,都为法治所不容,所以,让信用更扎实,也离不开法治的庇护;法治也瞄准政府,把“有形之手”全部纳入法治的框架,“无形之手”才有创造活力,才能“逼出”一个更好的市场经济。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揭示材料一中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并分析提高法治指数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14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历经四部发展,xx 多年的封建制度冰封的“人治”传统观念逐渐得以融化。如今,宪法在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日益“激活”,法治精神已逐渐融入每个公民的血液。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相同,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2)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说明公民应怎样积极参与建设法治国家。(10分)

材料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一原则。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法治国家才能最终实现。让人民群众真正参加到法治建设中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必须依靠法制,让人民参与和监督, “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让法治真正成为政府的行政方式、全民的生活方式。

(3)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谈谈你对“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对依法治国作用的理解。(10分)

3.材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来创造性前进。xx 年法治指数与人均国民收入 北欧四国 美英德 金砖四国 发展中国家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法治指数

人均国民收入(美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0分)4.材料: X市是我国著名古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城市,该市市委、市政府提出“法治城市”建设,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专家指出,法治是城市发展的基础,X 市加快法治城市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有:一些领域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造成法律盲区出现;政府权力缺位、越位、滥用依然存在;党委和政府干预司法、执法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企业和基层群众缺乏法治观念,不能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权利, 敬权畏官等。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X市如何才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12分)

5.材料: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两者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觉悟。从世界范围看,凡是社会治理比较有效的国家,都坚持把法治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同时注重用道德调节人们的行为。在国家治理中,法治和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

运用矛盾分析的观点,说明在国家治理中应怎样处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10分)

参考答案:

1.1)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宗旨要求不断探索依法治国的理政方式。

③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探索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职权、履行义务。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断推进,以及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推动着我国法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3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国法治探索的每一次重大成果都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反映,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国法治建设的探索也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地向前发展的。(4分)

2.1)参考答案:欧美发达国家法治指数高,人均国民收入也较高;(1分)金砖四国和发展中国家法治指数较低,人均国民收入也较低;(1分)法治指数的高低与人均国民收入密切相关,法治是经济的保障;(1分)中国法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1分)

积极作用:①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维护,法律法规是市场规则的重要形式,提高法治指数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从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2分)

②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提高法治指数,形成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2分)③提高法治指数,贯彻“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治经济理念,有利于更好保障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3分)④提高法治指数,贯彻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经济理念,有利于规范政府行为,更好运用法律手段科学宏观调控。(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